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世界最大的传统影像胶片制造商柯达,与中国本土最大的胶卷制造商,同时也是感光行业最后一个民族品牌乐凯共同完成的、逾十多年艰苦谈判才达成的牵手合作,堪称是近年来世界感光行业最重大的事件之一。
从2003年年中传出乐凯要与外资合作的消息,时间仅仅过去三月有余,但坐在签字桌上与乐凯签署合作协议的已不是当初合作传闻的主角富士,而是换上了手遮中国感光材料市场半边天的柯达。乐凯合资一事在三个月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夜之间的反复体现出柯达、富士、乐凯内地三大感光材料巨头之间的利益纠葛。最重要的是,乐凯最终选择牵手柯达,中国原有的7家感光企业至此全部与柯达合资合作。
柯达的真实意图是什么?
10月29日,乐凯集团总经理杜昌焘与伊士曼柯达公司首席执行官邓凯达在北京正式签署了一个为期20年的合作协定,其核心内容正如此前23日公告的那样,柯达将以1亿美元的现金和其他资产换取乐凯胶片股份有限公司20%的股份,长期向乐凯提供技术支持及设备提升、转让和培训。乐凯将为使用柯达的某些技术向柯达支付费用,并为柯达拥有的股份支付股息。但来自有关方面的消息说,20%股权转让将分两次进行,第一次13%,第二次7%。
杜昌焘表示,乐凯选择柯达是因为柯达满足了乐凯最重要的三个条件——乐凯控股、使用乐凯品牌、乐凯拥有经营决策权。乐凯寻求合资之路可谓漫长。而此次在坚持三原则的基础上,与柯达达成合资协议,又可谓是最大赢家。
杜昌焘坦承,乐凯一直都在与外资商谈合作之事,主要目标伙伴是柯达和富士。但乐凯始终坚持双方合作是建立在保证乐凯品牌、控股权和自主经营权三原则的基础之上的。这是乐凯与柯达最终合作的最重要原因。此外,杜昌焘称,最终选择与柯达合作,主要是看上双方在市场营销、科研开发和人才技术等方面的互补性。
杜昌焘称,此次合资同时也是国有股“一股独大”的乐凯寻求改制而走出的重要一步。合资后乐凯股权变成三块,国有股从63.3%下降至43.3%,柯达拥有20%股权,其它为社会流通股。此外,根据协议,乐凯公司还将从柯达那里获得接近1亿元的现金投入支持,以及相关的胶片生产技术。乐凯同时也将利用柯达遍及中国近9000家连锁冲印网络营。
牵手乐凯,虽然使得柯达实现了与中国胶片全行业合资的夙愿。但柯达在这场交易中付出了接近1亿美元的现金投入,以及多项对竞争对手胶片生产技术的扶持,得到的却不过是乐凯20%的股权,这在柯达全力转型数码领域之时,柯达的真实意图是什么?
对此,柯达全球主席兼CEO邓凯达在回应记者提问时称,柯达在此项合作中获得了多方面益处:首先,参股中国知名且赢利状况良好的上市公司乐凯,柯达可以每年获得不菲股息,以及向乐凯公司技术转让的不菲技术费用收入;其次,中国胶卷市场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市场,但仍有非常大的发展潜力,“目前在欧美发达国家,胶卷年消费量是人均4至5卷,而中国一个家庭的年消费量才不到0.1卷。如此巨大的市场潜力,柯达不可能独享也不可能独力培育,而与乐凯合作,做大市场蛋糕,是柯达当前的必由之路。此外,邓凯达称,乐凯与柯达各有优势,柯达可以通过乐凯在西部及二三线市场实现业绩增长。
业内人士评论,柯达加上乐凯,两者的市场份额合计超过内地胶卷份额的70%以上,中国胶片行业从原来的“柯达(黄)、富士(绿)、乐凯(红)”之争,已经演变为两大阵营的互搏。
恶梦初醒富士出局
其实,此前在中国影像领域,柯达、富士、乐凯三角制衡的博弈中,最早传出也是最迫切与乐凯联姻的是日本富士,但最终却被技高一筹的美国柯达“抢亲”成功。
业界有消息说:乐凯多年来一直在同富士和柯达两家进行合资接触,乐凯弃富士选柯达是因为当初在与富士的合作中,富士没有答应上述乐凯控股、使用乐凯品牌、乐凯拥有经营决策权的三个条件,而此时的柯达担心乐凯、富士结盟威胁到自己的市场,于是松动了自己原来坚持的原则,最终与乐凯走到了一起。
至此,富士无异于“柯乐联盟”最大的受害者。柯达目前9000家的影像冲印店已成为中国最大的连锁网络,而富士还保持着5年前3000多家的水平。富士至今在内地没有一家合资的生产商,所有的富士胶片均只能在国外生产,再进口至中国国内进行分装。富士丝毫没有办法避免高额的关税和低利润的中国国内销售额。因而与乐凯合资一度成为富士在“九八协议”期满后反攻柯达唯一最有效的武器,可惜此次“到嘴的鸭子飞走了”,富士与柯达的差距将越来越远,不仅如此,借力柯达技术资金力量的乐凯更可能成为富士在中国市场又一个强大的竞争对手。市场业绩已出现明显下滑趋势的富士胶卷在华业务发展将更难过。
消息人士分析,随着今年初被卷入涉嫌在内地大规模走私风波,以及部分富士胶卷在内地最大经销商转投柯达阵营后,富士胶卷在内地市场的形象和份额一落千丈。富士有可能会淡出普通胶卷市场,向专业胶片市场及数码影像市场转移。
事实上,有知情人士透露,富士由于其在华业务历史上靠其产品导向为主的策略受到了相当大的冲击,而富士公司近年来也一直在调整理顺内部结构,但这一调整与其新品发布相比,似乎显得太缓慢了。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富士仍在缓慢地进行内部经营结构的调整,试图摆脱部分产品由经销商队伍经营管理,而改由自己管理。但这一机制,不知何时能够理顺,而这或许不仅是富士对抗柯达、乐凯的竞争,同时也是富士在华业务得以迅速提升的最大瓶颈。
柯达的全球一盘棋策略
在与乐凯的此次合作中,柯达同意乐凯原则性的三个条件令业界倍感意外。有专家分析称,柯达目前在全球市场发展面临转型等困境,如果再在中国这个最有潜力的市场失去优势,其未来之路可谓前景难料。
多少年来,胶卷几乎就是柯达的代名词,也是柯达赖以生存的“摇钱树”。然而,随着不需要胶卷的数码技术异军突起,这艘风光了一个世纪的“业界航母”,感到了巨大的市场竞争压力。尽管在中国等发展中国家,人们仍然经常前往遍布大街小巷的柯达彩扩店买胶卷、洗照片,但是从全球的发展趋势来看,越来越多的人改用数码相机,不再购买胶卷,也不再需要大量冲洗照片了。
柯达总裁邓凯达此前也承认:“数码影像日渐普及、美国经济状况持续低迷以及旅游业的萧条,给传统胶卷和冲印业务造成了很大挑战。”他披露,柯达今年第二季度销售总收入为33.52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下降6%,利润仅为1.12亿美元,比去年同期锐减60%。利润锐减的压力下,2003年年中,柯达再次宣布了大规模的裁员计划。公司称,由于传统影像部门的业绩日趋下滑,因此近期内准备在年初裁员2200人的基础上,再次裁减6000名员工,被裁人员将主要集中在美国总部的传统影像部门,人数占全球员工总数的9%。柯达希望通过裁员,为下一个财政年度节约3亿美元左右的开支。
在节约的同时,柯达还必须开拓并稳固新的国际市场。据了解,在宣布与乐凯合作之前,柯达就宣布将斥资3050万美元,收购位于美国好莱坞的激光太平洋媒体公司。柯达希望这家在数码图像处理领域独领风骚的公司,能为其进军影像产品前加工市场搭建一个稳固的平台。据了解,这次收购预计在2003年年底前完成。
事实上,柯达公司曾经是数码影像的先驱。1991年,柯达发明了全世界第一台数码相机,10年前就已经开始在好莱坞进行数码技术的风险投资,并在洛杉矶设有数码影像处理的相关企业。但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日本的佳能、索尼凭借迅速的反应和技术优势后来居上,把柯达抛在了后面。近年来,全球数码影像产品的销售额已经翻了几番,但在柯达的总收入中,传统影像产品和加工仍占据着主要地位。柯达在数码技术领域的发展,与其在传统影像领域的“龙头老大”地位无法相提并论。目前,柯达的数码相机虽然在美国本土仍占有最大的市场份额,但和其竞争对手的差距已越来越小。而在欧洲和亚洲,柯达数码相机的销量已落在了一些日本品牌的后面。
因此,在并购激光太平洋媒体公司之后,柯达希望进一步扩大这种优势。激光太平洋媒体公司的创办人科恩表示,柯达与好莱坞有着悠久的合作关系,几乎所有获得奥斯卡提名的电影都是采用柯达胶片拍摄的,而激光太平洋媒体公司本身就是扎根在好莱坞的影像处理公司,具有雄厚的技术实力,相信新公司今后在柯达的品牌下,一定能进一步拓展娱乐业的市场份额,帮助柯达占领相当份额的国际市场。
当然,在逐步巩固国际市场的同时,柯达更不愿意放弃中国市场,柯达“抢亲”乐凯就是明证,而此次牵手乐凯,使得柯达实现了与中国胶片全行业合资的夙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