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天是周末,我匆匆吃过晚饭,带着挣脱杂务和烦恼后的一身轻松,去看望年迈的母亲。
月色真美,银辉四洒,好似我的心情。
父亲早已作古,母亲独居一间南屋,正房五弟住着,母亲生活上有他照顾,还算放心。我掀开门帘,推开家门,一股暖气扑面而来,火炉上的水壶正发出“咝咝”的声响,柔和的灯光充溢着小屋。只见母亲仰坐在沙发上,两眼微闭,一脸平静。听到声响,她的眼里闪过一道光亮,满脸纵横交错的皱纹堆起了我熟悉的笑容。她边费力地挪动身体边念叨着:“我正寻思着你该来了!”“今天是周末,我来看看娘。”“今天是娘的生日,我们刚吃罢长寿面。还有,我给你去煮。”她颤巍巍地站起来,也不再征求我的意见,便零距离地依托着床头、衣柜,开始在有限的空间里忙碌。“天啊,生日!”刹那间一种负罪感像电流一样通遍我的全身,暂得宁静的心绪一下子紊乱起来,热血上涌,嗓子眼里像堵上了棉花说不出话来。是呀,前几天在北京打工的妹妹还来电话,说农历12月23日是娘的生日,她忙得脱不开身,要我记住看望老娘并顺便带去她的祝福。这才几天,我竟给忘了,真是混蛋!我暗暗地谴责自己,默默地坐在母亲刚坐过的还有余热的沙发上,感觉到那炉火猛然间散发出无尽的热量,炙烤着我的肉体、我的良知,让我躁动不安。“刚才你外甥拿来一只鸡,你先吃点,再喝点酒,暖暖身子。”只见母亲从橱柜里端出一只骨里香鸡,还冒着热气、未动过的整鸡。我努力把泪水控制在眼眶里,把一股巨大的热浪遏止在喉头,赶紧又从娘那双干枯的双手里接过酒瓶和酒杯。
望着娘满头散乱的银发,佝偻得近六十度的身躯,那尘封的往事像电视连续剧一样在脑际闪现。从我记事起,娘是一个高大、美丽的女人,但她没有条件像现代都市的一些女人一样养护、展示个人的先天优势,难以想象的生活重压只能把她变成一个勤劳、坚韧、乐观的劳动女性。那时我家九口人,兄妹六人,我排行老大,还有一个慈祥的祖母。按理说是黄发垂髫,其乐融融,但苦于父亲是一个建筑工人,每月入不敷出,寅吃卯粮。那时建筑工程少;塞外气候恶劣,无霜期又短,所以施工期最多八个月。父亲的工资按日计酬,虽然他拼死拼活地不舍得休息一天,所挣的工资还是买不回每月供应的粮油。在最艰难的岁月里,母亲在这个家庭方显出英雄本色。只要是不结冰的日子,她每天摸黑起床,和父亲一块和泥脱坯。八点之前,完成二百块土坯的任务后,又带着一脸满足的微笑赶着当小工。中午、晚上还要做饭、洗衣服,深夜,当我们早已酣然入睡的时候,她还在昏暗的煤油灯下缝补我们天亮还等着穿的破衣服烂鞋。幸好有祖母照顾着幼小的弟妹,她才得以全身心地劳作。尽管母亲终日劳苦,但家里还是常有揭不开锅的时候。记得我念小学时,经常看到母亲端着里面放着一杆秤的空面盆。挨户向邻居求借。她脸上虽然也带着一丝微笑,但掩盖不住她内心的苦涩。我隐约感觉到,她的体内涌动的不仅是鲜血。还有屈辱的泪水。为了我们这些嗷嗷待哺的小鸟,她不知说了多少好话,赔了多少笑脸,吃了多少闭门羹。三年困难时期,对于我家来说更是雪上加霜。我们这群“饥民”真是越饿越能吃,饭量超乎寻常地增加。为了全家都能挣扎着生存下去,母亲横下心来实行家庭分配制,给我们吃份饭。犹如当今房价剧增一样,生活在那个只要活命、别无他求的年代里,我们的自觉互爱性也在上涨。每到吃饭,笼屉上的熟食泾渭分明,家人吃完了属于自己的那一份便放下碗筷各干其事。母亲也就在我们狼吞虎咽之际,常常借故出去。大约在我们吃饭结束的时刻,又笑嘻嘻地回来,还要找一个合适的理由。让我吃她那一份。我也深知母亲的用意:弟妹中我最大,饭量也成正比。其实母亲像乳头干瘪的奶牛更需要补充营养,尽管每次推让的最终结果还是母亲获胜。饥饿是一个人最敏感的生理反应,饥不择食就不考虑后果。我们还吃过最廉价的、又苦又涩的代食品(把山药的茎秆烘干后磨成的面),那是连现代养猪专业户都不屑的饲料,更谈不上“有闲阶级”豢养的宠物的食品。母亲却吃得最多。吃完后就呕吐,残留在腹中的又难于消化,我常见她捂着肚子艰难地劳作。在那个年代存活下来的人真是幸运,尽管有母亲巨大的羽翼呵护着我们,非常可爱、聪明的六弟还是被饥饿夺去了幼小的生命。
为了全家,特别是为了我,母亲不知耗费了多少心血。1970年,因家庭特殊困难我没有下乡,当时还没有安排留城知青工作的政策。看着母亲一天瘦削不堪的身体,我也想急着挣钱为家里分忧。怎奈谋生之路渺茫,只有割草还有可能挣钱。但念了九年书,我还没有干过这种活。母亲就笑着鼓励我说:“慢慢就会,什么都是逼出来的。”割草要到野外,那时的农村虽被称作是知识青年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但是田埂、路边、林间、河滩都是割草的“禁区”,田间更不能越雷池半步。时代会改变人们的性格和脾气。那时农民跟城里人的敌对情绪很大。所以要想割到草,必须怀揣做贼的心理,学会观察地理形势,和巡逻的农民巧妙周旋。母亲很机智,走在前面,我推着单轮车跟在后面,东躲西藏,总能避开巡逻人的视线。找到有草的地方。母亲割得很快,善于运动战,哪里草茂到哪里。我习惯于阵地战,总在固定的地方挨着割。结果母亲的收获总是我的两倍。下雨天,是我们最苦不堪言的时候。头顶上雷鸣电闪,雨水恣意地冲洗着我们无助的身体。娘儿俩依偎在一起,那种无奈和恐惧的情景。使我至今常从噩梦中惊醒。最不幸的还是被人发现。有一次,几个强悍的农民边粗野地叫骂边追赶,我们扔掉到手中的草拼命地逃跑。慌不择路,前面有一道两米多的深沟我们没有发现,娘儿俩连人带车摔到里面。求生的欲望有时会创造奇迹。娘儿俩你拉我拽,爬出了深沟又继续逃命。当时看似安然无恙,其实那次逃亡给母亲留下难以治愈的后遗症。后来我发现娘经常背着我们捶打后腰。我更怀疑,母亲在刚50岁时腰部就开始弯曲,肯定跟这件事有密切的关联。想到这里,我的视线停留在母亲的隆起的“驼峰”上,它就是岁月沧桑的见证。我的泪水终于控制不住,任凭它顺着脸颊流下。
“吃吧,趁热。”娘笑着把一碗热气腾腾的面条放在我面前。望着长时间停留在手中的酒杯,我“嗯”了一声,一仰脖,把剩余的酒都倒在肚里。酒又苦又辣——我知道,里面掺和着我刚才洒落的泪水。
母亲依旧笑吟吟把我送出家门,嘱咐着那句重复了无数遍的“常来看看娘。”走在回家的路上上,抬头遥望高悬的圆月,我又想起今年夏天在北京读博的儿子来电话说,8月5日是爸的生日,都记住吃长寿面。儿子惦记着我的生日,我却忘记了母亲的生日……刚舒展一些的眉头又不由地紧锁起来。
月光仍然很美,柔柔的,静静的。就像圣洁的母爱遍洒人间。我一路沐浴着月光走到家门,胸中的块垒似乎溶解了许多。我相信,我以后一定不会忽视为我们忙碌了一辈子的母亲的生日,也愿这月光能感召所有因尘事纷扰而淡忘亲情的懵懂的灵魂,让心灵获得永久的平衡与安宁。
月色真美,银辉四洒,好似我的心情。
父亲早已作古,母亲独居一间南屋,正房五弟住着,母亲生活上有他照顾,还算放心。我掀开门帘,推开家门,一股暖气扑面而来,火炉上的水壶正发出“咝咝”的声响,柔和的灯光充溢着小屋。只见母亲仰坐在沙发上,两眼微闭,一脸平静。听到声响,她的眼里闪过一道光亮,满脸纵横交错的皱纹堆起了我熟悉的笑容。她边费力地挪动身体边念叨着:“我正寻思着你该来了!”“今天是周末,我来看看娘。”“今天是娘的生日,我们刚吃罢长寿面。还有,我给你去煮。”她颤巍巍地站起来,也不再征求我的意见,便零距离地依托着床头、衣柜,开始在有限的空间里忙碌。“天啊,生日!”刹那间一种负罪感像电流一样通遍我的全身,暂得宁静的心绪一下子紊乱起来,热血上涌,嗓子眼里像堵上了棉花说不出话来。是呀,前几天在北京打工的妹妹还来电话,说农历12月23日是娘的生日,她忙得脱不开身,要我记住看望老娘并顺便带去她的祝福。这才几天,我竟给忘了,真是混蛋!我暗暗地谴责自己,默默地坐在母亲刚坐过的还有余热的沙发上,感觉到那炉火猛然间散发出无尽的热量,炙烤着我的肉体、我的良知,让我躁动不安。“刚才你外甥拿来一只鸡,你先吃点,再喝点酒,暖暖身子。”只见母亲从橱柜里端出一只骨里香鸡,还冒着热气、未动过的整鸡。我努力把泪水控制在眼眶里,把一股巨大的热浪遏止在喉头,赶紧又从娘那双干枯的双手里接过酒瓶和酒杯。
望着娘满头散乱的银发,佝偻得近六十度的身躯,那尘封的往事像电视连续剧一样在脑际闪现。从我记事起,娘是一个高大、美丽的女人,但她没有条件像现代都市的一些女人一样养护、展示个人的先天优势,难以想象的生活重压只能把她变成一个勤劳、坚韧、乐观的劳动女性。那时我家九口人,兄妹六人,我排行老大,还有一个慈祥的祖母。按理说是黄发垂髫,其乐融融,但苦于父亲是一个建筑工人,每月入不敷出,寅吃卯粮。那时建筑工程少;塞外气候恶劣,无霜期又短,所以施工期最多八个月。父亲的工资按日计酬,虽然他拼死拼活地不舍得休息一天,所挣的工资还是买不回每月供应的粮油。在最艰难的岁月里,母亲在这个家庭方显出英雄本色。只要是不结冰的日子,她每天摸黑起床,和父亲一块和泥脱坯。八点之前,完成二百块土坯的任务后,又带着一脸满足的微笑赶着当小工。中午、晚上还要做饭、洗衣服,深夜,当我们早已酣然入睡的时候,她还在昏暗的煤油灯下缝补我们天亮还等着穿的破衣服烂鞋。幸好有祖母照顾着幼小的弟妹,她才得以全身心地劳作。尽管母亲终日劳苦,但家里还是常有揭不开锅的时候。记得我念小学时,经常看到母亲端着里面放着一杆秤的空面盆。挨户向邻居求借。她脸上虽然也带着一丝微笑,但掩盖不住她内心的苦涩。我隐约感觉到,她的体内涌动的不仅是鲜血。还有屈辱的泪水。为了我们这些嗷嗷待哺的小鸟,她不知说了多少好话,赔了多少笑脸,吃了多少闭门羹。三年困难时期,对于我家来说更是雪上加霜。我们这群“饥民”真是越饿越能吃,饭量超乎寻常地增加。为了全家都能挣扎着生存下去,母亲横下心来实行家庭分配制,给我们吃份饭。犹如当今房价剧增一样,生活在那个只要活命、别无他求的年代里,我们的自觉互爱性也在上涨。每到吃饭,笼屉上的熟食泾渭分明,家人吃完了属于自己的那一份便放下碗筷各干其事。母亲也就在我们狼吞虎咽之际,常常借故出去。大约在我们吃饭结束的时刻,又笑嘻嘻地回来,还要找一个合适的理由。让我吃她那一份。我也深知母亲的用意:弟妹中我最大,饭量也成正比。其实母亲像乳头干瘪的奶牛更需要补充营养,尽管每次推让的最终结果还是母亲获胜。饥饿是一个人最敏感的生理反应,饥不择食就不考虑后果。我们还吃过最廉价的、又苦又涩的代食品(把山药的茎秆烘干后磨成的面),那是连现代养猪专业户都不屑的饲料,更谈不上“有闲阶级”豢养的宠物的食品。母亲却吃得最多。吃完后就呕吐,残留在腹中的又难于消化,我常见她捂着肚子艰难地劳作。在那个年代存活下来的人真是幸运,尽管有母亲巨大的羽翼呵护着我们,非常可爱、聪明的六弟还是被饥饿夺去了幼小的生命。
为了全家,特别是为了我,母亲不知耗费了多少心血。1970年,因家庭特殊困难我没有下乡,当时还没有安排留城知青工作的政策。看着母亲一天瘦削不堪的身体,我也想急着挣钱为家里分忧。怎奈谋生之路渺茫,只有割草还有可能挣钱。但念了九年书,我还没有干过这种活。母亲就笑着鼓励我说:“慢慢就会,什么都是逼出来的。”割草要到野外,那时的农村虽被称作是知识青年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但是田埂、路边、林间、河滩都是割草的“禁区”,田间更不能越雷池半步。时代会改变人们的性格和脾气。那时农民跟城里人的敌对情绪很大。所以要想割到草,必须怀揣做贼的心理,学会观察地理形势,和巡逻的农民巧妙周旋。母亲很机智,走在前面,我推着单轮车跟在后面,东躲西藏,总能避开巡逻人的视线。找到有草的地方。母亲割得很快,善于运动战,哪里草茂到哪里。我习惯于阵地战,总在固定的地方挨着割。结果母亲的收获总是我的两倍。下雨天,是我们最苦不堪言的时候。头顶上雷鸣电闪,雨水恣意地冲洗着我们无助的身体。娘儿俩依偎在一起,那种无奈和恐惧的情景。使我至今常从噩梦中惊醒。最不幸的还是被人发现。有一次,几个强悍的农民边粗野地叫骂边追赶,我们扔掉到手中的草拼命地逃跑。慌不择路,前面有一道两米多的深沟我们没有发现,娘儿俩连人带车摔到里面。求生的欲望有时会创造奇迹。娘儿俩你拉我拽,爬出了深沟又继续逃命。当时看似安然无恙,其实那次逃亡给母亲留下难以治愈的后遗症。后来我发现娘经常背着我们捶打后腰。我更怀疑,母亲在刚50岁时腰部就开始弯曲,肯定跟这件事有密切的关联。想到这里,我的视线停留在母亲的隆起的“驼峰”上,它就是岁月沧桑的见证。我的泪水终于控制不住,任凭它顺着脸颊流下。
“吃吧,趁热。”娘笑着把一碗热气腾腾的面条放在我面前。望着长时间停留在手中的酒杯,我“嗯”了一声,一仰脖,把剩余的酒都倒在肚里。酒又苦又辣——我知道,里面掺和着我刚才洒落的泪水。
母亲依旧笑吟吟把我送出家门,嘱咐着那句重复了无数遍的“常来看看娘。”走在回家的路上上,抬头遥望高悬的圆月,我又想起今年夏天在北京读博的儿子来电话说,8月5日是爸的生日,都记住吃长寿面。儿子惦记着我的生日,我却忘记了母亲的生日……刚舒展一些的眉头又不由地紧锁起来。
月光仍然很美,柔柔的,静静的。就像圣洁的母爱遍洒人间。我一路沐浴着月光走到家门,胸中的块垒似乎溶解了许多。我相信,我以后一定不会忽视为我们忙碌了一辈子的母亲的生日,也愿这月光能感召所有因尘事纷扰而淡忘亲情的懵懂的灵魂,让心灵获得永久的平衡与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