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越来越多的实证研究表明,家族代际间遗传除了DNA遗传,父母的行为模式会通过“表关遗传”的方式带入孩子的人格特质。
六月末的初夏,正是江南梅雨时节,阳光时而透出云层,时而躲在云端。那天下午,在学校的推荐下,几位家长冒着湿热与零星细雨来到笔者的心理咨询室,一场关于个人成长的咨询访谈在这里展开。
一位努力打拼的女儿
济济一堂,我与大家简单寒暄过后,便开始现场的咨询访谈。一位30来岁叫小星的女子,戴着一副圆形眼镜,上身穿一件点缀着黄白相间小雏菊图案的T恤,嫩黄色的九分裤宽松得体,给人一种清清爽爽的感觉。
“老师,我今天过来是想解决我与原生家庭的关系问题。我来自河南荥阳的农村,在家中排行最小,上有姐姐和哥哥。从小我就是妈妈情绪的‘垃圾桶’。妈妈总是会在我面前吐槽家里各种人情世故,要么是奶奶故意挑刺,要么是被大姑无端挤兑,要么是因为爸爸的无能让她受到委屈……那时,我感觉妈妈好辛苦、好孤单、好无助。因此,小小年纪的我经常强行为妈妈出头,得罪了家族里的很多亲戚。从小我就努力学习,发誓将来带父母走出农村。现在,我真的实现了当初的梦想,来到了城市定居。我结婚生娃后,一方面需要父母的帮忙照顾,另一方面也希望父母晚年的生活质量能够提升,所以我邀请父母一起来城市生活。原以为一家可以开开心心地生活,谁曾想,自从我妈来后,我整个人开始抑郁了。我发现我妈经常把自己放在一个受害者的位置上,总是感觉受伤、充满抱怨,经常会为一些小事吹毛求疵。最近,我突然意识到自己从小是妈妈的牺牲品,我像是她情绪的卫斗士一样,浑身长满了刺,就是要替她与家族中不同的人发生冲突。现在想来,很多事情真的挺尴尬的,我好难受。如今,我有了小家庭,我不想因为妈妈的负面情绪再次影响我们的正常生活。我告诉自己,应该孝敬父母,可我内心真的无法面对妈妈无休无止的负面情绪。在她眼里,有挑不完的毛病,这样下去我快崩溃了……老师,我该怎么做呀。”说到这里,小星脸上写满了痛苦与委屈。
“你知道应该孝顺妈妈,同时你本能抗拒妈妈的一些行为,这种情与理的背离让你内心充满了冲突与挣扎,好像处在一个十字路口的小孩,很迷茫和委屈,不知道下一步可以怎么做了。”我的回应让小星瞬间情绪涌动,开始抽泣。
卸下内在对妈妈的恨
我让小星闭上眼睛,在温和的引导下,她开始与自己的身体、内在进行链接。她脑海里出现的意象是自己就像一棵菖蒲,根深深地扎进淤泥里,枝干努力地伸出泥土,摇摇晃晃地向上生长,为能够拥有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而艰难地努力着。我和她一同走进她的内心深处,当一幅幅痛苦的画面浮现出来,她的情绪开始变得激动。“这么多年以来,我就是妈妈的提线木偶,我从来没有过自己的生活。我怎么那么傻相信她说的话。”
那些关于妈妈的痛苦画面一帧一帧在她脑海里播放,我知道那些负性情绪如同一个脓包被覆盖在内心深处,这一刻,需要直面创口进行引流。
“继续闭上眼睛,把妈妈带到你的眼前,看着她,然后跟着我说一句话。”我引导着:“我恨你……我恨我自己……我恨自己如此需要你的爱……我恨自己如此地爱你……”小星开始大声哭喊,眼泪如决堤一样倾泻而出。
当她情绪开始慢慢回归稳定时,我让她把左手按放在心口,去想象手掌与心口接触的感觉,去想象手掌变得温润而有能量的感觉,通过手掌传递到身体的每一个细胞。在一首《摇篮曲》的浸润下,小星变得如婴儿般宁静。她那一直紧蹙的眉头越来越舒展,脸色也由原来的灰暗变得红润起来。这时,我问她脑海里出现的画面是什么。她说是小时候在家门口,妈妈在那儿坐着缝衣服,而她坐在妈妈身边吃面疙瘩。
我问她这一刻是什么感觉,她说特别温馨……
我接着引导小星,让她邀请妈妈再次来到眼前,看着妈妈的眼睛,对她说:“妈妈,我是您的女儿,您是我的妈妈,您是我唯一的妈妈,也是最有资格做我妈妈的人,我完全接受因此需要付出的所有代价,生命经由您和爸爸传给我,里面已经包含了所有我需要的爱、力量和支持,就算我还有其他的需要,我也会利用你们给我的在其他地方拿到,我会利用您给我的去建立一个成功、快乐、轻松、满意的人生。从今天开始,我需要学会照顾自己的感受,我把您的感受和情绪交还给您,那是您自己需要去面对的。妈妈,我会把您放在我心里最重要的位置,在心里感受到您的爱和支持。妈妈,谢谢您;妈妈,我爱您!”
当我唤醒小星重新回到当下时,小星整个身体完全松弛下来。用她的话说,“我终于把那个牵着我的线剪断了,特别的轻松,我知道如何处理我与妈妈的关系了,谢谢老师。”小星露出了内敛而不失俏皮的笑容,那一刻,她脸上的皮肤都光亮了。
案例带给我们的思考
类似小星的群体有很多,他们通过自身的努力改变着命运,从农村走向城市。他们努力地成为“城一代”,他们是农村与城市的连接者,同时也是两个群体的边缘人。他们身上拥有着混合的内在气质,有农村的质朴与城市的小资,同时他们也带着农村的匮乏与城市的局促。这种分裂的情感时常缠绕着他们,内心的冲突时不时激荡着他们,成为此类群体隐隐的痛。当然,也有读者说自己生活在城市,可是父母同样带来了很多成长的伤痛。这里不做个案解读,更不做道德上的评判,我们需要从心理共性来解读和启迪自己。
知乎上有一个豆瓣小组叫“父母皆祸害”,组员都经受过父母不当养育方式带来的成长之痛,他们采用抱团取暖的方式在小组中控诉和痛斥父母。他們说,不是不尽孝道,只想生活得更好。在尊重、遵守社会伦理的前提下,抵御腐朽、无知、无理取闹教育方式的束缚与戕害。对此,有专家曾提醒:“我们无意去声讨父母,但可以警醒作为父母的我们自己,如何更好地成为我们孩子的父母。”对专家的这句话,我想至少可以有以下两点感悟。
第一点:家长和孩子发生冲突,家长是“强势一方”,拥有几乎全部资源,有智力优势、见识优势、掌握话语权,应该有勇气承担全部责任,反省与觉察自己的言行,主动改善亲子关系。
第二点:孩子就像小树,只要你给他时间、空间自由生长,他一定会努力长高长大,我们要相信孩子天然地拥有朝向更好方向发展的能力。
父母的行为里藏着孩子的未来
越来越多的实证研究表明,家族代际间遗传除了DNA遗传,父母的行为模式会通过“表关遗传”的方式带入孩子的人格特质。电视《都挺好》中的苏明玉,原生家庭对她造成尖锐而深远的伤害,所以她用与家人断绝的方式来表达她的恨意。案例中的小星是幸运的,她的猛然惊醒让她潜意识的能量意识化了,她可以不用再背着妈妈去面对她的人生。在《不被父母控制的人生》一书中有这样一句话:你可以对深厚的家庭联结表示尊重,但仍要维护你的自主和自由,做真正的自己。
父母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愿天下父母都能够多份觉察、多份内省,让孩子在父母温和的眼神中确认自己,并在确认中完成健全的人格,真正拥有丰盈而富足的人生。
(责编
六月末的初夏,正是江南梅雨时节,阳光时而透出云层,时而躲在云端。那天下午,在学校的推荐下,几位家长冒着湿热与零星细雨来到笔者的心理咨询室,一场关于个人成长的咨询访谈在这里展开。
一位努力打拼的女儿
济济一堂,我与大家简单寒暄过后,便开始现场的咨询访谈。一位30来岁叫小星的女子,戴着一副圆形眼镜,上身穿一件点缀着黄白相间小雏菊图案的T恤,嫩黄色的九分裤宽松得体,给人一种清清爽爽的感觉。
“老师,我今天过来是想解决我与原生家庭的关系问题。我来自河南荥阳的农村,在家中排行最小,上有姐姐和哥哥。从小我就是妈妈情绪的‘垃圾桶’。妈妈总是会在我面前吐槽家里各种人情世故,要么是奶奶故意挑刺,要么是被大姑无端挤兑,要么是因为爸爸的无能让她受到委屈……那时,我感觉妈妈好辛苦、好孤单、好无助。因此,小小年纪的我经常强行为妈妈出头,得罪了家族里的很多亲戚。从小我就努力学习,发誓将来带父母走出农村。现在,我真的实现了当初的梦想,来到了城市定居。我结婚生娃后,一方面需要父母的帮忙照顾,另一方面也希望父母晚年的生活质量能够提升,所以我邀请父母一起来城市生活。原以为一家可以开开心心地生活,谁曾想,自从我妈来后,我整个人开始抑郁了。我发现我妈经常把自己放在一个受害者的位置上,总是感觉受伤、充满抱怨,经常会为一些小事吹毛求疵。最近,我突然意识到自己从小是妈妈的牺牲品,我像是她情绪的卫斗士一样,浑身长满了刺,就是要替她与家族中不同的人发生冲突。现在想来,很多事情真的挺尴尬的,我好难受。如今,我有了小家庭,我不想因为妈妈的负面情绪再次影响我们的正常生活。我告诉自己,应该孝敬父母,可我内心真的无法面对妈妈无休无止的负面情绪。在她眼里,有挑不完的毛病,这样下去我快崩溃了……老师,我该怎么做呀。”说到这里,小星脸上写满了痛苦与委屈。
“你知道应该孝顺妈妈,同时你本能抗拒妈妈的一些行为,这种情与理的背离让你内心充满了冲突与挣扎,好像处在一个十字路口的小孩,很迷茫和委屈,不知道下一步可以怎么做了。”我的回应让小星瞬间情绪涌动,开始抽泣。
卸下内在对妈妈的恨
我让小星闭上眼睛,在温和的引导下,她开始与自己的身体、内在进行链接。她脑海里出现的意象是自己就像一棵菖蒲,根深深地扎进淤泥里,枝干努力地伸出泥土,摇摇晃晃地向上生长,为能够拥有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而艰难地努力着。我和她一同走进她的内心深处,当一幅幅痛苦的画面浮现出来,她的情绪开始变得激动。“这么多年以来,我就是妈妈的提线木偶,我从来没有过自己的生活。我怎么那么傻相信她说的话。”
那些关于妈妈的痛苦画面一帧一帧在她脑海里播放,我知道那些负性情绪如同一个脓包被覆盖在内心深处,这一刻,需要直面创口进行引流。
“继续闭上眼睛,把妈妈带到你的眼前,看着她,然后跟着我说一句话。”我引导着:“我恨你……我恨我自己……我恨自己如此需要你的爱……我恨自己如此地爱你……”小星开始大声哭喊,眼泪如决堤一样倾泻而出。
当她情绪开始慢慢回归稳定时,我让她把左手按放在心口,去想象手掌与心口接触的感觉,去想象手掌变得温润而有能量的感觉,通过手掌传递到身体的每一个细胞。在一首《摇篮曲》的浸润下,小星变得如婴儿般宁静。她那一直紧蹙的眉头越来越舒展,脸色也由原来的灰暗变得红润起来。这时,我问她脑海里出现的画面是什么。她说是小时候在家门口,妈妈在那儿坐着缝衣服,而她坐在妈妈身边吃面疙瘩。
我问她这一刻是什么感觉,她说特别温馨……
我接着引导小星,让她邀请妈妈再次来到眼前,看着妈妈的眼睛,对她说:“妈妈,我是您的女儿,您是我的妈妈,您是我唯一的妈妈,也是最有资格做我妈妈的人,我完全接受因此需要付出的所有代价,生命经由您和爸爸传给我,里面已经包含了所有我需要的爱、力量和支持,就算我还有其他的需要,我也会利用你们给我的在其他地方拿到,我会利用您给我的去建立一个成功、快乐、轻松、满意的人生。从今天开始,我需要学会照顾自己的感受,我把您的感受和情绪交还给您,那是您自己需要去面对的。妈妈,我会把您放在我心里最重要的位置,在心里感受到您的爱和支持。妈妈,谢谢您;妈妈,我爱您!”
当我唤醒小星重新回到当下时,小星整个身体完全松弛下来。用她的话说,“我终于把那个牵着我的线剪断了,特别的轻松,我知道如何处理我与妈妈的关系了,谢谢老师。”小星露出了内敛而不失俏皮的笑容,那一刻,她脸上的皮肤都光亮了。
案例带给我们的思考
类似小星的群体有很多,他们通过自身的努力改变着命运,从农村走向城市。他们努力地成为“城一代”,他们是农村与城市的连接者,同时也是两个群体的边缘人。他们身上拥有着混合的内在气质,有农村的质朴与城市的小资,同时他们也带着农村的匮乏与城市的局促。这种分裂的情感时常缠绕着他们,内心的冲突时不时激荡着他们,成为此类群体隐隐的痛。当然,也有读者说自己生活在城市,可是父母同样带来了很多成长的伤痛。这里不做个案解读,更不做道德上的评判,我们需要从心理共性来解读和启迪自己。
知乎上有一个豆瓣小组叫“父母皆祸害”,组员都经受过父母不当养育方式带来的成长之痛,他们采用抱团取暖的方式在小组中控诉和痛斥父母。他們说,不是不尽孝道,只想生活得更好。在尊重、遵守社会伦理的前提下,抵御腐朽、无知、无理取闹教育方式的束缚与戕害。对此,有专家曾提醒:“我们无意去声讨父母,但可以警醒作为父母的我们自己,如何更好地成为我们孩子的父母。”对专家的这句话,我想至少可以有以下两点感悟。
第一点:家长和孩子发生冲突,家长是“强势一方”,拥有几乎全部资源,有智力优势、见识优势、掌握话语权,应该有勇气承担全部责任,反省与觉察自己的言行,主动改善亲子关系。
第二点:孩子就像小树,只要你给他时间、空间自由生长,他一定会努力长高长大,我们要相信孩子天然地拥有朝向更好方向发展的能力。
父母的行为里藏着孩子的未来
越来越多的实证研究表明,家族代际间遗传除了DNA遗传,父母的行为模式会通过“表关遗传”的方式带入孩子的人格特质。电视《都挺好》中的苏明玉,原生家庭对她造成尖锐而深远的伤害,所以她用与家人断绝的方式来表达她的恨意。案例中的小星是幸运的,她的猛然惊醒让她潜意识的能量意识化了,她可以不用再背着妈妈去面对她的人生。在《不被父母控制的人生》一书中有这样一句话:你可以对深厚的家庭联结表示尊重,但仍要维护你的自主和自由,做真正的自己。
父母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愿天下父母都能够多份觉察、多份内省,让孩子在父母温和的眼神中确认自己,并在确认中完成健全的人格,真正拥有丰盈而富足的人生。
(责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