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记者站是新闻媒体的前沿阵地,驻站记者是冲锋在最基层的“突击队员”,肩负着深入一线采写新闻稿件,为所属媒体提供有价值新闻线索的职责。驻站记者只有主动出击,多跑、多看、多听,善于从基层一线、重要会议、社会资源三大渠道发现并挖掘有价值的新闻线索,才能及时快捷采写出适合所服务媒体的好的新闻稿件。
从基层一线上挖掘新闻
基层是一座新闻的“富矿”,蕴藏着大量可供报道的新闻事实。然而,一般驻站记者所处的基层,都是旗县级以上的城市,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基层。如果每天高高在上,热衷于坐在大楼里埋头看文件、抄材料,是写不出鲜活有感染力的新闻稿件的,只有真正深入到农村牧区、厂矿企业中去看,到农民、工人当中去听,到基层干部中去问,才能从厂矿的发展变化里,从农牧民们的丰收喜悦中,感受到基层群众最真实的幸福感,才能写出带有泥土芬芳的、接地气的新闻稿件。
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是记者的天职,更应是驻站记者自觉的职业习惯。走基层不仅仅需要身入,也需要心入和情入。在基层采访的最好方法就是深入普通群众生活中,用心和他们交流,与他们打成一片。这样不仅能拉近与群众的距离,也会发现基层的闪光点,写出的稿件也就有了真情实感。同时,持之以恒地深入基层,也将带来扎实的作风和清新的文风,为新闻报道增添丰富鲜活的内容。
作为一名驻站记者,这几年我几乎走遍了巴彦淖尔大地的山山水水。有时,走基层是奔着一个策划好的选题去的,原计划也只想写一篇稿件,结果在实地采访过程中,无意中会看到很多新鲜事、发现许多新线索、掌握许多新素材,往往能够顺藤摸瓜满载而归,这种收获的感觉常常让我喜出望外。2013年年初,我去五原县调查了解设施农业发展情况,走进设施农业小区30多度高温的暖棚,和菜农们面对面谈心聊天,近距离地真实记录大棚种植户的生产生活状况,采写了《五原县龙头企业牵手农民土里“掘金”》《“葵花之乡”的神韵》两篇稿件。之后根据了解到的新闻线索,相继采写了通讯《香瓜之乡评瓜王》《郭子仪:栽植珍奇果蔬 做给农民看 帮着农民赚》等稿件,等于说既捡了芝麻,又得了西瓜。而且,这些沾着泥土、带着露珠的稿件,都包含着自己的真情实感,它不仅体现在新闻作品中,也深深地流入自己的心田。
从重要会议上挖掘新闻
驻站记者经常会受邀参加驻地各种各样的会议,一般情况下会议本身不能报道,然而这些会议往往集中了方方面面的情况,包含了许多有价值的信息。驻站记者应该珍惜每次参加会议的机会,既不要一拿材料一走了之,也不能只把注意力放在会场本身,要努力打开会议报道的空间,把会议中的发言、汇报、报告、决议等死材料变活,对大量丰富的信息进行梳理、深化、细化,尽量多地找出新鲜的有效信息,然后另选角度,多动脑筋,多跑腿,进行深入细致地二次、三次采访,就会窥一豹而见全斑,重新发现和报道出很有价值的新闻。
2007年春天,笔者在参加一次当地组织的农业信息发布会时,看到了有趣的一幕。以前信息发布会只是发布者念念稿子,台下农牧民听听罢了。这次不同,现场许多农牧民在听的同时,也在议论着商量着到底该选择哪家企业的订单。很显然,原先处于被动的一方已经“翻身”了,双方可以平起平坐了。根据这一变化,记者深入采访后写出了《巴彦淖尔“农字号”龙头企业与农牧民“相亲”》一稿,得到社会上的广泛好评。这样的事例说明,参加会议如果只是机械地就会议论会议,不加观察不加思考,仅仅根据组织者提供的资料写成一篇供需见面会的消息,肯定不会取得好的宣传效果。
因此,驻站记者要把从会议中挖掘新闻当成自己的“基本功”,多留心观察,积极储备有用信息,并将视角向会场外延伸,找个由头使新闻更加鲜活好看。
从社会资源中挖掘新闻
编辑部要求驻站记者,要做到重大新闻事实出现或发生在哪里,驻站记者就应深入到哪里,及时获得第一手材料。然而,基层记者站人手少,精力有限,要想不漏报、不误报驻地重要新闻,必须广交社会各界朋友,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朋友多了,在言谈交往中就能发现有价值的新闻线索,并逐渐在社会上形成一个良性的互动群体。也只有如此,驻站记者才能永远保持耳聪目明、视野开阔,不断采写出有分量的鲜活报道。
驻站记者要培养和联络一支稳定可靠的通讯员队伍。驻站记者在深入基层采访的过程中,要注意发现那些热心新闻宣传、有着独到视野、文笔清新流畅的年轻人,并把他们吸收到通讯员队伍中来,让他们当“助手”、做“耳目”。要利用好一年一度的骨干通讯员培训会议,邀请资深媒体人现场讲课,培养通讯员的新闻意识和写作能力。基层通讯员通常是新闻事件的目击者或参与者,是身处现场的亲历者,在突出新闻时效性上具有“近水楼台”的优势。驻站记者要善于利用这一优势,在得到通讯员提供的突发事件、重大事件等线索后,第一时间赶赴现场,不失时机地快速抢抓新闻。
驻站记者也要放下架子,主动和当地媒体、重点行业部门联络,和媒体记者、行业部门负责人交朋友,获取更多的信息资源。当地媒体具有人手多、信息源遍布城乡的优势,行业部门负责人对本行业熟悉,看问题有独到见解。驻站记者要学会“借船出海”,及时捕捉有价值的新闻信息,对媒体朋友的爆料、行业部门负责人透露的信息及时进行甄别取舍,同时也可以与当地媒体记者合作进行深入采访,了解新闻事实本身的来龙去脉,才能从一般中发现特殊,从平常中看到亮点,准确地抓住事物的本质,挖掘提炼出最鲜活、最典型、最感人的新闻报道。
责任编辑:邰山虎
从基层一线上挖掘新闻
基层是一座新闻的“富矿”,蕴藏着大量可供报道的新闻事实。然而,一般驻站记者所处的基层,都是旗县级以上的城市,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基层。如果每天高高在上,热衷于坐在大楼里埋头看文件、抄材料,是写不出鲜活有感染力的新闻稿件的,只有真正深入到农村牧区、厂矿企业中去看,到农民、工人当中去听,到基层干部中去问,才能从厂矿的发展变化里,从农牧民们的丰收喜悦中,感受到基层群众最真实的幸福感,才能写出带有泥土芬芳的、接地气的新闻稿件。
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是记者的天职,更应是驻站记者自觉的职业习惯。走基层不仅仅需要身入,也需要心入和情入。在基层采访的最好方法就是深入普通群众生活中,用心和他们交流,与他们打成一片。这样不仅能拉近与群众的距离,也会发现基层的闪光点,写出的稿件也就有了真情实感。同时,持之以恒地深入基层,也将带来扎实的作风和清新的文风,为新闻报道增添丰富鲜活的内容。
作为一名驻站记者,这几年我几乎走遍了巴彦淖尔大地的山山水水。有时,走基层是奔着一个策划好的选题去的,原计划也只想写一篇稿件,结果在实地采访过程中,无意中会看到很多新鲜事、发现许多新线索、掌握许多新素材,往往能够顺藤摸瓜满载而归,这种收获的感觉常常让我喜出望外。2013年年初,我去五原县调查了解设施农业发展情况,走进设施农业小区30多度高温的暖棚,和菜农们面对面谈心聊天,近距离地真实记录大棚种植户的生产生活状况,采写了《五原县龙头企业牵手农民土里“掘金”》《“葵花之乡”的神韵》两篇稿件。之后根据了解到的新闻线索,相继采写了通讯《香瓜之乡评瓜王》《郭子仪:栽植珍奇果蔬 做给农民看 帮着农民赚》等稿件,等于说既捡了芝麻,又得了西瓜。而且,这些沾着泥土、带着露珠的稿件,都包含着自己的真情实感,它不仅体现在新闻作品中,也深深地流入自己的心田。
从重要会议上挖掘新闻
驻站记者经常会受邀参加驻地各种各样的会议,一般情况下会议本身不能报道,然而这些会议往往集中了方方面面的情况,包含了许多有价值的信息。驻站记者应该珍惜每次参加会议的机会,既不要一拿材料一走了之,也不能只把注意力放在会场本身,要努力打开会议报道的空间,把会议中的发言、汇报、报告、决议等死材料变活,对大量丰富的信息进行梳理、深化、细化,尽量多地找出新鲜的有效信息,然后另选角度,多动脑筋,多跑腿,进行深入细致地二次、三次采访,就会窥一豹而见全斑,重新发现和报道出很有价值的新闻。
2007年春天,笔者在参加一次当地组织的农业信息发布会时,看到了有趣的一幕。以前信息发布会只是发布者念念稿子,台下农牧民听听罢了。这次不同,现场许多农牧民在听的同时,也在议论着商量着到底该选择哪家企业的订单。很显然,原先处于被动的一方已经“翻身”了,双方可以平起平坐了。根据这一变化,记者深入采访后写出了《巴彦淖尔“农字号”龙头企业与农牧民“相亲”》一稿,得到社会上的广泛好评。这样的事例说明,参加会议如果只是机械地就会议论会议,不加观察不加思考,仅仅根据组织者提供的资料写成一篇供需见面会的消息,肯定不会取得好的宣传效果。
因此,驻站记者要把从会议中挖掘新闻当成自己的“基本功”,多留心观察,积极储备有用信息,并将视角向会场外延伸,找个由头使新闻更加鲜活好看。
从社会资源中挖掘新闻
编辑部要求驻站记者,要做到重大新闻事实出现或发生在哪里,驻站记者就应深入到哪里,及时获得第一手材料。然而,基层记者站人手少,精力有限,要想不漏报、不误报驻地重要新闻,必须广交社会各界朋友,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朋友多了,在言谈交往中就能发现有价值的新闻线索,并逐渐在社会上形成一个良性的互动群体。也只有如此,驻站记者才能永远保持耳聪目明、视野开阔,不断采写出有分量的鲜活报道。
驻站记者要培养和联络一支稳定可靠的通讯员队伍。驻站记者在深入基层采访的过程中,要注意发现那些热心新闻宣传、有着独到视野、文笔清新流畅的年轻人,并把他们吸收到通讯员队伍中来,让他们当“助手”、做“耳目”。要利用好一年一度的骨干通讯员培训会议,邀请资深媒体人现场讲课,培养通讯员的新闻意识和写作能力。基层通讯员通常是新闻事件的目击者或参与者,是身处现场的亲历者,在突出新闻时效性上具有“近水楼台”的优势。驻站记者要善于利用这一优势,在得到通讯员提供的突发事件、重大事件等线索后,第一时间赶赴现场,不失时机地快速抢抓新闻。
驻站记者也要放下架子,主动和当地媒体、重点行业部门联络,和媒体记者、行业部门负责人交朋友,获取更多的信息资源。当地媒体具有人手多、信息源遍布城乡的优势,行业部门负责人对本行业熟悉,看问题有独到见解。驻站记者要学会“借船出海”,及时捕捉有价值的新闻信息,对媒体朋友的爆料、行业部门负责人透露的信息及时进行甄别取舍,同时也可以与当地媒体记者合作进行深入采访,了解新闻事实本身的来龙去脉,才能从一般中发现特殊,从平常中看到亮点,准确地抓住事物的本质,挖掘提炼出最鲜活、最典型、最感人的新闻报道。
责任编辑:邰山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