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分层次教学”的理论基础
“分层次教学”思想有着渊源的历史。最早源于孔子的“因材施教”的思想。后来南宋理学家朱熹曾专门推介、发展孔子这一思想,他说“孔子教人,各因其材”。西方建构主义也告诉我们,人的学习过程,总是以自己原来的经验去理解,去转化为自己的知识的。这说明,原来的基础、经验很重要,每个人的经验也是不同的,需要根据不同人的基础和经验,进行教学。让每一个学生发展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基本精神,也是新课程改革的灵魂和核心理念。这一理念意味着必须尊重每一个学生个性发展的完整性、独立性、具体性、特殊性,让每一位学生的个性都得到充分发展。如果不考虑每个学生的独立性、特殊性、具体性,教学方法单一,教学要求统一,不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给于不同的教学要求、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这个目标是不可能实现的。因此需要根据不同人的基础和经验进行教学。
“分层次教学”是根据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确定相应教学要求,采取相应教学方式而进行的教学形式。它既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原则,又符合现代教育理念和新课改要求。
二、分层次教学的现状
在生物教學中,过去教师的分层次教学意识都是比较淡薄的。教师在确立教学目标时,很少考虑同一个班级学生学习本学科时存在不同层次的问题。比如学生的天赋、知识的储备、学习的态度和学习的技能、学习的策略等的差异。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们虽然有些关注部分学生的思想和学习状况。但由于教学进度问题、甚至为了取悦听课者所谓的课堂活跃带来的习惯性的教学方式,教师在课堂上,分层次教学意识还是比较淡薄的。教学目标确立往往只考虑到中等层面,而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心中是没有数的。
三、“分层次教学”的初探
在普通中学,生物教学特别是分层教学一直处于非常尴尬的处境。一方面教师想要进行层次教学,另方面又不知怎样去做才好。通过自己的摸索和借鉴他人的经验,笔者认为在中学生物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分层教学”。
(一)确立分层次教学的原则
1.差异性原则。研究分层教学,首先要研究学生差异。一种差异就是指学生在本学科知识储备、学习策略、态度与技能等方面的差异,这种差异是后天获得的,是可以改变的。另一种差异是指学生在个性特征、本学科特长、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差异。相对于前者而言,他们在短时间内不可改变,这些差异是学生的优势差异,我们要利用学生的这些特质促进学生个体优势的发展。基于这些认识确立差异性原则。
2.指导性原则。教师对学生层次的选择要作出中肯的指导,指导学生量力而行,从实际出发,力求使自己获得最大发展;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状况调整自己的学习层次;指导学生适应分层后教学环境的变化,引导学生将学习动机和心理状态调整到最佳水平。
3.主体性原则。一是让学生自己作出层次选择。二是在实施分层教学的各个环节,要充分落实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实施分层教学、照顾学生差异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体现和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也只有使分层教学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
(二)生物教学中实施“分层次教学”的策略
1.对教学对象的要求层次化。在每个教学班组织生物学科学习层次小组,分层不分班。层次小组的产生必须遵循“分层教学”的原则。一个班级大体可以分为A,B,C三个层次.A层培养优秀学科尖子生,为重点高中输送优秀人才,B层为普通高中等学校输送合格新生;C层为达到九年义务教育毕业水平。且层次不固定,按成绩与表现定期升,随时可以变化。要求A层学生很好地完成教学大纲的要求,考试成绩优良。在此基础上,对一些特优生不仅要出色地完成教学大纲的要求,而且能超越大纲学习,了解和掌握更多、更深的本学科知识,养成良好的科学素质,形成一定的水平的学科科研能力和浓厚而稳定的学习兴趣。要求B层学生较好地完成教学大纲的要求,参加考试成绩比较优良。要求C层学生基本完成教学大纲的要求,会考考试合格。
2.教学目标层次化。教师在备课时首先要根据学生的分层确立教学的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及价值观目标);确定出重点和难点;在知识目标中又按了解、理解、掌握几个层次,在能力目标中按练习、初步学会、学会几个层次进行备课。
3.教学的内容层次化。对于教学内容教师在上课前也要根据学生的分层进行层次化。
4.作业、练习层次化。作业练习设计为这样几个层次即夯实基础、巩固提高、迁移创新三个层次。设计原则难和易、多与少结合。A层学生必须完成三个层次;B层学生完成前两个层次;C层学生要求完成基础的练习。
5.学生学习评价层次化。测试办法层次化。即将测试卷设置为A、B、卷,A卷以基础为主,用来评价B.C两层学生的学习和掌握知识的情况;B卷增加难度和深度及创新迁移,用来评价A层学生。
关于“分层次教学”需要探索的东西还有很多,以上只是笔者的一些不是很成熟的想法和做法,还望同行们与之共同探讨。
(作者单位:四川广安市前锋中学)
(责任编校:张文杰)
“分层次教学”思想有着渊源的历史。最早源于孔子的“因材施教”的思想。后来南宋理学家朱熹曾专门推介、发展孔子这一思想,他说“孔子教人,各因其材”。西方建构主义也告诉我们,人的学习过程,总是以自己原来的经验去理解,去转化为自己的知识的。这说明,原来的基础、经验很重要,每个人的经验也是不同的,需要根据不同人的基础和经验,进行教学。让每一个学生发展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基本精神,也是新课程改革的灵魂和核心理念。这一理念意味着必须尊重每一个学生个性发展的完整性、独立性、具体性、特殊性,让每一位学生的个性都得到充分发展。如果不考虑每个学生的独立性、特殊性、具体性,教学方法单一,教学要求统一,不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给于不同的教学要求、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这个目标是不可能实现的。因此需要根据不同人的基础和经验进行教学。
“分层次教学”是根据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确定相应教学要求,采取相应教学方式而进行的教学形式。它既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原则,又符合现代教育理念和新课改要求。
二、分层次教学的现状
在生物教學中,过去教师的分层次教学意识都是比较淡薄的。教师在确立教学目标时,很少考虑同一个班级学生学习本学科时存在不同层次的问题。比如学生的天赋、知识的储备、学习的态度和学习的技能、学习的策略等的差异。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们虽然有些关注部分学生的思想和学习状况。但由于教学进度问题、甚至为了取悦听课者所谓的课堂活跃带来的习惯性的教学方式,教师在课堂上,分层次教学意识还是比较淡薄的。教学目标确立往往只考虑到中等层面,而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心中是没有数的。
三、“分层次教学”的初探
在普通中学,生物教学特别是分层教学一直处于非常尴尬的处境。一方面教师想要进行层次教学,另方面又不知怎样去做才好。通过自己的摸索和借鉴他人的经验,笔者认为在中学生物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分层教学”。
(一)确立分层次教学的原则
1.差异性原则。研究分层教学,首先要研究学生差异。一种差异就是指学生在本学科知识储备、学习策略、态度与技能等方面的差异,这种差异是后天获得的,是可以改变的。另一种差异是指学生在个性特征、本学科特长、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差异。相对于前者而言,他们在短时间内不可改变,这些差异是学生的优势差异,我们要利用学生的这些特质促进学生个体优势的发展。基于这些认识确立差异性原则。
2.指导性原则。教师对学生层次的选择要作出中肯的指导,指导学生量力而行,从实际出发,力求使自己获得最大发展;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状况调整自己的学习层次;指导学生适应分层后教学环境的变化,引导学生将学习动机和心理状态调整到最佳水平。
3.主体性原则。一是让学生自己作出层次选择。二是在实施分层教学的各个环节,要充分落实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实施分层教学、照顾学生差异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体现和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也只有使分层教学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
(二)生物教学中实施“分层次教学”的策略
1.对教学对象的要求层次化。在每个教学班组织生物学科学习层次小组,分层不分班。层次小组的产生必须遵循“分层教学”的原则。一个班级大体可以分为A,B,C三个层次.A层培养优秀学科尖子生,为重点高中输送优秀人才,B层为普通高中等学校输送合格新生;C层为达到九年义务教育毕业水平。且层次不固定,按成绩与表现定期升,随时可以变化。要求A层学生很好地完成教学大纲的要求,考试成绩优良。在此基础上,对一些特优生不仅要出色地完成教学大纲的要求,而且能超越大纲学习,了解和掌握更多、更深的本学科知识,养成良好的科学素质,形成一定的水平的学科科研能力和浓厚而稳定的学习兴趣。要求B层学生较好地完成教学大纲的要求,参加考试成绩比较优良。要求C层学生基本完成教学大纲的要求,会考考试合格。
2.教学目标层次化。教师在备课时首先要根据学生的分层确立教学的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及价值观目标);确定出重点和难点;在知识目标中又按了解、理解、掌握几个层次,在能力目标中按练习、初步学会、学会几个层次进行备课。
3.教学的内容层次化。对于教学内容教师在上课前也要根据学生的分层进行层次化。
4.作业、练习层次化。作业练习设计为这样几个层次即夯实基础、巩固提高、迁移创新三个层次。设计原则难和易、多与少结合。A层学生必须完成三个层次;B层学生完成前两个层次;C层学生要求完成基础的练习。
5.学生学习评价层次化。测试办法层次化。即将测试卷设置为A、B、卷,A卷以基础为主,用来评价B.C两层学生的学习和掌握知识的情况;B卷增加难度和深度及创新迁移,用来评价A层学生。
关于“分层次教学”需要探索的东西还有很多,以上只是笔者的一些不是很成熟的想法和做法,还望同行们与之共同探讨。
(作者单位:四川广安市前锋中学)
(责任编校:张文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