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浯溪黑臭水体合流制溢流污染控制技术

来源 :中国给水排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gua8710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消除水体黑臭的过程中,合流制溢流(CSO)污染不容忽视。如何实现溢流频次大幅度减少和削减入河污染量,是CSO污染控制的关键。详尽分析黑臭水体的现状问题和成因,制定合理的CSO控制目标和技术路线,比选多目标多阶段下的工程措施,才能给出切实可行的治理方案。以重度黑臭水体浯溪为例,梳理国内外CSO污染控制有效做法,根据浯溪特点和问题成因,以治理目标和技术思路为指引,统筹末端出口截流、调蓄池建设、污水处理和生态设施等工程,经模型优化比选得出最佳实施方案。结合合流改造工程开展动态评估,制定近远期工程措施,实
其他文献
以微污染河道水为处理对象,研究了砾间接触氧化/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复合工艺对水质的净化效果。经过26 d改变进水配比、曝气方式等的调控运行,成功启动复合工艺模拟装置,砾间接触氧化区(简称砾石区)的COD、NH4+-N去除率均稳定在75%左右,TN去除率在45%~60%。为进一步强化净化效果,探讨了砾石区水力停留时间(HRT)和砾石曝气区与非曝气区(O/A)分段进水配比对砾石区及后置潜流人工湿地出水水质
磷资源不可替代又不能再生。现代工业攫取磷矿大多用于磷肥生产,通过作物收获的粮食、蔬菜以及饲养畜禽肉类进入人体,而随食物进入人体的大多数磷(90%)会随排泄物进入污水(无粪尿返田情况)。尽管最终进入污水中的磷占开采磷矿的比例很小(<5%),但这是人类除动物粪便与作物秸秆外唯一可能实现磷人工循环的位点,相对于转移进作物中的磷来说该比例超过1/4。因此,在废弃粪尿返田之原生态习惯的情况下,从污水处理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