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郝孝飞
生于1974年8月,山东莱阳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2003年获湖北美术学院中国画专业相关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于中国画系至今。
作为一个传统中国画专业出身的艺术家,郝孝飞的那些有着精致细节的水墨写意作品常常被误认为是工笔画,而那些水墨创新的手法也并不能让所有的人都可欣然接受,他对此并未过于在意。在郝孝飞看来,继承水墨技法的传统道路和当代思想的碰撞与结合是浑然天成的,二者并不矛盾。他笔下的水墨人物是写实的,但又并不是完全再现客观对象。
“我的‘写实’中其实还是有‘写意’的成分,这是综合吸纳了东西方绘画特征,加入自己的主观处理才成为这种个人风格。”郝孝飞说,自己的作品风格虽然各时期有不同变化,但在反思中传承传统水墨精神的道理一直没有变。
游离于写实和写意之间
郝孝飞近年的作品主要集中在小品花鸟画和人物题材上,这一两年来所专注的《异度空间》系列,是他的写实人像作品的新尝试。细腻甜美的人物主题一向都受到大众的喜好,但并不代表郝孝飞的作品就是单纯迎合之作。他笔下的那些甜美少女,衣着时髦鲜亮,带着精致的首饰,但并不仅仅局限于此。郝孝飞称,自己画的是“具象”水墨人物画,并不是工笔。“一般画家都会在尝试过后确定下自己的风格,但我并不如此。很多人形成了自己固定的风格后就不轻易改变了,但是我个人会比较主动地尝试新的领域,视需要而改变更多。”郝孝飞笔下描绘的女性,无论是《夜宴》、《花季系列》还是《异度空间》,在人物形象上均有阶段性的变化;他会根据需要,在不同时期的作品中采用不同的材料变化,而水墨人物中的纯水墨表现,使得他笔下的人物在传承笔墨的同时,更不失当代性。
中国画发展到了今天,已有诸多改良。郝孝飞并不认同那种完全脱离笔墨谈论水墨,从性质上已经脱离了中国画范畴的作品。近年来颇多的当代艺术创作都将水墨作为表现的手段之一,各种泼墨挥毫,却离“中国传统”的文人画精神相去甚远。“我的路数还是倾向传统笔墨。现代气息、艺术思潮的嫁接把握到位是需要之前的基础牢固,才能让艺术呈现多元的面貌的。”
郝孝飞将自己的作品分成雅俗共赏的和学术的,那些并不是给大多数人看的个人性作品显然属于后者。“《夜宴》系列是我非常个人化的作品,大众能够接受的程度并不算高。”郝孝飞说,他的水墨人物都会投入现代元素,而传统唯美的形式则更容易得到大众认可。虽然郝孝飞的水墨作品有着鲜明的个性化语言,但他坚持自己是个传统的人,“说到底我还是追求比较纯粹的气息——文人画的气息。从历史上看,宋画的水准已经是中国绘画史上的顶点了,我自己采用传统的没骨画法画花鸟题材,更偏向学习宋画:一个现代人,画好当代作品的前提是潜心专研古人的技法,真正做到融会贯通。”
虽然精神上维系传统,但细节上郝孝飞却大胆突破创新。《夜宴》系列中,在参考了西方传统绘画伦勃朗的用光后,他运用白粉造成光点一般的效果;他采用生纸,在衣服质感和肌理的处理上颇具考究,勾线后加以肌理处理。“传统大笔触较多,而现代服饰的特点再用这种方式就有点弱了。” 另外,郝孝飞在《异度空间》系列作品中,更加有意强化作品中的平面性,这与早中期水墨人物画作品所追求的画面空间感拉开一个不小的距离。再加上作品外形制的改变,使之具象水墨人物作品表现更加饶有趣味。画面采用了反常规的构图,有数个空间叠加的错视感。“背景处理成地砖和墙面相容的错觉感,让受众随意转换。” 郝孝飞在《异度空间》中营造的人物形象也颇为考究,“我期待能够在画中表现女孩子皮肤和衣着如玉一般的温润感觉,这一点还要多加尝试。”
在提炼概括后,即便是传统题材的花鸟在郝孝飞的笔下也焕发出不一样的感觉,他的小品画看似摹古,细节构图等却又和古人不同,“例如竹子是传统题材,古人喜好把竹干画的很实,而我是反其道而行之,将竹叶画实,竹干呈虚。我个人比较少画名贵花卉,不喜皇家官方富贵,更喜欢野逸之风。”郝孝飞的小品画格调继承了宋画的精髓,再加以微调,形成不同的视角,对传统的理解不是生搬硬套,而是在继承后的再拓展。
传统与当代的博弈
传统的中国画作品需讲究层次用笔和古法,而在此基础后,才可能驾驭水墨和现代思潮的关系融合,并不是每个跟随当代艺术思潮的人都能自如地运用水墨这种媒介。郝孝飞的创作在手法上加入了现代材料的更新,考虑在特有材质的纸张金甚至绢这种丝质的材质上作画,以达到不同的效果。他称,所谓的回归传统并不存在,在现当代的艺术形式多元化的表象特征之外,其实传统的血脉不会断流,当代水墨艺术也不是无中生有。“我的作品虽然有不同的风格样式,但是内在的笔墨传承是我个人一直在坚守的。一个水墨艺术家不了解和熟悉传统的笔墨精神,如何解读当下的情境特点呢?”《夜宴》系列中的笔墨语言虽属“没骨”画法,但他强调了传统笔墨的“气韵生动”而弱化了传统的“骨法用笔”的一波三折。
虽然在尝试的过程中,郝孝飞能够突破各种层面。“我会考虑将当下的服饰和另类着装纳入画面中的合理性,包括自拍个性理念,现代生活的各个方面。这都是当代的生活、科技的发展对艺术的影响。当然,这种前提下,纯手工的劳作就显得愈发越珍贵。”郝孝飞说,这也就是为什么他一直自称“传统”的缘故——科技只能促进批量发展。某种程度会让人更加反思“制造”与“创作”的意义。“我个人以为集成传统的某一部分为我所用并将其吸收转化为符合当下自我的艺术形态,同时吸收西方绘画的某些特质而形成对当下情景的自我解读。所谓传统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我只能在个人的实践中传达属于自己的传统。”
在将来的创作,郝孝飞称自己并不会走新媒体的表现手法,还是会坚持绘画的创作,但会考虑尝试将水墨材质和拼贴组合的方式融合在一起,使传统的创作方式和现代思潮结合一起。至于艺术门类之间的联系,自然也是相通的。“关于《夜宴》,很多画面布局和构图,都是借助了相机镜头的效果。很多时候我也会尝试不同画种之间的转换,比如古典油画古典静物,我会想到可不可以用水墨的方式转换表达出来,并找到二者可以相互借鉴的联系。这种横向比较也是一种技巧练习,能够让我获益非浅。”
生于1974年8月,山东莱阳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2003年获湖北美术学院中国画专业相关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于中国画系至今。
作为一个传统中国画专业出身的艺术家,郝孝飞的那些有着精致细节的水墨写意作品常常被误认为是工笔画,而那些水墨创新的手法也并不能让所有的人都可欣然接受,他对此并未过于在意。在郝孝飞看来,继承水墨技法的传统道路和当代思想的碰撞与结合是浑然天成的,二者并不矛盾。他笔下的水墨人物是写实的,但又并不是完全再现客观对象。
“我的‘写实’中其实还是有‘写意’的成分,这是综合吸纳了东西方绘画特征,加入自己的主观处理才成为这种个人风格。”郝孝飞说,自己的作品风格虽然各时期有不同变化,但在反思中传承传统水墨精神的道理一直没有变。
游离于写实和写意之间
郝孝飞近年的作品主要集中在小品花鸟画和人物题材上,这一两年来所专注的《异度空间》系列,是他的写实人像作品的新尝试。细腻甜美的人物主题一向都受到大众的喜好,但并不代表郝孝飞的作品就是单纯迎合之作。他笔下的那些甜美少女,衣着时髦鲜亮,带着精致的首饰,但并不仅仅局限于此。郝孝飞称,自己画的是“具象”水墨人物画,并不是工笔。“一般画家都会在尝试过后确定下自己的风格,但我并不如此。很多人形成了自己固定的风格后就不轻易改变了,但是我个人会比较主动地尝试新的领域,视需要而改变更多。”郝孝飞笔下描绘的女性,无论是《夜宴》、《花季系列》还是《异度空间》,在人物形象上均有阶段性的变化;他会根据需要,在不同时期的作品中采用不同的材料变化,而水墨人物中的纯水墨表现,使得他笔下的人物在传承笔墨的同时,更不失当代性。
中国画发展到了今天,已有诸多改良。郝孝飞并不认同那种完全脱离笔墨谈论水墨,从性质上已经脱离了中国画范畴的作品。近年来颇多的当代艺术创作都将水墨作为表现的手段之一,各种泼墨挥毫,却离“中国传统”的文人画精神相去甚远。“我的路数还是倾向传统笔墨。现代气息、艺术思潮的嫁接把握到位是需要之前的基础牢固,才能让艺术呈现多元的面貌的。”
郝孝飞将自己的作品分成雅俗共赏的和学术的,那些并不是给大多数人看的个人性作品显然属于后者。“《夜宴》系列是我非常个人化的作品,大众能够接受的程度并不算高。”郝孝飞说,他的水墨人物都会投入现代元素,而传统唯美的形式则更容易得到大众认可。虽然郝孝飞的水墨作品有着鲜明的个性化语言,但他坚持自己是个传统的人,“说到底我还是追求比较纯粹的气息——文人画的气息。从历史上看,宋画的水准已经是中国绘画史上的顶点了,我自己采用传统的没骨画法画花鸟题材,更偏向学习宋画:一个现代人,画好当代作品的前提是潜心专研古人的技法,真正做到融会贯通。”
虽然精神上维系传统,但细节上郝孝飞却大胆突破创新。《夜宴》系列中,在参考了西方传统绘画伦勃朗的用光后,他运用白粉造成光点一般的效果;他采用生纸,在衣服质感和肌理的处理上颇具考究,勾线后加以肌理处理。“传统大笔触较多,而现代服饰的特点再用这种方式就有点弱了。” 另外,郝孝飞在《异度空间》系列作品中,更加有意强化作品中的平面性,这与早中期水墨人物画作品所追求的画面空间感拉开一个不小的距离。再加上作品外形制的改变,使之具象水墨人物作品表现更加饶有趣味。画面采用了反常规的构图,有数个空间叠加的错视感。“背景处理成地砖和墙面相容的错觉感,让受众随意转换。” 郝孝飞在《异度空间》中营造的人物形象也颇为考究,“我期待能够在画中表现女孩子皮肤和衣着如玉一般的温润感觉,这一点还要多加尝试。”
在提炼概括后,即便是传统题材的花鸟在郝孝飞的笔下也焕发出不一样的感觉,他的小品画看似摹古,细节构图等却又和古人不同,“例如竹子是传统题材,古人喜好把竹干画的很实,而我是反其道而行之,将竹叶画实,竹干呈虚。我个人比较少画名贵花卉,不喜皇家官方富贵,更喜欢野逸之风。”郝孝飞的小品画格调继承了宋画的精髓,再加以微调,形成不同的视角,对传统的理解不是生搬硬套,而是在继承后的再拓展。
传统与当代的博弈
传统的中国画作品需讲究层次用笔和古法,而在此基础后,才可能驾驭水墨和现代思潮的关系融合,并不是每个跟随当代艺术思潮的人都能自如地运用水墨这种媒介。郝孝飞的创作在手法上加入了现代材料的更新,考虑在特有材质的纸张金甚至绢这种丝质的材质上作画,以达到不同的效果。他称,所谓的回归传统并不存在,在现当代的艺术形式多元化的表象特征之外,其实传统的血脉不会断流,当代水墨艺术也不是无中生有。“我的作品虽然有不同的风格样式,但是内在的笔墨传承是我个人一直在坚守的。一个水墨艺术家不了解和熟悉传统的笔墨精神,如何解读当下的情境特点呢?”《夜宴》系列中的笔墨语言虽属“没骨”画法,但他强调了传统笔墨的“气韵生动”而弱化了传统的“骨法用笔”的一波三折。
虽然在尝试的过程中,郝孝飞能够突破各种层面。“我会考虑将当下的服饰和另类着装纳入画面中的合理性,包括自拍个性理念,现代生活的各个方面。这都是当代的生活、科技的发展对艺术的影响。当然,这种前提下,纯手工的劳作就显得愈发越珍贵。”郝孝飞说,这也就是为什么他一直自称“传统”的缘故——科技只能促进批量发展。某种程度会让人更加反思“制造”与“创作”的意义。“我个人以为集成传统的某一部分为我所用并将其吸收转化为符合当下自我的艺术形态,同时吸收西方绘画的某些特质而形成对当下情景的自我解读。所谓传统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我只能在个人的实践中传达属于自己的传统。”
在将来的创作,郝孝飞称自己并不会走新媒体的表现手法,还是会坚持绘画的创作,但会考虑尝试将水墨材质和拼贴组合的方式融合在一起,使传统的创作方式和现代思潮结合一起。至于艺术门类之间的联系,自然也是相通的。“关于《夜宴》,很多画面布局和构图,都是借助了相机镜头的效果。很多时候我也会尝试不同画种之间的转换,比如古典油画古典静物,我会想到可不可以用水墨的方式转换表达出来,并找到二者可以相互借鉴的联系。这种横向比较也是一种技巧练习,能够让我获益非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