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本身枯燥无趣,学生的学习兴致不高。所谓的情境教学,是将学生引入到一个具体情境中,激起学生对知识的学习热情,对促使学生积极有效参与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创设趣味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快乐学习,进而上活数学课堂。
【关键词】小学数学;趣味情境;课堂教学
灌输式教学模式,会让学生一直处于被动的状态,极不利于学生的学习与发展。由此,教师必须改变创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为学生创设趣味情境,为学生营造一个趣味、活跃的数学学习氛围,以吸引学生注意力,活跃学生学习氛围,激活参与意识。
一、创设游戏情境,激活学生学习兴趣
数学内容枯燥无趣,如果教师还是一味的引导学生机械听讲练习,只会让学生愈发的抵触学习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适时的结合实际教学内容,创设有趣的游戏情境,让学生可以在游戏中边玩边学,以更好的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思考学习。
例如:在教学“多位数乘一位数”时,教师在和学生共同探究完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知识后,为激起学生的兴趣,创设了一个有趣的游戏情境。首先教师在黑板上绘制了一个方格图,在每一个方格中都写有一个数字,并且准备了两个软拍子。师:同学们,现在我会为你们出一道练习题,而这些练习题的结果就是这方格图中的其中一个数字,你们快速反应计算,最后用手中的拍子拍到准确的数字。看谁反应得又快又准。游戏中教师给出一个问题“12×2=”,两位学生代表迅速反应,并快速的拿起拍子,拍向数字“24”。之后,教师对这两位学生给予了适当的表扬。学生们的学习热情也更加的高涨,都很主动地进入到接下来的游戏活动中。
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创设游戏情境,很好的激活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并让学生享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促进了学生有效参与。
二、创设操作情境,锻炼学生动手能力
很多数学内容存在着很强的抽象性,学生很难理解掌握。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适时的创设一些操作情境,给学生创造出一些动手操作的学习空间,进而将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直观化,更好的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促进学生全方面发展与提高。
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时,教师在引导学生探究平行四边形的知识时,换了一种教学方式,选择从学生的主体出发,创设了一个操作情境,组织学生动手操作探究学习。首先教师为学生提供了一些不同的平行四边形纸片,让学生自己利用手中的学习工具,去探索研究。这时,有学生想到用直尺测量一下这一图形的对边的长度,经过测量,这两条边大致都是12厘米的长度,于是,学生们得出一个大胆的猜想:平行四边形这一图形中的对边相等。还有学生想到用细线代替直尺,来对比测量,验证一下这两条边的长度是否真的如猜想那般相等。学生们,就这样主动的动手探究,很好的了解了这部分知识内容。
操作情境的有效开展,为学生营造了一个灵活的动手情境,促使学生积极体验知识生成,感受数学的魅力。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很好地活跃了学生数学思维还在很大程度上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三、创设交流情境,促使学生有效参与
学生与学生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个体差异性,每位学生的思维都是独特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巧妙的利用学生这一点,创设交流情境,组织学生互相交流探討,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可以互相发表自己的意见,更好的促使学生沟通交流、互相学习,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参与。
例如:在教学“倍的认识”时,教师在引导学生对“倍数”认识时,选择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教师结合具体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和谐的交流情境,让学生可以有机会互相交流沟通。这时,学生们开始在教师的引导下,自由结组,并小组内互相交流探讨。此时,有一小组的学生准备探索一下有关2的倍数的知识内容。该小组中,有一学生开始向大家发表自己的见解:我举了1到20这个几个数据,我发现偶数都是2的倍数。随后我又尝试计算了100到200的这些数据,发现只要是2的倍数的数都是一个偶数。很快又有学生说:“我很同意你的说法,我的观点是只要个位数字是0、2、4、6、8这其中的任意一个数字,这个数就一定是2的倍数。”……学生们就这样积极的讨论着,无形中从他人身上学到很多,很快便得出一些结论,并积极的进行验证思考。随后,学生们又开始交流探索有关5的倍数的知识内容。整个课堂学习过程中,学生们表现得都很主动积极。
交流情境的开展,为学生创造了沟通交流的机会,让学生有机会互相学习,相互帮助。这种教学方式,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推进了学生主动思考。
总之,情境教学魅力无限。在今后的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更加注重联系学生实际,创设一些趣味学习情境,让学生可以身临其境的感受学习数学的快乐,体验快乐学习。
【参考文献】
[1]周彦琴.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浅析[J].学苑教育,2016(24)
[2]潘洪荣.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6(28)
【关键词】小学数学;趣味情境;课堂教学
灌输式教学模式,会让学生一直处于被动的状态,极不利于学生的学习与发展。由此,教师必须改变创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为学生创设趣味情境,为学生营造一个趣味、活跃的数学学习氛围,以吸引学生注意力,活跃学生学习氛围,激活参与意识。
一、创设游戏情境,激活学生学习兴趣
数学内容枯燥无趣,如果教师还是一味的引导学生机械听讲练习,只会让学生愈发的抵触学习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适时的结合实际教学内容,创设有趣的游戏情境,让学生可以在游戏中边玩边学,以更好的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思考学习。
例如:在教学“多位数乘一位数”时,教师在和学生共同探究完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知识后,为激起学生的兴趣,创设了一个有趣的游戏情境。首先教师在黑板上绘制了一个方格图,在每一个方格中都写有一个数字,并且准备了两个软拍子。师:同学们,现在我会为你们出一道练习题,而这些练习题的结果就是这方格图中的其中一个数字,你们快速反应计算,最后用手中的拍子拍到准确的数字。看谁反应得又快又准。游戏中教师给出一个问题“12×2=”,两位学生代表迅速反应,并快速的拿起拍子,拍向数字“24”。之后,教师对这两位学生给予了适当的表扬。学生们的学习热情也更加的高涨,都很主动地进入到接下来的游戏活动中。
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创设游戏情境,很好的激活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并让学生享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促进了学生有效参与。
二、创设操作情境,锻炼学生动手能力
很多数学内容存在着很强的抽象性,学生很难理解掌握。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适时的创设一些操作情境,给学生创造出一些动手操作的学习空间,进而将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直观化,更好的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促进学生全方面发展与提高。
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时,教师在引导学生探究平行四边形的知识时,换了一种教学方式,选择从学生的主体出发,创设了一个操作情境,组织学生动手操作探究学习。首先教师为学生提供了一些不同的平行四边形纸片,让学生自己利用手中的学习工具,去探索研究。这时,有学生想到用直尺测量一下这一图形的对边的长度,经过测量,这两条边大致都是12厘米的长度,于是,学生们得出一个大胆的猜想:平行四边形这一图形中的对边相等。还有学生想到用细线代替直尺,来对比测量,验证一下这两条边的长度是否真的如猜想那般相等。学生们,就这样主动的动手探究,很好的了解了这部分知识内容。
操作情境的有效开展,为学生营造了一个灵活的动手情境,促使学生积极体验知识生成,感受数学的魅力。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很好地活跃了学生数学思维还在很大程度上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三、创设交流情境,促使学生有效参与
学生与学生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个体差异性,每位学生的思维都是独特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巧妙的利用学生这一点,创设交流情境,组织学生互相交流探討,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可以互相发表自己的意见,更好的促使学生沟通交流、互相学习,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参与。
例如:在教学“倍的认识”时,教师在引导学生对“倍数”认识时,选择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教师结合具体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和谐的交流情境,让学生可以有机会互相交流沟通。这时,学生们开始在教师的引导下,自由结组,并小组内互相交流探讨。此时,有一小组的学生准备探索一下有关2的倍数的知识内容。该小组中,有一学生开始向大家发表自己的见解:我举了1到20这个几个数据,我发现偶数都是2的倍数。随后我又尝试计算了100到200的这些数据,发现只要是2的倍数的数都是一个偶数。很快又有学生说:“我很同意你的说法,我的观点是只要个位数字是0、2、4、6、8这其中的任意一个数字,这个数就一定是2的倍数。”……学生们就这样积极的讨论着,无形中从他人身上学到很多,很快便得出一些结论,并积极的进行验证思考。随后,学生们又开始交流探索有关5的倍数的知识内容。整个课堂学习过程中,学生们表现得都很主动积极。
交流情境的开展,为学生创造了沟通交流的机会,让学生有机会互相学习,相互帮助。这种教学方式,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推进了学生主动思考。
总之,情境教学魅力无限。在今后的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更加注重联系学生实际,创设一些趣味学习情境,让学生可以身临其境的感受学习数学的快乐,体验快乐学习。
【参考文献】
[1]周彦琴.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浅析[J].学苑教育,2016(24)
[2]潘洪荣.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