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2年年初,吉林农业大学为贯彻落实好中央一号文件和省委一号文件精神,在全校范围内开展科技创新与社会服务年活动。自“科技创新与社会服务年”活动启动实施以来,全校各学院、科研平台、相关职能处室注重把握“坚持科学谋划、突出优势,坚持科教联动、整体推进,坚持整合资源、统筹兼顾,坚持形式多样、务求实效”的基本原则,各单位积极采取有效措施,组织开展各项活动,以工程带活动、以活动促发展,促进“科技创新与社会服务年”活动扎实开展,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在科技创新工程方面,一是进一步完善科研工作业绩评价机制。在今年的职称评聘过程中,将开展农技服务绩效纳入专业技术职务评价体系标准中,逐步推进推广型教授、研究员等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制度。二是建立良好的校内外联合协作机制。在全省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申报过程中,由该校牵头,联合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吉林大学农学部、东北师范大学、中科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和中粮集团等大型企业及产粮大县等共计20家单位申报了“国家商品粮基地可持续发展重大需求协同创新中心”。目前,该中心已经被评为省级协同创新中心。三是学校进一步凝练了农业科技创新方向。理清了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长白山生物资源综合利用、农村经济与社会发展等六大类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科研优势和科研团队。四是加强了农业科技攻关。五是推进了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
在人才培养工程方面,一是深化教学建设与改革,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探索具有该校特色的卓越农林人才培养模式,现已在2012级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植物保护专业和动物医学专业新生中,全面实行卓越人才培养计划;吉林农业大学延边肉牛牦牛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与吉林农业大学长春大豆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成为教育部办公厅、农业部办公厅批准的首批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二是改革研究生培养模式,积极开展优博培育工程。该校共有14篇论文喜获2012年吉林省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1篇博士学位论文荣获国家“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填补该校博士学位论文在“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中的空白。三是实施人才奠基工程,推进就业创业。首次实现部分专业一本招生,将食品科学与工程、动物医学两个专业首次升入吉林省本科第一批次招生,实现了学校重点批次成规模招生零的突破,成功迈出学校招生层次提升的重要一步。四是加大倾斜政策力度,培养优秀涉农人才。五是依托国家农业技术培训基地、吉林省农村党员干部实践培训基地、吉林省农村基层干部培训基地等平台,提升了农村实用人才能力。
在社会服务工程方面,一是以中国农交会、长春农博会等为载体,大力推介学校科研成果。在长春农博会上,学校共组织11个院级单位展示了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等多个领域的种植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成果、新品种等120余个科研成果。在历时十天的展示中,到该校展位驻足参观的人达20余万人次,索要该校种养殖科普资料3万余份。借助农博会这一平台,连续参加了10届农博会的该校已经形成了良好的吉林农大品牌效应,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吉林省农业发展做出了贡献。二是创建“网络支农团校”,设立了专家门诊、短信平台,通过吉农青年人QQ群、手机群、博客、微博等新媒体,对农民种植、养殖等方面的问题进行解答。学校还根据今年春旱实际,制定了春耕生产指导方案,组建了15支科技小分队深入九台、榆树、松原等地农村指导农民春耕生产。学校团委组建了30支由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组成的科技兴农服务团队,与榆树、德惠、农安、九台、双阳等地区的三十余个村镇结成共建帮扶对子,利用双休日、节假日与基地直接进行对接帮扶,赢得了当地政府及企业的高度称赞。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陆昊在该校校地对接科技兴农基地检查指导工作时对该校校地对接科技兴农活动给予充分肯定。三是通过加强产学研合作、农技服务活动、农业科技新成果的示范推广、决策咨询服务等手段,逐步增强社会服务能力。
(吉林农业大学)
在科技创新工程方面,一是进一步完善科研工作业绩评价机制。在今年的职称评聘过程中,将开展农技服务绩效纳入专业技术职务评价体系标准中,逐步推进推广型教授、研究员等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制度。二是建立良好的校内外联合协作机制。在全省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申报过程中,由该校牵头,联合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吉林大学农学部、东北师范大学、中科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和中粮集团等大型企业及产粮大县等共计20家单位申报了“国家商品粮基地可持续发展重大需求协同创新中心”。目前,该中心已经被评为省级协同创新中心。三是学校进一步凝练了农业科技创新方向。理清了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长白山生物资源综合利用、农村经济与社会发展等六大类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科研优势和科研团队。四是加强了农业科技攻关。五是推进了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
在人才培养工程方面,一是深化教学建设与改革,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探索具有该校特色的卓越农林人才培养模式,现已在2012级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植物保护专业和动物医学专业新生中,全面实行卓越人才培养计划;吉林农业大学延边肉牛牦牛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与吉林农业大学长春大豆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成为教育部办公厅、农业部办公厅批准的首批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二是改革研究生培养模式,积极开展优博培育工程。该校共有14篇论文喜获2012年吉林省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1篇博士学位论文荣获国家“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填补该校博士学位论文在“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中的空白。三是实施人才奠基工程,推进就业创业。首次实现部分专业一本招生,将食品科学与工程、动物医学两个专业首次升入吉林省本科第一批次招生,实现了学校重点批次成规模招生零的突破,成功迈出学校招生层次提升的重要一步。四是加大倾斜政策力度,培养优秀涉农人才。五是依托国家农业技术培训基地、吉林省农村党员干部实践培训基地、吉林省农村基层干部培训基地等平台,提升了农村实用人才能力。
在社会服务工程方面,一是以中国农交会、长春农博会等为载体,大力推介学校科研成果。在长春农博会上,学校共组织11个院级单位展示了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等多个领域的种植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成果、新品种等120余个科研成果。在历时十天的展示中,到该校展位驻足参观的人达20余万人次,索要该校种养殖科普资料3万余份。借助农博会这一平台,连续参加了10届农博会的该校已经形成了良好的吉林农大品牌效应,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吉林省农业发展做出了贡献。二是创建“网络支农团校”,设立了专家门诊、短信平台,通过吉农青年人QQ群、手机群、博客、微博等新媒体,对农民种植、养殖等方面的问题进行解答。学校还根据今年春旱实际,制定了春耕生产指导方案,组建了15支科技小分队深入九台、榆树、松原等地农村指导农民春耕生产。学校团委组建了30支由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组成的科技兴农服务团队,与榆树、德惠、农安、九台、双阳等地区的三十余个村镇结成共建帮扶对子,利用双休日、节假日与基地直接进行对接帮扶,赢得了当地政府及企业的高度称赞。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陆昊在该校校地对接科技兴农基地检查指导工作时对该校校地对接科技兴农活动给予充分肯定。三是通过加强产学研合作、农技服务活动、农业科技新成果的示范推广、决策咨询服务等手段,逐步增强社会服务能力。
(吉林农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