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三本学生特点谈大学生学习能力和素质培养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uok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三本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产物,是国家实施科教兴国、大力发展高等教育的背景下产生的,也是我国办学模式的创新和突破。本文从三本院校学生的特点出发,列出了影响三本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原因及表现,提出了提高三本学生学习能力和素质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三本学生 学习能力 素质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4-0191-01
  近年来,三本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创新,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在扩大教育资源、丰富人才培养、繁荣地方经济等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但是随着三本院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办学过程中的矛盾和问题日益凸现。三本学生能进得来,如何让学生坐得住、学得好、提的高,克服厌倦学习问题,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学习好”变成“好学习”,成了高等教育的探究课题。
  一、三本学生特点
  (一)家庭条件好,自觉性差,学习认识存在偏差
  三本院校的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家庭条件普遍优越,缺乏坚韧的毅力,抗挫能力相对较弱,自制力不强,自觉性不高。学习上缺乏主动性,学习目的不明确,积极性不高,对学习存在認识上的偏差。
  (二)自尊、自负、自卑心理较强,自信心不足
  三本学生家庭条件相对优越,从小衣食无忧,在父母的百般呵护下成长,这种家庭环境使得三本学生具有较强的人际沟通能力,富有表现能力。但这种家庭背景也给其成长带来一定的弊端,遇到挫折困难自暴自弃,有的甚至不懂得尊师重长,缺乏大学生的基本素质。另外三本学生在高考中成绩不理想,学习上自卑感比较严重,自信心不强。此外,很多用人单位对三本院校的学生有些排斥,他们在就业时,常常被拒之门外,这使得部分学生对自己的前途失去信心,表现出一定的自卑感。
  (三)生活上崇尚自由,学习两极分化严重
  在大学生群体中,三本学生处于一本、二本和高职高专学生中间,属于不好也不坏的状态。另外他们在高中时大都是班里的中等生,已经习惯了不是最好也不是最坏的生活状态,几乎没有多大的压力,生活上崇尚自由。成绩方面,三本院校普遍招收的都是二本线左右的学生,入校分数偏低,接受能力差。其次,大多三本院校开学后,依据报到人数还会补录一批学生,随着补录学生的入学报到,造成不同学生学习进度的差异,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教学的难度,导致两极分化严重。
  (四)心理问题严重,自我意识较强
  受社会经济的影响,三本学生生活在激烈的竞争中,面对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使得他们不同程度上产生焦虑、悲观等不良情绪,心理素质较差,人格和性格发展很不完善。自我意识强,过多地考虑自己,以自我为中心,对他人缺乏理解、尊重和同情心,不懂得与人相处之道。
  二、三本学生特点产生的原因
  (一)家庭教育缺失。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和终身老师。由于社会“421”家庭成员现象,宠爱的多教育的少、替代的多要求孩子亲力亲为的少、管制的多疏导的少、享受的多劳动的少等等,使得孩子从小缺乏道德养成教育和学习能力,没有自我管理意识。
  (二)学校教育缺陷。
  长期的片面升学率和千军万马挤过高考独木桥淘汰教育的竞争,使得学校基础教育缺乏信仰教育、理想品德教育、体魄健康教育、友爱合作教育和综合社会实践活动教育等。学生学习负担越来越重,缺乏自主选择、自主学习和自我提升的能力。加之现在“一把尺子”考核评估,大部分学生都存在学习上的恐惧感、成绩上的耻辱感,厌烦学习,害怕学习。进入高等院校后存在着“船到码头车到站,停下脚来歇一歇”的潜意识。
  (三)社会教育缺位。
  环境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里,经济指标是硬任务,精神建设长期处于跟不上的情况。文化建设和环境缺位,读书传承和氛围缺位和青年场所和活动缺位。特别是一度的西化影响和渗透,使得青年学生信仰没支柱,发展无方向,奋斗少目标,持续缺后劲。
  三、提高三本学生学习能力和素质的渠道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意志和习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学习理念
  大学新生刚开始思想不成熟,所以要利用机会,通过入学教育、专业指导等形式,加强大学新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帮助他们尽快树立新的学习目标,确立正确的学习目的和学习态度,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引导他们在大学生活中要学会适当的选择。
  (二)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转变管理观念,注重宽严适度
  三本学生的特点决定了对于他们的管理不能太过于严厉,又不能太宽松。对待他们,要刚柔并济,不仅要从严要求、从严管理、从严衡量,还要给予真诚的关心、爱护、帮助、指点、引导等使关系融洽,做到严宽适度,严爱统一,有效地培育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行为习惯和学习方法。
  (三)对学生进行归因进步的训练,增强学生再学习的培养,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挖掘他们的潜力
  三本学生大都个性张扬,作为老师,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真心实意的关爱学生,鼓励他们进步,特别是要为他们提供施展才能和获得承认、表扬的机会,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加他们的学习动力,增强学生再学习的培育,达到以非智力因素的培育来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
  (四)开展心理素质教育,加大对学生的心理辅导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承载着社会、家庭的期望。作为三本学生,他们更受到来自社会对三本院校学生的看法、就业歧视等多重压力,加上他们的自我否定、自我怀疑,在残酷的社会竞争下,承受着很大的心理压力。因此,把心理教育纳入到学生德育工作体系,建立学习心理辅导中心,将心理辅导切实落实到位。同时,广泛开展心理宣传教育活动,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心理意识。
  总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德育工作环境、任务、渠道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三本院校。因此,我们必须积极开辟新途径、探索新办法、创造新经验,从内容、形式、方法、手段和机制等方面进行必要的创新和改进,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只有大力提倡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唤起大学生对全社会的责任感和正义感,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创造和谐的学习沟通氛围,学生的学习热情会很高,综合素质能力会在宽松的环境下得到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红义,独立学院“90 后”学生特点及辅导员工作新挑战[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9).
  [2]周飞,浅谈独立学院学生特点及管理对策[J].教育管理,2011(9).
  [3]王红满,浅议独立学院学生特点及提高学习积极性的方法[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7).
  [4]夏燕子,三本院校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分析[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3).
  [5]杨菊杰,三本大学生心理压力及应对策略浅析[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3(8).
  作者简介:
  杨春玲(1982.3-),河南巩义人,郑州成功财经学院,硕士,助教,从事学生管理研究。
其他文献
随着微电子技术、光电子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发展己经进入移动时代,以掌上电脑(PDA)为代表的移动式计算系统日益普及。嵌入式GIS作为一个新兴的应用领域,是GIS与嵌入式硬件结合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高考的改革日趋完善,学生自主学习时间的增加,如何冲刺高考显得尤为重要。最后的冲刺阶段,经常出现一些复习方法及心理上的问题,本文就介绍常见的案例和解决方法。  【关键词】新课程背景 冲刺高考 心理案例  【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4-0185-02  案例一:高考的最后阶段,有些考生感觉时间非常紧,无
【中图分类号】G625.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4-0188-02  小学生经常会发生一些不遵守纪律、不符合道德要求的行为,诸如打架、随口骂人、不礼貌、说谎话、搞一些恶作剧、损坏公物、偷盗东西、逃学、编造事实等等,这些行为是小学生品德不良的前奏,如不及时制止,将会滋生蔓延,影响人的一生,甚至改变一个人的命运。但这些行为的严重性、稳定性尚未达到不可挽救的程度,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4-0187-01  现代社会生活信息化程度越来越发达,孩子们尤其是城市的孩子,接受各方面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广。另外,由于生活质量的提高和改善,孩子们的生理发育越来越早,但是其心理尚处于稚嫩、不稳定时期,如果我们老师未能及时给予学生以合理、恰当的指导和关爱,很容易使孩子们出现“情感转移”。本人在教学过程中就有这样一
【中图分类号】G635【文献标識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4-0189-02  每一个教师都希望自己上的课能顺利进行,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然而我们必须明白:教与学本身是一对矛盾,在教学过程中,师生间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这样那样的矛盾,加上一些科目本身说理性强而趣味性不足,学生的厌学情绪时隐时现于课堂上,课堂中出现的意外“事件”也就难以避免,关键是我们应如何去化解课堂中出现的矛
土壤盐碱化是影响世界农业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严重问题,盐害是目前制约作物产量的主要逆境因素之一,如何利用大面积的盐碱地和丰富的咸水资源来发展农业,成为科学家迫切
【摘要】现在家庭问题也是社会关注的熱点,同时因为家庭原因造成的一系列青少年出现问题,也开始变得屡见不鲜。也许生活中有太多的残酷与冷漠,然而我们希望每一个人都有一副热心肠,温暖本应该属于每个人的幸福,不要让幸福的花儿早早的凋零。  【关键词】班主任 家庭问题 青少年 德育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4-0190-01  一、背景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