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教育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各界对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投入的资金越来越多,教育装备摆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2013年11月初,第65届中国教育装备展示会在四川省成都市新会展中心举行,这是一场国内教育装备的饕餮盛宴。作为全国领先的西部名县成都市温江区,在教育装备上,目前已是走在成都市的前列,在2013年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检查时,作为成都区域推进整体发展先进区唯一案例,向全国展示了教育装备应用于教育领域的巨大魅力。
教育技术装备是学校基本的办学条件之一,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物质和技术保证。“成都推行城乡一体均衡配置,教育装备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为此成都市实施了提升工程,从功能室的建立到仪器设备、图书的配置等都制定了明确的指标体系,以此来全面地评价学校教育装备。”温江区电化教育馆馆长胡作富如是说。
建立完整的教育装备体系
建设是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的基础,科学的规划和完善的方案是做好装备工作的首要环节。教育装备的最终落脚点在于满足教育教学的需要,装备“有用、实用、好用”的设备。
教育技术装备涉及学校量多、面广,管理人员多、种类杂、数量大、要求高,从招标到实施完毕需要一定的过程。为此,温江区建立了项目跟进制度,根据分工,安排专人跟进项目的实施,及时处理实施过程中的问题,保障项目的顺利实施。在学校、厂家初验合格,电教馆核验的基础上,聘请专家与区纪委、区财政局、区采购办、区信息化办工作人员一起,完成了标准化巡考系统、幼儿园电视空调设备、职中实训设备、校园网等几十个装备项目验收工作,标准化考场巡考系统代表成都市接受了四川省相关部门的检查。
验收不是装备建设工作的结束,还要持续关注厂家的售后服务、质保情况,为学校使用好教育技术装备作好保障。“我们通过温江区教育城域网协同管理平台,建立了教育技术装备月报制度,在线受理学校教育技术装备维修申报,并及时登记、处理、跟踪。”胡作富说,“我们组织专业维护人员,在每一学年开学前对全区所有学校进行普查,统一进行维护、维修,解决共性问题。对于临时问题,我们协助学校,联系专业人员,及时维护、维修,满足教学需要。”
管理是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的关键。管理的水平决定着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的质量和效果。在教育投入一定的情况下,要防止重配轻管,应向管理要效益,向管理要质量。
为进一步加强教育技术装备的管理,经过广泛征求意见,反复修改方案,温江区教育局制定下发了《成都市温江区教育装备管理暂行办法(试行)》《成都市温江区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的意见》等文件。
督导评估是装备工作的保障,对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发挥着重要的引领作用。温江区电教馆按照“年初有目标、年末有考核”的原则,每年年初向学校下发该年的工作目标,明确每所学校建设、管理、应用的工作目标,定期到学校检查指导,年末依据温江区内的技术装备工作、实验教学管理、图书管理、现代教育技术装备管理、门户网站管理等方面,对学校教育装备工作进行考核评估,将结果纳入全区综合督导评估体系,以加强装备管理的督导作用。
队伍是做好装备工作的决定因素。装备队伍的素质、专业化水平直接影响装备工作的效果。为适应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需要,加强实验室、网络教室、多媒体室、图书(阅览)室等各功能室的规划、建设、管理、应用维护以及教师培训、技术服务等工作,各学校成立了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学校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由行政领导分管,信息中心主任具体负责,成员由网络、网站、电教、图书、实验、音体美劳卫等教育技术装备的管理人员组成。将教育技术装备的管理、应用列入管理人员、教师的岗位职责和业绩考核。按照温江区教育装备工作中心组申报条件,经学校推荐,电教馆审核、聘请一线骨干教师,成立了现代教育技术、网站管理、实验管理、实验教学、图书管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幼教中心组等七个中心组,定期开展研究活动,促进装备管理,提高使用效益。
“按标准来配备教师队伍是资源均衡发展的基础,利于全体统筹。”胡作富说,只有统一规划,各司其职,规范了管理行为,才能提高管理效率。
教育装备和教育人的有机结合
使用是教育技术装备的根本目的,而教育装备反映的是教育者的思想。温江区教育局充分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因地制宜开展学习和培训,有针对性地开展应用探究和课题研究。温江区充分利用区内高校资源开展培训,除了培训和课题研究之外,还举行现场活动和研讨会来展示和促进每个学校的装备运用和管理水平。
“成都市实验教学示范校和现代教育技术示范校创建活动,我区学校争相创建,目前示范校比例达57%。连续多年在国家、省、市级多项活动中屡创佳绩。比如去年我区就共获国家、省、市级奖40余项,几十篇简讯被市技装所网站采用,今年我区《优化配置 规范管理 推进装备工作优质均衡发展》等多篇教育装备文章刊登在《中国教育技术装备》杂志……诸如此类获得的奖项每年都有。”说到这里,胡作富的脸上流露出由衷的开心和欣慰。
“使用者的素质直接影响着装备的应用水平和效益,随着教育装备的不断更新和教育技术手段的不断丰富,更需要持续不断地学习。”胡作富说,这次第65届中国教育装备的展览交流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学习机会。
“我们看到装备的发展走向,还通过参与活动提高对装备的认识。如果说以前基础教育在低水平办学时,对装备没有什么要求。那么教育装备发展到今天,教育的现代化、国际化和均衡化发展就更加重要了。同时,装备的目的是什么——是用。无论是商家还是生产厂家的最终目的都是要落实到学校,在每个学校的功能室建设的典范案例中也能看到很多创新实验的成果,我们老师回去就能找到努力的方向,也可以弥补我们发展中的问题,也可以正面强化教育局提出的‘一校一品’的建设。” 诚如胡作富所言,提升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就是思考,而思考是建立在认知上的。教育装备无论怎样先进,仍是流水线上的机器,具有单一性。如何在单一的装备下建设“一校一品”的温江生态教育特色,这是温江区教育局和温江区电教馆一直努力和思考的方向。
在教育技术装备工作中,温江深入调查研究,鼓励学校发挥优势,大胆探索,不断总结完善,走特色发展之路,涌现了一批典型学校,起到了良好的引领和示范作用。
“庆丰街小学的精细化管理,保障了装备有效应用;东大街二小以戴尔‘互联创未来’项目为载体,开展课题研究,促进装备有效应用;惠民双语幼儿园通过自制玩、教具活动,有效提升了学校办学品质;和盛小学通过开发本校体育资源,走上了体育特色的办学之路;温江区成都师范学院附属实验学校通过开展图书‘泛阅读’活动,让‘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他的精神发育史’深入每位师生的心灵。这些学校典型有力地促进了全区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胡作富又一次骄傲地扬起了头。
教育装备引领教学改革
胡作富说,温江区着力打造“全国一流、西部第一”的教育品牌,在初步解决了基础设施建设、完善资源库建设、强化管理应用考评等问题后,其重要目标是建设“书香校园、数字校园、平安校园、绿色校园、科技校园”,形成“智慧教育”体系。
加强论证,科学制定装备方案,高品质、集约化落实“三通两平台”的建设。充分利用国家、省、市教育资源,整合温江区现有资源,科学规划,规范实施,强化管理,建设具有区域特色的资源库。鼓励教师和学生通过网络空间,进行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互助学习的探讨,拓展学校教育的空间。
“成都师范学院附属实验学校提出了‘未来学校’的建设规划,是成都市唯一一所二圈层城市‘未来学校’的试点学校。”胡作富说,未来学校建设试点从环境(包括设备、教室等)、资源(如图书、讲义、课件等)到应用(包括教、学、管理、服务、办公等)的数字化、智能化,在传统校园基础上构建了一个数字空间,以拓展传统校园的空间维度,提升传统校园的运行效率,扩大传统校园的育人功能,为师生、家长提供全面的智能感知环境和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将网络信息服务融入学校的各个领域,实现互联和协作。鼓励学校以信息技术为核心,改变教学方式,探索运用现代教育技术、适应未来需要的教育模式,建设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
在此之上,开展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提高教师信息化水平。目前,温江区85%以上的教师通过了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水平考试。重视新媒体、新技术研究,加强装备中心组的建设和研究,提高技术引领和服务支撑能力。根据不同应用层次,对管理人员、教学人员和技术人员开展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的培训,探索科学、合理的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体系。
“以前是装备为教学服务,现在是装备引领教学改革,通过装备的改善来完善功能室的建设。通过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甚至促进学校管理方式的转变,这是非常好的命题。我们老师现在观念的转变都是通过用好教育装备,发挥教育装备的效益,以教育装备的改善来促进全区教育高位均衡发展。”温江区教育局负责人如是说。
大数据背景下的均衡教育,温江教育人找准了自己的着力方位,他们的“智慧教育”伴随着教育装备改进的深入实施已扬帆远航。
2013年11月初,第65届中国教育装备展示会在四川省成都市新会展中心举行,这是一场国内教育装备的饕餮盛宴。作为全国领先的西部名县成都市温江区,在教育装备上,目前已是走在成都市的前列,在2013年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检查时,作为成都区域推进整体发展先进区唯一案例,向全国展示了教育装备应用于教育领域的巨大魅力。
教育技术装备是学校基本的办学条件之一,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物质和技术保证。“成都推行城乡一体均衡配置,教育装备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为此成都市实施了提升工程,从功能室的建立到仪器设备、图书的配置等都制定了明确的指标体系,以此来全面地评价学校教育装备。”温江区电化教育馆馆长胡作富如是说。
建立完整的教育装备体系
建设是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的基础,科学的规划和完善的方案是做好装备工作的首要环节。教育装备的最终落脚点在于满足教育教学的需要,装备“有用、实用、好用”的设备。
教育技术装备涉及学校量多、面广,管理人员多、种类杂、数量大、要求高,从招标到实施完毕需要一定的过程。为此,温江区建立了项目跟进制度,根据分工,安排专人跟进项目的实施,及时处理实施过程中的问题,保障项目的顺利实施。在学校、厂家初验合格,电教馆核验的基础上,聘请专家与区纪委、区财政局、区采购办、区信息化办工作人员一起,完成了标准化巡考系统、幼儿园电视空调设备、职中实训设备、校园网等几十个装备项目验收工作,标准化考场巡考系统代表成都市接受了四川省相关部门的检查。
验收不是装备建设工作的结束,还要持续关注厂家的售后服务、质保情况,为学校使用好教育技术装备作好保障。“我们通过温江区教育城域网协同管理平台,建立了教育技术装备月报制度,在线受理学校教育技术装备维修申报,并及时登记、处理、跟踪。”胡作富说,“我们组织专业维护人员,在每一学年开学前对全区所有学校进行普查,统一进行维护、维修,解决共性问题。对于临时问题,我们协助学校,联系专业人员,及时维护、维修,满足教学需要。”
管理是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的关键。管理的水平决定着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的质量和效果。在教育投入一定的情况下,要防止重配轻管,应向管理要效益,向管理要质量。
为进一步加强教育技术装备的管理,经过广泛征求意见,反复修改方案,温江区教育局制定下发了《成都市温江区教育装备管理暂行办法(试行)》《成都市温江区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的意见》等文件。
督导评估是装备工作的保障,对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发挥着重要的引领作用。温江区电教馆按照“年初有目标、年末有考核”的原则,每年年初向学校下发该年的工作目标,明确每所学校建设、管理、应用的工作目标,定期到学校检查指导,年末依据温江区内的技术装备工作、实验教学管理、图书管理、现代教育技术装备管理、门户网站管理等方面,对学校教育装备工作进行考核评估,将结果纳入全区综合督导评估体系,以加强装备管理的督导作用。
队伍是做好装备工作的决定因素。装备队伍的素质、专业化水平直接影响装备工作的效果。为适应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需要,加强实验室、网络教室、多媒体室、图书(阅览)室等各功能室的规划、建设、管理、应用维护以及教师培训、技术服务等工作,各学校成立了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学校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由行政领导分管,信息中心主任具体负责,成员由网络、网站、电教、图书、实验、音体美劳卫等教育技术装备的管理人员组成。将教育技术装备的管理、应用列入管理人员、教师的岗位职责和业绩考核。按照温江区教育装备工作中心组申报条件,经学校推荐,电教馆审核、聘请一线骨干教师,成立了现代教育技术、网站管理、实验管理、实验教学、图书管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幼教中心组等七个中心组,定期开展研究活动,促进装备管理,提高使用效益。
“按标准来配备教师队伍是资源均衡发展的基础,利于全体统筹。”胡作富说,只有统一规划,各司其职,规范了管理行为,才能提高管理效率。
教育装备和教育人的有机结合
使用是教育技术装备的根本目的,而教育装备反映的是教育者的思想。温江区教育局充分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因地制宜开展学习和培训,有针对性地开展应用探究和课题研究。温江区充分利用区内高校资源开展培训,除了培训和课题研究之外,还举行现场活动和研讨会来展示和促进每个学校的装备运用和管理水平。
“成都市实验教学示范校和现代教育技术示范校创建活动,我区学校争相创建,目前示范校比例达57%。连续多年在国家、省、市级多项活动中屡创佳绩。比如去年我区就共获国家、省、市级奖40余项,几十篇简讯被市技装所网站采用,今年我区《优化配置 规范管理 推进装备工作优质均衡发展》等多篇教育装备文章刊登在《中国教育技术装备》杂志……诸如此类获得的奖项每年都有。”说到这里,胡作富的脸上流露出由衷的开心和欣慰。
“使用者的素质直接影响着装备的应用水平和效益,随着教育装备的不断更新和教育技术手段的不断丰富,更需要持续不断地学习。”胡作富说,这次第65届中国教育装备的展览交流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学习机会。
“我们看到装备的发展走向,还通过参与活动提高对装备的认识。如果说以前基础教育在低水平办学时,对装备没有什么要求。那么教育装备发展到今天,教育的现代化、国际化和均衡化发展就更加重要了。同时,装备的目的是什么——是用。无论是商家还是生产厂家的最终目的都是要落实到学校,在每个学校的功能室建设的典范案例中也能看到很多创新实验的成果,我们老师回去就能找到努力的方向,也可以弥补我们发展中的问题,也可以正面强化教育局提出的‘一校一品’的建设。” 诚如胡作富所言,提升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就是思考,而思考是建立在认知上的。教育装备无论怎样先进,仍是流水线上的机器,具有单一性。如何在单一的装备下建设“一校一品”的温江生态教育特色,这是温江区教育局和温江区电教馆一直努力和思考的方向。
在教育技术装备工作中,温江深入调查研究,鼓励学校发挥优势,大胆探索,不断总结完善,走特色发展之路,涌现了一批典型学校,起到了良好的引领和示范作用。
“庆丰街小学的精细化管理,保障了装备有效应用;东大街二小以戴尔‘互联创未来’项目为载体,开展课题研究,促进装备有效应用;惠民双语幼儿园通过自制玩、教具活动,有效提升了学校办学品质;和盛小学通过开发本校体育资源,走上了体育特色的办学之路;温江区成都师范学院附属实验学校通过开展图书‘泛阅读’活动,让‘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他的精神发育史’深入每位师生的心灵。这些学校典型有力地促进了全区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胡作富又一次骄傲地扬起了头。
教育装备引领教学改革
胡作富说,温江区着力打造“全国一流、西部第一”的教育品牌,在初步解决了基础设施建设、完善资源库建设、强化管理应用考评等问题后,其重要目标是建设“书香校园、数字校园、平安校园、绿色校园、科技校园”,形成“智慧教育”体系。
加强论证,科学制定装备方案,高品质、集约化落实“三通两平台”的建设。充分利用国家、省、市教育资源,整合温江区现有资源,科学规划,规范实施,强化管理,建设具有区域特色的资源库。鼓励教师和学生通过网络空间,进行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互助学习的探讨,拓展学校教育的空间。
“成都师范学院附属实验学校提出了‘未来学校’的建设规划,是成都市唯一一所二圈层城市‘未来学校’的试点学校。”胡作富说,未来学校建设试点从环境(包括设备、教室等)、资源(如图书、讲义、课件等)到应用(包括教、学、管理、服务、办公等)的数字化、智能化,在传统校园基础上构建了一个数字空间,以拓展传统校园的空间维度,提升传统校园的运行效率,扩大传统校园的育人功能,为师生、家长提供全面的智能感知环境和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将网络信息服务融入学校的各个领域,实现互联和协作。鼓励学校以信息技术为核心,改变教学方式,探索运用现代教育技术、适应未来需要的教育模式,建设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
在此之上,开展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提高教师信息化水平。目前,温江区85%以上的教师通过了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水平考试。重视新媒体、新技术研究,加强装备中心组的建设和研究,提高技术引领和服务支撑能力。根据不同应用层次,对管理人员、教学人员和技术人员开展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的培训,探索科学、合理的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体系。
“以前是装备为教学服务,现在是装备引领教学改革,通过装备的改善来完善功能室的建设。通过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甚至促进学校管理方式的转变,这是非常好的命题。我们老师现在观念的转变都是通过用好教育装备,发挥教育装备的效益,以教育装备的改善来促进全区教育高位均衡发展。”温江区教育局负责人如是说。
大数据背景下的均衡教育,温江教育人找准了自己的着力方位,他们的“智慧教育”伴随着教育装备改进的深入实施已扬帆远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