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激趣法,需要抓住学生的兴趣点,运用各种富有趣味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小学生正处在形象思维阶段,数学又是一门抽象的学科,如果只凭教师的单调讲解,数学课堂就会陷入沉闷压抑的状态,教学效率难以提高。因此,教师必须找准学生的兴趣点,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优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探究活力,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一、趣味游戏激趣
小学生特别喜爱游戏,教师可以抓住学生这一特点,因材施教,为学生提供富有吸引力的游戏,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往往会遇到一些比较抽象而复杂的问题,教师可以采取游戏这种直观的教学形式,让学生置身教学情境中,在游戏中快乐地学习与收获。如学习“认识图形”这一内容时,教师结合学生喜爱拼图游戏的特点,课前让学生准备好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等相关图形,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将这些图形拼成自己想象中的或自己喜欢的图案。在学生拼图完成以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交流,向对方介绍自己所拼的图形是由几个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等构成的。这种让学生動手的游戏活动,可以吸引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并且能够发挥学生想象,激活学生思维,促进学生主动探索,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还促进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二、 竞赛活动激趣
小学生具有很强的表现欲望,竞赛活动正好可以满足学生的心理诉求。教师可以将知识的学习融入竞赛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如在学习四则混合运算时,为了帮助学生养成认真计算的习惯,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教师开展了竞赛活动:教师在黑板的左、右两边都画上楼梯,每个楼梯上有一道四则混合运算题目,让计算能力相当的两组学生在黑板的两边做题,做一道题,“楼梯”就上升一层,看哪组同学正确而快速地完成运算,能最先升到楼梯的顶层。在这种竞争的氛围中,每个学生不只是对自己的任务特别重视、一丝不苟,争取不拖小组“后腿”,而且特别关注同组或者对方小组的速度与运算是否正确,如果同伴做错了,就要抓紧时间冲上去,加以改正,以争取时间,保证速度。这样有效地增强了学生合作意识与竞争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三、 设置疑问激趣
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巧设悬念,把抽象枯燥的数学知识与生活实践相联系,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例如在教学“三角形三边的关系”相关内容时,教师先让每个学生准备好三根小木条,并且量出每根木条的长度,然后学生可以将数据告诉教师,教师就可以说出哪个同学的三根木条能够组成三角形,哪个同学的三根木条不能组成三角形。有的学生不相信,教师就让学生在课桌上摆一摆,通过验证证明老师的说法是对的,学生们感到非常好奇,纷纷请求教师说出其中的奥秘。而教师不急于把这个“奥秘”说出来,而是引导学生总结规律,让学生之间进行数据的比较,最后得出结论,总结规律。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了好奇心,才会产生探究的动力。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利用生活中的实物进行教学,这种直观的教学方式能够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地呈现出来,学生更易于理解与内化,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四、角色扮演激趣
教师要根据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将数学知识融入学生的活动当中,让学生在活动中建构知识、巩固知识、提升能力。例如,在学习“10以内的加减法”相关内容时,教师引领学生开展了“小小超市”数学活动。让学生分别扮演收银员与顾客,到“超市”进行购物活动。如有的学生买了铅笔、笔记本、铅笔盒等文具,最后在付款的时候,必然涉及需要付多少钱,给了收银员钱以后,还要考虑找零多少的加减法计算问题,学生在购物过程中相互讨论与交流,在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掌握了计算技能,这要比传统教学中教师讲解,或者单纯要求学生计算训练的效果要好得多,有效达成教学目标。
五、运用多媒体激趣
多媒体是集视频与音频于一体的教学工具,能够吸引学生,刺激学生感官。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直观呈现数学知识,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使数学知识由枯燥变有趣,由抽象变形象,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例如,在教学“几何的初步认识”相关内容时,学生对于“圆柱体”的概念较为模糊,传统教学中教师通常直接给出答案,学生往往难以理解。教师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优势,制作了 Flash 动画,先出示一个彩色的长方体,再围绕某一边进行动态弯曲,直到对边与对边重合,就会在学生面前呈现出一个圆柱体。通过色彩、动态的过程演示,学生深刻理解了数学的本质,理解概念的形成过程,提高了学生想象与分析能力。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激趣法,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教无定法,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引入趣味游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展竞赛活动,提高学生参与教学的热情;通过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动力,提高动手能力;通过角色扮演等数学活动形式,营造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数学知识,内化数学知识。◆(作者单位:江西省于都县葛坳乡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潘中原
一、趣味游戏激趣
小学生特别喜爱游戏,教师可以抓住学生这一特点,因材施教,为学生提供富有吸引力的游戏,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往往会遇到一些比较抽象而复杂的问题,教师可以采取游戏这种直观的教学形式,让学生置身教学情境中,在游戏中快乐地学习与收获。如学习“认识图形”这一内容时,教师结合学生喜爱拼图游戏的特点,课前让学生准备好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等相关图形,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将这些图形拼成自己想象中的或自己喜欢的图案。在学生拼图完成以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交流,向对方介绍自己所拼的图形是由几个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等构成的。这种让学生動手的游戏活动,可以吸引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并且能够发挥学生想象,激活学生思维,促进学生主动探索,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还促进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二、 竞赛活动激趣
小学生具有很强的表现欲望,竞赛活动正好可以满足学生的心理诉求。教师可以将知识的学习融入竞赛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如在学习四则混合运算时,为了帮助学生养成认真计算的习惯,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教师开展了竞赛活动:教师在黑板的左、右两边都画上楼梯,每个楼梯上有一道四则混合运算题目,让计算能力相当的两组学生在黑板的两边做题,做一道题,“楼梯”就上升一层,看哪组同学正确而快速地完成运算,能最先升到楼梯的顶层。在这种竞争的氛围中,每个学生不只是对自己的任务特别重视、一丝不苟,争取不拖小组“后腿”,而且特别关注同组或者对方小组的速度与运算是否正确,如果同伴做错了,就要抓紧时间冲上去,加以改正,以争取时间,保证速度。这样有效地增强了学生合作意识与竞争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三、 设置疑问激趣
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巧设悬念,把抽象枯燥的数学知识与生活实践相联系,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例如在教学“三角形三边的关系”相关内容时,教师先让每个学生准备好三根小木条,并且量出每根木条的长度,然后学生可以将数据告诉教师,教师就可以说出哪个同学的三根木条能够组成三角形,哪个同学的三根木条不能组成三角形。有的学生不相信,教师就让学生在课桌上摆一摆,通过验证证明老师的说法是对的,学生们感到非常好奇,纷纷请求教师说出其中的奥秘。而教师不急于把这个“奥秘”说出来,而是引导学生总结规律,让学生之间进行数据的比较,最后得出结论,总结规律。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了好奇心,才会产生探究的动力。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利用生活中的实物进行教学,这种直观的教学方式能够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地呈现出来,学生更易于理解与内化,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四、角色扮演激趣
教师要根据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将数学知识融入学生的活动当中,让学生在活动中建构知识、巩固知识、提升能力。例如,在学习“10以内的加减法”相关内容时,教师引领学生开展了“小小超市”数学活动。让学生分别扮演收银员与顾客,到“超市”进行购物活动。如有的学生买了铅笔、笔记本、铅笔盒等文具,最后在付款的时候,必然涉及需要付多少钱,给了收银员钱以后,还要考虑找零多少的加减法计算问题,学生在购物过程中相互讨论与交流,在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掌握了计算技能,这要比传统教学中教师讲解,或者单纯要求学生计算训练的效果要好得多,有效达成教学目标。
五、运用多媒体激趣
多媒体是集视频与音频于一体的教学工具,能够吸引学生,刺激学生感官。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直观呈现数学知识,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使数学知识由枯燥变有趣,由抽象变形象,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例如,在教学“几何的初步认识”相关内容时,学生对于“圆柱体”的概念较为模糊,传统教学中教师通常直接给出答案,学生往往难以理解。教师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优势,制作了 Flash 动画,先出示一个彩色的长方体,再围绕某一边进行动态弯曲,直到对边与对边重合,就会在学生面前呈现出一个圆柱体。通过色彩、动态的过程演示,学生深刻理解了数学的本质,理解概念的形成过程,提高了学生想象与分析能力。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激趣法,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教无定法,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引入趣味游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展竞赛活动,提高学生参与教学的热情;通过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动力,提高动手能力;通过角色扮演等数学活动形式,营造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数学知识,内化数学知识。◆(作者单位:江西省于都县葛坳乡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潘中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