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具有很强地域性,不同国家与地区感染分型不同[1].本研究拟探讨长沙市女性公务员HPV感染状况及其亚型分布.1.对象与方法:(1)对象:2012年10月至2013年2月在长沙市某体检中心进行妇科健康体检,并接受HPV分型检测的9471名女性公务员(包括在职及离退休人员).关键词:人乳头瘤病毒;女性公务员
【机 构】
:
410078长沙,中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长沙市妇幼保健院,410078长沙,中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长沙市妇幼保健院,长沙市妇幼保健院,长沙市妇幼保健院,长沙市妇幼保健院,长沙市妇幼保健院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具有很强地域性,不同国家与地区感染分型不同[1].本研究拟探讨长沙市女性公务员HPV感染状况及其亚型分布.1.对象与方法:(1)对象:2012年10月至2013年2月在长沙市某体检中心进行妇科健康体检,并接受HPV分型检测的9471名女性公务员(包括在职及离退休人员).
关键词:人乳头瘤病毒;女性公务员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学校水痘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传播因素和扩散方式,明确疫情控制的难点.方法 根据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和步骤,确定病例定义并完成病例搜索,描述病例三间分布特征,重点分析可能的传播因素与该起疫情间的关系,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探讨相关传播因素.结果 该起水痘暴发的总罹患率为4.4%(122/2742),小学生罹患率(8.3%,118/1419)明显高于初中生(0.3%,4/1323),但小学生
目的 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α/δ/γ多态性及单体型与C反应蛋白(CRP)的关联,并分析单体型和体重异常的交互作用对CRP的影响.方法 在“江苏省多代谢异常和代谢综合征综合防治研究队列人群”的基础上,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方法,选取644名研究对象.应用方差和t检验,以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基因型与CRP水平的关联.采用SNPStats软件对PPAR三个亚型SNP分
HBV感染是指血清中HBsAg和HBV DNA检测阳性.然而随着高灵敏分子生物学技术在HBV检测中的应用,发现部分HBV感染者血清HBsAg阴性,但血清或肝组织HBVDNA持续存在,从而提出隐匿性HBV感染(occult hepatitisB virus infection,OBI)的概念[].HBsAg阴性的HBV感染与许多临床情况有关,由于HBsAg阴性HBV感染难以用常规方法检出,成为较复杂
目的 了解在校大学生男男性行为者(MSM)生存质量现状,探讨其生存质量与社会支持的相关关系.方法 分别采用“滚雪球”抽样和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使用WHO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中文版、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分别对符合纳入标准的重庆市大学生MSM和普通男大学生进行匿名自填式问卷调查.结果 共调查253名大学生MSM,其生理、心理、社会关系、环境领域和生存质量总分分别为
云南省15个地州级医院自2004年陆续开始对HIV/AIDS中符合抗病毒治疗指征者进行高效联合抗病毒治疗(HAART).为评估HAART效果及用药后不良反应,本研究选择2007-2012年2830例接受HAART的HIV/AIDS,监测其病毒载量、CD4+T淋巴细胞计数,并分析1371例患者换药情况和用药后不良反应.关键词:HIV感染者/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效果;不良反应
目的 分析2005-2010年浙江省30个卫生监测区全人群结直肠癌患者的生存率.方法 随访浙江省卫生监测区2005-2010年17 235例结直肠癌患者的生存情况,生存时间计算截至2012年12月31日,利用SURV 3.01软件计算观察生存率(OS)及相对生存率(RS).结果 结直肠癌患者1、3、5年OS分别为76.71%、58.14%、50.58%,RS为78.93%、63.48%、58.73
目的 系统评价大骨节病病区不同补硒方式对患病儿童的防治效果.方法 计算机系统检索各中外文数据库及搜索引擎.全面收集有关各种补硒方法防治大骨节病的对照研究,检索时间截至2012年12月.对纳入研究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14个随机对照试验,12个非随机对照试验,方法学质量均较低.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安慰剂或空白对照相比,单独补硒治疗能提高大骨节病
目的 分析接受抗反转录病毒治疗(ART)艾滋病患者脂肪营养不良(LD)情况,探讨影响LD发生的主要因素.方法 2012年5月对261名正在接受ART的艾滋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收集人口学、体格测量以及ART相关临床资料,并评估身体外周部位和中心部位的脂肪变化.结果 261名艾滋病患者中147名出现LD,检出率为56.3%.LD组与非脂肪营养不良(NLD)组在年龄、性别、睡眠质量、体重以及治疗时间方面
2003年春季我国发生SARS流行,引发全世界对新发传染病的重新认识和思考[1,2].2013年春我国发生人感染H7N9禽流感,再次唤醒我们认识新发传染病的重要[3].这两次传染病疫情均首先在我国发现,且为第一次在全世界出现,告诫我们当前传染病的发生原因、表现形式、社会影响等已经发生了根本性改变,即现代传染病主要与社会行为、个人习惯、生产模式、生活方式、环境和生态等因素相关,称之为行为生态型传染病
目的 探讨基线心率水平对人群全因死亡的影响.方法 选取参加2006-2007年度开滦集团健康体检有完整心电图资料且心率在40 ~ 120次/分、无心肌梗死和脑卒中病史93 716人为研究对象,研究随访期为2006年7月至2010年12月,平均随访时间(47.5±4.3)个月,随访期间每6个月收集一次全因死亡事件.结果 (1)总人群心率60 ~ 69次/分组累积死亡率最低为1.61%;男性心率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