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协调社会发展的要求与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为幼儿创造出既符合教育目的的要求,又适合幼儿身心特点的幼儿园生活,是我们幼儿教育工作者面临的挑战。因此《纲要》中指出"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其目的在于:创造与幼儿年龄特点相适应的幼儿园生活,保障幼儿游戏的权利和童年的生活快乐。促进幼儿主体性的发展,使幼儿在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习中获得身心全面、和谐、健康的发展。
因此我们幼儿园严格要求每位老师下午必须开展区域游戏(角色游戏),但是游戏环境及活动质量的好坏,老师的教育理念、教育行为是具体影响区域游戏质量和成效以及幼儿发展水平的关键。由于自己参加了全国性质的游戏研讨,使自己在游戏里面汲取了很多幼教专家学者的先进教育理念,所以回来以后自己也在下午的区域游戏中投入了很多的精力。以下是我在开展区域活动中的探索与思考。
1.根据教室空间、幼儿人数,划分区域
我们班有40个孩子,设置了5个大区域:生活区(银行、医院、快餐店、书店、小吃店和超市等);表演游戏区和建构区等;益智区--棋牌类、拼图、数字、七巧板等;美工区——画画、剪纸、撕纸、图形拼帖、泥工等;科学区--放大镜、万花筒,展览区(展示每个主题孩子们搜集的东西)。每个区域活动人数控制在2-8人之内,由于受空间条件的影响,我们不能有固定的区域。因此我们班每个区域的活动材料都是在筐子里或者鞋盒里重叠放在一个地方,到游戏的时候根据开展的区域需要让幼儿自己取材,自己布置区域。
2.根据各活动特点,设置区域
我考虑到:各项活动材料本身特点的不同,其本质因素会影响活动的效果。因此,我把流动量较大的区域与相对安静的区域分离得远一些或者不在同一个下午开放。如"建构区",应该设置成完全开放型,便于幼儿搭建活动。因此此活动开展时寝室内基本上不在安排流动量大的游戏,与建构区相临的是阅览区或者益智区。这样,建构区的孩子可以大胆的想象和发明创造。在设置区域时,考虑到了有些材料是需要和同伴相互合作才能完成的,因此在下午的游戏中我不一定每次所有的区域都开放,而是根据操作材料和幼儿参与兴趣来决定。如:"建构区"、"益智区"、"科学区""美工区""展览区"在一个下午同时开放;而"生活区"的"银行"、"医院"、"快餐店"、"书店"、"小吃店"和"超市"和"表演游戏区"在一个下午同时开放,也有的时候根据需要混合开放,这样的区域开放不单考虑到了孩子在相互操作时容易沟通,又考虑不能影响其他小朋友的活动、更考虑了孩子的参与兴趣。如:在"超市"中孩子们根据自己的的角色需求喜好购买了玩具、文具等物品后,会来到"美工区"或者"展览区"进行活动,这样的混合开放不单满足了孩子的兴趣,也能使区域游戏有序的开展。并且这样老师不把目光盯在"角色游戏"这个位置上,因为"角色游戏"不是唯一,同时为了保证孩子更加有序地进行区域活动,我还在空间有限的情况下利用悬挂在空中或窗台等地方做了与材料相匹配的标志,因为它是区域游戏有序、顺利进行的保证。
3.围绕幼儿兴趣,调整材料
在设置这些区域之前,我先了解了本班幼儿的兴趣需要,根据幼儿的兴趣需要创设区域、投放材料,但是在工作中我们不难发现,幼儿活动一段时间后,兴趣就减弱或转移了,这就要求老师要及时地调整,增加一些材料。如:表演区开始的时候只有头饰,随着幼儿兴趣的减弱和转移,我从家里带来了色彩鲜艳的布和化妆品,使孩子们重新对表演区有了兴趣。又如孩子对泥工活动兴趣降低,被其他活动吸引,我们就把橡皮泥放在玩具柜,过一段时间幼儿想玩了就自己会拿取。根据幼儿活动进展情况及兴趣点的生成,我还引导幼儿自己收集活动所需要的材料,以此丰富区域活动的材料。如:在开始的时候我们班开展的只有快餐店,而快餐店我为幼儿准备材料比较少,于是过了一段时间孩子就失去了兴趣。有的孩子们说"老师我们开个饭店吧,就是卖什么的都有的饭店"。于是,我就鼓励幼儿自己在家中寻找一些东西来投放。孩子们就带来了很多一次餐具、不用的玩具水壶等等。我们班"小吃店"的开业为孩子们更有兴趣的参与游戏和展示自己提供了一个平台。
4.围绕主题活动,增加材料
区域活动并不是独立的教育活动,它是幼儿园整体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我将区域活动的设置与我班的《多元智能课程》中的主题教学进行了有机的结合。例如《春来了》这一主题活动,我创设了"鲜花盛开的春天"和"我眼中的春天"主题墙饰,孩子们通过自己动手不但布置了自己的教室,还进一步增加了小主人公意识。 在进行《健康小宝宝》这一主题活动时,家长与孩子以及搜集食物图片,并且一起制作火腿肠、方便面、饺子、包子等事物投放在"超市"和"小吃店"中。在角色游戏时我要求"厨师"还要根据客人的需求运用五大类食物配制营养均衡的营养餐。这样孩子们不但运用了学过的知识并且还能在游戏中得以实践。
而以上这些能力的提高与否将直接关系到游戏的质量以及幼儿在游戏中的发展。进行区域游戏是最适宜于促进幼儿主体性和个性化教育的形式,因此我将在以后的实践中积极将理念转化为行为,注重在活动中观察、捕捉幼儿的兴趣,把握时机及时的引导,促使幼儿更深入的进入游戏,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得到更多的发展。
因此我们幼儿园严格要求每位老师下午必须开展区域游戏(角色游戏),但是游戏环境及活动质量的好坏,老师的教育理念、教育行为是具体影响区域游戏质量和成效以及幼儿发展水平的关键。由于自己参加了全国性质的游戏研讨,使自己在游戏里面汲取了很多幼教专家学者的先进教育理念,所以回来以后自己也在下午的区域游戏中投入了很多的精力。以下是我在开展区域活动中的探索与思考。
1.根据教室空间、幼儿人数,划分区域
我们班有40个孩子,设置了5个大区域:生活区(银行、医院、快餐店、书店、小吃店和超市等);表演游戏区和建构区等;益智区--棋牌类、拼图、数字、七巧板等;美工区——画画、剪纸、撕纸、图形拼帖、泥工等;科学区--放大镜、万花筒,展览区(展示每个主题孩子们搜集的东西)。每个区域活动人数控制在2-8人之内,由于受空间条件的影响,我们不能有固定的区域。因此我们班每个区域的活动材料都是在筐子里或者鞋盒里重叠放在一个地方,到游戏的时候根据开展的区域需要让幼儿自己取材,自己布置区域。
2.根据各活动特点,设置区域
我考虑到:各项活动材料本身特点的不同,其本质因素会影响活动的效果。因此,我把流动量较大的区域与相对安静的区域分离得远一些或者不在同一个下午开放。如"建构区",应该设置成完全开放型,便于幼儿搭建活动。因此此活动开展时寝室内基本上不在安排流动量大的游戏,与建构区相临的是阅览区或者益智区。这样,建构区的孩子可以大胆的想象和发明创造。在设置区域时,考虑到了有些材料是需要和同伴相互合作才能完成的,因此在下午的游戏中我不一定每次所有的区域都开放,而是根据操作材料和幼儿参与兴趣来决定。如:"建构区"、"益智区"、"科学区""美工区""展览区"在一个下午同时开放;而"生活区"的"银行"、"医院"、"快餐店"、"书店"、"小吃店"和"超市"和"表演游戏区"在一个下午同时开放,也有的时候根据需要混合开放,这样的区域开放不单考虑到了孩子在相互操作时容易沟通,又考虑不能影响其他小朋友的活动、更考虑了孩子的参与兴趣。如:在"超市"中孩子们根据自己的的角色需求喜好购买了玩具、文具等物品后,会来到"美工区"或者"展览区"进行活动,这样的混合开放不单满足了孩子的兴趣,也能使区域游戏有序的开展。并且这样老师不把目光盯在"角色游戏"这个位置上,因为"角色游戏"不是唯一,同时为了保证孩子更加有序地进行区域活动,我还在空间有限的情况下利用悬挂在空中或窗台等地方做了与材料相匹配的标志,因为它是区域游戏有序、顺利进行的保证。
3.围绕幼儿兴趣,调整材料
在设置这些区域之前,我先了解了本班幼儿的兴趣需要,根据幼儿的兴趣需要创设区域、投放材料,但是在工作中我们不难发现,幼儿活动一段时间后,兴趣就减弱或转移了,这就要求老师要及时地调整,增加一些材料。如:表演区开始的时候只有头饰,随着幼儿兴趣的减弱和转移,我从家里带来了色彩鲜艳的布和化妆品,使孩子们重新对表演区有了兴趣。又如孩子对泥工活动兴趣降低,被其他活动吸引,我们就把橡皮泥放在玩具柜,过一段时间幼儿想玩了就自己会拿取。根据幼儿活动进展情况及兴趣点的生成,我还引导幼儿自己收集活动所需要的材料,以此丰富区域活动的材料。如:在开始的时候我们班开展的只有快餐店,而快餐店我为幼儿准备材料比较少,于是过了一段时间孩子就失去了兴趣。有的孩子们说"老师我们开个饭店吧,就是卖什么的都有的饭店"。于是,我就鼓励幼儿自己在家中寻找一些东西来投放。孩子们就带来了很多一次餐具、不用的玩具水壶等等。我们班"小吃店"的开业为孩子们更有兴趣的参与游戏和展示自己提供了一个平台。
4.围绕主题活动,增加材料
区域活动并不是独立的教育活动,它是幼儿园整体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我将区域活动的设置与我班的《多元智能课程》中的主题教学进行了有机的结合。例如《春来了》这一主题活动,我创设了"鲜花盛开的春天"和"我眼中的春天"主题墙饰,孩子们通过自己动手不但布置了自己的教室,还进一步增加了小主人公意识。 在进行《健康小宝宝》这一主题活动时,家长与孩子以及搜集食物图片,并且一起制作火腿肠、方便面、饺子、包子等事物投放在"超市"和"小吃店"中。在角色游戏时我要求"厨师"还要根据客人的需求运用五大类食物配制营养均衡的营养餐。这样孩子们不但运用了学过的知识并且还能在游戏中得以实践。
而以上这些能力的提高与否将直接关系到游戏的质量以及幼儿在游戏中的发展。进行区域游戏是最适宜于促进幼儿主体性和个性化教育的形式,因此我将在以后的实践中积极将理念转化为行为,注重在活动中观察、捕捉幼儿的兴趣,把握时机及时的引导,促使幼儿更深入的进入游戏,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得到更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