笔歌墨舞 淡写流年

来源 :中国书法·翰墨天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ki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严教苦学,初露锋芒
  舒同1905年出生于江西东乡县城,父亲舒仁兴是剃头师傅,母亲杨红是个俭朴的家庭妇女,家境十分贫穷。
  1912年,舒仁兴在东乡县城十字街开了一家小饭馆,取名“仁兴饭店”。是年腊月,有一位叫梁翘的秀才在仁兴饭店投宿了好几天,无意中发现该店老板的小儿子生得聪明伶俐,甚是讨人喜爱。每天一大早,舒同就开始努力地读书练字,梁秀才暗自琢磨:这孩子将来定会有出息。于是破格免费收下舒同入读其私塾。
  这所私塾对读书、写字要求极严,规定先学好书帖,练字从小到大,从简到繁,循序渐进。舒同在先生的传授下,临摹了一年多的柳公权体,然后又学颜真卿体。因无钱购买笔墨纸张,就捡来邻居织麻时丢弃的乱麻做土笔,用染布的蓝靛做墨汁,拿破碗当砚台。3年过去了,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时先生适时指点: “书法这门艺术,应先与古人合,后与古人离,取诸家之长,创自己风格。”舒同把这席话牢记在心,省吃俭用,千方百计购买王羲之、何绍基、钱南园等名家字帖以及楷、行、草、隶、篆等各种字体的版本,认真学习琢磨。他决心练出自己的风格,为了写好草书体的“蛇”字,他曾仔细观察蛇的行、游、卧、攀等各种姿态,终于领悟到书写“蛇”字的秘诀。
  14岁的舒同已小有名气,乡邻请他写对联,写福、寿、喜等字,他来者不拒。有个乡绅操办寿诞,请他写“如松柏茂”匾字,得到好评,当地人盛赞少年舒同的字“刚健雄厚,大气磅礴,有开阔豪宕的风貌”。
  卖字存身,艺惊四方
  16岁时,舒同考入抚州江西省立第三师范学校,经常为学校写字,留下了许多墨迹。1926年北伐军攻占抚州,他与几个同学自费购买彩色纸张,书写“欢迎北伐军群众大会”的横幅和大批标语彩旗。在中共特派员曹燕堂的影响下,他于同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四·一二”事件中,舒同等12人遭到国民党通缉追捕,舒同遂化名舒文藻。他辗转武汉、南京、上海后,来到安徽含山县。当时天色已晚,他就在镇上的饭馆住下。夜晚,他跟店主说.“贵馆开得不错,要是能挂上一块招牌,那就可以招揽生意。”店主笑着告诉他:“我早有此意,就是找不到字写得好的人。”舒同相机进言:“我走了几省,盘缠不足,想帮你写一块招牌,赚点路费。”店主欣然应允,次日一早,便送来文房四宝,舒同挥毫写了“含山饭馆”4个大字。不久,这块四字招牌经过加工装饰,悬挂在门前十分惹眼,众人纷纷前来观看,赞不绝口。其中有一位爱好书法的前清遗老,看了这块招牌连声叫好,认为舒同的书法功底深厚,兼有柳骨颜筋,并有何绍基的笔法,独具特色,建议店主把舒同领到镇上一家私立小学去卖字。到学校后,舒同先为校长书写了一个条幅,又为老先生书写中堂和对联,接着为镇上不少商店写了招牌,还为许多书法爱好者写字留念。后来校长劝他莫在江湖飘零,愿以高薪聘请教书。舒同婉言谢绝。临行前,那位先生不仅为他筹集了路费,还通过关系为他开了一张“良民通行证”。
  红军书法家
  舒同于1930年春夏之交,被派往家乡策应红军攻打抚州,继而以地方党支部领导人的身份转入红军,开始了戎马生涯。
  1931年,他连续参加了第一、二、三次反“围剿”战役,在紧张的战斗之余,始终寄情翰墨,潜心书法,甚至在行军途中,也在马背上不停地比划字形,红军指战员称他为“马背书法家”。随带的各种名帖成了舒同最重要的“财产”,他随时随地都在揣摩这些名家的书法真谛。1932年第四次反“围剿”前,红军攻打漳州大捷时,舒同参加打扫战场,与毛泽东偶遇,毛泽东握住他的手说:“你就是舒同?我早就听过的名字。”二人边走边谈,毛泽东看见地上有许多子弹壳,随手拾起一枚,诙谐而深情地说道:“战地黄花,这就是战地黄花啊!”舒同向毛泽东坦陈自己对诗词和写作饶有兴趣,说:“我参加革命后,书法与革命融为一体了……我这个人呀,就是革命加书法。”毛泽东笑呵呵地说:“我见过你的书法,写得很好,有功底,有风度,又好看,你是红军书法家嘛!”
  长征途中,尽管天上有敌机,地上有追兵,舒同却是文房四宝从不离身.行军时,右手食指不停地在膝盖上练字,因而他的军裤总是右腿膝盖处先破。每到一处休息,他就用石灰水在墙上书写标语。毛泽东看到墙头那些巨幅“舒体”标语后,非常赞赏。1936年,延安创办“中国抗日军政大学”,负责筹备的同志请求毛泽东写个校牌,毛泽东一时抽不出空,便向来人推荐:“你们去请舒同写吧,他的字写得很好哩!”就这样,舒同写了“中国抗日军政大学”校牌,还写了“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校训。新中国成立后,舒同担任中共华东局常委兼宣传部长,仍保持战争年代那种刻苦练字的习惯,他不仅为上海写了无数的门牌匾额,还为上百种报纸题写了报头。
  一次,北京荣宝斋书画店从邓拓家借来一支斗大毛笔,请舒同写一幅两米见方的“寿”字,舒同欣然答应。这幅斗大“寿”字,笔锋道劲、潇洒飘逸,一经挂出,参观者莫不留连忘返。有人愿出500元购买,营业员笑着解释道:“对不起,这幅单字中堂是展出珍品,就是1000元也买不到这个‘寿’字。”
  文名不逊书名
  舒同的文字功底深厚,早在学生时代就受陈独秀、胡适的影响。他与进步同学组织了“学友会”,并主编《师水声》杂志,后又在江西第三师范学校与学友饶漱石、李井泉等组织“马列主义研究会”。抗战时,晋察冀军区在一次战斗中捉到一个叫蒲田好雄的日军宣抚官,与日军高官东根清一郎是好友。蒲田好雄被俘后,不仅没有被八路军杀掉,而且还受到了优待,东根清一郎便提笔给当时晋察冀军区司令员聂荣臻写了一封信,恳求八路军能释放其好友蒲田好雄。舒同执笔、聂荣臻司令员签发,给东根清一郎写了一封特殊的回信。信中写道:“中日两大民族,屹立于东亚,互助则共存共荣,相攻则两败俱伤……中国迫于亡国灭种之惨,悚于奴隶牛马之苦,全国奋起,浴血抗战,戮力同心,以御暴敌,唯在驱逐穷兵黩武之日本军阀,非有仇于爱好和平之日本国民也……中国人民之性命财产,虽横遭日本军阀之蹂躏摧残,然而为独立自由而战,为正义和平而战,其代价之重大,非物质所能衡量,故不惜牺牲一切,以与暴敌抗战到底……山非富士,不见秀丽之峰,树无樱花,莫睹鲜艳之柱。望莫望兮扶桑,归莫归兮故乡。”
  这封由聂荣臻、舒同共同署名的《致东根清一郎的答复信》,情真意切,文采斐然,发表于《抗敌日报》上,成为当时著名的讨日檄文,被称为“一个民族对另一个民族的对话”。
  新中国成立后,舒同随陈毅来到上海工作,身兼6个重要职务,其中一个就是《解放日报》总编辑。他的文采一直受到毛泽东的青睐,曾提议调他进北京担任《人民日报》总编辑。“文革”中,舒同遭到迫害,在一间10平方米的阴暗平房里关了6年。1971年春节前夕,他写了一篇令世人震惊的《致专案组的新年贺词》:“专案组的陷害者们:值此专案审查第二个新年,我向你们表示祝贺。祝贺你们在专案审查方面——不,在专门陷害方面取得了伟大成就……你们的本领比秦桧要高明,秦桧只知讲‘莫须有’,而你们则更上一层楼,善于颠倒是非,混淆黑白,凭空虚构,捏造陷害。祝你们在新的一年里,在捏造陷害事业中创造新的奇迹。”此文后来全文登载在《解放军报》,舒同遂被认为是“第一个全面否定‘文化大革命’的人”。
  创办书法家协会
  舒同“名重而不傲世,艺高而不媚俗”,书法充满正气和正义,藏锋起落,端庄宽博,雍容大气。1980年底,舒同征得中宣部、文化部和全国文联的批准和支持,联络各省、市、区书法家和书法工作者,发起建立全国性书法协会组织。经过舒同近半年呕心沥血的筹备, “中国书法家协会”于1981年5月正式成立,舒同当选为主席。
  舒同晚年的辉煌已超出国界,“舒体”字早已蜚声中外,在日本、新加坡、朝鲜、加拿大、美国广泛流传。1980年和1984年,舒同两次应邀率中国书法家代表团赴日本访问,同日本书法界名流进行了接触,许多人纷纷求字,盛情难却,所到之处,都留下了舒老的墨宝。舒同有一颗爱心,平和地看待普通书法爱好者,一生不办个人展览、不出书法集,不收弟子,淡泊名利,活得非常超然和干净。如今舒体己输入我国计算机字库,成为“永不关闭的书法展览馆”,这是对舒同在中国书法历史上巨大贡献的最好肯定。
其他文献
在现代财务管理理论中,股东权益最大化是上市公司的终极目标。据此,无论是对于企业管理层还是股票投资者而言,“股价”都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核心指标。上市公司以股价作为考核经营
作为市场活动的主体,企业在建设创新型国家,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中占据重要地位,必须发挥企业创新的重要作用。然而企业大多面临融资难、融资成本高的问题。同时技术创新投资本身高风险、高不确定性的特点,使得传统的投资决策方法不再适用。基于技术创新在我国经济转型中的重要性以及传统投资决策存在的不足,本文结合实物期权理论和模块化方法,对企业面临融资约束的模块创新投资问题进行了研究,综合考虑了模块复杂度,模块技术潜
当今产业发展面临着激烈的国内外竞争,产业的创新与否和创新能力的强弱已成为国家差异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的决定性因素。因此,产业创新在国内国外越来越受到理论界和产业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