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程的改革已经对语文教学作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倡导教师改变以往单调、死板的教学手段,不仅要向学生讲授语文学科的基础知识如字词知识、段落讲解等,更重要的是培养小学生的独立阅读的能力,使他们通过课堂上的练习来掌握阅读这项关键技能,从而才能为今后更高层次的学习做好相应的铺垫。因此,作为教师必须不断创新阅读教学的方式方法,通过多样的形式来调动学生对阅读文本的探究热情,使他们全力以赴地投入到阅读活动中去,从而才能提高阅读的实际效率。
◆关键词:小学语文;中年级;阅读能力;提升策略
在当前的教学中还是有一些教师受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的,他们在课堂上采取着比较专制和死板的方法,比如为了追求学生获得语文高分所以向他们讲授陈述性的知识,要求学生抄写或死记硬背等,这都磨灭了小学生对语文课程的热情,不利于促进其综合素养的稳步形成与发展,久而久之,甚至还会让学生对阅读产生一种消极、抵触的情绪。因此,为了扭转这种不良的局面,教师必须从教学手段入手,做出极大的改变,同时要当好学生的指导者,为学生留出独立思考、自主阅读的时间,使他们成为阅读的中心,从而才能促进学生阅读力得到有效的发展。
一、创新文本导入的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导入是一节阅读课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首要任务,要想保证接下来的阅读教学有一个较高的效率,教师就要在这一环节进行创新,通过多样的导入让学生在初始环节就对阅读文本产生一个较高的探索热情,比如图片、动画、音频等,既可以给学生的视听感官带去较强的冲击,吸引他们对本节课内容的关注,也有利于让学生产生“我想要了解更多”的学习倾向,从而带着较大的兴趣投入到对课文的阅读、探究中去,有利于使他们进入专注、高效的阅读状态。因此,教师要通过创新文本导入的方式来调动小学生内部的阅读兴趣,这样才能迈出提高阅读课效率的第一步。
例如,在学习《精卫填海》这一课文时,教师在本节课的导入环节并没有采取单纯“口授”的形式,而是选择利用现有的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了一段在课前精心从网络上下载的《精卫填海》动画片片段,以此来给学生的视觉带去刺激,将他们的注意力、精力以及思维力都集中在动画上,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关注度。通过观看简短的动画视频学生可以初步了解到精卫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同时掌握故事的大概,并产生“我想知道更多”的欲望,从而激发他们的内部兴趣,让学生带着好奇对课文展开专注的阅读。
二、设计有效的课堂提问,锻炼学生的阅读思维
有些教师只顾着向学生讲解课文,却忽略了设置启发性的提问,这样就会让学生沦为知识的接受容器,而他们的个人思维却得不到相应的锻炼,不利于促进学生的主体发展。因此,教师要在把握文本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来设计有效的、难度适中的问题,通过提问来激活学生的大脑思维,使他们在问题的引領之下通过自己的能力对文本展开分析、判断,最终获得一个正确的认知,掌握到课文的深刻含义,在此过程中可以有效地锻炼小学生的阅读思维,同时使其掌握文中的要点内容。
例如,在学习《为中华崛起而读书》这一课文时,教师先引导学生从自身出发,想一想为什么要来学校上学,又是为了什么读书的,以此来调动学生的个人经验,这样更能体现出学生的真实想法,比如有的学生说上学可以有个好工作、不用像父母一样种地;还有的学生说上学是为了挣钱等等。对此,教师及时地引出另一个人上学的目的,告诉他们有一个人上学不是为了工作、也不是为了钱,而是为了国家,以此来激起学生的好奇心理,让他们对比周总理的目的和自己的目的,从而更加清晰地掌握周总理心中没有光顾着自己的利益,而是关心着整个国家的命运。通过简单的提问有利于激活学生的阅读思维。
三、营造丰富的文本情境,提高学生的阅读技能
教师要注重对文本情境的营造,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将以往枯燥、沉闷的阅读课堂变得“活”起来,从而使学生个人的阅读体验逐渐上升到一个最佳的境界,有利于让学生沉浸在文本的阅读之中,同时与文本情感相似的情境更能加强学生对文本内涵的认知和感悟,对于促进学生对课文的吸收、理解有着不容小觑的促进作用,使他们掌握一定的文本感悟力。因此,教师要将学生置于丰富的文本情境中,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文字所描述的事物或者是景物,让他们的想象力在不知不觉中迸发出来,从而深切的感知文本中的画面,有利于提高小学生的阅读技能,加深对课文的领悟。
例如,在学习《观潮》这一课文时,教师就利用投影仪向学生展示了图画,将学生置于图画情境中,使学生看到文中所描述的潮涨潮落的画面,再加上小学生自己本身就有的较强的想象力,更能触动学生的内心。此外,教师还引领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分享观看图画的感悟,比如有的学生说第三幅图让他想起了文中的“浪潮越来越近……山崩地裂……颤动起来”这句话,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通过构建与文本相似的情境,有利于加强学生对课文画面的感悟,使学生感知课文对景色的描写,从而提高其文本想象力、感悟力等多种技能。
综上所述,身为语文教师必须遵循新课改所提出来的要求,不断改进阅读教学的方式,充分地依据小学阶段学生的实际情况、原有的认知水平以及兴趣特点,来开展一系列行之有效的阅读活动,通过多样的导入环节来激起学生对阅读文本的热情,使他们产生“我想要知道更多”的心理倾向;通过有效的提问来激活学生个人的阅读思维,使他们通过自己的大脑思维来获取文本的主要内容;通过营造特定的情境来让学生全方位品度文本,使他们的阅读技能得到相应的锻炼,最终促进学生阅读素养的稳步形成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翠萍,吴佳欣,韩振华.小学中年级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现状及培养对策研究[J].才智,2019(29):22.
[2]姜海萍.试谈小学中年级语文教学中阅读能力的培养[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5(11):60.
◆关键词:小学语文;中年级;阅读能力;提升策略
在当前的教学中还是有一些教师受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的,他们在课堂上采取着比较专制和死板的方法,比如为了追求学生获得语文高分所以向他们讲授陈述性的知识,要求学生抄写或死记硬背等,这都磨灭了小学生对语文课程的热情,不利于促进其综合素养的稳步形成与发展,久而久之,甚至还会让学生对阅读产生一种消极、抵触的情绪。因此,为了扭转这种不良的局面,教师必须从教学手段入手,做出极大的改变,同时要当好学生的指导者,为学生留出独立思考、自主阅读的时间,使他们成为阅读的中心,从而才能促进学生阅读力得到有效的发展。
一、创新文本导入的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导入是一节阅读课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首要任务,要想保证接下来的阅读教学有一个较高的效率,教师就要在这一环节进行创新,通过多样的导入让学生在初始环节就对阅读文本产生一个较高的探索热情,比如图片、动画、音频等,既可以给学生的视听感官带去较强的冲击,吸引他们对本节课内容的关注,也有利于让学生产生“我想要了解更多”的学习倾向,从而带着较大的兴趣投入到对课文的阅读、探究中去,有利于使他们进入专注、高效的阅读状态。因此,教师要通过创新文本导入的方式来调动小学生内部的阅读兴趣,这样才能迈出提高阅读课效率的第一步。
例如,在学习《精卫填海》这一课文时,教师在本节课的导入环节并没有采取单纯“口授”的形式,而是选择利用现有的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了一段在课前精心从网络上下载的《精卫填海》动画片片段,以此来给学生的视觉带去刺激,将他们的注意力、精力以及思维力都集中在动画上,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关注度。通过观看简短的动画视频学生可以初步了解到精卫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同时掌握故事的大概,并产生“我想知道更多”的欲望,从而激发他们的内部兴趣,让学生带着好奇对课文展开专注的阅读。
二、设计有效的课堂提问,锻炼学生的阅读思维
有些教师只顾着向学生讲解课文,却忽略了设置启发性的提问,这样就会让学生沦为知识的接受容器,而他们的个人思维却得不到相应的锻炼,不利于促进学生的主体发展。因此,教师要在把握文本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来设计有效的、难度适中的问题,通过提问来激活学生的大脑思维,使他们在问题的引領之下通过自己的能力对文本展开分析、判断,最终获得一个正确的认知,掌握到课文的深刻含义,在此过程中可以有效地锻炼小学生的阅读思维,同时使其掌握文中的要点内容。
例如,在学习《为中华崛起而读书》这一课文时,教师先引导学生从自身出发,想一想为什么要来学校上学,又是为了什么读书的,以此来调动学生的个人经验,这样更能体现出学生的真实想法,比如有的学生说上学可以有个好工作、不用像父母一样种地;还有的学生说上学是为了挣钱等等。对此,教师及时地引出另一个人上学的目的,告诉他们有一个人上学不是为了工作、也不是为了钱,而是为了国家,以此来激起学生的好奇心理,让他们对比周总理的目的和自己的目的,从而更加清晰地掌握周总理心中没有光顾着自己的利益,而是关心着整个国家的命运。通过简单的提问有利于激活学生的阅读思维。
三、营造丰富的文本情境,提高学生的阅读技能
教师要注重对文本情境的营造,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将以往枯燥、沉闷的阅读课堂变得“活”起来,从而使学生个人的阅读体验逐渐上升到一个最佳的境界,有利于让学生沉浸在文本的阅读之中,同时与文本情感相似的情境更能加强学生对文本内涵的认知和感悟,对于促进学生对课文的吸收、理解有着不容小觑的促进作用,使他们掌握一定的文本感悟力。因此,教师要将学生置于丰富的文本情境中,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文字所描述的事物或者是景物,让他们的想象力在不知不觉中迸发出来,从而深切的感知文本中的画面,有利于提高小学生的阅读技能,加深对课文的领悟。
例如,在学习《观潮》这一课文时,教师就利用投影仪向学生展示了图画,将学生置于图画情境中,使学生看到文中所描述的潮涨潮落的画面,再加上小学生自己本身就有的较强的想象力,更能触动学生的内心。此外,教师还引领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分享观看图画的感悟,比如有的学生说第三幅图让他想起了文中的“浪潮越来越近……山崩地裂……颤动起来”这句话,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通过构建与文本相似的情境,有利于加强学生对课文画面的感悟,使学生感知课文对景色的描写,从而提高其文本想象力、感悟力等多种技能。
综上所述,身为语文教师必须遵循新课改所提出来的要求,不断改进阅读教学的方式,充分地依据小学阶段学生的实际情况、原有的认知水平以及兴趣特点,来开展一系列行之有效的阅读活动,通过多样的导入环节来激起学生对阅读文本的热情,使他们产生“我想要知道更多”的心理倾向;通过有效的提问来激活学生个人的阅读思维,使他们通过自己的大脑思维来获取文本的主要内容;通过营造特定的情境来让学生全方位品度文本,使他们的阅读技能得到相应的锻炼,最终促进学生阅读素养的稳步形成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翠萍,吴佳欣,韩振华.小学中年级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现状及培养对策研究[J].才智,2019(29):22.
[2]姜海萍.试谈小学中年级语文教学中阅读能力的培养[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5(1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