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森林旅游已惠及3000多个乡、15000多个村、近3000万农民,直接吸纳60多万农村人口就业。发展森林旅游是建设生态林业、发展民生林业的重要着力点,也是林业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本文就森林旅游发展前景进行深入研究。
关键词:森林旅游;发展 ;瓶颈;前景
【分类号】:TG333.7
1.前言
我国拥有29亿余亩森林、5亿余亩自然湿地和19亿余亩荒漠戈壁,这些资源为森林旅游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30余年来,我国森林旅游业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发展态势,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森林旅游业在满足国民精神文化生活、促进区域经济增长、传播生态文化等方面的巨大潜力日益凸显,已经成为当前林业一项十分重要的富民产业和生态产业。尽管如此,我国森林旅游业发展也存在诸多制约因素,如何进一步发展森林旅游生,使得森林旅游在建设美丽中国、建设生态文明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是我们当前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2.森林旅游发展遇到的瓶颈
2.1设施建设滞后
森林旅游景区的各要素建设需要大量投入,特别是,大部分森林旅游景区地处偏远林区,在基础建设上需要的投入更加巨大,而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往往较低,地方财力有限,招商引资的难度也很大,从而使得景区的配套设施建设滞后,新的旅游项目不能及时开发,严重限制了森林旅游业发展的步伐。长期以来,中央财政用于引导森林旅游发展的投入严重不足,难以引导和扶持这个庞大产业实现大的飞跃。森林旅游是一项关系到国民幸福指数提高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公益性产业,国家应当给予适当的引导性、扶持性投入,并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中央投入还有助于提高业务主管部门规范和推动森林旅游发展的能力,以更好地实现森林旅游的又好又快发展。
2.2人员素质偏低
我国大部分森林旅游景区是在国有林场和其他国有林业单位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特别是森林公園,通常与国有林场实行“一套班子,两块牌子”的管理模式,其森林旅游管理和技术人员以前大多从事传统林业生产,对森林风景资源的价值缺乏认识,对依托森林风景资源开展旅游缺乏必要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品牌意识、服务意识还比较淡薄,需要有一个从第一产业转到第三产业的适应过程。人员整体素质不高是造成景区建设粗糙、经营管理粗放、旅游产品单一、服务水平低下、品牌建设滞后等一系列问题的重要原因,也是造成在处理生态与产业、保护与发展中顾此失彼的重要原因。
2.3占有率需提高
虽然森林旅游产业已经具备相当大的规模,但森林旅游发展主要依托了很小比例的一部分森林旅游景区。大部分森林公园由于认识、人才、投资、区位、宣传等种种原因发展缓慢,建设水平低,服务能力差,市场影响力小,拥有优越的森林风景资源但依然“养在深闺人未识”、“抱着金饭碗讨饭吃”的局面还普遍存在。全国一小部分森林公园经常为节假日的人满为患发愁,公园的建设压力、管理压力非常大,而大部分森林公园则是门可罗雀,甚至还有相当一部分森林公园几乎没有提供基本的森林旅游服务,森林风景资源的利用效率极低。
3.森林旅游发展前景分析
3.1保护开发并重
发展森林旅游,保护自然生态环境是根本。森林旅游景区景点的开发建设,必须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做到规划先行,保护与开发并重。在景区景点的开发中,坚持先天保护与后天雕琢相结合,自然开发与人文雕饰相结合,开发建设与恢复生态相结合,做到严格保护,统一规划,合理开发,统一管理,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在实施中追求自然。严格按照总体规划的要求界定保护区、规划区、建设区,防止和杜绝对旅游资源的无序开发及建设污染和建设性破坏,确保生态完美,风光秀丽,不断增强森林旅游景观在省内外、国内外的吸引力。
3.2改善基础设施
对已有政策的,要抓紧实施。职工危旧房改造,要着力抓好配套工程建设,使之成为森林旅游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充分利用好国家实施第二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的契机,抓紧与有关部门衔接落实,协调争取森林公园安全饮水纳入农村安全饮水范畴,确保公园职工和游客饮水安全。对政策不明朗的,要积极争取。公园管理处至各景区的旅游公路已纳入国家计划,一旦政策下来,就要及时作出规划,争取有关部门的重视与支持,大力加强连接各公园的旅游公路建设,增加通达各公园的公交线路,不断改善旅游交通条件。通过3-5年的努力,使森林旅游产业做得更大更强。
3.3建设景区景点
精心包装好森林旅游项目,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方式,将生态旅游作为招商引资的重点项目推向市场。按照所有权和经营权“两权分离”的原则,通过招商引资,赋予经营者经营权和建设权,延长经营期,实施“谁投入、谁经营、谁受益”的开发原则,依法制定相关的优惠政策,优化发展环境,充分调动经营者投资的积极性,尽快形成森林公园投资主体多样化、多元化的格局,加快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转变过程。全方位开放生态旅游业,鼓励、支持、引导多种经济成份参与生态旅游开发经营,调动旅游企业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高层次上参与竞争与合作的积极性,鼓励旅游业引进国内外大旅行社、旅游酒店集团的资本、品牌、管理技术和人才。通过招商引资,引进战略投资者,引进技术和人才,加快森林旅游景区景点开发建设的进程,打造更多的特色景区、精品景区。
3.4提升文化品位
引导森林、湿地公园重视生态文化建设,指导各公园根据自身的资源特点和区位特点,深入挖掘森林文化内涵,加强森林博物馆、标本馆、游客中心、解说步道、科普走廊、宣传解说的标识标牌等生态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规范导游词、解说词,提高导游和解说的科学性、教育性和趣味性;鼓励开发民俗文艺表演和互动性节目,举办独具特色的节会,建设旅游商品生产基地和综合性购物点;支持各森林公园争创国家和省级“生态文化教育示范基地”。通过加强生态文化建设,不断提升森林旅游的文化品位,丰富森林旅游的文化内涵,促进森林旅游有序健康发展。
4.结束语
综上所述,黑龙江省森林公园和森林旅游业逐渐呈现出蓬勃发展之态,以回归自然为主要特点的森林旅游越来越受到城镇居民的关注和喜爱,人们对森林观光、休闲游憩、森林养生、山水摄影等方面的需求日益增大,各级森林公园及森林旅游主管部门也深感责任重大。在这样的大环境下,黑龙江省林业厅科学谋划,为各级主管部门今后的工作指明了具体方向和前进目标,对于加快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森林公园和森林旅游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陈秋华.试析我国森林旅游产业发展对策[J].生态经济,2002(4):58-61.
[2]袁金兰.黑龙江省森林旅游资源开发探讨[J].林业建设,2004(5):28-30.
[3]冯贺.弘扬生态文化促进森林旅游发展[J].生态文化,2010(6):8-9.
关键词:森林旅游;发展 ;瓶颈;前景
【分类号】:TG333.7
1.前言
我国拥有29亿余亩森林、5亿余亩自然湿地和19亿余亩荒漠戈壁,这些资源为森林旅游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30余年来,我国森林旅游业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发展态势,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森林旅游业在满足国民精神文化生活、促进区域经济增长、传播生态文化等方面的巨大潜力日益凸显,已经成为当前林业一项十分重要的富民产业和生态产业。尽管如此,我国森林旅游业发展也存在诸多制约因素,如何进一步发展森林旅游生,使得森林旅游在建设美丽中国、建设生态文明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是我们当前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2.森林旅游发展遇到的瓶颈
2.1设施建设滞后
森林旅游景区的各要素建设需要大量投入,特别是,大部分森林旅游景区地处偏远林区,在基础建设上需要的投入更加巨大,而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往往较低,地方财力有限,招商引资的难度也很大,从而使得景区的配套设施建设滞后,新的旅游项目不能及时开发,严重限制了森林旅游业发展的步伐。长期以来,中央财政用于引导森林旅游发展的投入严重不足,难以引导和扶持这个庞大产业实现大的飞跃。森林旅游是一项关系到国民幸福指数提高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公益性产业,国家应当给予适当的引导性、扶持性投入,并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中央投入还有助于提高业务主管部门规范和推动森林旅游发展的能力,以更好地实现森林旅游的又好又快发展。
2.2人员素质偏低
我国大部分森林旅游景区是在国有林场和其他国有林业单位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特别是森林公園,通常与国有林场实行“一套班子,两块牌子”的管理模式,其森林旅游管理和技术人员以前大多从事传统林业生产,对森林风景资源的价值缺乏认识,对依托森林风景资源开展旅游缺乏必要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品牌意识、服务意识还比较淡薄,需要有一个从第一产业转到第三产业的适应过程。人员整体素质不高是造成景区建设粗糙、经营管理粗放、旅游产品单一、服务水平低下、品牌建设滞后等一系列问题的重要原因,也是造成在处理生态与产业、保护与发展中顾此失彼的重要原因。
2.3占有率需提高
虽然森林旅游产业已经具备相当大的规模,但森林旅游发展主要依托了很小比例的一部分森林旅游景区。大部分森林公园由于认识、人才、投资、区位、宣传等种种原因发展缓慢,建设水平低,服务能力差,市场影响力小,拥有优越的森林风景资源但依然“养在深闺人未识”、“抱着金饭碗讨饭吃”的局面还普遍存在。全国一小部分森林公园经常为节假日的人满为患发愁,公园的建设压力、管理压力非常大,而大部分森林公园则是门可罗雀,甚至还有相当一部分森林公园几乎没有提供基本的森林旅游服务,森林风景资源的利用效率极低。
3.森林旅游发展前景分析
3.1保护开发并重
发展森林旅游,保护自然生态环境是根本。森林旅游景区景点的开发建设,必须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做到规划先行,保护与开发并重。在景区景点的开发中,坚持先天保护与后天雕琢相结合,自然开发与人文雕饰相结合,开发建设与恢复生态相结合,做到严格保护,统一规划,合理开发,统一管理,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在实施中追求自然。严格按照总体规划的要求界定保护区、规划区、建设区,防止和杜绝对旅游资源的无序开发及建设污染和建设性破坏,确保生态完美,风光秀丽,不断增强森林旅游景观在省内外、国内外的吸引力。
3.2改善基础设施
对已有政策的,要抓紧实施。职工危旧房改造,要着力抓好配套工程建设,使之成为森林旅游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充分利用好国家实施第二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的契机,抓紧与有关部门衔接落实,协调争取森林公园安全饮水纳入农村安全饮水范畴,确保公园职工和游客饮水安全。对政策不明朗的,要积极争取。公园管理处至各景区的旅游公路已纳入国家计划,一旦政策下来,就要及时作出规划,争取有关部门的重视与支持,大力加强连接各公园的旅游公路建设,增加通达各公园的公交线路,不断改善旅游交通条件。通过3-5年的努力,使森林旅游产业做得更大更强。
3.3建设景区景点
精心包装好森林旅游项目,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方式,将生态旅游作为招商引资的重点项目推向市场。按照所有权和经营权“两权分离”的原则,通过招商引资,赋予经营者经营权和建设权,延长经营期,实施“谁投入、谁经营、谁受益”的开发原则,依法制定相关的优惠政策,优化发展环境,充分调动经营者投资的积极性,尽快形成森林公园投资主体多样化、多元化的格局,加快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转变过程。全方位开放生态旅游业,鼓励、支持、引导多种经济成份参与生态旅游开发经营,调动旅游企业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高层次上参与竞争与合作的积极性,鼓励旅游业引进国内外大旅行社、旅游酒店集团的资本、品牌、管理技术和人才。通过招商引资,引进战略投资者,引进技术和人才,加快森林旅游景区景点开发建设的进程,打造更多的特色景区、精品景区。
3.4提升文化品位
引导森林、湿地公园重视生态文化建设,指导各公园根据自身的资源特点和区位特点,深入挖掘森林文化内涵,加强森林博物馆、标本馆、游客中心、解说步道、科普走廊、宣传解说的标识标牌等生态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规范导游词、解说词,提高导游和解说的科学性、教育性和趣味性;鼓励开发民俗文艺表演和互动性节目,举办独具特色的节会,建设旅游商品生产基地和综合性购物点;支持各森林公园争创国家和省级“生态文化教育示范基地”。通过加强生态文化建设,不断提升森林旅游的文化品位,丰富森林旅游的文化内涵,促进森林旅游有序健康发展。
4.结束语
综上所述,黑龙江省森林公园和森林旅游业逐渐呈现出蓬勃发展之态,以回归自然为主要特点的森林旅游越来越受到城镇居民的关注和喜爱,人们对森林观光、休闲游憩、森林养生、山水摄影等方面的需求日益增大,各级森林公园及森林旅游主管部门也深感责任重大。在这样的大环境下,黑龙江省林业厅科学谋划,为各级主管部门今后的工作指明了具体方向和前进目标,对于加快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森林公园和森林旅游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陈秋华.试析我国森林旅游产业发展对策[J].生态经济,2002(4):58-61.
[2]袁金兰.黑龙江省森林旅游资源开发探讨[J].林业建设,2004(5):28-30.
[3]冯贺.弘扬生态文化促进森林旅游发展[J].生态文化,2010(6):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