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据报载,著名科学家杨振宇曾作过这样的对比:中国留学生在美学习时,学习成绩往往比美国的学生好得多,然而十年以后,科研成果却比人家的少得多。何以造成这样的差距?杨振宇认为主要是因为美国学生思维活跃,善于提出问题;中国教育只注意解答问题,而不注意鼓励学生提出问题,独立思考。所以,杨振宇向中国科大少年班指出的第一条成功法则就是质疑。学贵有疑。实施素质教育要重视培养质疑问难的能力。这是因为:
1 让学生质疑问难,有利于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
教师和学生是构成教学的主要因素。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应处于主体地位,教师对学生的学起主导作用,教应为学服务。然而在目前很多的阅读教学中,学生没有足够的个体学习自由,没有潜心领会语言文字的时间,被老师的问题所牵引,被动地围绕老师团团转。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发扬全体学生主动精神,自主意识。阅读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以自学为主,以读书为主”。授课前先让学生读书自学,提出疑难困惑。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需要来组织教学,教学的主观性和盲目性就能减少,针对性,实效性增强。这样,问题由学生提出,在老师的调控下进行的教学,就可以使教学动机和学习动机得以统一,确保学生在课堂学习的主体地位,使教真正有效地为学服务。
2 让学生质疑问难,可引发深入学习的动机,发展思维,增强学习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解答一个问题更重要。”科学家的发明创造都是从问题开始。“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任何思都是从疑开始的,疑问是获得知识的前提条件,有了疑问,才有进一步深入学习的需要,也才可能获得新知。“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发现问题提出来,即是思维活动的表现形式,也是思维活动的结果。思维的发展从问题开始。一、让学生质疑问难,有利于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
习惯是人才素质的标志。良好的习惯让人受益终身。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阅读的能力和良好的读书习惯。“边读边想”是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也是阅读的一种好方法。要求和激励学生质疑,可促使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脑子转起来,思维活起来。“学而不思则罔”,要发现问题,就必须一边读一边想,一边领会一边揣摩。否则读了之后,脑子里只有一片空白,发现不了问题。只有做到了边读边思,读后才有获。此外,让学生质疑问难,还可培养学生抠词抠句咬文嚼字,悉心揣摩比较推敲的良好读书习惯。良好的阅读习惯能促使学生自觉持久地进行阅读实践,并逐步内化成阅读能力。
2.1 有意识地引导激发,变无疑为有疑。刚开始,学生常常读后无疑,教师可在指导学生读书过程中有选择地让学生的思维在某句上定格,发现问题。如读了“一只大雁从远处慢慢地飞来,边飞边鸣”一句后,问:看到这种现象有疑问吗?又如读了“那只大雁直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中直掉下来。”后,让学生针对这句提出问题。
2.2 授课前让学生先预。习,并针对预习提出要求:边读边想,尝试读懂课文,记下没弄懂的问题,提出有困惑、有异议的和自己感兴趣想知道的问题。明确的要求避免了自读的肤浅性,促使学生把“读”和“思”结合起来,把读引向深层。探索属于读书,使注意力更集中,思维更活跃,更易发现问题。
3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敢问爱问
在和谐的师生关系、宽松的心理环境中,学生的思维才会异常活跃。教师应放下架子,以“先知先觉的朋友”或“服务生”的身体出现,创造一种推心置腹交谈交流的气氛,学生才敢无拘无束地把自己对文章的各种感觉、怀疑带到课堂上来。对于出了问题的学生,教师都有应给予表扬。不管所提的问题是有思维价值的,还是幼稚可笑的,都应肯定学生动了脑,在思考,维护学生质疑的积极性。平时向学生强化这样的观念:能提问的孩子是聪明的孩子,是爱动脑的孩子。对每一个有思维价值的疑问给予奖励,对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学生封以美名,让学生以能问、善问为荣,从而乐之爱之。
4 多示范,多比较,使学生善问
敢问不难,善问不易。一个人的手指也有长短,学生的思维能力、理解水平各不相同,所提问题质量也就高低不同,如学生在自学《“绿色的办公室”》时,提出这些问题:①办公室为什么是绿色的?②列宁为什么化装成割草工人?③列宁锅里煮的是什么东西?④列宁为什么要隐藏起来?⑤为什么要盖个人字形的草棚,而不盖其他形状的?这些问题,有的提得较好,有研讨的必要,有的很幼稚,无意义。教师应引导学生比较哪些问题提出得好,为什么?通过比较,使他们认识到提问要围绕中心,提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
培养学生多思的品质,善问的能力,教师要多示范,教规律于学生。如在《“绿色的办公室”》一文中,我向学生示范质疑①“列宁化装成割草工人”一句中,为什么用“化装”,而不用“化妆”?②“只容得下一个躺在里面”一句中的“躺”能否换成“睡”字?讨论之后要予以小结:可以对词语的运用和选择提出疑问。阅读时,要留意文章的字、词的运用,养成咬文嚼字,认真推敲词句的好习惯。经过老师示范和小结后,学生再读此文,发现了新问题:“隐藏在圣彼得堡西北的拉兹里湖畔”一句中的“隐藏”能不能换成“躲避”?“他埋着头”一句中,为什么不用“低”字,而用“埋”字。
1 让学生质疑问难,有利于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
教师和学生是构成教学的主要因素。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应处于主体地位,教师对学生的学起主导作用,教应为学服务。然而在目前很多的阅读教学中,学生没有足够的个体学习自由,没有潜心领会语言文字的时间,被老师的问题所牵引,被动地围绕老师团团转。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发扬全体学生主动精神,自主意识。阅读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以自学为主,以读书为主”。授课前先让学生读书自学,提出疑难困惑。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需要来组织教学,教学的主观性和盲目性就能减少,针对性,实效性增强。这样,问题由学生提出,在老师的调控下进行的教学,就可以使教学动机和学习动机得以统一,确保学生在课堂学习的主体地位,使教真正有效地为学服务。
2 让学生质疑问难,可引发深入学习的动机,发展思维,增强学习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解答一个问题更重要。”科学家的发明创造都是从问题开始。“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任何思都是从疑开始的,疑问是获得知识的前提条件,有了疑问,才有进一步深入学习的需要,也才可能获得新知。“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发现问题提出来,即是思维活动的表现形式,也是思维活动的结果。思维的发展从问题开始。一、让学生质疑问难,有利于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
习惯是人才素质的标志。良好的习惯让人受益终身。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阅读的能力和良好的读书习惯。“边读边想”是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也是阅读的一种好方法。要求和激励学生质疑,可促使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脑子转起来,思维活起来。“学而不思则罔”,要发现问题,就必须一边读一边想,一边领会一边揣摩。否则读了之后,脑子里只有一片空白,发现不了问题。只有做到了边读边思,读后才有获。此外,让学生质疑问难,还可培养学生抠词抠句咬文嚼字,悉心揣摩比较推敲的良好读书习惯。良好的阅读习惯能促使学生自觉持久地进行阅读实践,并逐步内化成阅读能力。
2.1 有意识地引导激发,变无疑为有疑。刚开始,学生常常读后无疑,教师可在指导学生读书过程中有选择地让学生的思维在某句上定格,发现问题。如读了“一只大雁从远处慢慢地飞来,边飞边鸣”一句后,问:看到这种现象有疑问吗?又如读了“那只大雁直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中直掉下来。”后,让学生针对这句提出问题。
2.2 授课前让学生先预。习,并针对预习提出要求:边读边想,尝试读懂课文,记下没弄懂的问题,提出有困惑、有异议的和自己感兴趣想知道的问题。明确的要求避免了自读的肤浅性,促使学生把“读”和“思”结合起来,把读引向深层。探索属于读书,使注意力更集中,思维更活跃,更易发现问题。
3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敢问爱问
在和谐的师生关系、宽松的心理环境中,学生的思维才会异常活跃。教师应放下架子,以“先知先觉的朋友”或“服务生”的身体出现,创造一种推心置腹交谈交流的气氛,学生才敢无拘无束地把自己对文章的各种感觉、怀疑带到课堂上来。对于出了问题的学生,教师都有应给予表扬。不管所提的问题是有思维价值的,还是幼稚可笑的,都应肯定学生动了脑,在思考,维护学生质疑的积极性。平时向学生强化这样的观念:能提问的孩子是聪明的孩子,是爱动脑的孩子。对每一个有思维价值的疑问给予奖励,对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学生封以美名,让学生以能问、善问为荣,从而乐之爱之。
4 多示范,多比较,使学生善问
敢问不难,善问不易。一个人的手指也有长短,学生的思维能力、理解水平各不相同,所提问题质量也就高低不同,如学生在自学《“绿色的办公室”》时,提出这些问题:①办公室为什么是绿色的?②列宁为什么化装成割草工人?③列宁锅里煮的是什么东西?④列宁为什么要隐藏起来?⑤为什么要盖个人字形的草棚,而不盖其他形状的?这些问题,有的提得较好,有研讨的必要,有的很幼稚,无意义。教师应引导学生比较哪些问题提出得好,为什么?通过比较,使他们认识到提问要围绕中心,提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
培养学生多思的品质,善问的能力,教师要多示范,教规律于学生。如在《“绿色的办公室”》一文中,我向学生示范质疑①“列宁化装成割草工人”一句中,为什么用“化装”,而不用“化妆”?②“只容得下一个躺在里面”一句中的“躺”能否换成“睡”字?讨论之后要予以小结:可以对词语的运用和选择提出疑问。阅读时,要留意文章的字、词的运用,养成咬文嚼字,认真推敲词句的好习惯。经过老师示范和小结后,学生再读此文,发现了新问题:“隐藏在圣彼得堡西北的拉兹里湖畔”一句中的“隐藏”能不能换成“躲避”?“他埋着头”一句中,为什么不用“低”字,而用“埋”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