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科技快速发展的今天,英语课堂再也不是原来的单一课堂,越来越多的现代科技工具走进课堂,使得英语教学由传统的“一本书,一张口,一支粉笔”跨越到了“多资源,多媒体,多模式”的阶段。作为现代教师,我们的职责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更是需要在教育教学中多方面,深层次,多手段的引领学生进行一场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改变,在日常的教与学中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为了达成这一目标,我们所有一线的老师们都应该从改变自身的教学理念开始,并由此引发一场由思想到行动的变革。
一、关注学生精神需求,培养学生文化品格
外研版教材强调“话题”“交际”和“实用”,在日常教学中我们不能仅仅盯着英语词句篇语法教学的冰山一小角,我们应该看到的是语言背后所承载的厚重的跨文化知识以及学生希望在目标语言中所获取的精神需求。教材是根本,但除去教材的分析与挖掘,我们是否能以更有厚度、更有意义的内容为引领,以话题为依托,寻求相关拓展材料来充实学生的精神需求,让他们在学习中陶冶情操,感受语言的魅力与美丽,培养他们的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在传递语言知识的同时,英语教学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引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最新的课程标准提及:文化学习的内容不再仅以英语国家文化的学习为目标,而是立足中国,面向世界,将母语学习和英语学习联手成为核心素养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学习他国文化的同时,对比与我国文化的异同之处,为语言的交际性服务,凸显语言学习的实用性,使得一向诟病颇多的英语教学更有实用性。
二、打破传统授课方式,引入现代教学手段
随着科技的发展、大量信息的涌入,一本书,一支粉笔也无法有效达成教学目标,满足学生的需求。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在深入研究教材,学会科学地借助现代化的手段,颠覆传统课堂,找到最佳切入点,重建课堂组织方式,积极研究云课程、慕课、翻转课堂等移动互联网背景下与教育新形态匹配的课堂组织形式:千方百计找出并实施有助于学生更愉悦、更投入、更有成效学习的形式,帮助学生进行真实的深度学习。现代教学手段,我们不仅可以化抽象为具体,化繁琐为简单,还可以大大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枯燥的课堂生动活泼起来。恰当的使用多媒体可以扩大学生的参与度。
如何恰当地引,科学地引,有效地引?目前外研版的每个模块都有和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话题,教师应该抓住学生熟悉的点,恰当引入英语课堂的语言教学目标,在设置题目时,应该以启发性和探索性为主,在课堂层次上,由易到难,层层递进,这样的课堂才是有深度有梯度的,也才是符合学生思维习惯的课堂,而教师有效的点拨与学生有深度的探索相结合的课堂也才是思维有碰撞的,有厚度的课堂。
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使用是一把双刃剑。多媒体课件图文并茂,声像并举,作为课堂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它已经显现出其特有的重要性和独特性,现代化的辅助能够长时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短时间内呈现大量的信息,赋予抽象的知识以具体的形象,其功效毋庸置疑。可是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如果我们无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规律和特点,逢课必用或乱用多媒体,使用夸张的视频材料,反而会分散學生的注意力,不利于学生深入独立的思考,实际上并不有利于教学。所以不管我们采取何种形式去开展教学,我们都应明确课堂教学是一种目的性和意识性都很强的活动,其目的是要学生在掌握知识,习得技能的同时,发展智力,陶冶情操,养成良好的思辨能力。
三、落实核心素养,转变学习模式
教育无论怎么变革,最终还是要回归到培养有用的人才,让学生获得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都需要的、不可或缺的共同素养。而核心素养的落实,显然不仅仅是对课程内容的取舍和变更,它更是以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的变革为前提的,所以要落实核心素养,必须要首先转变学习方式。
但实际落实时,我们需要思考的不仅仅是如何转变学习方式,更应思考学习的本质。最初,学习是为了解决问题。而现在我们似乎迷失了自己,被动记忆,机械重复,学生成了记忆的工具,许多学习都是无效的重复,抹杀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忽视了学习最初的动机。所以回归解决问题,继续对问题的探求,并在这个过程中找回自己学习的乐趣和兴趣,培养学生思辨性的思维,应是学习的本意。在核心素养的培养过程中,我们必须以学生的问题为主线,创设真实的语言环境,采取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回答问题,评价问题的方式进行。学生们可以就这些问题展开讨论,彼此形成信息差,在互通有无中解决问题。这种分享信息,讨论解决,筛选有用信息的过程不仅能习得知识,更有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这才是真正意义上主动的学习。
现代语言教学要实现的是通过英语教学培养学生的心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的思辨能力,养成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道德品质,落实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文化品格。为达成这一目标,我们需科学地转变教学模式和学习模式,致力打造现代科学英语课堂。
【参考文献】
[1] 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S].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 朱永娥. 浅议信息技术与初中英语教学的整合[J].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4):48-49.
(作者单位:安徽省合肥市第65中学)
一、关注学生精神需求,培养学生文化品格
外研版教材强调“话题”“交际”和“实用”,在日常教学中我们不能仅仅盯着英语词句篇语法教学的冰山一小角,我们应该看到的是语言背后所承载的厚重的跨文化知识以及学生希望在目标语言中所获取的精神需求。教材是根本,但除去教材的分析与挖掘,我们是否能以更有厚度、更有意义的内容为引领,以话题为依托,寻求相关拓展材料来充实学生的精神需求,让他们在学习中陶冶情操,感受语言的魅力与美丽,培养他们的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在传递语言知识的同时,英语教学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引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最新的课程标准提及:文化学习的内容不再仅以英语国家文化的学习为目标,而是立足中国,面向世界,将母语学习和英语学习联手成为核心素养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学习他国文化的同时,对比与我国文化的异同之处,为语言的交际性服务,凸显语言学习的实用性,使得一向诟病颇多的英语教学更有实用性。
二、打破传统授课方式,引入现代教学手段
随着科技的发展、大量信息的涌入,一本书,一支粉笔也无法有效达成教学目标,满足学生的需求。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在深入研究教材,学会科学地借助现代化的手段,颠覆传统课堂,找到最佳切入点,重建课堂组织方式,积极研究云课程、慕课、翻转课堂等移动互联网背景下与教育新形态匹配的课堂组织形式:千方百计找出并实施有助于学生更愉悦、更投入、更有成效学习的形式,帮助学生进行真实的深度学习。现代教学手段,我们不仅可以化抽象为具体,化繁琐为简单,还可以大大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枯燥的课堂生动活泼起来。恰当的使用多媒体可以扩大学生的参与度。
如何恰当地引,科学地引,有效地引?目前外研版的每个模块都有和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话题,教师应该抓住学生熟悉的点,恰当引入英语课堂的语言教学目标,在设置题目时,应该以启发性和探索性为主,在课堂层次上,由易到难,层层递进,这样的课堂才是有深度有梯度的,也才是符合学生思维习惯的课堂,而教师有效的点拨与学生有深度的探索相结合的课堂也才是思维有碰撞的,有厚度的课堂。
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使用是一把双刃剑。多媒体课件图文并茂,声像并举,作为课堂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它已经显现出其特有的重要性和独特性,现代化的辅助能够长时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短时间内呈现大量的信息,赋予抽象的知识以具体的形象,其功效毋庸置疑。可是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如果我们无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规律和特点,逢课必用或乱用多媒体,使用夸张的视频材料,反而会分散學生的注意力,不利于学生深入独立的思考,实际上并不有利于教学。所以不管我们采取何种形式去开展教学,我们都应明确课堂教学是一种目的性和意识性都很强的活动,其目的是要学生在掌握知识,习得技能的同时,发展智力,陶冶情操,养成良好的思辨能力。
三、落实核心素养,转变学习模式
教育无论怎么变革,最终还是要回归到培养有用的人才,让学生获得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都需要的、不可或缺的共同素养。而核心素养的落实,显然不仅仅是对课程内容的取舍和变更,它更是以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的变革为前提的,所以要落实核心素养,必须要首先转变学习方式。
但实际落实时,我们需要思考的不仅仅是如何转变学习方式,更应思考学习的本质。最初,学习是为了解决问题。而现在我们似乎迷失了自己,被动记忆,机械重复,学生成了记忆的工具,许多学习都是无效的重复,抹杀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忽视了学习最初的动机。所以回归解决问题,继续对问题的探求,并在这个过程中找回自己学习的乐趣和兴趣,培养学生思辨性的思维,应是学习的本意。在核心素养的培养过程中,我们必须以学生的问题为主线,创设真实的语言环境,采取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回答问题,评价问题的方式进行。学生们可以就这些问题展开讨论,彼此形成信息差,在互通有无中解决问题。这种分享信息,讨论解决,筛选有用信息的过程不仅能习得知识,更有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这才是真正意义上主动的学习。
现代语言教学要实现的是通过英语教学培养学生的心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的思辨能力,养成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道德品质,落实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文化品格。为达成这一目标,我们需科学地转变教学模式和学习模式,致力打造现代科学英语课堂。
【参考文献】
[1] 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S].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 朱永娥. 浅议信息技术与初中英语教学的整合[J].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4):48-49.
(作者单位:安徽省合肥市第65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