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生信息素养的养成,离不开信息技术教师扎实、精湛的专业素养,而教学基本功正是其中的专业基石,本文拟结合江苏省青年教师信息技术基本功大赛县域选拔过程与结果,通过表格数据,对县域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基本功现状进行分析,并探索提升基本功专业能力的途径。
关键词:县域;教学基本功;通用技能;专业技能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4)06-0059-03
一、县域信息技术教师教学基本功现状及分析
通用技能、专业技能是江苏省青年教师信息技术学科基本功大赛对信息技术教师进行考察的两个维度,主要有“粉笔字”、“即兴演讲”、“教学设计与课件制作”、“课堂教学”、“专业知识”、“操作技能”等六个方面。如果从教研的视角来观察,这些方面基本涵盖了一个信息技术教师在学科教学过程中应具备的基本素养和能力。
1.通用技能
主要考察教师在“文字书写”、“语言表达”、“教学设计与课件制作”、“课堂教学”等方面的技能,它是指一般教师都应具备的基本技能,反映教师的表达、理解、传播等诸方面的能力。
表1中,测试科目为竞赛规定科目(含总分值),最高分、最低分为选手在该科目中所得的最高分值、最低分值,优秀率为该科目总分的80%分值(自拟),合格率为该科目总分的60%分值(自拟),平均分为该科目所有选手所得成绩的平均分。
数据分析:
(1)粉笔字
反映信息技术教师的板书书写、演示能力,从统计结果看,信息技术教师的书写整体合格。作为一般教师,他们具备了直面学生的板书技能,但我们也发现,老师们的书写水平还不均衡,优秀率偏低,平均成绩距离优秀还有一定的距离。
虽然有人认为,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可采用多媒体手段或方式给学生们展示信息,对板书的书写技能无需有过高要求,但是用一手漂亮的板书,来传递信息之美,无论在什么课堂上,对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都是有积极作用的。
(2)即兴演讲
考察教师的“普通话”、“语言表达与感染力”、“紧扣主题善思考”等综合素质。从选拨过程中来看,部分信息技术教师暴露出不少弱点,如“普通话”不是那么精准、“语言表达”不那么连贯,缺少一定的感染力,没有抓住“主题”核心,思考还不够深入等等。反映到竞赛结果,优秀率只有20%,最低分刚到合格线,平均成绩也不高,这里面固然有教师准备不充分、时间短,平时训练不够等客观原因,但教师本身的专业能力不强、技能不够全面却是关键因素。
(3)教学设计与课件制作
“教学设计与课件制作”是信息技术教师开展课堂教学的一个核心过程,尤其是“教学设计”它主要决定了一堂课的质量、效果、效率。
观察选拔结果,平均分只有14.3,最低分只有9.67,在合格线以下,优秀率只有12.5,说明部分教师的教学设计和课件制作质量不高,而且教师间差距明显,现状令人担忧。
再看选拔过程,由于比赛时间只有3个小时,有些教师坦言“时间不够”,所以他们对教学设计进行简化,教学课件也草草完成,导致作品质量不高。表面看来,这似乎是理由,但结合老师作品,联系平时观察,主要原因还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部分教师平时钻研、分析教材不够深入,表现在竞赛时不熟练、不全面、层次不清;其次,部分教师平时借鉴教学参考较多,在自主设计上动脑不够,无创意、无方法,且耗时较长;再次,极少数教师平时擅于从网络或其它媒体下载现成设计或课件,导致自主设计或创作生疏,无法形成有效设计。因此,提升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十分迫切。
(4)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能力是信息技术教师的重要技能,信息技术课堂是学生习得信息技能,培养信息素养的主要场所,也是反映信息技术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主要平台。
从选拔结果来看,平均分为22.53,教师们整体表现正常,但优秀率只有25%,比例不高,同时还有得分不合格的教师,说明教师间课堂教学能力的差距比较明显,部分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观察选拔过程,可以发现这样的差距:“课堂讲授”太偏重、“引导学生”少策略、“课堂应变”太古板、 “语言运用”欠合理、“环节处理”不清晰等,这导致了课堂教学沉闷、缺少活力、学生思考不积极、效果不佳。
2.专业技能
考查信息技术教师与信息技术课程相关的“专业知识”和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具体问题的“操作技能”。
(1)专业知识
统计结果显示,“专业知识”平均成绩稍高于合格线,优秀率低,有不合格现象。经过分析,部分教师专业知识掌握不够均衡,结构不尽合理是主因,比如有些教师对计算机硬件基础理论不够清晰,有些教师对部分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理论理解不深,还有些缺乏对信息技术新知识、新技术的敏感与了解等。
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特点”决定了他们必须掌握有一定宽度与深度信息技术知识,而信息技术学科涉及到的理论知识相较其它学科而言更为宽泛,且更新速度较快,故而信息技术教师平时更要加强学习,注重积累。
(2)操作技能
“操作技能”是信息技术教师的核心能力之一,很难想象,如果教师自身“操作恐慌”,那要如何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
观察选拔结果,教师优秀率为16.5%,最低分9分(不合格),虽然总体平均分超过合格线,但成绩突出者不多。暴露出来的问题更值得思考,比如部分教师平时疏于提高操作技能,仅满足于掌握学生教材中相关软件的简单应用,研究不深;有些教师“操作技能”不全面,部分软件操作比较生疏;对于灵活性较强的编程操作,不少教师相对生疏,耗时长,有的甚至无法完成。
二、县域信息技术教师教学基本功能力培养的途径与策略 结合上述县域信息技术教师教学基本功现状,我们认为,要建立县级教研部门、学校教研组、教师个人三级培养架构,从思想上引领、行动上支持,有目标、有计划、有方法、有成效地切实提升信息技术教师以基本功为核心的专业能力。
1.教研部门统筹规划,提供服务策略
(1)制订合理目标,力求阶段达成
分析县域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基本功现状与原因,结合具体实际,合理制订县域信息技术教师专业成长的总体目标和阶段目标,力求扎实完成阶段目标,最终达成总体目标。
对于信息技术教师的操作技能,我们制定如下目标:
总体目标:以解决实际问题为标准,熟练掌握多媒体课件及相关软件的应用;精通计算机网络设置及网站制作;掌握程序设计方法及其它常用软件的应用等。
阶段目标(多媒体课件及相关软件应用):见表3。
目标制定后,要求信息技术教师在给定的时间内,结合自身实际完成,教研部门将采取多种途径进行检测、反馈,保障目标的实现。
(2)运用多种培训策略、分层推进
结合信息技术教师教学基本功等专业能力现状,在相关领域进行有目的、有层次的培训非常必要,我们利用省、市、县组织的专项培训,分层推进。
①对于“粉笔字”、“语言表达”能力薄弱的教师,我们一般采用以镇、校为主体组织培训,邀请有能力、有经验、基本功好的教师进行指导。
②对“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能力一般的教师,以县级培训为主,在可能的条件下参加县级以上部门组织的专项培训,来提升自身的信息技术教学能力。
③对专业知识和操作能力结构不均衡的教师,通过参加省、市、县组织的专项培训,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
(3)整合多种平台,交流展示
为提高信息技术教师专业能力,整合多种平台非常重要,教师们可以在交流、展示过程中取长补短,提升能力。
①建立信息技术学科中心组,定期集中,以案例调研、学科教学、专业技能等为研讨主题,探寻提升专业能力的途径和方法。
②建立即时通讯交流平台(QQ群),鼓励教师通过平台讨论日常教学和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和困惑,分析原因、总结经验、分享成果,通过互帮互学,促进整体提升。
③充分发挥“教师比武”机制,每学期至少安排教师教学能力或操作技能比武一次,让教师通过现场比武寻找差距,确定努力目标。
④利用“学生竞赛”,以全国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为着力点,鼓励信息技术教师积极参与辅导,在提升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同时,提高教师自身的学科知识、操作技能,增强教学指导、创新设计等综合能力。
2.学校教研组构建平台,协作提升
(1)教学协作,交流互助
在日常教学研究过程中,教研组将研究对象以“任务”形式分配给组内教师,以“个体—集体—个体”为研究模式,开展互助协作。譬如,进行“教学设计”,由教研组组织全校信息技术教师参与,确定教学课题,每个教师首先进行自主教学研究,形成教学设计与案例,教研组结合教学案例,组织教师集中探讨与研究,确定最佳方案,经过组内教师课堂实践后,再集中探讨,总结得失,并安排任务,教师个体进行反思,提升自我。
(2)课题研究,拓展能力
在课题研究形式上,教研组采取“集体研究”与“个体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在“集体研究”过程中,教研组根据本组教师的基本功能力水平,申报县、市级研究课题,要求本组教师全员参与,发挥特长,分工合作,达成目标。而“个体研究”,则是对教师个体而言,根据自己的能力和特点和自己将来预期发展目标,从“微型课题”入手,自主选题、自行研究,得出成果。
3.教师个体研修实践,提升专业素养
信息技术教师要取得“知识”和“技能”的有效突破,关键还是教师个体“内因”的作用,所以,加强个体研修实践,必不可少。
(1)目标合理,小步快行,短期见效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信息技术教师要善于发现自己,了解自身的长处与缺点,联系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知识”与“技能”的现状,合理确立努力目标,并将目标分解成能较快实现的小目标,合理计划、积极钻研,做到“小步快行,短期见效”,这种“积小步为大步”的方式,能激励信息技术教师产生学习自信并形成研究的良性循环,从而提升自身专业技能。
(2)博闻广记,勤于实践,提升能力
信息技术涉及的“知识”与“技能”相当宽泛,且新知识、新技术层出不穷,信息技术教师如果要保持和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水平,就要持续学习,要多看、多听、多思、多实践。
譬如,“物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技术新知识、新技术的涌现,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大数据时代”新理念的出现,无不需要我们信息技术教师去了解、感受、学习,才能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再如,提高编程水平,精通图像、动画处理软件,需要信息技术教师勤加练习,只有平时多实践,才会有扎实的基本功,“赛前突击”、“临时抱佛脚”是不会从根本上提高操作技能的。
参考文献:
[1]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EB/OL]. http://www.ec.js.edu.cn/art/2007/3/30/art_4267_29253.html.2007.
[2]林万新.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电化教育研究,2010(3).
[3]蒋志辉,刘斌.我国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2(7).
(编辑:李晓萍)
关键词:县域;教学基本功;通用技能;专业技能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4)06-0059-03
一、县域信息技术教师教学基本功现状及分析
通用技能、专业技能是江苏省青年教师信息技术学科基本功大赛对信息技术教师进行考察的两个维度,主要有“粉笔字”、“即兴演讲”、“教学设计与课件制作”、“课堂教学”、“专业知识”、“操作技能”等六个方面。如果从教研的视角来观察,这些方面基本涵盖了一个信息技术教师在学科教学过程中应具备的基本素养和能力。
1.通用技能
主要考察教师在“文字书写”、“语言表达”、“教学设计与课件制作”、“课堂教学”等方面的技能,它是指一般教师都应具备的基本技能,反映教师的表达、理解、传播等诸方面的能力。
表1中,测试科目为竞赛规定科目(含总分值),最高分、最低分为选手在该科目中所得的最高分值、最低分值,优秀率为该科目总分的80%分值(自拟),合格率为该科目总分的60%分值(自拟),平均分为该科目所有选手所得成绩的平均分。
数据分析:
(1)粉笔字
反映信息技术教师的板书书写、演示能力,从统计结果看,信息技术教师的书写整体合格。作为一般教师,他们具备了直面学生的板书技能,但我们也发现,老师们的书写水平还不均衡,优秀率偏低,平均成绩距离优秀还有一定的距离。
虽然有人认为,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可采用多媒体手段或方式给学生们展示信息,对板书的书写技能无需有过高要求,但是用一手漂亮的板书,来传递信息之美,无论在什么课堂上,对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都是有积极作用的。
(2)即兴演讲
考察教师的“普通话”、“语言表达与感染力”、“紧扣主题善思考”等综合素质。从选拨过程中来看,部分信息技术教师暴露出不少弱点,如“普通话”不是那么精准、“语言表达”不那么连贯,缺少一定的感染力,没有抓住“主题”核心,思考还不够深入等等。反映到竞赛结果,优秀率只有20%,最低分刚到合格线,平均成绩也不高,这里面固然有教师准备不充分、时间短,平时训练不够等客观原因,但教师本身的专业能力不强、技能不够全面却是关键因素。
(3)教学设计与课件制作
“教学设计与课件制作”是信息技术教师开展课堂教学的一个核心过程,尤其是“教学设计”它主要决定了一堂课的质量、效果、效率。
观察选拔结果,平均分只有14.3,最低分只有9.67,在合格线以下,优秀率只有12.5,说明部分教师的教学设计和课件制作质量不高,而且教师间差距明显,现状令人担忧。
再看选拔过程,由于比赛时间只有3个小时,有些教师坦言“时间不够”,所以他们对教学设计进行简化,教学课件也草草完成,导致作品质量不高。表面看来,这似乎是理由,但结合老师作品,联系平时观察,主要原因还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部分教师平时钻研、分析教材不够深入,表现在竞赛时不熟练、不全面、层次不清;其次,部分教师平时借鉴教学参考较多,在自主设计上动脑不够,无创意、无方法,且耗时较长;再次,极少数教师平时擅于从网络或其它媒体下载现成设计或课件,导致自主设计或创作生疏,无法形成有效设计。因此,提升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十分迫切。
(4)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能力是信息技术教师的重要技能,信息技术课堂是学生习得信息技能,培养信息素养的主要场所,也是反映信息技术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主要平台。
从选拔结果来看,平均分为22.53,教师们整体表现正常,但优秀率只有25%,比例不高,同时还有得分不合格的教师,说明教师间课堂教学能力的差距比较明显,部分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观察选拔过程,可以发现这样的差距:“课堂讲授”太偏重、“引导学生”少策略、“课堂应变”太古板、 “语言运用”欠合理、“环节处理”不清晰等,这导致了课堂教学沉闷、缺少活力、学生思考不积极、效果不佳。
2.专业技能
考查信息技术教师与信息技术课程相关的“专业知识”和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具体问题的“操作技能”。
(1)专业知识
统计结果显示,“专业知识”平均成绩稍高于合格线,优秀率低,有不合格现象。经过分析,部分教师专业知识掌握不够均衡,结构不尽合理是主因,比如有些教师对计算机硬件基础理论不够清晰,有些教师对部分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理论理解不深,还有些缺乏对信息技术新知识、新技术的敏感与了解等。
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特点”决定了他们必须掌握有一定宽度与深度信息技术知识,而信息技术学科涉及到的理论知识相较其它学科而言更为宽泛,且更新速度较快,故而信息技术教师平时更要加强学习,注重积累。
(2)操作技能
“操作技能”是信息技术教师的核心能力之一,很难想象,如果教师自身“操作恐慌”,那要如何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
观察选拔结果,教师优秀率为16.5%,最低分9分(不合格),虽然总体平均分超过合格线,但成绩突出者不多。暴露出来的问题更值得思考,比如部分教师平时疏于提高操作技能,仅满足于掌握学生教材中相关软件的简单应用,研究不深;有些教师“操作技能”不全面,部分软件操作比较生疏;对于灵活性较强的编程操作,不少教师相对生疏,耗时长,有的甚至无法完成。
二、县域信息技术教师教学基本功能力培养的途径与策略 结合上述县域信息技术教师教学基本功现状,我们认为,要建立县级教研部门、学校教研组、教师个人三级培养架构,从思想上引领、行动上支持,有目标、有计划、有方法、有成效地切实提升信息技术教师以基本功为核心的专业能力。
1.教研部门统筹规划,提供服务策略
(1)制订合理目标,力求阶段达成
分析县域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基本功现状与原因,结合具体实际,合理制订县域信息技术教师专业成长的总体目标和阶段目标,力求扎实完成阶段目标,最终达成总体目标。
对于信息技术教师的操作技能,我们制定如下目标:
总体目标:以解决实际问题为标准,熟练掌握多媒体课件及相关软件的应用;精通计算机网络设置及网站制作;掌握程序设计方法及其它常用软件的应用等。
阶段目标(多媒体课件及相关软件应用):见表3。
目标制定后,要求信息技术教师在给定的时间内,结合自身实际完成,教研部门将采取多种途径进行检测、反馈,保障目标的实现。
(2)运用多种培训策略、分层推进
结合信息技术教师教学基本功等专业能力现状,在相关领域进行有目的、有层次的培训非常必要,我们利用省、市、县组织的专项培训,分层推进。
①对于“粉笔字”、“语言表达”能力薄弱的教师,我们一般采用以镇、校为主体组织培训,邀请有能力、有经验、基本功好的教师进行指导。
②对“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能力一般的教师,以县级培训为主,在可能的条件下参加县级以上部门组织的专项培训,来提升自身的信息技术教学能力。
③对专业知识和操作能力结构不均衡的教师,通过参加省、市、县组织的专项培训,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
(3)整合多种平台,交流展示
为提高信息技术教师专业能力,整合多种平台非常重要,教师们可以在交流、展示过程中取长补短,提升能力。
①建立信息技术学科中心组,定期集中,以案例调研、学科教学、专业技能等为研讨主题,探寻提升专业能力的途径和方法。
②建立即时通讯交流平台(QQ群),鼓励教师通过平台讨论日常教学和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和困惑,分析原因、总结经验、分享成果,通过互帮互学,促进整体提升。
③充分发挥“教师比武”机制,每学期至少安排教师教学能力或操作技能比武一次,让教师通过现场比武寻找差距,确定努力目标。
④利用“学生竞赛”,以全国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为着力点,鼓励信息技术教师积极参与辅导,在提升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同时,提高教师自身的学科知识、操作技能,增强教学指导、创新设计等综合能力。
2.学校教研组构建平台,协作提升
(1)教学协作,交流互助
在日常教学研究过程中,教研组将研究对象以“任务”形式分配给组内教师,以“个体—集体—个体”为研究模式,开展互助协作。譬如,进行“教学设计”,由教研组组织全校信息技术教师参与,确定教学课题,每个教师首先进行自主教学研究,形成教学设计与案例,教研组结合教学案例,组织教师集中探讨与研究,确定最佳方案,经过组内教师课堂实践后,再集中探讨,总结得失,并安排任务,教师个体进行反思,提升自我。
(2)课题研究,拓展能力
在课题研究形式上,教研组采取“集体研究”与“个体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在“集体研究”过程中,教研组根据本组教师的基本功能力水平,申报县、市级研究课题,要求本组教师全员参与,发挥特长,分工合作,达成目标。而“个体研究”,则是对教师个体而言,根据自己的能力和特点和自己将来预期发展目标,从“微型课题”入手,自主选题、自行研究,得出成果。
3.教师个体研修实践,提升专业素养
信息技术教师要取得“知识”和“技能”的有效突破,关键还是教师个体“内因”的作用,所以,加强个体研修实践,必不可少。
(1)目标合理,小步快行,短期见效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信息技术教师要善于发现自己,了解自身的长处与缺点,联系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知识”与“技能”的现状,合理确立努力目标,并将目标分解成能较快实现的小目标,合理计划、积极钻研,做到“小步快行,短期见效”,这种“积小步为大步”的方式,能激励信息技术教师产生学习自信并形成研究的良性循环,从而提升自身专业技能。
(2)博闻广记,勤于实践,提升能力
信息技术涉及的“知识”与“技能”相当宽泛,且新知识、新技术层出不穷,信息技术教师如果要保持和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水平,就要持续学习,要多看、多听、多思、多实践。
譬如,“物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技术新知识、新技术的涌现,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大数据时代”新理念的出现,无不需要我们信息技术教师去了解、感受、学习,才能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再如,提高编程水平,精通图像、动画处理软件,需要信息技术教师勤加练习,只有平时多实践,才会有扎实的基本功,“赛前突击”、“临时抱佛脚”是不会从根本上提高操作技能的。
参考文献:
[1]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EB/OL]. http://www.ec.js.edu.cn/art/2007/3/30/art_4267_29253.html.2007.
[2]林万新.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电化教育研究,2010(3).
[3]蒋志辉,刘斌.我国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2(7).
(编辑:李晓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