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法国盛产东方学家,这是知识界公认的奇怪现象。
看看这些东方学家的生辰年月,也就不难猜测到他们“风生水起”的真正原因是殖民扩张的历史背景。尚未定型的世界版图充满了文化分割和继承的可能性,于是在政府的支持和鼓励下,一大批探险家、汉学家、传教士从自己的家乡出发,开始追寻他们所谓的学术成果。他们中很大一部分人在旅途中记录下了自己的所见所闻形成了非常详细确凿的历史素材,这为日后西方汉学研究奠定了十分扎实的基础。
太过遥远的作品暂且不提。在20世纪中,关于欧亚大草原的通史性著作有两本。一本是20世纪初期,英国东方学者巴克尔的《鞑靼千年史》另一本就是1939年法国东方学家勒内·格鲁塞(Rene Grousset,1885~1952)写的《草原帝国》。
格鲁塞是享誉全球的法国历史学家、法国研究亚洲史学界的泰斗,曾任巴黎塞尼希博物馆馆长。他一生潜心研究东方历史与文化,著述甚丰。在其众多学术作品中,《成吉思汗》和《草原帝国》流传最广,有各种语言的版本,两本书的中文版也先后出版、改版了很多次,颇受中国读者的钟爱。就连前一阵在国内广受好评的历史电视剧《成吉思汗》也是参考了格鲁塞在《草原帝国》中的场景描写甚至剧中的人物打扮和衣着行头也都是按照《蒙古帝国史》中提供的资料而创造的。加上另外一本《蒙古帝国史》格鲁塞完成了用“蒙古三部曲”征服世界的计划和野心。
格鲁塞是学者 这个身份特征奠定了他文章的基本格调,那就是宏观、客观,严谨、磅礴。三本书都是以时间为主线记述成吉思汗从成长到建立蒙古王国和最终走向衰落的整个过程。格鲁塞的着眼点从来都不是这个蒙古部落本身他从一开始就把成吉思汗的成长环境放到了世界舞台上去演绎。《草原帝国》一书,其范围除大中亚外,还包罗了波兰以东的东欧诸国,即东欧草原、俄罗斯草原、西亚草原、中亚草原和北亚草原。还有草原近邻的许多高原山地。西起多瑙河,东达贝加尔湖,北起西伯利亚南到巴基斯坦的广大地区。当读者看到这位伟人成果的光辉时,也看到了世界版图变化给他带来的征服契机。如果真的有长生天保护的话,那么时间才是长生天给予成吉思汗最好的礼物。
翻开三本书的目录,普通读者往往会感到眩晕,全因蒙古史里面的人名、地名、族名,衔名以及其他专门名称本身就很复杂,又突然从目录上涌出来肯定是骇人的。加上格鲁塞纵横开篇采取了直推式、多条主线并行的叙述方法。而且,蒙古史向来都是艰深难度的所以在阅读初始,读者可能会觉得信息量极大难以接受。但是实际上,格鲁塞的思路清晰,用词简洁有力 手法介于史实陈述与戏剧化夸张之间。整本书的态度平和而亲切没有浮夸的笔调和戏谑的口吻。
苏联学者雅库博夫斯基评此书所说:“有它在文学上的成就。”在《草原帝国》中对铁木真的一段描写正是这种风格的很好体现:
乞牙氏族首领也速该的长子铁木真日后将被称作成吉思汗。他身材高大,体格健壮,前额宽阔,长着一对“猫眼”少年时代的坎坷遭遇,练就了他对可怕的寒冷与恼人的炎热的抵抗力,他能够对伤病、失败、撤退甚至被俘时所遭受的非人虐待淡然处之。
格鲁塞对成吉思汗的评价是客观而负面的,他说:“成吉思汗被看成是人类的灾难之一,他把恐怖作为一种政体,把屠杀成为一种蓄意的有条理的制度”。
实际上,评价蒙元时代是件很困难的事情,除了文化立场和种族的偏见之外主要的障碍就是蒙元时代疆域太大,需要阅读的各种语言文献实在太多,而且成吉思汗的后代们在中国、中亚、俄罗斯和欧洲所建立的各个蒙古汗国的发展走向不一样,灭亡时间也不一致,
格鲁塞虽认为蒙古人把屠杀作为制度,但也不是生性残忍他们只是出于困惑,“不知道更好的处置方式……蒙古帝国的基础是一种自然的草原结构,受到自然周期的支配只有科学武器取得人为优势后才可以结束这个帝国。”
另一个法国人则是刚刚走进读者的视线他就是现年53岁的法国作家欧梅西克。虽然53岁并不是一个可以称得上年轻的岁数,但是作者在44岁的时候就凭借《蒙古苍狼》赢得了法国梅迪西文学奖,轰动了法国文坛。年初,此书的中文译本与读者见面,更是受到了以往十分挑剔的“成吉思汗”文学爱好者的一致推崇。这不仅是一部关于成吉思汗与草原史诗的书,也是迄今为止最浪漫的一本史诗。
虽然法国人对东方和中亚的研究有伯希和与格鲁塞这两位巨匠伫立在欧梅西克面前,他却另辟蹊径地从《蒙古秘史》中抽出成吉思汗追踪盗马贼得到博尔术相助并结为“安答”这个线索就拔地而起,展开他巨大的想象力,开始了一个宏伟的故事。
整部小说借博尔术之口抒写成吉思汗的一生,博尔术既是叙述者也是参与者,想像与激情被限制在这个框架里,艺术即节制。在细节上,对真实生活的体验使这部关于草原的书突破了想象力的局限性。有关狼群、有关盗马贼与有关宰杀牲畜的习俗,没有实地考察是写不出来的。在这一点上欧梅西克没有什么优势他既没有在那里长期生活的经验,也不曾带着使命去出差。但是,欧梅西克自己是一个马术专家 他通过这项爱好几次深入草原大漠之中,获得了游牧民族的种种生活细节。加上小说题材中不可遁开的夸张笔法和狂野的想象力,欧梅西克笔下的蒙古族的生活是那么与众不同、充满了异域的魅力。
同时,这部小说还遵循着伟大的法国文学传统,秉承了一贯的对女性、爱情甚至是性爱的抒情抒写。从古典的雨果、巴尔扎克、梅里美、司汤达,到现代的莫里亚克、加缪、罗布,格里耶、杜拉斯,法国小说家给文坛塑造、创造了无数光彩照人的女性形象。而草原史诗的四大元素就是苍狼、战争、骏马和女人。法兰西文学的女性意识与草原女性富有质感的生命力也合在一起。于是这些让一部刚性十足、以男性群体为主要人物的征战历史显得人性化很多,很多女性读者也加入到崇仰成吉思汗时代的队伍中来了。
看看这些东方学家的生辰年月,也就不难猜测到他们“风生水起”的真正原因是殖民扩张的历史背景。尚未定型的世界版图充满了文化分割和继承的可能性,于是在政府的支持和鼓励下,一大批探险家、汉学家、传教士从自己的家乡出发,开始追寻他们所谓的学术成果。他们中很大一部分人在旅途中记录下了自己的所见所闻形成了非常详细确凿的历史素材,这为日后西方汉学研究奠定了十分扎实的基础。
太过遥远的作品暂且不提。在20世纪中,关于欧亚大草原的通史性著作有两本。一本是20世纪初期,英国东方学者巴克尔的《鞑靼千年史》另一本就是1939年法国东方学家勒内·格鲁塞(Rene Grousset,1885~1952)写的《草原帝国》。
格鲁塞是享誉全球的法国历史学家、法国研究亚洲史学界的泰斗,曾任巴黎塞尼希博物馆馆长。他一生潜心研究东方历史与文化,著述甚丰。在其众多学术作品中,《成吉思汗》和《草原帝国》流传最广,有各种语言的版本,两本书的中文版也先后出版、改版了很多次,颇受中国读者的钟爱。就连前一阵在国内广受好评的历史电视剧《成吉思汗》也是参考了格鲁塞在《草原帝国》中的场景描写甚至剧中的人物打扮和衣着行头也都是按照《蒙古帝国史》中提供的资料而创造的。加上另外一本《蒙古帝国史》格鲁塞完成了用“蒙古三部曲”征服世界的计划和野心。
格鲁塞是学者 这个身份特征奠定了他文章的基本格调,那就是宏观、客观,严谨、磅礴。三本书都是以时间为主线记述成吉思汗从成长到建立蒙古王国和最终走向衰落的整个过程。格鲁塞的着眼点从来都不是这个蒙古部落本身他从一开始就把成吉思汗的成长环境放到了世界舞台上去演绎。《草原帝国》一书,其范围除大中亚外,还包罗了波兰以东的东欧诸国,即东欧草原、俄罗斯草原、西亚草原、中亚草原和北亚草原。还有草原近邻的许多高原山地。西起多瑙河,东达贝加尔湖,北起西伯利亚南到巴基斯坦的广大地区。当读者看到这位伟人成果的光辉时,也看到了世界版图变化给他带来的征服契机。如果真的有长生天保护的话,那么时间才是长生天给予成吉思汗最好的礼物。
翻开三本书的目录,普通读者往往会感到眩晕,全因蒙古史里面的人名、地名、族名,衔名以及其他专门名称本身就很复杂,又突然从目录上涌出来肯定是骇人的。加上格鲁塞纵横开篇采取了直推式、多条主线并行的叙述方法。而且,蒙古史向来都是艰深难度的所以在阅读初始,读者可能会觉得信息量极大难以接受。但是实际上,格鲁塞的思路清晰,用词简洁有力 手法介于史实陈述与戏剧化夸张之间。整本书的态度平和而亲切没有浮夸的笔调和戏谑的口吻。
苏联学者雅库博夫斯基评此书所说:“有它在文学上的成就。”在《草原帝国》中对铁木真的一段描写正是这种风格的很好体现:
乞牙氏族首领也速该的长子铁木真日后将被称作成吉思汗。他身材高大,体格健壮,前额宽阔,长着一对“猫眼”少年时代的坎坷遭遇,练就了他对可怕的寒冷与恼人的炎热的抵抗力,他能够对伤病、失败、撤退甚至被俘时所遭受的非人虐待淡然处之。
格鲁塞对成吉思汗的评价是客观而负面的,他说:“成吉思汗被看成是人类的灾难之一,他把恐怖作为一种政体,把屠杀成为一种蓄意的有条理的制度”。
实际上,评价蒙元时代是件很困难的事情,除了文化立场和种族的偏见之外主要的障碍就是蒙元时代疆域太大,需要阅读的各种语言文献实在太多,而且成吉思汗的后代们在中国、中亚、俄罗斯和欧洲所建立的各个蒙古汗国的发展走向不一样,灭亡时间也不一致,
格鲁塞虽认为蒙古人把屠杀作为制度,但也不是生性残忍他们只是出于困惑,“不知道更好的处置方式……蒙古帝国的基础是一种自然的草原结构,受到自然周期的支配只有科学武器取得人为优势后才可以结束这个帝国。”
另一个法国人则是刚刚走进读者的视线他就是现年53岁的法国作家欧梅西克。虽然53岁并不是一个可以称得上年轻的岁数,但是作者在44岁的时候就凭借《蒙古苍狼》赢得了法国梅迪西文学奖,轰动了法国文坛。年初,此书的中文译本与读者见面,更是受到了以往十分挑剔的“成吉思汗”文学爱好者的一致推崇。这不仅是一部关于成吉思汗与草原史诗的书,也是迄今为止最浪漫的一本史诗。
虽然法国人对东方和中亚的研究有伯希和与格鲁塞这两位巨匠伫立在欧梅西克面前,他却另辟蹊径地从《蒙古秘史》中抽出成吉思汗追踪盗马贼得到博尔术相助并结为“安答”这个线索就拔地而起,展开他巨大的想象力,开始了一个宏伟的故事。
整部小说借博尔术之口抒写成吉思汗的一生,博尔术既是叙述者也是参与者,想像与激情被限制在这个框架里,艺术即节制。在细节上,对真实生活的体验使这部关于草原的书突破了想象力的局限性。有关狼群、有关盗马贼与有关宰杀牲畜的习俗,没有实地考察是写不出来的。在这一点上欧梅西克没有什么优势他既没有在那里长期生活的经验,也不曾带着使命去出差。但是,欧梅西克自己是一个马术专家 他通过这项爱好几次深入草原大漠之中,获得了游牧民族的种种生活细节。加上小说题材中不可遁开的夸张笔法和狂野的想象力,欧梅西克笔下的蒙古族的生活是那么与众不同、充满了异域的魅力。
同时,这部小说还遵循着伟大的法国文学传统,秉承了一贯的对女性、爱情甚至是性爱的抒情抒写。从古典的雨果、巴尔扎克、梅里美、司汤达,到现代的莫里亚克、加缪、罗布,格里耶、杜拉斯,法国小说家给文坛塑造、创造了无数光彩照人的女性形象。而草原史诗的四大元素就是苍狼、战争、骏马和女人。法兰西文学的女性意识与草原女性富有质感的生命力也合在一起。于是这些让一部刚性十足、以男性群体为主要人物的征战历史显得人性化很多,很多女性读者也加入到崇仰成吉思汗时代的队伍中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