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成长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尤其是那些家庭有阴影、心理有弊端且具有偏执倾向的学生。怎样才能让他们在如花的年纪祛除偏执,健全心理品质,尽情绽放青春的美丽?我想放下教师的身段,坚定理念,真诚以待,这是最好的办法。
关键词:鼓励;真诚;恒信
中图分类号:G6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8-0040-02
在教学中,我们常会遇到这样一类学生:他们固执好诡辩,经常抗议反对他人意见;他们有强烈的戒备心理,处处都在提防别人;他们的自尊心特强,总是希望引起别人的注意和重视;他们常常公开寻衅争吵,昭示着他们的不容侵犯。这类学生依据行为表现,从心理品质角度分析,就是一种典型的具有偏执倾向的学生。偏执倾向是一种以多疑敏感为主要表现的人格障碍。由于对人的一种怀疑与戒备,使得他们不自觉地将心门闭塞起来,遇到问题不能及时解决,久了,便在心底形成一种沉淀,积压到一定程度便会产生这一系列的偏激行为。
我曾经就遇到过一个有这样心理问题的学生,根据自己转化教育的真实体验,现总结几点做法与各位老师交流,恳请得到大家的批评与指正。
初次交峰——避开缺点,鼓励前进
人都有其虚伪的一面,都希望别人说自己的好,偏执型学生更是如此。他们总认为自己是对的、是最好的,总要想点花样引起别人对他们的关注,以显示自己的与众不同,从而满足他们的虚荣心。记得那是初一新生入学没几天,我就发现:我班的杨辰(化名)在同学面前总是嘻嘻哈哈、怪声怪调,和教师说话也是声调上扬,批评过两次也不见效。有一天叫他起来读课文,听着他那懒洋洋又特别尖锐的腔调,我真有点气恼。我知道他不是读不好,而是不想读好,因为这样可以吸引更多的目光,可以显示他的与众不同,可以让同学对他另眼相看。我压下火气,心想在全班同学面前你总不能不想讨个好吧。于是,我让全班同学给他一点掌声鼓励,相信他再读一遍会更好。之后,他在全班同学的掌声鼓励下又读了一遍,很规范,没有那拖泥带水的腔调了。从那以后,他读课文回答问题都是一本正经的,和老师说话也不再拖着长音了。避重就轻、以退为进,我想这是一个很好的心理战术。当批评、训斥、写检查不再起作用时,我们不妨试着放下教师高高在上的架子,与学生进行一种平心静气方式的引导。对于他们的虚伪,有时不妨利用一下,找出缺点的对立面加以鼓励,让他朝着优点的方向逐步迈进,慢慢地也许会达到淡化缺点、改掉缺点的效果。
再度相会——敞开心扉,真诚沟通
有偏执倾向的学生,其行为给人的感觉是强硬而不可侵犯的,但是长期接触后我发现:他们是在用一种外在的蛮横极力掩盖内心的脆弱,他们害怕别人以异样的眼光来审视自已。在将种种困苦压抑的同时,他们更渴望得到别人的关怀、理解与呵护,只是这种渴望在偏激的自尊心下很难向外倾吐,久了便只能在压抑中另类的爆发——对别人嫉妒、挑衅、抱怨和指责。杨辰异常聪明,并且很有文学天赋。由于一时不慎,他被社会上的小混混儿盯上了,他们向他索要钱财。在一种偏激的心理作用下,他开始学会向其他学生索要。那段时间,他的成绩和品行出现了急剧的滑坡,无论是课上还是课下简直就是班里一霸。后来查出这件事,在处理时我叫来了他的家长。事后的一段时间里,原本在我的课堂上还算本分的他,开始故意捣乱甚至恶言相击。我渐渐地感受到:他是埋怨我将事情告诉了家长,让他的父母在教师面前难以抬头,让他在家长面前无地自容。看着他那张狂的行为我也很气恼,但我知道以他目前的状况,这矛盾的双方能够做出让步的只有我,问题解决的第一步还在于我。于是我在他的作业本中写到:“前段时间那件事对于你来说是多大的压力啊!一个十三四岁的孩子又怎能承受得了呢,又怎能以一种平和宁静的心情学习呢?其实很多人都想帮你,只是你顾及太多不必要的東西。你将自己的心扉紧锁,将一切可以帮你的人和机会都拒绝在门外……”第二天一早,我到班里上课,推开门,一句“老师,我昨晚掉泪了”从教室的后方不急不徐地传来。声音不高,学生都没在意,我想这其中复杂的含义和艰辛的历程,恐怕只有我和他能够明白,从那以后,他很自觉地撤消了对我的战火,在其他课上也开始认真学习。
多数教师为了树立教师的尊严,面对学生的恶习多又是一番训斥,这无疑是火上浇油,必然导致学生心理的进一步恶性循环。对于这样的学生,当无法用常规将其训服时,作为教师的我们不妨后退一步,给学生一次机会,同时也给自己一个希望,让学生从我们的行为中去感受老师的真诚,建立起师生间的信任,从而有效地化解问题。
绝处逢生——坚定理念,恒信维系
偏执倾向学生的思想行为往往都有一个长期的形成过程,他的心思易走极端,一有新的导火索还会再次引爆。所以在转化这类学生时,我们还必须有个心理上的准备——打持久战,千万不要经过一两次反复就给学生下了“本性太坏”、“无可救药”的定论。我们必须坚定一个理念:学生始终是好的、是善的。当我们心中存有善的期望时,学生才可能与我们产生情感趋向的共鸣,向善转化。谈到这不得不又说到杨辰。有一段时间他又出现了原先的暴躁易怒现象,课堂上不学不看,发下去的卷子随手就扔,课下对同学也是经常辱骂甚至拳脚相加。有的老师说他是秉性难移,但我却感觉他的自暴自弃肯定是有原因的,毕竟他曾经渴望别人的理解和关心,曾经有个门缝向我打开,我相信他曾向我坦露的真诚。课间当他横冲直撞的从教室走出来时,我把他叫到楼梯无人的拐角,问他是不是有什么心事。话一开口,他的泪水就溢了下来,从他的眼神里我读到了愤恨与孤寂。放学之后,我又找到他,在我的一番诱导之下,我终于得到了原因:他的父亲打了他的母亲。对于受过精神刺激的父亲他总是看不上这些行为,于是冲动之下他动手打了父亲。家庭的不和使他愤恨别人的幸福,于是在向周围的人发泄,这也正是他渴望家庭和谐的另类表现。我们看到的或许是血淋淋的事实,然而在这血的背后也掩藏着他更多年少的恐慌,是他慌乱暴躁的内心才产生了这些慌乱暴躁的行为。当晚,我动笔给他写了一封信,告诉他:“父母给了他宝贵的生命、健康的体魄、聪明的头脑,这比起很多人已经是很奢侈的幸福了;父母还给了他一个完整的家,这起码又比他的两个父母离异的好友幸福得太多。得到了这么多,还能再向他们奢求什么呢?要学会珍惜这种幸福,要学会进一步帮助、巩固这种幸福,老师相信你有这种能力。”在他看过信的那天中午,我发现他竟回家了。要知道,有学生告诉我他已经好几天没有回家吃午饭了。
每个学生都有一颗多角度的心,作为教师的我们必须要有一双慧眼,试着用我们的真诚地发现一个角度,打开一扇门,从心灵的深处去感受、关爱学生的成长,也许就在那不经意的某个瞬间你会发现,学生并不是你原来所想的那样不可理喻,在他们的心底都有一泓清澈透明的泉水,而这泉水是渴望有真诚的理解与关爱融注的。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再偏执的学生只要我们用真情去交换,相信总会找到一把钥匙,打开成长之门,让他真实、善良、美好地成长。
作者简介:闫金莉(1976-),女,山东省莱州市人,山东省莱州市三山岛学校,中学二级教师,大学,研究方向:初中学生品德教育与思想品德课堂教学。
关键词:鼓励;真诚;恒信
中图分类号:G6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8-0040-02
在教学中,我们常会遇到这样一类学生:他们固执好诡辩,经常抗议反对他人意见;他们有强烈的戒备心理,处处都在提防别人;他们的自尊心特强,总是希望引起别人的注意和重视;他们常常公开寻衅争吵,昭示着他们的不容侵犯。这类学生依据行为表现,从心理品质角度分析,就是一种典型的具有偏执倾向的学生。偏执倾向是一种以多疑敏感为主要表现的人格障碍。由于对人的一种怀疑与戒备,使得他们不自觉地将心门闭塞起来,遇到问题不能及时解决,久了,便在心底形成一种沉淀,积压到一定程度便会产生这一系列的偏激行为。
我曾经就遇到过一个有这样心理问题的学生,根据自己转化教育的真实体验,现总结几点做法与各位老师交流,恳请得到大家的批评与指正。
初次交峰——避开缺点,鼓励前进
人都有其虚伪的一面,都希望别人说自己的好,偏执型学生更是如此。他们总认为自己是对的、是最好的,总要想点花样引起别人对他们的关注,以显示自己的与众不同,从而满足他们的虚荣心。记得那是初一新生入学没几天,我就发现:我班的杨辰(化名)在同学面前总是嘻嘻哈哈、怪声怪调,和教师说话也是声调上扬,批评过两次也不见效。有一天叫他起来读课文,听着他那懒洋洋又特别尖锐的腔调,我真有点气恼。我知道他不是读不好,而是不想读好,因为这样可以吸引更多的目光,可以显示他的与众不同,可以让同学对他另眼相看。我压下火气,心想在全班同学面前你总不能不想讨个好吧。于是,我让全班同学给他一点掌声鼓励,相信他再读一遍会更好。之后,他在全班同学的掌声鼓励下又读了一遍,很规范,没有那拖泥带水的腔调了。从那以后,他读课文回答问题都是一本正经的,和老师说话也不再拖着长音了。避重就轻、以退为进,我想这是一个很好的心理战术。当批评、训斥、写检查不再起作用时,我们不妨试着放下教师高高在上的架子,与学生进行一种平心静气方式的引导。对于他们的虚伪,有时不妨利用一下,找出缺点的对立面加以鼓励,让他朝着优点的方向逐步迈进,慢慢地也许会达到淡化缺点、改掉缺点的效果。
再度相会——敞开心扉,真诚沟通
有偏执倾向的学生,其行为给人的感觉是强硬而不可侵犯的,但是长期接触后我发现:他们是在用一种外在的蛮横极力掩盖内心的脆弱,他们害怕别人以异样的眼光来审视自已。在将种种困苦压抑的同时,他们更渴望得到别人的关怀、理解与呵护,只是这种渴望在偏激的自尊心下很难向外倾吐,久了便只能在压抑中另类的爆发——对别人嫉妒、挑衅、抱怨和指责。杨辰异常聪明,并且很有文学天赋。由于一时不慎,他被社会上的小混混儿盯上了,他们向他索要钱财。在一种偏激的心理作用下,他开始学会向其他学生索要。那段时间,他的成绩和品行出现了急剧的滑坡,无论是课上还是课下简直就是班里一霸。后来查出这件事,在处理时我叫来了他的家长。事后的一段时间里,原本在我的课堂上还算本分的他,开始故意捣乱甚至恶言相击。我渐渐地感受到:他是埋怨我将事情告诉了家长,让他的父母在教师面前难以抬头,让他在家长面前无地自容。看着他那张狂的行为我也很气恼,但我知道以他目前的状况,这矛盾的双方能够做出让步的只有我,问题解决的第一步还在于我。于是我在他的作业本中写到:“前段时间那件事对于你来说是多大的压力啊!一个十三四岁的孩子又怎能承受得了呢,又怎能以一种平和宁静的心情学习呢?其实很多人都想帮你,只是你顾及太多不必要的東西。你将自己的心扉紧锁,将一切可以帮你的人和机会都拒绝在门外……”第二天一早,我到班里上课,推开门,一句“老师,我昨晚掉泪了”从教室的后方不急不徐地传来。声音不高,学生都没在意,我想这其中复杂的含义和艰辛的历程,恐怕只有我和他能够明白,从那以后,他很自觉地撤消了对我的战火,在其他课上也开始认真学习。
多数教师为了树立教师的尊严,面对学生的恶习多又是一番训斥,这无疑是火上浇油,必然导致学生心理的进一步恶性循环。对于这样的学生,当无法用常规将其训服时,作为教师的我们不妨后退一步,给学生一次机会,同时也给自己一个希望,让学生从我们的行为中去感受老师的真诚,建立起师生间的信任,从而有效地化解问题。
绝处逢生——坚定理念,恒信维系
偏执倾向学生的思想行为往往都有一个长期的形成过程,他的心思易走极端,一有新的导火索还会再次引爆。所以在转化这类学生时,我们还必须有个心理上的准备——打持久战,千万不要经过一两次反复就给学生下了“本性太坏”、“无可救药”的定论。我们必须坚定一个理念:学生始终是好的、是善的。当我们心中存有善的期望时,学生才可能与我们产生情感趋向的共鸣,向善转化。谈到这不得不又说到杨辰。有一段时间他又出现了原先的暴躁易怒现象,课堂上不学不看,发下去的卷子随手就扔,课下对同学也是经常辱骂甚至拳脚相加。有的老师说他是秉性难移,但我却感觉他的自暴自弃肯定是有原因的,毕竟他曾经渴望别人的理解和关心,曾经有个门缝向我打开,我相信他曾向我坦露的真诚。课间当他横冲直撞的从教室走出来时,我把他叫到楼梯无人的拐角,问他是不是有什么心事。话一开口,他的泪水就溢了下来,从他的眼神里我读到了愤恨与孤寂。放学之后,我又找到他,在我的一番诱导之下,我终于得到了原因:他的父亲打了他的母亲。对于受过精神刺激的父亲他总是看不上这些行为,于是冲动之下他动手打了父亲。家庭的不和使他愤恨别人的幸福,于是在向周围的人发泄,这也正是他渴望家庭和谐的另类表现。我们看到的或许是血淋淋的事实,然而在这血的背后也掩藏着他更多年少的恐慌,是他慌乱暴躁的内心才产生了这些慌乱暴躁的行为。当晚,我动笔给他写了一封信,告诉他:“父母给了他宝贵的生命、健康的体魄、聪明的头脑,这比起很多人已经是很奢侈的幸福了;父母还给了他一个完整的家,这起码又比他的两个父母离异的好友幸福得太多。得到了这么多,还能再向他们奢求什么呢?要学会珍惜这种幸福,要学会进一步帮助、巩固这种幸福,老师相信你有这种能力。”在他看过信的那天中午,我发现他竟回家了。要知道,有学生告诉我他已经好几天没有回家吃午饭了。
每个学生都有一颗多角度的心,作为教师的我们必须要有一双慧眼,试着用我们的真诚地发现一个角度,打开一扇门,从心灵的深处去感受、关爱学生的成长,也许就在那不经意的某个瞬间你会发现,学生并不是你原来所想的那样不可理喻,在他们的心底都有一泓清澈透明的泉水,而这泉水是渴望有真诚的理解与关爱融注的。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再偏执的学生只要我们用真情去交换,相信总会找到一把钥匙,打开成长之门,让他真实、善良、美好地成长。
作者简介:闫金莉(1976-),女,山东省莱州市人,山东省莱州市三山岛学校,中学二级教师,大学,研究方向:初中学生品德教育与思想品德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