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82.9%的受调查者对现行公积金的成效不满意
47.6%的受调查者认为应该取消公积金,代之以住房津贴
近期,据有关媒体报道,山东2006年度审计报告显示,中国网通山东省分公司人均月工资基数为2.13万元,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为15%,月人均缴存6389元。政府为帮助普通职工解决住房难题而制定的公积金政策,成了少数高收入单位为职工牟取福利的避税工具。一石激起千层浪。公积金存废去留再次成为社会讨论的焦点话题之一。
8月10日—8月21日,人民论坛杂志联合人民网进行了一项有关公积金的网络调查,共有1200人参与。调查结果显示:82.9%的受调查者对现行公积金的成效不满意,47.6%的受调查者认为应该取消公积金,代之以住房津贴。
存废之争
“近期买二手房,想提取攒了十多年的两万多元住房公积金,跑完一大堆的繁琐手续后,却被告知只能提取其中的80%。”这位名为钱钟的网友发出疑问,“账户上的钱明明是我的,我又确实是用于购房而不是用于其他的消费,为什么就不能全部支取呢?我觉得这样的管理规定是侵犯我的财产支配权的,我的钱我还不能做主了!”并进一步指出,“我们存入的公积金,是没有利息的,也不保值,但是如果要从公积金中贷款,却要付利息,简直就是巧取豪夺。”由此,该网友疾呼,公积金取消又何妨!
可以说,像网友钱钟一样遭受类似公积金尴尬的购房者不在少数。近期,记者有位朋友买房,却屡屡被告知卖方不接受公积金贷款。虽然公积金贷款额度已大为提高,但公积金的使用率仍然偏低。据统计,近几年来,全国住房公积金使用率一直徘徊在50%—60%之间,巨额资金处于“休眠”状态。
实际上,近年来,围绕着公积金的去留,争议颇多。大致看来,有三种观点较为突出,其一为“取消说”,其二为“保留说”,其三为“改革说”。
“取消说”可以说是叫得最响的声音。大凡对住房公积金稍有所知的人,对其弊端都能数之一二。早在2004年《南方周末》发表评论文章指出,解决公积金问题的办法就是两个字:取消。综合相关评论和记者采访,公积金的弊端可以概括为如下方面:1.强制储蓄、低收益率、高额交易成本造成了很大的社会福利损失;2.住房公积金造成了更大的社会不公,低收入群体难以从中真正受益;3.住房公积金的用途受限,职工权益受损;4.住房公积金的监管难,容易产生腐败;5.不利于政府“简政”等等。
本次网络调查设计了一个问题,有观点认为,住房公积金背离了初衷,是“济富”了,却没有“帮贫”,你怎样认为?结果在受调查者中,16.4%选择了“济富”了,但也“帮贫”了, 43.2%选择“济富”更多,“帮贫”不明显,2.5%选择“济富”说不上,主要是“帮贫”,37.9%选择只“济富”,未“帮贫”。由此可见,认为帮贫不明显和未帮贫的达到81.1%。
“保留说”的主要观点认为,我国住房公积金制度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不能对一个处于初步发展时期的新事物一棍子打死。其理由还在于住房公积金制度是一些经济发达国家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的一种成熟经验。中国房地产及住宅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包宗华认为,不能轻言取消住房公积金。我国这些年推行住房新制度的各项重大举措中,住房公积金的成绩相当突出,主要表现有三个方面。其一,发展比较快。至今已有1亿人次参加缴存住房公积金,相当于我国城市人口的近1/4。其二,重要作用已开始显现。住房公积金制度建立以来,全国约有3000万职工通过提取住房公积金和住房公积金贷款,改善了居住条件。同时,累计提供廉租房制度建设补充资金36亿元。其三,呈现出持续发展的趋势,还存在着巨大的发展空间。
公积金制度怎么改
近年来,我国公积金制度改革各地亮招频现:2006年9月1日,南昌市规定困难职工可提取公积金付房租;从2007年1月1日起开始,南京市民可按月提取公积金付房租,低保户购房可享受无息贷款;2007年8月1日起,武汉市取消公积金个人贷款强制保险等等。
政府的努力可见一斑,但由于制度设计积弊太多,局部的修修补补,难有根本改观,加大力度改革势在必行。
“改革说”,不同于以上的“取消说”和“保留说”,它强调对公积金进行彻底的改革,即取消再另觅他途。从调查和采访结果来看,其中较有代表性的一为倡导住房津贴,一为倡导住房银行。
如何改革更加切实可行?网络调查显示:对住房公积金进行制度和管理调整,局部改革,占20.4%;借鉴国外经验,成立专门的住房储蓄银行,占15.4%;取消住房公积金,代之以住房津贴,占47.6%;彻底废止住房公积金制度,占14.7%;其他1.9%。
中央财经大学管理工程学院副院长李文斌是取消住房公积金,代之以住房津贴的坚定支持者。几乎所有的欧洲国家以及美国、加拿大等国普遍实行住房津贴制度。他认为,公积金制度存在的问题很多都是体制性的,通过局部的改革很难解决,取消公积金制度代之以住房津贴,是更合理的、更符合现实状况的制度。因为单纯取消公积金制度,可能会导致职工利益受损,在低收入群体住房问题比较突出的情况,应考虑建立一套住房津贴计划。
从调查统计结果我们可以发现,网友对住房津贴支持率最高,达到47.4%。为什么住房津贴如此受关注?“住房津贴使得职工有更大的自主权,由职工自己安排自己的消费支出,解决了公积金使用效率低下的问题,也从根本上杜绝了公积金领域的腐败问题。”有网友表示。
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李强则认为,住房保障的群体应该定位于低收入者,建议不如干脆参照世界各国的方式,搞住房银行。从住房公积金形式转为住房银行的形式,也许是解决当前住房问题的一个途径。
据悉,住房银行的模式在欧洲已有百年历史,如德国的住房中就有50%的融资来自于住房储蓄。2004年,首家中德住房储蓄银行落户天津。这家专门针对老百姓购买住房发放贷款的银行,其贷款利率低于公积金贷款利率,受到了老百姓的欢迎。2006年,中德住房储蓄银行与天津市住房公积金中心签署合作协议,走上了与公积金合作之路。组建主要为低收入者提供贷款的住房信贷银行,已成为一些施政者的改革方向。
结语
住房公积金为何引起如此多的争议?除了制度本身存在的弊端之外,公积金制度带来的政策效应,在某种程度上即为穷者愈穷,富者愈富。本欲为弱势群体雪中送炭的政策成为强势群体锦上添花的举措,在房价日益高企,普通老百姓一房难求的情况下,民怨骤起也就在所难免。
住房公积金在解决中低收入者的住房问题上,效果如何?调查显示:很有成效,有力地解决了相当部分的中低收入者的住房问题,占12.1%;效果不明显,差强人意,相当数量的中低收入者还是买不起房,占52.9%;没有任何帮助,占30%;不清楚为5%。由此可见,对公积金成效不很满意的已达受调查者的82.9%。
一项制度违背了设置的初衷,带给人们更多的是失望和不满,如果不加快调整和改革步伐,遭遇人们的抛弃只是个时间问题。当务之急,应以民众之不满为契机,更好地发现问题,加以改正。住房公积金制度、住房储蓄银行、住房津贴制度等都是国外保障住房行之有效的政策设计,我国如何进一步保障中低收入者的住房,还有待进一步地探索。(执笔:人民论坛记者 艾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