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例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预后因素的生存分析

来源 :白血病淋巴瘤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coabco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索影响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长期生存的预后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对1990年1月1日—1995年12月30日期间在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血液科就诊,治疗时间大于2周,年龄<15周岁获得有效随访的164例ALL初诊患儿进行生存分析。结果:164例ALL儿童中位生存时间为19.5月,缓解率为80.5%,5年生存率(5-EFS)为(19.0±3.4)%,其中标危和高危急淋的5-EFS分别为(23.8±4.7)%、(11.3±4.4)%,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合并数据COX多因素生存分析显示发病年龄(<1岁或>9岁)、初诊白细胞(WBC)数(>25×109/L)、治疗积分(<5)显著增加ALL儿童生存风险。标危组和高危组的预后因素有所不同。标危急淋儿童的生存风险随着治疗积分的增加、Plt水平的提高而降低.与F2型相比,F1细胞分型为预后不良因素。而高危急淋的预后因素有初诊WBC数、发病年龄、脾脏肿大、治疗积分。结论:初诊WBC数、发病年龄、治疗积分是影响ALL患儿尤其是高危急淋患儿长期生存较为独立的预后因素。化疗强度的合理提高、持续科学规范的治疗是提高ALL患儿生存率的重要措施。

其他文献
今年1月12日至16日,新年伊始,胡锦涛总书记又一次亲临万千气象的八闽红土地。在福建省委书记卢展工、省长黄小晶等陪同下,总书记踏足八闽,入乡村访农户,走企业问社区,心系民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从1983年Sturrock等对肯尼亚小学生化疗后感染曼氏血吸虫研究结果发表以后,众多外学者对血吸虫再感染的情况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多项研究显示,再感染的影响因素有:疫水接触、治
摘要:作为实现课堂优质教学的一个重要手段,课堂情境教学方法应在实践中不断优化,以提升教学品质与效率。在此,先以文本为出发点优化设计导语与教学目标,再进而优化情境教学的过程,促进教学迁移。并结合课文《断魂枪》的教学案例,阐述具体的高中语文课堂情境教学设计优化的方法,为高中语文课堂情境教学的设计优化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语文;情境教学设计;情境教学优化  一、高中语文课堂情境教学设计的方法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