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摄影/万象摄影服 装编辑/孙佳辉 服装提供/Blanc de chine源
禅味十足的《清净世界》与披肩的长发构成了一组矛盾,揭示出寇月朋特别的心路历程与生命态度。在佛家看来头发是一种烦恼,着相是一种执着,剃度本身代表着克制与对清净的渴望。
在上世纪最后20年的中国,蓄长发成为具有叛逆精神的文艺青年对原有秩序的一种突破,长发成为先锋和前卫的符号。留起长发的寇月朋,也曾抱着那样的热切闯入红尘,痛快又盲目地打了几个滚之后,随着整个中国陷入了难以自拔的困境,它们来自现实生活更来自灵魂深处,寇月朋后来明白了问题在于失去了信仰同时失去了审美力量,唯一的出路在于信仰的重建和审美的再造,但凡超拔者定是以过人之勇气和智慧从困顿中跃起,寇月朋做到了,他苦苦寻觅、默默探索、勇猛精进,于是有了《清净世界》,也成就了蓄着长发的画禅人。在他这里,长发为色,无相为空,二者互不相异,长发与无发,出家与在家并无差别。境界可谓高矣!
一丈红尘
1990年,那是一个整个中国都充满激情,也充满矛盾和张力的年头。89艺术大展刚刚结束,85新潮依然势头强劲,恰同学年少的寇月朋哼着摇滚走出了中央美院的大门,他毕业了。带着火一样的青春,雏鹰般的雄心壮志,撞向迷一样的未来。剧烈变革的社会,推倒了一切榜样,生命已经没有可靠的和稳定的模式可供套用,一切都混乱且沸腾着,只有萨特的存在主义是时代杂音中的强音,它鼓动着时代青年去叛逆,去拿自己的时间去做不可回头的生命实验。寇月朋义无反顾地下海了。10年中,他不知疲倦,无所畏惧地扑腾着。他做过商业摄影,而且一度在圈内名声大噪,拍过两年电影,还成立了一个广告公司等等,用他自己的话说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闲下来的时候就约上三五好友,去酒吧彻夜狂饮,这种快意江湖的生活持续了很久,现在回想起来,恨不得拿脚踹死自己,因为那是一种既无知又无谓的荒废虚度。”
对于接受过多年严格美学训练,具有很强反思能力的寇月朋而言,越是热闹喧哗,越是容易产生虚无感,短暂的快乐与成就感总无法带给他真正的长久平静,他不愿意就这样浑浑噩噩、随波逐流下去。2000年的某一天,他突然放下了声色犬马的生活,带着红尘中无数难解的问题和烦乱的心绪重拾画笔,开始寻找解脱,走向清净,走向更高级的精神生活。从此佛走进了他的视线,并逐渐深入到他的灵魂深处。
转眼,又是一个10年。上一个十年他出没于酒吧。会所、片场,满目繁华,充耳靡音,五光十色;这一个十年,他行走于大漠、高原、深山,与晨钟暮鼓为伴,在香烟缭绕,清雅佛乐中描摹心性,修炼画品与人品。这让我想到很多佛界高人的故事,他们往往要超越的不仅仅是苦难困顿,更要摆脱富贵奢华的羁绊,后者更需大智大勇。两个十年加在一起才有今天的寇月朋,才有今天的《清净世界》,要入红尘才能出红尘,不过,对有的人而言,红尘万丈,对有的人而言,红尘一丈。
质朴的灵性
画如其名,《清净世界》没有丝毫的炫耀技法之感,寇月朋化繁为简,蕴高深佛理于极简的构图之中。画面中心呈现的是没有五官却闪着光芒的脸,绛红写意的僧袍,背景或是淡雅清冷。若隐若现的山谷,或是寂寞萧索的树林。看似简单,却章法有度,用笔考究、气韵生动,一个毫无杂音,只有心音的清净世界跃然而出,空灵、平和而质朴,伫立画前,汹涌的宗教快感扑面而来。
批评家贾德江写道:“我以为,寇月朋的《清净世界系列》系列作品,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的创造,更是一种审美理想的崇尚和追求。当这种审美理想凝结、体现在他的作品中,以后便构成艺术特定的精神指向,那就是赋美学以信仰品质,在信仰中开启相应的艺术形式。应该说,这个在近百年来都未能得到重视的艺术与宗教关系的问题,因寇月朋《清净世界系列》的美学文本出现而起到振聋发聩的作用。”
当代的美术太过聚焦于商业价值,太多强调人的主体性,注重形式感与其作为武器的功能,而忽视了其与宗教的渊源和最初的美学意义。进而言之,宗教本身也时刻面临着世俗化与庸俗化的威胁,拿佛教来说,很多伪信徒用它来装点自己的假慈悲、掩饰无知和贪婪,甚至利用佛教来抵消罪恶,期望通过信佛来帮助自己升官发财,这显然已经走向歧途,而美学本身也似乎被束诸高阁,被等同于迂腐和不切实际。电视机,网络、无聊小报充斥着人们的精神生活,物质和情欲占领了人们的心灵。让人像发了情的消费动物一样,追逐着物质和荷尔蒙四处乱串,在盛世表象之下涌动着文化崩溃的暗流。慈悲心没有了、廉耻心休眠了、高雅情趣更在大众文化的嘲笑下不敢出来随便走动,这难道不是一个可悲、可叹、可怜的世界吗?
对此寇月朋深深地忧虑,他说:“现代人最深刻的痛苦是在向外释放自身巨大能量的同时,放逐了超越的神圣价值,丢失了自我的本来面貌,沦为贪欲,物质和工具的奴隶,落入人为物役的异化陷阱,被自己占有的东西所占有,从而造成人与自然,人与社會、人与人、人与物,包括人与自己的扭曲和紧张,由此导致和出现了生态失衡,社会失范、信仰缺失、精神空虚、私欲膨胀、道德沦丧等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是现代人日益变成了一种支离破碎的生物性存在和无家可归的精神流浪者”。
信仰重建与美学再造已经是刻不容缓的事了,换个新华社的角度说,饱暖思淫欲,物质丰富了,精神生活需求也该提高了。这个伟大工程应该由真正的文化精英来主导,寇月朋无疑是其中之一。他所选取的道路冥冥中恰好契合了中国社会最深层次的需求,几乎在一夜之间,佛教又成为流行于世的显学,此时,寇月朋已经在经典的佛教美术基础上找到了一种非常动人的。切合当代语境的艺术语言。
《清净世界》以其佛光普照、博爱至深的佛教主题和“西为中用”的表现手法,显示其特殊的艺术魅力,赢得了普遍的赞誉。他说:“《清净世界系列》实际上是我对人生的理解;我的理想世界和大彻大悟后我的处世观念和哲学,还有对生活充满着美好的愿望和无限的感激。如果还有别的含义,那也就是教育人们以去恶从善为准则的伦理学去生活和工作,这也是建立在心性论基础上的。”
作为一个画家,表现这种审美理想的冲动使他情不自禁地以绘画语言来描写心中的佛。“生活在佛中,佛在生活中”。画中取材都来自于佛家生活,追求的是一种清淡空寂的境界。传统的笔墨,彰显的是写意精神,意象的表现也不失浪漫的手法;色彩只限定在黑、红、黄的色调层次变化,适当地汲取了西方光影、色彩的绘画元素,使佛堂之气的渲染和意境的营造,透出一种禅意。诚如寇月朋所言,他的《清净世界系列》是想告诫人们,“人本身自己要有精神上的提升、拓展和超越。这种拓展和超越是把人们由原本的世俗之情引领到一个更高的澄明之境,人由此可以脱胎换骨,超凡入圣”,迷乱的灵魂得到了洗礼,烦躁的心灵得到抚慰,更能体现出清净本身的意义。
回归和谐,简单,质朴,灵性,完整,自然,使徘徊不定的人们,重新调整自我心性超越的方向,重新确立具有信仰品质的审美理想,重新建立现代人的精神家园,正是寇月朋《清净世界系列》所追求的终极目标。画《清净世界》是一种修行,赏《清净世界》也是一种修行,以艺术家清净之心绘制诸佛法相,又以诸佛法相德行普渡众生,使人们放下自我,“以出世的精神于入世的事业”,达到心灵的真正净化。
可以说,寇月朋的《清净世界系列》兼有高尚的质朴和典雅的粗犷两种品质,这是一种很具有东方艺术神韵的样式。虽然在他的作品中,这种样式才初步确立起来,但对于一种新的领域发现与创造来说,已是很坚实的起步。
正心诚意
其实画禅还是修佛,都是一个枯燥而艰难的历程,放弃者永远比坚持下来的人多得多。也许,只有那些与佛有缘,心意虔诚,能够乐在其中的人才能修得正果。寇月朋说:“每每临画《清净世界系列》之前,我都要整理房间、沐浴:上香文殊菩萨,后肃听大悲咒、心经,般诺婆罗密等佛教音乐,待心静如水,方开始做画”这是他的虔诚,他还说:”我一直认为孤独是一种乐趣,一种不同于与朋友谈笑之趣,一种无法向他人解释之趣。当你感到孤独之时,你可随心所欲,也不必顾虑他人之眼。这份自在,足以令身心彻底放松。而感受这份自在,便是孤独之一大乐趣。”这是他的乐在其中。由此看来,寇月朋悟得真理似乎也在情理之中了。
寇月朋研究的起点是北传佛教,主张普渡众生,他不愿孤芳自赏、独善其身,从3月起,由台湾佛光缘美术馆、中央美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主办的《寇月朋清净世界艺术巡回展》已经启动,首展于2010年3月9日至5月9日在宜兴大觉寺美术馆。2010年6月16日至8月16日在苏州嘉应会馆举行,扬州站、台北站、美国站、澳洲站的巡回展将于2010年下半年至2011年举行。有位高僧评价说:“《清净世界系列》的背后有着丰富的追求安静、博爱的大背景,他已经不单单是简单的绘画了,应该更多的是佛教理论、哲学观念和人生的道理。”但愿寇月朋悟得的佛理,能够通过展览普照给更多真心向善,渴望清净世界的人们,帮助人们在重建信仰的道路上走得更好。那便算得上功德无量了。
禅味十足的《清净世界》与披肩的长发构成了一组矛盾,揭示出寇月朋特别的心路历程与生命态度。在佛家看来头发是一种烦恼,着相是一种执着,剃度本身代表着克制与对清净的渴望。
在上世纪最后20年的中国,蓄长发成为具有叛逆精神的文艺青年对原有秩序的一种突破,长发成为先锋和前卫的符号。留起长发的寇月朋,也曾抱着那样的热切闯入红尘,痛快又盲目地打了几个滚之后,随着整个中国陷入了难以自拔的困境,它们来自现实生活更来自灵魂深处,寇月朋后来明白了问题在于失去了信仰同时失去了审美力量,唯一的出路在于信仰的重建和审美的再造,但凡超拔者定是以过人之勇气和智慧从困顿中跃起,寇月朋做到了,他苦苦寻觅、默默探索、勇猛精进,于是有了《清净世界》,也成就了蓄着长发的画禅人。在他这里,长发为色,无相为空,二者互不相异,长发与无发,出家与在家并无差别。境界可谓高矣!
一丈红尘
1990年,那是一个整个中国都充满激情,也充满矛盾和张力的年头。89艺术大展刚刚结束,85新潮依然势头强劲,恰同学年少的寇月朋哼着摇滚走出了中央美院的大门,他毕业了。带着火一样的青春,雏鹰般的雄心壮志,撞向迷一样的未来。剧烈变革的社会,推倒了一切榜样,生命已经没有可靠的和稳定的模式可供套用,一切都混乱且沸腾着,只有萨特的存在主义是时代杂音中的强音,它鼓动着时代青年去叛逆,去拿自己的时间去做不可回头的生命实验。寇月朋义无反顾地下海了。10年中,他不知疲倦,无所畏惧地扑腾着。他做过商业摄影,而且一度在圈内名声大噪,拍过两年电影,还成立了一个广告公司等等,用他自己的话说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闲下来的时候就约上三五好友,去酒吧彻夜狂饮,这种快意江湖的生活持续了很久,现在回想起来,恨不得拿脚踹死自己,因为那是一种既无知又无谓的荒废虚度。”
对于接受过多年严格美学训练,具有很强反思能力的寇月朋而言,越是热闹喧哗,越是容易产生虚无感,短暂的快乐与成就感总无法带给他真正的长久平静,他不愿意就这样浑浑噩噩、随波逐流下去。2000年的某一天,他突然放下了声色犬马的生活,带着红尘中无数难解的问题和烦乱的心绪重拾画笔,开始寻找解脱,走向清净,走向更高级的精神生活。从此佛走进了他的视线,并逐渐深入到他的灵魂深处。
转眼,又是一个10年。上一个十年他出没于酒吧。会所、片场,满目繁华,充耳靡音,五光十色;这一个十年,他行走于大漠、高原、深山,与晨钟暮鼓为伴,在香烟缭绕,清雅佛乐中描摹心性,修炼画品与人品。这让我想到很多佛界高人的故事,他们往往要超越的不仅仅是苦难困顿,更要摆脱富贵奢华的羁绊,后者更需大智大勇。两个十年加在一起才有今天的寇月朋,才有今天的《清净世界》,要入红尘才能出红尘,不过,对有的人而言,红尘万丈,对有的人而言,红尘一丈。
质朴的灵性
画如其名,《清净世界》没有丝毫的炫耀技法之感,寇月朋化繁为简,蕴高深佛理于极简的构图之中。画面中心呈现的是没有五官却闪着光芒的脸,绛红写意的僧袍,背景或是淡雅清冷。若隐若现的山谷,或是寂寞萧索的树林。看似简单,却章法有度,用笔考究、气韵生动,一个毫无杂音,只有心音的清净世界跃然而出,空灵、平和而质朴,伫立画前,汹涌的宗教快感扑面而来。
批评家贾德江写道:“我以为,寇月朋的《清净世界系列》系列作品,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的创造,更是一种审美理想的崇尚和追求。当这种审美理想凝结、体现在他的作品中,以后便构成艺术特定的精神指向,那就是赋美学以信仰品质,在信仰中开启相应的艺术形式。应该说,这个在近百年来都未能得到重视的艺术与宗教关系的问题,因寇月朋《清净世界系列》的美学文本出现而起到振聋发聩的作用。”
当代的美术太过聚焦于商业价值,太多强调人的主体性,注重形式感与其作为武器的功能,而忽视了其与宗教的渊源和最初的美学意义。进而言之,宗教本身也时刻面临着世俗化与庸俗化的威胁,拿佛教来说,很多伪信徒用它来装点自己的假慈悲、掩饰无知和贪婪,甚至利用佛教来抵消罪恶,期望通过信佛来帮助自己升官发财,这显然已经走向歧途,而美学本身也似乎被束诸高阁,被等同于迂腐和不切实际。电视机,网络、无聊小报充斥着人们的精神生活,物质和情欲占领了人们的心灵。让人像发了情的消费动物一样,追逐着物质和荷尔蒙四处乱串,在盛世表象之下涌动着文化崩溃的暗流。慈悲心没有了、廉耻心休眠了、高雅情趣更在大众文化的嘲笑下不敢出来随便走动,这难道不是一个可悲、可叹、可怜的世界吗?
对此寇月朋深深地忧虑,他说:“现代人最深刻的痛苦是在向外释放自身巨大能量的同时,放逐了超越的神圣价值,丢失了自我的本来面貌,沦为贪欲,物质和工具的奴隶,落入人为物役的异化陷阱,被自己占有的东西所占有,从而造成人与自然,人与社會、人与人、人与物,包括人与自己的扭曲和紧张,由此导致和出现了生态失衡,社会失范、信仰缺失、精神空虚、私欲膨胀、道德沦丧等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是现代人日益变成了一种支离破碎的生物性存在和无家可归的精神流浪者”。
信仰重建与美学再造已经是刻不容缓的事了,换个新华社的角度说,饱暖思淫欲,物质丰富了,精神生活需求也该提高了。这个伟大工程应该由真正的文化精英来主导,寇月朋无疑是其中之一。他所选取的道路冥冥中恰好契合了中国社会最深层次的需求,几乎在一夜之间,佛教又成为流行于世的显学,此时,寇月朋已经在经典的佛教美术基础上找到了一种非常动人的。切合当代语境的艺术语言。
《清净世界》以其佛光普照、博爱至深的佛教主题和“西为中用”的表现手法,显示其特殊的艺术魅力,赢得了普遍的赞誉。他说:“《清净世界系列》实际上是我对人生的理解;我的理想世界和大彻大悟后我的处世观念和哲学,还有对生活充满着美好的愿望和无限的感激。如果还有别的含义,那也就是教育人们以去恶从善为准则的伦理学去生活和工作,这也是建立在心性论基础上的。”
作为一个画家,表现这种审美理想的冲动使他情不自禁地以绘画语言来描写心中的佛。“生活在佛中,佛在生活中”。画中取材都来自于佛家生活,追求的是一种清淡空寂的境界。传统的笔墨,彰显的是写意精神,意象的表现也不失浪漫的手法;色彩只限定在黑、红、黄的色调层次变化,适当地汲取了西方光影、色彩的绘画元素,使佛堂之气的渲染和意境的营造,透出一种禅意。诚如寇月朋所言,他的《清净世界系列》是想告诫人们,“人本身自己要有精神上的提升、拓展和超越。这种拓展和超越是把人们由原本的世俗之情引领到一个更高的澄明之境,人由此可以脱胎换骨,超凡入圣”,迷乱的灵魂得到了洗礼,烦躁的心灵得到抚慰,更能体现出清净本身的意义。
回归和谐,简单,质朴,灵性,完整,自然,使徘徊不定的人们,重新调整自我心性超越的方向,重新确立具有信仰品质的审美理想,重新建立现代人的精神家园,正是寇月朋《清净世界系列》所追求的终极目标。画《清净世界》是一种修行,赏《清净世界》也是一种修行,以艺术家清净之心绘制诸佛法相,又以诸佛法相德行普渡众生,使人们放下自我,“以出世的精神于入世的事业”,达到心灵的真正净化。
可以说,寇月朋的《清净世界系列》兼有高尚的质朴和典雅的粗犷两种品质,这是一种很具有东方艺术神韵的样式。虽然在他的作品中,这种样式才初步确立起来,但对于一种新的领域发现与创造来说,已是很坚实的起步。
正心诚意
其实画禅还是修佛,都是一个枯燥而艰难的历程,放弃者永远比坚持下来的人多得多。也许,只有那些与佛有缘,心意虔诚,能够乐在其中的人才能修得正果。寇月朋说:“每每临画《清净世界系列》之前,我都要整理房间、沐浴:上香文殊菩萨,后肃听大悲咒、心经,般诺婆罗密等佛教音乐,待心静如水,方开始做画”这是他的虔诚,他还说:”我一直认为孤独是一种乐趣,一种不同于与朋友谈笑之趣,一种无法向他人解释之趣。当你感到孤独之时,你可随心所欲,也不必顾虑他人之眼。这份自在,足以令身心彻底放松。而感受这份自在,便是孤独之一大乐趣。”这是他的乐在其中。由此看来,寇月朋悟得真理似乎也在情理之中了。
寇月朋研究的起点是北传佛教,主张普渡众生,他不愿孤芳自赏、独善其身,从3月起,由台湾佛光缘美术馆、中央美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主办的《寇月朋清净世界艺术巡回展》已经启动,首展于2010年3月9日至5月9日在宜兴大觉寺美术馆。2010年6月16日至8月16日在苏州嘉应会馆举行,扬州站、台北站、美国站、澳洲站的巡回展将于2010年下半年至2011年举行。有位高僧评价说:“《清净世界系列》的背后有着丰富的追求安静、博爱的大背景,他已经不单单是简单的绘画了,应该更多的是佛教理论、哲学观念和人生的道理。”但愿寇月朋悟得的佛理,能够通过展览普照给更多真心向善,渴望清净世界的人们,帮助人们在重建信仰的道路上走得更好。那便算得上功德无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