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真的“轻商”?

来源 :看历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2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说到中国古代经济形态,有个比较通行的说法:重农轻商。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生产力低下的古代社会将农业作为“本”是无可厚非的。“重农”在我国古代农耕文明时期被提到绝对高度。而综观历史,我国漫长的古代社会并非都“轻商”。
  商业的作用在很久以前就被发现。《周易·系辞》中记载了神农氏时期“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的古俗,并视为理想制度,可见商业自古以来就被认为是治理天下所不可少的。
  春秋时期,管仲辅佐齐桓公打造“春秋第一霸”,商业出力不少。为了取得当时的重要战略物资,积聚货物,管仲不仅在国内提倡工商业与农业并举,而且大搞“国际贸易”“国际招商”,只要来齐国做生意,管吃管喝管住,还有其它特种服务,使来往于齐国官道上的商人络绎不绝。于是,天下商货云集齐国,对其成为当时超级霸主提供了重要的经济基础。
  “中国经济至迟在战国时期起就已经具有商业性了”(《剑桥中国明代史》)。在很多外国人的著述中也多次提到中国古代有商业传统。
  按照国史大家钱穆先生的说法,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秦始皇实际上不是重农轻工商,而是农工商并重,重视工商业投资的(《中国经济史》)。大商人吕不韦参与造就了秦帝国且不说,秦始皇还尊重另外两个实业家:一个是乌氏倮,以经营畜牧业而成为巨富,“秦始皇令倮比封君,以时与列臣朝请”,大富豪得到了与朝廷大臣一样的政治待遇;另一个是巴蜀的寡妇清,因开采丹穴而成为富豪,秦始皇非常尊敬她,为她建筑了女怀清台以表彰其创业事迹和道德人品。秦帝国丞相李斯的名篇《谏逐客书》中,就提到秦国依靠对外贸易而获得了天下各国的诸多宝贝,以此讽喻秦始皇广泛利用各国有用人才,不要驱逐客卿,从另一个角度也说明了秦帝国建立之前,嬴姓秦国就不轻视工商业。
  有史学家认为,西汉时期所谓的“重农抑商”,实质是政府抑制百姓经商,将工商业抓在政府手上统筹,并最大限度地享有商业高利润。权贵们也从事工商业,谋取高额利润。如蜀郡南安人邓通,凭借与汉文帝的亲密关系,经皇帝允许,依靠当时铸钱业,广开铜矿,富甲天下。当时,造钱就是最好的工商业形态之一。
  汉代商业经济的真相还可从当时的文学作品中一窥端倪。《两都赋》是汉代文学家、史学家班固创作的,分《西都赋》《东都赋》两篇。《西都赋》中描画长安:“内则街衢洞达,闾阎且千,九市开场,货别隧分。”东汉另一个学者张衡的《西京赋》中,也描述了当时长安城的情形:“尔乃廓开九市,通阛带阓……瓌货方至,鸟集鳞萃。鬻者兼赢,求者不匮”……这些洋洋洒洒的文字形象生动地再现了1900年前我国一线城市的商业繁荣景象。
  《东都赋》中记载东汉建武、永平时期:“去后宫之丽饰,损乘舆之服御,抑工商之淫业,兴农桑之盛务。”东汉初年之抑制工商业,是统治者刻意为之,而这也反过来说明,当时社会工商业的兴盛已经到了统治者不得不出手来“抑”的地步。
  尽管汉代对商人有这样那样的限制,比如汉高祖时期不允许商人穿丝质衣服、乘车,吕后掌政之时“市井之子孙,亦不得仕宦为吏”,但是因其厚利所在,汉代民间依然乐于从商。
  隋唐时期的官府为了补贴官员的薪俸,拨出一笔 “公廨钱”款作为本钱来做包括放高利贷在内的各种经营以盈利。这项措施经过了一个先施行后禁止再又施行的调整过程。调整后的“公廨钱”经营有了框框限制:可以进行贸易、农业投资等,但是不允许放高利贷。实际上,这就是政府商业行为,唐代经营这项“三产”的人员有个专门称谓叫“捉钱令史”,达到一定的获利经济指标或是从业年限,他们都会得到提拔。这种现象被唐代名臣颜真卿批评过,但是在唐代实行过很长阶段。
  从唐诗中也可看出唐代中后期民间盛行从商。唐朝宰相姚崇的曾孙姚合写过一首诗:“客行野田间,比屋皆闭户。借问屋中人,尽去作商贾。”反映的是1200年前,唐宪宗、唐敬宗时期社会轻农重商的风气,百姓争相去做生意,造成了“如今千万家,无一把锄犁”的局面。
  此外,唐诗中还有“盐商妇,有幸嫁盐商;终朝美饭食,终岁好衣裳。” “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等名句,不胜枚举,正是当时商业繁盛的生动写实。
  宋代商业很发达,赵匡胤时代,夜市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取得了合法地位,“京城夜市至三鼓已来,不得禁止。”由京城扩延,许多城市都有了夜市。宋代在农业和手工业都有很大发展的同时,商業获得了空前繁荣,宋仁宗前期为了解决商业过程中商人携带巨款不方便、不安全的问题,首先在四川地区出现了官方法定的“官交子”,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的纸币,前后使用了80多年。可见当时商业经济的发达和社会对商业之重视。
  蒙元政权将对外贸易放在了重要位置上,在前期对外贸易基础上又设置了几处“市舶司”掌管对外贸易,“每岁招集舶商,于蕃邦博易珠翠香货等物”。在至元21年(1284年),政府在杭州、泉州设立了市舶都转运司统管对外贸易,官方出资本、出船只,选派贸易官员“贸易诸货”,还规定了商业利润的分成,“以十分为率,官取其七,所易人得其三”(《元史·食货二》)。
  实际上,即便像明太祖那样对农业自然经济极其推崇奉行的统治者,也没有放弃对盐、茶、明矾等商品的生产和销售的干预,而且,也实际上推动了明代商业经济的发展,“受限制和专卖的商品的流通仍由商人掌管,没有被国家接管”。明代政府的目的不是去压制商业,而是利用如盐引、茶引等各种执照制度,利用商人经营为国家财政、政策目标服务。
  明清时期,资本主义商业在中国开始萌芽,这在很多明清小说中可见其大概,而且明代后期商人的社会地位和影响力也有了提高。明清时期,先后活跃在商业领域的商帮有山西商帮、陕西商帮、山东商帮、福建商帮、徽商等十个之多。清代中后期,中国商人也积极参与到国际贸易中去。
  我国古代从商之风长盛不衰的原因在哪里?以唐代商业现象为例作解释:一是因为农业产出的利润远低于商业盈利,甚至手工业盈利;二是我国古代对农业的赋税沉重,相对来说,商人所承担的税反而较轻些。务农之家辛苦一年的收获上缴给官府、田主之后,所剩无多,甚至无法生存,在这种情形下,“农夫税多长辛苦,弃业宁为贩宝翁(从商)”,也就可以理解了。民众群体性从商谋利,忽视了支撑当时社会生存的粮食生产,也是造成晚唐时期屡屡发生饥荒,进而导致社会动荡的重要原因之一。
  其实,从秦汉时期逐渐形成的“海上丝绸之路”和 “陆上丝绸之路”延续的繁荣和受历代统治者的重视上,可看出我国古代工商业一直都存在并活跃着,只不过是程度高下而已。我国古代社会并非总是“重农轻商”,而政府对商业的“抑制”有其深层次原因,历史证明,中国古代的商业并没有因“抑制”而至于消亡。
其他文献
袁江、袁耀父子将他们笔下的界画主体。置于山水之中进行描绘,界画与山水有机融合.这种画法改变了宋元时代界画中界画主体过分突出的绘画风格,给人耳目一新的感受。中国界画小史  界画是中国古代绘画中一个异常特殊的画科,它以描绘建筑物或者各种精致器物为艺术表现形式,绘制过程中通常需要用界尺来辅助画笔,勾勒建筑物或者器物的轮廓线。现存的界画作品主要以建筑画为主,这些作品可能描绘了城市生活的某个场景,也可能是将
期刊
陈子庄自号“石壶”,石壶可以盛水.但石壶也许本来就是实心的.油盐不进。因而在虚与实之间,石壶举重若轻,就像一个轻功高手.舍舟登岸,羚羊挂角,只在雪地留下浅浅的印痕。  1960年代晚期,陈子庄经济陷入了极度困苦之中,夫人精神病发作,小儿子溺水身亡,另外几个子女渐渐长大,吃饭看涨,且均无分文收入,他就像陷入了一个泥潭;而泥潭之下,似乎还有陷阱。他常常在锦江望江楼畔散步、散心……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期刊
中国14年的抗战历史中,有一支力量不可忽视,这就是南洋华侨。他们不仅为祖国的抗战捐钱捐物,回国出力,还在当地组建武装队伍,共同抗击日军,一直坚持到抗战胜利。毛泽东称赞其“对抗日有所尽力”。当时的国民政府也屡次称赞侨胞“自抗战以来,输财出力,贡献特多”。捐资输财  在经济和物资方面援助祖国抗战,是南洋各界侨胞对祖国抗战所作贡献最突出的表现,其贡献方式主要分以下五个方面。  其一是捐款。“九一八”事变
期刊
口述者:魏玲汶川地震公开报道截肢次数最多的伤员  整理者:成豫  口述时间:2018年4月10日  对我来说,工作、结婚、生子,即使没有地震,生活也不外乎是这样的顺序。可能是我接受能力比较强吧,一直以来,对身体失去的部分。我能够清楚地接受.接受人生有这样的缺失。  2008年5月12日下午2点28分,那是个改变了我人生的时刻。当时我在汉旺东汽中学读高二,我还记得是上化学课,我正低着头去翻手机看几点
期刊
希特勒上台执政后,信奉所谓的“雅利安种族优越论”,在德国掀起反犹浪潮, 对犹太人实施财产掠夺和种族灭绝政策。1938 年 3 月,德国吞并了奥地利。奥当时是欧洲第三大犹太人聚居地,约有 19万犹太人。纳粹欲将这里的犹太人赶尽杀绝。于是,在奥的犹太人想方设法要离开奥地利。  要离开奥地利,需要有目的地国家的签证。但不少国家慑于纳粹德国的武力,都强调“自身困难”,对犹太人签证亮起了红灯。求生的渴望使成
期刊
二戰期间,在蔚蓝的天空中活跃着一批英姿飒爽的女子飞行员,前苏联、美国、英国都组建了各自的空中玫瑰部队。这些女子飞行员们向世人证明:为了捍卫自由,女人也可以飞翔。  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虽然航空事业非常弱小,但已经有中国女性勇敢地尝试飞行。当红电影女星李霞卿便于1929年左右到瑞士日内瓦康塔纳飞行学校学习飞行,1935年转到美国奥克兰波音航空学校深造。她很快掌握各种复杂的飞行技术,后加入卡特皮勒
期刊
白鹜是长寿、幸福的象征。端丽洁白谓之贞静,振翅于飞谓之奋厉,株守忘机谓之了禅,相栖相偕谓之笃情,淡泊节制谓之知足。自《诗经》开始,两干多年来,无数诗人怀着爱意,乐此不疲的描写白鹭、赞美白鹭。  于是.白鹭从一首诗里飞出来,又飞入另一首诗。衣冠禽兽  传说商朝末年,纣王荒淫无道,残害忠良。周文王姬昌被其囚禁羑里七年,不得归国。他手下的大夫散宜生为救主,遍行天下,收集各种珍禽异兽,以进献纣王。其中,最
期刊
在1580年兼并葡萄牙后,西班牙的领土囊括了半个亚平宁半岛、整个伊比利亚半岛,还有整个中、南美洲,以及亚洲的菲律宾群岛,说是“日不落”帝国毫不夸张。16世纪的西班牙,征服了海洋,获得了世界。  哥伦布狮子大开口  1492年,对于西班牙而言,是至关重要的一年。西班牙军队攻下了摩尔人在伊比利亚半岛的最后一个重镇格拉纳达,结束了阿拉伯人在西欧的统治,伊莎贝拉女王和她的丈夫斐迪南终于完成了历代君主梦寐以
期刊
江口沉银浮出水面。张献忠在四川的那段血腥历史又被人提及,关于大西皇帝张献忠的史料鱼龙混杂.但《圣教人川记》以传教士利类思、安文思在张献忠阵营所待两年多时间的亲历为主线.可谓口述实录.值得一读。利类思、安文思与《圣教入川记》  关于大西皇帝张献忠的史料鱼龙混杂,或取自稗官野史,或来于道听途说,呈现良莠不齐、难以廓清面目的状态。因此,法国传教士古洛东1918年整理印行的《圣教入川记》就凸显出无以伦比的
期刊
自晚晴以降,国人的出洋旅行往往带着十足的目的——或访问,或考察,而康有为的十六年海外周游亦是如此——他虽是因百日维新失败,而被迫“流离异域一十六年”,但他“三周大地、遍游四洲,经三十一国,行六十万里路,一生不入官,好游成癖”的考察生活,仍然带有极强的政治目的——他认为晚清中国已经病入膏肓,必需有一位“耐苦不死之神农,使之遍尝百草,而后神方大药可成,而沉疴乃可起耶……”,这位神农,他认为就是自己,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