渗入生活元素 实现高效数学课堂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yang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生活是数学的源头活水,生活是数学知识生成的土壤,一切数学新知的产生都是以生活需求和解决生活现象为背景的。高中数学同样如此,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同样要以生活为数学的切入点和着力点,激起学生对新知探究的共鸣,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关键词:高中数学;生活元素;高效教学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倡生活化教学,并且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必须建立在学生已有的实际发展水平以及知识经验之上,这也间接的体现出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性。在课堂学习中,教师在开展教学时,要巧妙的渗入一些生活元素,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并使学生能够更深一步的感悟数学知识,实现高效数学课堂。
  一、 引入生活俗语,激活学生探究兴趣
  数学知识单调无趣,而且还很抽象难懂,如果教师直接讲解灌输,只会让学生更加的厌烦。因此,教师需要改变策略,可以尝试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让学生从中体验到学习数学的快乐。教师可以引入一些生活中常用的俗语,将其与陌生的数学知识整合在一起,以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促使学生主动探究思考。
  例如:在教学高中数学“概率”时,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向学生提出了一个有趣的问题:生活中我们常听到的一句俗语“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如果现在我们假设诸葛亮解决一个问题的概率为0.8,其中三个臭皮匠的解题正确率分别为0.5、0.45、0.4,你们来验证一下看看他们是否符合这一俗语。学生对于这一问题都很兴奋,并非常主动地进入到思考探究中。很快便有学生想到只要有一个臭皮匠解出了问题就可以了,所以只需要计算出三个臭皮匠中,至少一人解出问题的概率即可。在思考的过程中,学生又想到至少有一人得出结果,与三人都没有得出结果这一事件恰好是两个互斥事件,所以可以列出算式1-(1-0.5)×(1-0.45)×(1-0.4)=0.835,而诸葛亮得出结果的概率是0.8。一对比可以得出三个臭皮匠得出正确结果的概率更大一些。学生也能很快得出这一生活俗语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课堂学习中,教师从学生实际出发,引入学生熟悉的俗语,很好的激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让学生眼前一亮,使得学生在整个课堂学习中更加主动积极。
  二、 创设生活情境,开拓学生数学思维
  教育与生活是一体的,没有了教育的生活将不智慧,离开了生活的教育则不完整。由此,作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重视生活化教学的开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巧妙的创设一些生活情境,将学生带入到一个熟悉有趣的学习氛围中,以最大限度地激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深入思考、有效参与。
  例如:在教学高中数学“等比数列前n项和”时,教师从学生的兴趣以及实际出发,为学生创设了一个有趣的生活情境:一天,国王想要赏赐一位智者,并问智者想要什么,智者想了想说只想要一棋盘的大米。其中第一个格子里放1粒,第二个格子里放2粒,第三个格子里放4粒,按照这样的规律放满64个格子就行。国王听完后,心想要的太少了,便欣然答应了。而智者心里却想恐怕整个国库的大米都不够。之后,教师将问题抛给学生,这位智者到底要了多少大米呢?学生的学习欲望被这一有趣的小故事吸引,并非常主动的进入到思考分析中。这时,有学生通过思考,发现这64个格子中的大米数量,呈现出一个等比数列的关系。于是,学生开始主动的思考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知识内容。学生就这样自主探究,在自己感兴趣,并且熟悉的学习氛围中有效思考,对数学知识有了很深入的理解。
  数学学习中,教师要善于从学生角度出发,巧妙的创设生活情境,成功的激活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意识,开拓学生的数学思维,让学生能够主动地参与实践,提升数学学习的效率。
  三、 设计实际问题,锻炼学生应用能力
  学以致用是学生应当具备的一种能力,这也需要教师平时的有效培养。在数学学习中,教师要善于结合具体课堂学习内容,合理的为学生设计一些生活实际问题,让学生能够利用自己课上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生活问题,以更好地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让学生对数学知识有一个更深入地理解和认识。
  例如:在教学高中数学“简单的线性规划”时,教师在和学生学习简单的线性规划知识的过程中,为学生设计了一些实际应用问题:某种产品可以由甲原料和乙原料中的任意一种制成,如果利用甲原料去制作产品,每吨将会耗费成本费1000元,花费运费500元,最后会获得90千克的产品;如果利用乙原料制作的话,每吨会有成本费1500元,运费400元,而且最后得到100千克产品。如果某公司要求成本费不得超出6000元,运费不得多于2000元,这个工厂每月最多可生产多少产品?这一实际问题的引入,很好地激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地调动起学生的主动探究欲望。学生经过一定的思考后,意识到這一问题可以利用我们课上所学的二元一次不等式组的知识来解决,于是学生试着列出一些不等式,并利用简单线型规划的知识来解决。学生在解决了这一实际问题后,非常开心,对数学知识也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在上述教学案例中,教师从生活选材,为学生设计了一个合理的实际应用题,引导学生利用所学数学知识,来解决这一实际问题,很好地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了学生高效发展。
  总之,生活实际与学生的数学学习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而且生活元素的有效渗入,能够很好地点燃数学课堂,使数学内容更加简单,让学生更易于接受和理解新知。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更多的利用这一点,在教学过程中巧妙的渗入生活元素,为数学课堂增添色彩,更好地激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学生有效参与。
  参考文献:
  [1]魏明亮,于新伟,孙永文.如何打造高效的高中数学课堂[J].高中数理化,2016.
  [2]钱鸣.渗透生活元素,演绎魅力数学课堂[J].数学大世界,2016.
  [3]朱荣根.让生活元素浸润高效课堂[J].新课程,2017.
  作者简介:
  戚明兵,江苏省扬州市,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瓜洲中学。
其他文献
摘 要:数学是一门需要一定思维能力的学科,因此小学数学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就需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本文就具体实例谈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方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思维能力;初探  思维能力指的是人们采用一定的思维方式对思维材料进行分析、整理等加工改造,能动地透过各种现象把握事物内在实质联系,形成一定思维模式的能力,数学的学习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思维能力,对数
摘 要:文章首先分析了微课在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中的使用优势,随后文章提出了促进微课有效融入于图形与几何教学中的有效措施,包括创建教学情境、促进自主操作、简化抽象内容等,希望能给相关人士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微课;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  一、 引言  微课对于教育来说具有重要的价值,同时也符合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成长特点,因此应该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广泛推广开来。通过将微课有效融入小学数学教育当中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和落实,国家和教育部门越来越重视数学教育,数学作为主要学科之一,对开发学生的思维和逻辑有很大的作用,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在数学的教学中,数学作业的布置显得尤为重要,通过数学作业的布置,可以让教师清晰的掌握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程度,能够让教师根据学生的作业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有利于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水平,促进学生更好的学习和发展。本篇文章主要
摘 要:所谓画龙需要点睛,这龙才有了灵气神儿;小学数学的教学,需要从兴趣出发,这课才有了精气神儿。在小学阶段数学知识的学习大部分是基础性的,但是怎样把这基础性的知识学“活”了才是一大关键,当然这一切都离不开兴趣作为点睛之笔来加以描绘。首先,课堂离不开兴趣作为出发点,从而激起课堂的教学气氛;其次,练习环节设计要针对孩子不同的个性特征分层教学,要讲究“有意”性;另外,我们的数学离不开从生活中提取素材,
摘 要:“错误”是小学数学课堂永恒的话题!但是,一些教师在教学中一味追求“对答如流”和“滴水不漏”的完美效果,而对学生出现的错误,则缺少有效的应对策略,将错误吹捧为“个性”“创新”,百般迁就;或将失误视为“魔鬼”“瘟疫”,躲之唯恐不及。在教学中,我们应当把学生出现的错误当作一种宝贵的教学资源,因势利导,有效地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错误;兴趣;思维  俗话说:“人无完人。”我们每一个人
摘 要:数学思维作为小学数学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种能力,是学生完成读题、解题、反思、总结步骤的重要工具。对小学生来说,其数学思维能力仍不强,所以必须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的有效性。据此,本文分析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学生数学思维;有效性;培养策略  笔者分析,小学数学教材中蕴含着多种数学思想方法,对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有效性具有非常重要的
摘 要: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结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运用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全面提升小学数学教学的整体质量。创设有效问题情境,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也可以充分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与热情,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数学学习中,进而有效提高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情境;有效策略  小学数学的逻辑性比较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着较大的思维障碍,这在很大程度上影
摘 要:数学这门学科与日常实际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情境教学又在数学教学中得到了迅速推广应用,所以在小学中高年级数学计算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生活情境的运用,这样更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接受,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借助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口算速度,培养良好的数感,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并且推动新课程改革取得更好的成效。本文主要针对生活情境在小学计算教学中的运用
摘 要:数学是关于结构、序和关系的科学,由计数、度量和描述物体形状等基本实践演化而来的,涉及了逻辑推理和数量计算。自17世纪以来,数学一直是物理科学和技术必不可少的助手,以至被认为是科学的基本语言。“数”“形”结合原本是一种数学解题策略,该策略分为“以行助数”和“以数助形”两个方面,其中,“以行助数”是借助形的生动性和直观性来阐明数之间的联系,“以数助形”是以“数”为手段,以“形”为目的,也就是用
摘 要:高中数学是学生数学学习阶段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我们的教学目标就是让学生不但从认知方面去发展,还要全面的去发展,全面发展包括主体性和个性两方面,不但包括数学知识、数学能力,而且还包括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等几个方面的全面发展,为了满足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要求,新课程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个方面提出教学目标。具体到一堂课的教学应强调“准确”“具体”“有用”。  关键词:教学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