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校教育对受教育者来说实质上是一种影响力。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影响力主要指职务性影响力和非权力性影响力,其中非权力性影响力包括品格、知识、能力、情感四个因素。教师的职务性影响力是教育教学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而非权力性影响力则对学生起到吸引、感染、导向、效仿等作用。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和专业能力是增强教师影响力的关键。教师特别要注意发挥教师影响力的作用,以利于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关键词]教师 教育教学过程 影响力
[作者简介]王来柱(1959- ),男,天津人,天津开发区职业技术学院讲师。(天津300457)
[中图分类号]G4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8)35-0072-01
一、学校教育对受教育者实质上是一种影响力
这里所讲的学校教育是广义的,它含有日常说的教育和教学两个方面。教育是指教育者(教师、管理者)按照国家和社会的要求对受教育者(学生)施加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活动。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对学生的思想、品德、知识、才能和社会实践能力等各个方面的综合影响,通过开展一系列教学活动,促使学生在思想认识、情感态度、知识基础和生存经验上产生变化。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教育实质上是一种影响力,
是教育者向受教育者施加的、促使受教育者按照国家的社会的要求产生变化的影响力。
二、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影响力
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力有两种:一种是职务性的影响力,来自教师或管理者职务的权威性,依托于外在的制度建设,也可称为权力性的影响力。教师或管理者处于自己的岗位上,依照学校规章制度履行相应职责,对学生形成影响。还有一种影响力叫非权力性影响力,也就是教师和管理人员自身的因素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对学生产生的影响作用,也可称做教师自身素质产生的影响力。这种影响力是非权力性影响力,它包括品格、知识、能力、情感四个因素。
1.品格因素影响力。品格因素对一个人是十分重要的,它表现在教师和管理人员的道德品行、人格作风之中;反映在言与行、敬业爱业之中。教师甘于平凡,乐于奉献,认认真真教书,踏踏实实做事,堂堂正正做人是一种品格;慎于言行,不懈地追求真善美,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也是一种品格。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优秀的品德能使教师和管理者拥有巨大的影响力。教师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才观和师生观,把学生真正作为平等的教育对象,尊重学生人格,了解学生的意愿,倾听学生的心声,成为学生的知心人,教育、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和不断取得佳绩,赢得学生的拥护与信任。
2.知识因素影响力。学生敬佩专业知识和相关知识丰富的教师。在现代社会中,知识本身就是一种力量,知识渊博的教师会让学生肃然起敬,学生对教师有了敬佩感,就会不自觉地受其影响。
3.能力因素影响力。能力对一名教师或管理者来说十分重要,能力强的教师会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事半功倍。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师要不断地更新自身知识结构,掌握现代教育教学技术,改革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注重实践能力的提高,以适应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以过硬的教育本领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4.情感因素影响力。情感因素影响力产生于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关系中。师生之间除具有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领导关系外,师生之间又是一种相互平等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教师和管理者的情感对学生的影响很大,良好的师生关系,会使学生产生亲近感。亲近感是一种心理磁力,会促使学生自愿地接受教师的影响。因此,我们常说教师在情感上要像爱护自己的孩子或弟弟、妹妹一样爱护学生,就是这个道理。
总而言之,职务性影响力要求教师和管理者要尽职尽责,非权力影响力则需要教师和管理者要充分展示个人的人格魅力,只有这两种影响力同时作用在学生身上,才能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
三、充分认识教师影响力的作用
教师影响力是教学得以正常进行的重要保障。在我国,职务性影响力一定程度上延承了“师道尊严”的文化传统。学校在课程计划与规章制度上区分了学生角色和教师角色,教师是知识的拥有者和传授者,他们肩负育人重担,需要在规定时间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而学生也必须按教学大纲有计划地学习知识。这种来自传统文化和外在制度赋予的权力,是教学得以顺利进行的基础。而教师和管理者的非权力影响力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对学生有着吸引、感染、导向和仿效的作用。吸引是人与人之间在思维上发生顺从的反应形式。教师的影响力会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起着重要作用。感染作用,表现为学生对教师在心理、思想、感情方面的自觉共鸣。学生在教师影响力的感召下,把教师的要求变为自己的要求,从而产生强大的内在推动力。同时,教师的影响力对学生的理想信念、价值取向等有着积极的导向作用。教师品德高、能力强,就会引导学生群体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激发起学生群体道德修养情操陶冶的热情。最后,仿效作用,教师的影响力对学生的是非标准认定和行为的取舍具有直接作用。因而,教师必须处处以身作则并教好学生,以自己良好的形象为学生树立效仿的榜样。
四、增强教师影响力的关键因素
由于教师主要是通过教学活动同学生接触与交流,对学生的影响主要是从教学开始,因此,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和专业能力是教学过程中增强影响力的关键因素。
1.重在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增强教师的影响力。笔者认为,在教学研究中,研讨活动是提高教师业务素质的有效手段。具体做法应该是:教研组确定1~2名教师,在认真准备的前提下,搞研讨课。课后,首先由执教者陈述自己的教学设计;然后听课教师分别发表自己的看法,共同研究、评论这节课的整体情况,分析其优缺点;最后由执教者负责整理,并撰写课后小结,这份课后小结应该包括对整个教学环节的描述,对某个细节的评价,以及其他教师的评论与建议。执教教师经过“教学设计—执教—倾听评论和建议—归纳教育经验—再修订自己的教学策略”这样一个过程,对改进自己的课堂教学思路,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这种教研,既是一种指导参与式培训,又是一种探究式培训,它让教师在“学会学习”的过程中“学会教学”,把接收到的信息和理念与自己获得的知识相融合,不断补充、修改、完善已有知识并加以创新,是一种重新回味和再创造过程的学习。
2.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增强教师的影响力。(1)开展教学研究。教师参与教学研究是提高教师自身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在研究中,教师可以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更好地理解课程和改善教育实践,不断拓展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能力。教师的教学研究,首先,表现为对教育实践和教育现象的反思,发现问题,不断改进工作并形成理性认识,使教学研究成为专业发展的方式;其次,表现为对新的教育问题、思想、方法等多方面的探索和创造能力,运用多方面的经验和知识,综合地创造性地形成解决新问题方案的能力。(2)鼓励教师参与学校课程建设。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不仅是一名课程实施者,更要成为一名课程开发者,教师参与学校课程建设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动力源泉”,激发教师实现自身专业发展的强烈动机,推动教师在课程改革的过程中积极学习了解其他专业,提升自身专业能力。(3)善于与其他教师合作、交流与自我反思。教师要保持开放的态度,与其他教师相互合作、交流、学习,随时补充新的前沿专业知识。为此,教师要充分发掘、利用各种可利用的有助于自身专业能力发展的资源,与来自不同地区和学校的教师进行各种类型的专业合作、交流,拓宽自己的专业视野,扩充个人的专业内涵。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方式,教育改革要求教师养成经常进行自我反思的习惯和能力,促使教师尽快地成长为富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反思型教师。教师在个人反思或集体反思的过程中,可拓宽专业视野,激发不断追求超越的动机,进而培养自己的专业品质和能力。
[参考文献]
[1]梁海波.试论高职院校师资建设的心理品质定位[J].教育与职业,2008(2).
[2]林菁菁.论高等职业院校创新型师资队伍的建设[J].教育与职业,2007(35).
[3]徐云霞.浅谈高职院校教师能力提升途径[J].中国西部科技(学术),2007(6).
[4]袁静.论高职教师素质的提高[J].教育与职业,2007(35).
[5]千龙.谈教师风度的培养[N].中国教育报,2003-09-02.
[关键词]教师 教育教学过程 影响力
[作者简介]王来柱(1959- ),男,天津人,天津开发区职业技术学院讲师。(天津300457)
[中图分类号]G4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8)35-0072-01
一、学校教育对受教育者实质上是一种影响力
这里所讲的学校教育是广义的,它含有日常说的教育和教学两个方面。教育是指教育者(教师、管理者)按照国家和社会的要求对受教育者(学生)施加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活动。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对学生的思想、品德、知识、才能和社会实践能力等各个方面的综合影响,通过开展一系列教学活动,促使学生在思想认识、情感态度、知识基础和生存经验上产生变化。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教育实质上是一种影响力,
是教育者向受教育者施加的、促使受教育者按照国家的社会的要求产生变化的影响力。
二、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影响力
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力有两种:一种是职务性的影响力,来自教师或管理者职务的权威性,依托于外在的制度建设,也可称为权力性的影响力。教师或管理者处于自己的岗位上,依照学校规章制度履行相应职责,对学生形成影响。还有一种影响力叫非权力性影响力,也就是教师和管理人员自身的因素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对学生产生的影响作用,也可称做教师自身素质产生的影响力。这种影响力是非权力性影响力,它包括品格、知识、能力、情感四个因素。
1.品格因素影响力。品格因素对一个人是十分重要的,它表现在教师和管理人员的道德品行、人格作风之中;反映在言与行、敬业爱业之中。教师甘于平凡,乐于奉献,认认真真教书,踏踏实实做事,堂堂正正做人是一种品格;慎于言行,不懈地追求真善美,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也是一种品格。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优秀的品德能使教师和管理者拥有巨大的影响力。教师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才观和师生观,把学生真正作为平等的教育对象,尊重学生人格,了解学生的意愿,倾听学生的心声,成为学生的知心人,教育、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和不断取得佳绩,赢得学生的拥护与信任。
2.知识因素影响力。学生敬佩专业知识和相关知识丰富的教师。在现代社会中,知识本身就是一种力量,知识渊博的教师会让学生肃然起敬,学生对教师有了敬佩感,就会不自觉地受其影响。
3.能力因素影响力。能力对一名教师或管理者来说十分重要,能力强的教师会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事半功倍。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师要不断地更新自身知识结构,掌握现代教育教学技术,改革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注重实践能力的提高,以适应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以过硬的教育本领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4.情感因素影响力。情感因素影响力产生于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关系中。师生之间除具有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领导关系外,师生之间又是一种相互平等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教师和管理者的情感对学生的影响很大,良好的师生关系,会使学生产生亲近感。亲近感是一种心理磁力,会促使学生自愿地接受教师的影响。因此,我们常说教师在情感上要像爱护自己的孩子或弟弟、妹妹一样爱护学生,就是这个道理。
总而言之,职务性影响力要求教师和管理者要尽职尽责,非权力影响力则需要教师和管理者要充分展示个人的人格魅力,只有这两种影响力同时作用在学生身上,才能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
三、充分认识教师影响力的作用
教师影响力是教学得以正常进行的重要保障。在我国,职务性影响力一定程度上延承了“师道尊严”的文化传统。学校在课程计划与规章制度上区分了学生角色和教师角色,教师是知识的拥有者和传授者,他们肩负育人重担,需要在规定时间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而学生也必须按教学大纲有计划地学习知识。这种来自传统文化和外在制度赋予的权力,是教学得以顺利进行的基础。而教师和管理者的非权力影响力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对学生有着吸引、感染、导向和仿效的作用。吸引是人与人之间在思维上发生顺从的反应形式。教师的影响力会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起着重要作用。感染作用,表现为学生对教师在心理、思想、感情方面的自觉共鸣。学生在教师影响力的感召下,把教师的要求变为自己的要求,从而产生强大的内在推动力。同时,教师的影响力对学生的理想信念、价值取向等有着积极的导向作用。教师品德高、能力强,就会引导学生群体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激发起学生群体道德修养情操陶冶的热情。最后,仿效作用,教师的影响力对学生的是非标准认定和行为的取舍具有直接作用。因而,教师必须处处以身作则并教好学生,以自己良好的形象为学生树立效仿的榜样。
四、增强教师影响力的关键因素
由于教师主要是通过教学活动同学生接触与交流,对学生的影响主要是从教学开始,因此,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和专业能力是教学过程中增强影响力的关键因素。
1.重在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增强教师的影响力。笔者认为,在教学研究中,研讨活动是提高教师业务素质的有效手段。具体做法应该是:教研组确定1~2名教师,在认真准备的前提下,搞研讨课。课后,首先由执教者陈述自己的教学设计;然后听课教师分别发表自己的看法,共同研究、评论这节课的整体情况,分析其优缺点;最后由执教者负责整理,并撰写课后小结,这份课后小结应该包括对整个教学环节的描述,对某个细节的评价,以及其他教师的评论与建议。执教教师经过“教学设计—执教—倾听评论和建议—归纳教育经验—再修订自己的教学策略”这样一个过程,对改进自己的课堂教学思路,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这种教研,既是一种指导参与式培训,又是一种探究式培训,它让教师在“学会学习”的过程中“学会教学”,把接收到的信息和理念与自己获得的知识相融合,不断补充、修改、完善已有知识并加以创新,是一种重新回味和再创造过程的学习。
2.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增强教师的影响力。(1)开展教学研究。教师参与教学研究是提高教师自身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在研究中,教师可以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更好地理解课程和改善教育实践,不断拓展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能力。教师的教学研究,首先,表现为对教育实践和教育现象的反思,发现问题,不断改进工作并形成理性认识,使教学研究成为专业发展的方式;其次,表现为对新的教育问题、思想、方法等多方面的探索和创造能力,运用多方面的经验和知识,综合地创造性地形成解决新问题方案的能力。(2)鼓励教师参与学校课程建设。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不仅是一名课程实施者,更要成为一名课程开发者,教师参与学校课程建设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动力源泉”,激发教师实现自身专业发展的强烈动机,推动教师在课程改革的过程中积极学习了解其他专业,提升自身专业能力。(3)善于与其他教师合作、交流与自我反思。教师要保持开放的态度,与其他教师相互合作、交流、学习,随时补充新的前沿专业知识。为此,教师要充分发掘、利用各种可利用的有助于自身专业能力发展的资源,与来自不同地区和学校的教师进行各种类型的专业合作、交流,拓宽自己的专业视野,扩充个人的专业内涵。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方式,教育改革要求教师养成经常进行自我反思的习惯和能力,促使教师尽快地成长为富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反思型教师。教师在个人反思或集体反思的过程中,可拓宽专业视野,激发不断追求超越的动机,进而培养自己的专业品质和能力。
[参考文献]
[1]梁海波.试论高职院校师资建设的心理品质定位[J].教育与职业,2008(2).
[2]林菁菁.论高等职业院校创新型师资队伍的建设[J].教育与职业,2007(35).
[3]徐云霞.浅谈高职院校教师能力提升途径[J].中国西部科技(学术),2007(6).
[4]袁静.论高职教师素质的提高[J].教育与职业,2007(35).
[5]千龙.谈教师风度的培养[N].中国教育报,2003-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