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诗歌赏析是高考中一个重要的考点,也是考生在做题时感觉较为棘手的一个题型,其中的一些哲理性的诗词鉴赏更是成为众多学生学习路上的拦路虎。因此对于诗歌物趣情趣理趣的探究就成为了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
有些诗能借助景物和人物的描写,表现物趣情趣,创造美好意境,而又能在物趣情趣中寓蕴一种发人深思的理趣,或揭示人生之哲理,或体察万物之规律,于诗情画意中,情与理自见,在吟咏品味中启人深思。
最能体现诗情画意哲理的诗,我们最熟悉的就是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它是一幅绝妙的山水画,可题为“黄河落日登临图”。“白日”,实际令人想象出白中透黄、黄中染红、周围渲染的是白黄或橙黄色的晚霞。一“尽”字表明夕阳已依山而落,余霞满天,下面是河水荡荡,滚滚东流,映着晚霞金波粼粼,如铺天扯地闪着金光的万里长练,无论如何也望不到它的尽头,想看得再远些吗?那就请再上一层楼。作者是写实,也是说理,真是妙手天成,真切自然。于是人生哲理蕴含其中:站得高才能看得远;要想看得远,必须站得高。
再看苏轼的《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是一幅画,群山耸翠,高低参差,横看绵延为岭,侧看高耸为峰,但无论如何也看不清庐山的真面目,只因自己身在山中,言外之意若能置身山外,从远处观望,或者从高处鸟瞰,就能看清它的真面目。所谓当事者迷,旁观者清,就是这个道理。
还是苏轼,请看他的一首《琴诗》:“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这首诗以口语出之,就像作者在和我们面对面讲一番道理,娓娓道来,通俗易懂。它让人明白,琴瑟琵琶,虽有妙音,若无妙指终不能发。诗歌揭示了主客体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妙手无琴,奏不出美妙音乐,离开手指,琴也不会自鸣,只有二者密切结合,才有动人音乐,优美旋律。
郑板桥《新竹》:“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来扶持。明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风池。”
写新竹高于旧竹,喻后人超过前人,但后人的成长,全靠前人的教育栽培扶持。
于谦《石灰吟》:“千凿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诗人抒发为了祖国,宁愿献身,为了正义不惜牺牲,为保节操不怕杀头的高尚情怀。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辞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新生事物,历尽磨难摧残,不可战胜,最终成长壮大,生机蓬勃。
杨万里《小池》:“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诗写得很美,很有哲理,喻新秀一出现便得到世人热爱。
叶绍翁《游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新生的美好事物是关不住、扼杀不了的,因为它们有顽强的生命力,它终要冲破束缚,显示出自己的风采。
刘义《代牛言》:“渴饮颖川水,饥喘吴门月。黄金如可种,我力终不歇。”
代牛言,是代言人,富人的欲望无穷,欲壑难填,穷人累断筋骨也满足不了富人的欲望。
李纲《病牛》:“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但得众生皆温饱,不辞羸病卧残阳。”
为了国家的平安、人民的安乐,作者愿像病牛一样退居一处。这是李纲被贬谪所作,他官至宰相,力主抗金,为投降派排挤,罢相,内心抑郁不平。这首诗抒发如若国泰民安,自己遭贬受害亦无怨言的磊落情怀。
赵翼《论诗》:“只眼须凭自主张,纷纷艺苑漫雌黄。矮人看戏何曾见,都是随人论短长。”
评诗论诗,要有独到见解,独特眼光,不能像矮人看戏一样,自己看不见,或看不清,只能人云亦云,跟在别人后边说短道长。
诗有物趣,诗有情趣,诗有理趣,情理相生,发人深思。
(作者单位:郑州五中)
有些诗能借助景物和人物的描写,表现物趣情趣,创造美好意境,而又能在物趣情趣中寓蕴一种发人深思的理趣,或揭示人生之哲理,或体察万物之规律,于诗情画意中,情与理自见,在吟咏品味中启人深思。
最能体现诗情画意哲理的诗,我们最熟悉的就是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它是一幅绝妙的山水画,可题为“黄河落日登临图”。“白日”,实际令人想象出白中透黄、黄中染红、周围渲染的是白黄或橙黄色的晚霞。一“尽”字表明夕阳已依山而落,余霞满天,下面是河水荡荡,滚滚东流,映着晚霞金波粼粼,如铺天扯地闪着金光的万里长练,无论如何也望不到它的尽头,想看得再远些吗?那就请再上一层楼。作者是写实,也是说理,真是妙手天成,真切自然。于是人生哲理蕴含其中:站得高才能看得远;要想看得远,必须站得高。
再看苏轼的《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是一幅画,群山耸翠,高低参差,横看绵延为岭,侧看高耸为峰,但无论如何也看不清庐山的真面目,只因自己身在山中,言外之意若能置身山外,从远处观望,或者从高处鸟瞰,就能看清它的真面目。所谓当事者迷,旁观者清,就是这个道理。
还是苏轼,请看他的一首《琴诗》:“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这首诗以口语出之,就像作者在和我们面对面讲一番道理,娓娓道来,通俗易懂。它让人明白,琴瑟琵琶,虽有妙音,若无妙指终不能发。诗歌揭示了主客体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妙手无琴,奏不出美妙音乐,离开手指,琴也不会自鸣,只有二者密切结合,才有动人音乐,优美旋律。
郑板桥《新竹》:“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来扶持。明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风池。”
写新竹高于旧竹,喻后人超过前人,但后人的成长,全靠前人的教育栽培扶持。
于谦《石灰吟》:“千凿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诗人抒发为了祖国,宁愿献身,为了正义不惜牺牲,为保节操不怕杀头的高尚情怀。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辞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新生事物,历尽磨难摧残,不可战胜,最终成长壮大,生机蓬勃。
杨万里《小池》:“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诗写得很美,很有哲理,喻新秀一出现便得到世人热爱。
叶绍翁《游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新生的美好事物是关不住、扼杀不了的,因为它们有顽强的生命力,它终要冲破束缚,显示出自己的风采。
刘义《代牛言》:“渴饮颖川水,饥喘吴门月。黄金如可种,我力终不歇。”
代牛言,是代言人,富人的欲望无穷,欲壑难填,穷人累断筋骨也满足不了富人的欲望。
李纲《病牛》:“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但得众生皆温饱,不辞羸病卧残阳。”
为了国家的平安、人民的安乐,作者愿像病牛一样退居一处。这是李纲被贬谪所作,他官至宰相,力主抗金,为投降派排挤,罢相,内心抑郁不平。这首诗抒发如若国泰民安,自己遭贬受害亦无怨言的磊落情怀。
赵翼《论诗》:“只眼须凭自主张,纷纷艺苑漫雌黄。矮人看戏何曾见,都是随人论短长。”
评诗论诗,要有独到见解,独特眼光,不能像矮人看戏一样,自己看不见,或看不清,只能人云亦云,跟在别人后边说短道长。
诗有物趣,诗有情趣,诗有理趣,情理相生,发人深思。
(作者单位:郑州五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