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行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本课程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家庭、学校、社区、国家、世界是学生不断扩展的生活领域。社会环境、社会活动、社会关系是存在于这些领域中的几个主要因素。学生的品德与社会性发展是在逐步扩展的生活领域中,通过与各种要素的交互作用实现的。”由此可见,教育是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等各个方面的通力合作和紧密配合,只有家庭、学校和社会“三管齐下”,共同发力,良好协作,才能做好当前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以下就此结合自身近年来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做好家庭教育的宣传引导
孩子出生后,通常都是由家庭抚育孩子成长,孩于首先接受的是来自于家庭对他的教育。孩子是从家庭走向社会,从家庭进入学校的,家庭教育是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基础,对孩子的教育是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庭教育的质量。现在的学生家长都比较忙,有的忙于日常工作,有的家庭夫妻二人常年外出务工,有的经商办企业,大多数家长基本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也就在一定程度上疏于对学生德育的培养。另一方面,大部分的学生家长对智育比较重视,认为文化课是最重要的,只要语数外等所谓“主课”成绩高了就行了。这就要求班主任要切实加强家校联系,着力提升学生家长对学生德育的认识。采取察访、电话(短信)交流、邀请学生家长校访、召开家长会等形式常态化、多渠道、多形式地向学生家长宣传家庭德育的重要性。首先,通过开展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引导家庭成员,尤其是小学生要注重礼仪规范,培养助人为乐、见义勇为、扶弱帮困的社会责任,形成邻里互助、关爱他人的良好风尚;积极倡导“送一个微笑、道一声问候、给一个帮助”等德育实践活动;鼓励广大小学生积极投身志愿服务及社区公益活动,为提升家庭成员的文明素养,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氛围。其次,要扭转家庭教育中“重智轻德”的错误倾向,把引导和教育孩子“学会做人”作为家庭教育的首要任务,切实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要让家长真正懂得父母在教育孩子上的地位和作用,真正懂得“身教重于言教”的道理,要想教育好孩子,就要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检点自身的言行,成为孩子的好榜样。再次,要引导家长做到:要求孩子做到的,父母要首先做到做好。显然,如果家长把自己都做不到的要求,硬要求孩子做到,教育是很难奏效的。要引导家长做到:当孩子在思想、道德、言行上出现问题的时候,不要忙着去指责孩子,而是要首先反省自己,看看问题的根源是否在自己身上;如果是,也不要忙着改变孩子,而是要首先改变自己。
二、坚持不懈地抓好学校德育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灵魂,是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的保障。因此,学校必须把德育工作摆在重要位置,时刻树立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思想,确保学校德育工作的顺利实施。一是要完善德育机制,形成工作合力。学校要不断加强组织领导,不断完善德育管理制度,使学校的德育工作有强有力组织保证和制度保证,在建立、健全规章制度的同时狠抓制度的落实与执行,每天对学生的日常行为进行检查评比,做到每天检查打分,每周小结,每月汇总排名,把结果纳入到学期末班级和班主任考评之中。二是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整体水平。要持之以恒地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注重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注重教师的教育理论学习和业务培训工作。三是要狠抓班级管理,强化学校德育工作。班主任是开展德育工作的核心,是实施德育工作的主力军,是提高学校德育整体效果的重要保障。要挑选精明能干的教师担任班主任工作,进而通过加强班级管理进一步强化学校的德育工作。四是要抓常规管理,确保德育工作落到实处,重点是要抓好养成教育、纪律安全教育、法制教育、差生转化工作、健康教育等工作,从严从细从实的把学校的各项教育措施和制度落到实处。五是要发挥课堂的德育主阵地作用,强化学科渗透。教育不仅要教书,更要育人。每一学科都有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资源,只要加以合理利用,对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会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要根据学科特点,通过改进教学方法,强化学科渗透,把德育工作渗透在教育教学之中,通过课堂教学宋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此外,还要充分发挥校团队活动室、升国旗仪式等德育阵地的作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六是要营造育人环境,增强工作实效性。要为学生着力营造了一个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如在教室内的墙壁上都悬挂了名人画像、名人语录、卡通警示语等宣传板,悬挂张贴《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一日生活制度》等规章制度,使小学生耳需目染地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
三、注重社会德育氛围的创建
少年儿童是我们祖国和民族的未来。司马光有名言曰“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学生在学校所受到的一个星期的正面教育的总和,抵不上他们在社会上所受到的一个小时的负面教育。人是教育和环境的产物,只有大力优化发展环境,才能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因此,学校应该与所在社区(村)以及同各级党委和政府、及社会各方面紧密协作,共同为小学生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各级党委和政府、及社会各方面要严格依法履行保护儿童和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的职责。有关职能部门也应配合学校整治和优化校园内部和周边秩序,切实创造了良好的育人环境。新闻宣传和文化部门应重视营造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良好舆论氛围。结合有意义的节日,学校也应联合和配合社会各界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把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寓于丰富的活动之中,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让小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中更健康、更全面的发展。
一、做好家庭教育的宣传引导
孩子出生后,通常都是由家庭抚育孩子成长,孩于首先接受的是来自于家庭对他的教育。孩子是从家庭走向社会,从家庭进入学校的,家庭教育是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基础,对孩子的教育是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庭教育的质量。现在的学生家长都比较忙,有的忙于日常工作,有的家庭夫妻二人常年外出务工,有的经商办企业,大多数家长基本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也就在一定程度上疏于对学生德育的培养。另一方面,大部分的学生家长对智育比较重视,认为文化课是最重要的,只要语数外等所谓“主课”成绩高了就行了。这就要求班主任要切实加强家校联系,着力提升学生家长对学生德育的认识。采取察访、电话(短信)交流、邀请学生家长校访、召开家长会等形式常态化、多渠道、多形式地向学生家长宣传家庭德育的重要性。首先,通过开展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引导家庭成员,尤其是小学生要注重礼仪规范,培养助人为乐、见义勇为、扶弱帮困的社会责任,形成邻里互助、关爱他人的良好风尚;积极倡导“送一个微笑、道一声问候、给一个帮助”等德育实践活动;鼓励广大小学生积极投身志愿服务及社区公益活动,为提升家庭成员的文明素养,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氛围。其次,要扭转家庭教育中“重智轻德”的错误倾向,把引导和教育孩子“学会做人”作为家庭教育的首要任务,切实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要让家长真正懂得父母在教育孩子上的地位和作用,真正懂得“身教重于言教”的道理,要想教育好孩子,就要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检点自身的言行,成为孩子的好榜样。再次,要引导家长做到:要求孩子做到的,父母要首先做到做好。显然,如果家长把自己都做不到的要求,硬要求孩子做到,教育是很难奏效的。要引导家长做到:当孩子在思想、道德、言行上出现问题的时候,不要忙着去指责孩子,而是要首先反省自己,看看问题的根源是否在自己身上;如果是,也不要忙着改变孩子,而是要首先改变自己。
二、坚持不懈地抓好学校德育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灵魂,是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的保障。因此,学校必须把德育工作摆在重要位置,时刻树立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思想,确保学校德育工作的顺利实施。一是要完善德育机制,形成工作合力。学校要不断加强组织领导,不断完善德育管理制度,使学校的德育工作有强有力组织保证和制度保证,在建立、健全规章制度的同时狠抓制度的落实与执行,每天对学生的日常行为进行检查评比,做到每天检查打分,每周小结,每月汇总排名,把结果纳入到学期末班级和班主任考评之中。二是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整体水平。要持之以恒地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注重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注重教师的教育理论学习和业务培训工作。三是要狠抓班级管理,强化学校德育工作。班主任是开展德育工作的核心,是实施德育工作的主力军,是提高学校德育整体效果的重要保障。要挑选精明能干的教师担任班主任工作,进而通过加强班级管理进一步强化学校的德育工作。四是要抓常规管理,确保德育工作落到实处,重点是要抓好养成教育、纪律安全教育、法制教育、差生转化工作、健康教育等工作,从严从细从实的把学校的各项教育措施和制度落到实处。五是要发挥课堂的德育主阵地作用,强化学科渗透。教育不仅要教书,更要育人。每一学科都有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资源,只要加以合理利用,对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会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要根据学科特点,通过改进教学方法,强化学科渗透,把德育工作渗透在教育教学之中,通过课堂教学宋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此外,还要充分发挥校团队活动室、升国旗仪式等德育阵地的作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六是要营造育人环境,增强工作实效性。要为学生着力营造了一个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如在教室内的墙壁上都悬挂了名人画像、名人语录、卡通警示语等宣传板,悬挂张贴《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一日生活制度》等规章制度,使小学生耳需目染地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
三、注重社会德育氛围的创建
少年儿童是我们祖国和民族的未来。司马光有名言曰“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学生在学校所受到的一个星期的正面教育的总和,抵不上他们在社会上所受到的一个小时的负面教育。人是教育和环境的产物,只有大力优化发展环境,才能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因此,学校应该与所在社区(村)以及同各级党委和政府、及社会各方面紧密协作,共同为小学生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各级党委和政府、及社会各方面要严格依法履行保护儿童和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的职责。有关职能部门也应配合学校整治和优化校园内部和周边秩序,切实创造了良好的育人环境。新闻宣传和文化部门应重视营造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良好舆论氛围。结合有意义的节日,学校也应联合和配合社会各界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把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寓于丰富的活动之中,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让小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中更健康、更全面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