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本装甲部队初创期
日本这个弹丸小国一直都很重视重装备的发展,它很早就开始了坦克国产化的研究。
1918年在英国留学的日本陆军辎重兵大尉水谷吉藏从英国购买了两辆“马克”Ⅳ型坦克,辗转运回国内。这是坦克首次出现在日本本土。当时,日本陆军正与驻青岛的德国军队作战,新运到的坦克给日本陆军带来了希望。随后日本又引进了英制“赛犬”A中型坦克和法制“雷诺”FF轻型坦克。1920年,日本将数辆“赛犬”A和“雷诺”FF集中到陆军步兵学校和骑兵学校,进行坦克战术研究。
1922~1925年,国际上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军备限制条约。日本陆军也相应进行了缩编。由于军费减少,外购坦克十分困难,所以日本开始了坦克国产化的准备工作。1925年5月1日,日本千叶步兵学校的5辆“雷诺”FF和3辆“赛犬”A组成了教导战车队。这是日本陆军建立的第一支坦克部队。之后在九州久留米建立了第一支实战坦克部队。
仔细对比各国坦克
在组建了步兵学校和久留米两支坦克部队后,由于日本国内暂时还不具备自行开发坦克的能力,所以日本军方派出考察团前往欧美各国,准备购入新型坦克,组建装甲部队。
当时欧美各国都加紧进行坦克的研发,其中美国“克里斯蒂”和英国“维克斯”坦克是技术含量最高、最好的,因此备受日本考察团的关注。
“克里斯蒂”坦克的轮履两用设计和“维克斯”坦克35千米/小时的高速,让日本考察团兴奋不已。他们要求克里斯蒂和维克斯公司转让技术或共同开发新坦克。法国人为获得更多的资金,也与日本人联系,打算低价出售一批老式“雷诺”FF坦克。这笔找上门来的生意让日本考察团很高兴,立即给国内发去报告。然而,当报告送交日本陆军省时,遭到了日本陆军省技术本部的反对。他们认为使用老坦克不利于建设一支新的坦克部队,他们要独立开发自己的坦克。
日本陆军省对能否自行生产坦克没有信心,但技术本部因为之前顺利研发了3吨级的牵引车,自信心膨胀,认为绝对有能力生产坦克。最终日军决定只从法国购入少量“雷诺”以维持训练需要,同时加紧日本国产坦克的研发。
试制坦克的技术要求
最初日本准备仿制“维克斯”MKⅠ坦克,希望拥有一种机动性高的坦克。但1925年,多炮塔坦克正是世界上坦克发展的主流,各国都大力发展这种有强大火力,能伴随步兵作战的坦克。对于它强大的火力,日本十分推宠。此时法国研制成了“沙拉”2C重型坦克,车体上方的主炮塔内装有1门57毫米炮,车体左右和后部炮塔内装有4挺8毫米机枪,使其变成可以360°射击的活动的钢铁堡垒。
这种巨大的坦克给日本极大的震动,日本陆军随后提出的《坦克部队装备纲要》中提到:“目前本国坦克部队主要装备轻型坦克,应适时增加重型坦克。但今后部队仍应以轻型坦克为主。当前欧美各国所用的轻型坦克比较适合我国,而从我国的地形及适用地域来看,重型坦克应以20吨级的英制坦克为蓝本。”
按这个发展方针,日本技术本部开始制定重型坦克设计方案。1925年3月,日本第一份“坦克设计方案”正式出炉。第一,主力坦克应能适应阵地战和机动战。第二,火炮和机枪应具备全向射击能力,因此坦克布局应该是主炮塔内装1门57毫米炮,车体前后的旋转炮塔内各装1挺机枪,这样使坦克对每侧都能用1门炮和2挺机枪同时进行攻击。选用炮弹爆炸威力较大的57毫米炮,在支援步兵作战时能发挥更大的作用。第三,加厚装甲,主要部分要能抵御各国主力装备37毫米反坦克炮。第四,公路最大行驶速度为24千米/小时,越野时速也不能太低。因为当时制式装甲汽车的行驶速度也就这个水平,这样它就能伴随装甲车作战,为其提供较强的支援火力。第五,只由1名驾驶员操纵坦克。第六,虽然主要部分要求能抵御37毫米炮弹,但其它部位只要能防子弹和炮弹碎片就可以了。第七,车体内的燃料要能保证坦克行驶10个小时。第八,在满足上述要求的情况下,全车重量不能超过16吨。
1925年6月,计划书全部完成后,仅用了11个月,日本大阪就接到了试制合同,拿到了设计图纸。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完成设计,是因为日本大量抄袭了法国“沙拉”2C型坦克的结构与布局。1927年初样车全部完成。以20年代日本的工业水平,能在1年9个月里生产出一辆全新的坦克,是相当不易的。
“试制一号”坦克的性能
这辆坦克被日本称为“试制一号”。它能在1年9个月内完成,除了主厂商日本大阪工厂有生产4吨卡车的经验外,日本川崎汽车分部、神户匆匆厂等阪神地区的厂商也提供了大力支持。可以说,这辆坦克是集合了全日本工业共同打造的。集全国之力打造,而单独一个公司无力承担,可见当时日本重工业水平远远落后于欧美强国。
“试制一号”坦克战斗全重18吨,与设计方案相比,重了很多。主要是为了强化作战能力,采用了三炮塔结构,同时加强了各部结构以提高安全性,造成整车重量大增。该坦克全长6.03米,宽2.4米,高2.43米,加上车长指挥塔达2.78米,车底高为0.4米。乘员5人,过壕宽3米。
“试制一号”坦克采用V型8气缸水冷汽油机,最大功率140马力。由于仅有1年多的时间,所以日本没有研制新型发动机,直接采用大阪工厂生产的一种大马力汽油机。
“试制一号”坦克有前进6档,倒车2档。由于整车重量增加,最高时速未能达到设计要求,仅为20千米/小时。
“试制一号”坦克的主炮塔内装有1门57毫米短管加农炮,炮身长1.39米,射程5 700米,弹重2.58千克,炮弹110发,车体前后的炮塔内各有1挺7.7毫米机枪,机枪子弹5 000发,火力死角范围10~20米。该坦克有一定的防护能力,主要部位装甲厚度达17毫米,侧面8毫米,底部6毫米。车体内用纵横钢梁加固,提高了车体的防护能力,但使整车重量大幅增加。
“试制一号”坦克履带由特种铸钢制造,转弯半径11米,使用差动变速时可进行原地调头。
1927年2月,备受日本陆军关注的“试制一号”坦克完成了,6月送到日本富士裾野演习场,准备进行野外试验。参加试验的设计师和生产者们都担心试验失败会影响今后的工作,所以准备进行一次不公开的内部测试。
然而日本陆军省、参谋本部、实用部队等单位都对此项目十分关心,他们以视察、学习等种种理由来到试验场。最后内部测试变成了公开展出。
当“试制一号”坦克在车库前方7~8千米的通道顺利行驶时,围观的日本军人学者欢声雷动,这让一直担心试验失败的制造商们放下了心头的大石。
第二天“试制一号”坦克又进行了越野能力测试,先后顺利的爬上31°的陡坡,超过濠沟和土墙沙袋等多种障碍物。由于新型减震系统性能优异,与过去的“雷诺”和“赛犬”坦克相比,不但速度提高了,驾驶者也感觉更加舒适。
新采用的行星差动变速箱使之具备了原地转身能力,而且操纵简便,只需要1名驾驶员就能控制坦克,因此以后日本坦克一直采用这种操纵方式。
由于设计中的计算错误,全车重量达到了18吨,造成最大时速从25千米下降到20千米。不过比起“赛犬”坦克仅有8~10千米/小时的速度,“试制一号”坦克还是比较快的,而且它外形高大,行驶起来威风凛凛。
试验顺利结束,它代表着日本具备了坦克的设计能力,对日本之后坦克发展方向影响很大。日本高层对于只有18吨的“试制一号”坦克并不满意。这种欧美国家认为太轻的东西,他们反而认为太重了。该坦克并未投产,经过一年多的调整,日本陆军高层要求今后开发的坦克重量不应超过10吨。按这个方针,日本设计出了89式坦克。而“试制一号”坦克经过一系列修改,变为“试制九一”式重型坦克,最后发展成“九五”式重型坦克。
[编辑/王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