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思维的定势 培养创造性思维

来源 :新课程改革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corpioky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造性思维是创造能力的核心,也是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培养的立足点,从小加强学生创造性思维方法的训练和创造性思维品质的培养,对于实施素质教育有深远的意义。
  
  一、开发习题
  
  充分开发书上的例题与习题的功能。教师要自编开放式习题,经常以一些条件不充分,过程不确定,结论不唯一的习题来训练学生。可以在课末时出现开放题,让合作讨论。也可以每天出示一题开放题让学生回家去思考讨论,去社会调查。
  例如: 在第三册,学生学会了1~6的乘法口诀后,我布置家庭作业:“小朋友回家从1~6里选两个数编文字题并列式计算。”“编几道,老师?”“编乘法吗?”我解释说:“不管你用
  什么方法计算的题目都可以,能编几道纠编几道?”“能选三个数吗?”一个学生问。我想了想,说:“可以。”第二天当我检查作业时,不禁我赞叹不异。学生不仅数量编得多,而且有几道编地意想不到。大多数小朋友利用加法、减法、乘法编了几道。最多的一个小朋友编了二十多道,还进行了分类。还有小朋友编出:什么数每堆6,有2堆?他是从摆学具中悟得的。我把这题稍改一下,“什么数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6?”瞧,多棒。我把这编加上“平均”两字不就为除法应用题作了良好的铺垫了吗? 有几个学生选三个数编了好多道题,其中除了连加、连减外,还有几道题很有创意,如:“6减去3再加上1,和是多少?”“1乘3再乘6积是多少?”真是难得,我们的学生有其思维方式,有其解题技巧。
  
  二、锐意创新
  
  一个勇于创新者一定敢于向旧的传统习惯、向权威挑战。教学中养成学生敢于向书本、向老师、向自我挑战,敢于另辟溪径的习惯。
  例如:四年级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课本中的算法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就是“除数与商连乘起来”,即:[24,60]=2×2×3×2×5=120。在学生已学会了课本提出的算法后,还不能就此罢休,正如数学大师波利亚的名言指出的那样:“没有一道题可解得十全十美的,总剩下些工作要做,经过充分探讨、总结,总会有点滴发现”。因此,就启发学生打开思维,再观察式子,寻求更简便的计算方法。有些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后得出新的方法:[24,60]=2×60=120,或[24,60]=24×5=120。这种方法是偶然的,还是具有普遍性呢?请你自己举出一些例子来验证。学生最终得到这种算法将甲数短除后所得的商与乙数直接相乘,得出了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比课本简便。这种方法是学生立足课本知识之上,通过进一步探究,创新得到的结果,再通过学生举例,探究原因证实这一结论。
  
  三、各抒己见
  
  每个学生个体之间的切磋辩论使每个学生的大脑处于高度兴奋状态之中,每个参与者都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他们可以从各个方面,各种角度进行思路接触,每个学生个性都受到其他学生提出意见信息的刺激与启发,有利于激励出创造性的设想,从而达到锻炼创造性思维的目标。
  例如: 在复习一般应用题时,我出示一道题:某修路队修一条公路,计划每天修60米,7天修完,若需提前1天修完,平均每天比计划多修几米? 甲解:60×7÷(7-1)-60=420÷6-60=10(米);乙解:60÷(7-1)=60÷6=10(米)。他说:这条公路计划7天修完,若提前1天修完,只能用6天。在6天里平均每天比计划多修的米加起来等于计划1天修的米数,所以只要把60除以6即可。大家对乙另辟蹊竟径的最简解法十分赞赏,但是还是有点不明白。这时,另一个学生(丙)提出质疑,他说:用乙的解法把题改为若需提前6天修完,即1天修120米,而公路全程有420米,是不可能题签天修完的。我表扬他敢于质疑,并启发说:我们画个图,结合图形来研究,好吗? 1天的工作量 提前6天的工作量 在组织学生讨论,各抒己见,最后得到以后统一意见。在(1)中,提前1天用6天修完,只要把1天的工作量分成6份,平均分配到6天的工作时间去,就是若要提前1天修完,每天就要比原来多修“60÷6=10米”。乙的解法实际上是60×1+(7-1),这里把“1”省略了是可以的。在(2)中,提前6天用1天修完,那么就要把6天的工作量60×6=360(米)都加到1天的工作量中去,即60×6+60=420(米)。在本例中,学生赞赏了乙的最简解法,丙未真正理解其思路,持怀疑态度进行质疑。若加以否定或让他当中出丑,那对丙的学习激情和批判冲动将是一种残酷的打击。实质上乙的解法只是“提前1天”的特例,而丙要寻求的却是“提前几天”的通解,这也是丙思维中创新的火花。让他们各抒己见,在矛盾对立冲突中深入研究,发现事物的本质特征。
  
  四、自编习题
  
  自编习题是技能技巧的运用,是自我评定的一种形式,也是创造性思维的实践。从给式编题,结合图编题,按条件补问题的编题,发展到编一类题目,如“计算题测试”,“应用题能力考”,“概念题测试”等等,逐步加大难度。随着学生能力的提高,到期末复习阶段,还要学生编制期末大考试卷。教师及时给予反馈,当发现有重复内容,允许改动,发现能针对自己薄弱环节或教材的重难点编题,给予表扬。比如学完百分数应用题后,要求学生去调查社会生活,结合生活实践,编了几十类不同素材的习题。编题的过程也是学生重新学习的过程,不仅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基础,还要求学生装的想象和创新。编完考卷后,分学习小组互相批改,通过自我评价和互评相结合,最后,评出最佳卷子,优秀习题,由学生自己打印编排成卷。这一过程不仅发展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培养了活动能力。
  
其他文献
初中阶段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明显的成两极分化,而后进生占的比例较大,这种状况直接影响着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那么要搞好数学教学工作,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必须认真研究初中教学的各种规律,并加以有机综合,形成适应学生的教学方法。下面,结合自己多年的数学教学工作实际,谈谈本人的一些粗浅看法。    一、改进新课引入方法,激发学习兴趣    有的学生由于基础知识掌握得不牢,以及受到来自家长、老师等方面的压
期刊
[片断]: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几本非常好看的课外书,想把他们平均分发到各组,你们想不想看?  生:想。  师:老师这里有12本《童话故事》,如果分给你们四个小组,想一想,平均每个小组可以分得几本?怎么列算式?  生:我拿12÷4=3,平均每个小组可以分得3本。  师表示肯定,并把12本故事书平均分发到各组。  师:老师这里还有7本《十万个为什么》,如果也把它分给4个小组,平均每个小组可以分
期刊
传统的历史教学法只强调教师的讲授作用,而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课堂结构的千篇一律,难以创设生气。这种仅仅把学生当作教育的对象和课体,重教师而不重学生,重传授而不重探索,只教管而不重自觉,重统一而不重多样,片面强调学生受动的一面,抹杀了学生能动的一面,压抑了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也束缚了学生主体性的发展。这种教学方法,其结果必然导致学生听而不闻,学而不思。用这种方法培养出来的学
期刊
数学作为自然科学最基础的学科,“是研究客观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具有很强的概括性、抽象性和逻辑性”,是中小学教育必不可少的的基础学科,对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特别是在培养人的思维方面,具有其它任何一门学科都无法替代的特殊功能”。所以对于数学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知识,更要注意智力的开发和能力的提高,尤其是思维能力。而学生思维的深化,障碍的克服,关键在于教师的引导,在教师引导下探索出
期刊
【摘要】 数学素质的培养是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中的内容之一,在数学素质教育中应加强数学思想的教育,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坚强的意志。  【关键词】 素质教育;数学素质;数学课程标准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数学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在认识上,应该如何适应素质教育思想?在理论上,应该如何来体现素质教育思想?在实践上又应该
期刊
一、说课的内容分析    说课的主要内容:一是说教材——说出本节课的教学指导思想、教学目标(的)、重点、难点、编者的意图及其教学联系;二是说教法——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说出本节课选择什么样的教学方法;三是说学法——说出本节课教给学生哪些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哪些能力,如何调动优秀学生的积极思维和激发较差学生的学习兴趣等;四是说程序——说出自己的教学思路、课堂教学结构、练习提问设想、教具及板书
期刊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教育在综合国力的形成中处于基础地位,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各类人才的质量和数量,这对于培养和造就我国二十一世纪的一代新人提出了更加迫切的要求。  中学数学是重要的基础学科,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肩负着自身的历史重任,对培养和发展中学生素质意义重大。培养和提高中学生数学素质,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是广大数学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大
期刊
教过高中文科和理科数学的教师都会感觉到,文科生和理科生的学习习惯有很大的不同。大致来讲,理科的学生思考问题比较理性,喜欢刨根问底,而文科生不善推理,喜欢想象、记忆,对教师的依赖性很强,再加上文科生整体水平偏低,因此文科数学的教学难度相对较大。我教了多年的理科,最近改教文科。对文科数学的教学做了一下小结,或者说是思考和探索。我想考虑到的东西肯定还不全面,以后还有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    一、激励信
期刊
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在新的形势下,在21世纪“人人学有用的数学”的感召下,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们怎样去面对数学——这门充满挑战的学科,我们怎样去看待学生——未来的世纪之才,我们怎样去对待课堂——师生焕发生命力的所在地,这些都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在学习新课标,使用新教材的过程中,我越来越感受到:生活处处现数学。数学是我们生活的一份子,离开了生活这个源泉,数学将是一片死海,也将失去魅力。作为21世纪的
期刊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在小学,使学生学好数学,培养起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们深刻体会到,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条件。学习习惯不仅直接影响学生当前的学习,而且对今后的学习乃至工作都会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教师的一项重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