汨罗江上读《离骚》

来源 :新湘评论·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36926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许多年以前,我跟着一支筏木队,在汨罗江上放木排。经过下游樟树园的时候,别人告诉我,这是屈原曾经居住的地方。上得岸来,屈原的房舍早已无有踪影。隔着时空,我们仍然可以想象到当年蔚蓝色的天空下,地里绿油油的庄稼,泥墙青瓦的人家。高天上的流云,投下淡淡的云影,就像绿色锦缎上美丽的暗花。那么,那静谧的江边一隅,是否就是伟大史诗性作品《离骚》的诞生之地呢?
  关于《离骚》,司马迁说:“虽与日月争光可也”!其评价之高,似乎还找不到第二例。当然,《离骚》是不是在汨罗江畔写成的,学界历来有争论。
  为了获得进入屈原殿堂的门票,有一阵子,我找来许多有关屈原的著作。仔细研读,让我抓住了一个时间点:顷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年),秦国大将白起攻陷楚国的都城郢都,远在汨罗江畔的屈原极其哀伤,写了一首题为《哀郢》的诗,其中有“至今九年而不复”的句子。这就是说,他来到这里已经九年没有回去过了。“九年”也可能是泛指很长的时间。但史料记载,屈原是顷襄王十二年(公元前287年)来到汨罗江畔的,离郢都陷落恰好也是九年。这时他五十三岁。他经由溆浦、长沙而来。这一时间点让我形成了一个“证据链”——
  司马迁曾经说,屈原写《离骚》,是在楚怀王时代。后来发觉是搞错了,便在《报任安书》中做了更正。他说:“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司马迁最终认定,《离骚》是作者被流放以后的作品。
  郭沫若是研究屈原的权威,他细心地发现,《离骚》中有“老冉冉其将至”的话。郭沫若说:“古人七十始称老,屈原必须至少五十岁以上才能说得出(《郭沫若全集·文学篇第五卷328页》)。”因此他断定,《离骚》是屈原流放湘沅时期的作品。
  鲁迅的忠实朋友、著名学者台静农说:“就《离骚》内容看来,屈原作此,应在晚年而不在早年”。而屈原是顷襄王二年(公元前297年),因受子兰的谗言而被流放的,学界对此也早有定论。这时他才四十多岁,正当盛年,还不能称为“老”。在流放的前期,流离颠沛,没有一个固定的地方。郭沫若还说过:“像《离骚》这样的长篇大作,在作者必然要有精神上体魄上的相当余裕才能产生。”屈原来到汨罗江畔后,生活才相对安定下来。这时,他才有可能进行艰巨的艺术创作。
  既然屈原本人说,他来到这个地方已经九年了,他就有充裕的时间来完成这一鸿篇巨制。
  如果这些推断成立,那么,汨罗江南岸的樟树园,很可能就是《离骚》的诞生之地。
  屈原的房子临江,出门百十步,就到了河边。也许是一路受到两岸盎然绿色的感染,到了这里,江水出奇的清。站在河岸上,可以看见河底的卵石和沙,还有在水中来回穿梭的鱼儿。房屋旁边的大樟树上,栖息着一群红嘴壳小鸟,总是叽叽喳喳不停地唱着歌。如果有人从树下走过,小鸟就会“噗”地一下飞向半空。只过一会儿,小鸟又会飞回来,继续它们的歌唱。这样美好的环境,最适宜诗人进入他的艺术世界,屈原因此文思泉涌。
  我的幸运是在屈原的故地最初读到《离骚》。一册很旧的繁体字竖排本。我不记得是怎样得到这本书的。虽然是囫囵吞枣地读,但我知道了屈原的身世。他本是古帝高阳的后裔,他的父亲名叫伯庸。他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也有自己远大的理想。他希望政治清明,人民安居乐业。但是,官场却是一片黑暗,大家争着往上爬。这些人十分贪婪,巧取豪夺没有个休止——众皆竞进以贪婪兮,凭不厌乎求索;而掌握国家权力的楚怀王,却是一个昏聩的君王,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可怜君王竟有这般糊涂啊,他始终不了解人民的心愿!
  有一个场景让我刻骨铭心。那是一个深秋的晚上,我们的木排在汨罗江下游河边宿营。是夜月光皎洁,河面上阵阵凉意袭来,为了打发漫漫长夜,我躺在木排上的乌篷里,就着一盏昏暗的小马灯读《离骚》。这时,我好像听到了屈原的喘息,仿佛还有他的哭声。时断时续,隐隐约约。我感到十分害怕。后来才想起,是木排底下的流水声,使我产生了一种幻觉。我刚刚读到——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作为曾经的朝廷官员,应当有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男儿有泪不轻弹,那么,屈原为什么要长长地叹息、止不住泪流满面呢?原来既为他自己的人生遭遇,也为人民的艰难而悲伤啊。
  这让我感到震撼。从这个月色迷离的夜晚起,《离骚》于我,总是常读常新。
  屈原说,他绝不会放弃。虽然前边的路漫长而又遥远啊,他将上下追寻真理——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他又说,为了心中那个美好的目标,即使是去死九回,他也不会后悔——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他同时还说,即使是粉身碎骨,我也不动摇啊,我心中还会有什么畏惧呢——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
  创作是一种极其艰苦的精神劳动。当屈原进入了他自己的王国,常常忘记了周围的一切。他褴褛着衣衫,披着凌乱的长发,在江边踯躅而行,一会儿仰天长啸,一会儿俯首低吟。于是,他的政治理想、他的担忧,他的愤懑,他的心灵表白,就在这旷野之上,俯仰之间,形成震古烁今的诗句。
  屈原遭遇忧患,忧愁苦闷,因此他把作品题为《离骚》。也许他本人不会估计到《离骚》的价值,司马迁却做了恰如其分的评价:“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用现代的话说,就是作品语言简约精练,意蕴深邃,情志高洁,内容高尚,写的虽然是一些细小事物,其意旨却是博大精深。这样的作品,其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达到了完美的统一,闪耀着绚烂的光芒,必将成为彪炳千秋的杰作!
  至于理想的社会到底是怎样的,屈原并没有给出具体的答案。但在《离骚》中,他反复提到尧、舜、禹……他希望楚怀王能够以他们为榜样,建设清明政治,建设强大统一的国家。《离骚》同时用形象而深刻的语言,表达了他对黑暗的憎恨,对丑恶的鞭挞。平民百姓读了这样的诗,会激起无比的义愤;而统治者读了这样的诗,即使是大权在握,也会感到脊背的嗖嗖凉意!
  《离骚》对文学艺术的贡献也是无与伦比的。《诗经》最早是一些民间歌谣,还比较粗糙,经过长时间口口相传,不断吟唱,才日渐完善,因此只能算集体创作。有学者指出,屈原的出现,标志着中国的诗歌,由集体歌唱进入到个人独唱的时代,也树立了文学创作紧密贴近时代的典范。经过两千多年时光的磨洗,时间愈长愈见其光芒。即便是从世界文学史来看,《离骚》也堪称是一座高峰!
  于是,《离骚》成了中国文学的一种标志,一个符号:
  诗坛——骚坛。
  诗人——骚人。
  诗词歌赋——骚赋。
  此外,它还与《诗经》中的《国风》组成一个词:风骚。并赋予其极为独特而丰富的内涵。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毛泽东《沁园春·雪》)。”
  ——唐太宗李世民和宋太祖赵匡胤英名盖世,只可惜还少那么一点点文学素养和才华。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明·赵翼《论诗绝句》)。”
  ——此处的“风骚”,就不仅仅是文采风华了,而是代表一种风气,一种时尚,甚至一种潮流了。
  台湾诗人余光中因此说,蓝墨水的上游是汨罗江!
其他文献
本文简要介绍了下一代互联网的发展,研究了从IPv4到IPv6的过渡方式,包括双协议栈技术、隧道技术以及网络地址转换/协议转换技术;重点解决了以下几个问题:①通过在校园网出口增加双
在雷锋家乡望城,有这样一支消防队伍:他们以雷锋精神鞭策自己,进行着跨世纪的道德接力和传承;他们用行动诠释雷锋精神,爱岗敬业、助人为乐、无私奉献。他们就是长沙市望城区公安消防大队。36年如一日。一代又一代军人走进望城区公安消防大队,他们用行动守护着望城这片精神圣地。正如他们的队歌歌词写到的那样:“身着橄榄绿,奉献在火线,我是雷锋故里消防兵。舍生忘死为百姓,赴汤蹈火写真情,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我身影……
针对在空域中基于分块的区域检测的多聚焦图像融合算法存在着对清晰部分的提取不完全的问题,对图像边缘部分无法准确提取的缺陷,本文提出一种基于非规则区域检测的彩色图像融合方法。首先将待融合的彩色图像由RGB模式转换到HSV模式,并且比较其对应的V分量图像像素点的邻域内方差的大小,将较大者标识为清晰像素,较小者标识为模糊像素;然后在此基础上根据像素邻域内的统计特征得到具有连续性和不规则性的图像的清晰区域;
新生代农民工生活在城市和农村的夹层中,向往城市稳定的生活,却又被制度所排斥,想回到农村,却又不满足和习惯于贫穷的生活,面对工作、生活和社会带来的巨大压力,普遍存在着一
一人公司在理论上可划分为形式意义上的一人公司和实质意义上的一人公司。一人公司的出现有其必然性:是个体投资者投资行为的客观需求;传统公司内部分权制衡机制的弱化,使个
“俺们这里以前是‘火药桶’‘中东地区’。搭帮来了个袁所长,现在这一带连吵架的都少了。”在桂阳县太和镇,当地干部群众说起司法所长袁古成,无不交口称赞。  太和镇与郴州市北湖区交界,盛产煤矿,既是“边区”,又是矿区,素以社会治安状况复杂著称。1994年10月,袁古成调到太和镇,开始与调解工作结缘,一干就是二十年。他先后调解各类矛盾纠纷1000余件,调解成功率达98%,执行到位率达100%,被当地干部群
根据数学物理理论,对带电导体圆柱位于接地导体平面附近时的静电场进行了统一的研究.采用镜象法与保角映射法相结合,严格地求出了等势线函数和电场线函数,作出了相应的等势线
随着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与不断发展,以它为指导的一系列科学化思想应运而生。党外干部工作作为统一战线持续发展,国家稳定、繁荣的重要保障,以一系列科学化思想为指导,实事求是
探讨了将混合专家网络应用于锅炉故障诊断时,影响样本训练精度的有关参数,得出了规则数、学习率、循环次数、加权指数等参数与样本训练学习误差平方和之间的关系。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以依法治国为主题,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作出决定,是我们党在新形势下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宣示和重大决策,充分展示了我们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坚定决心和坚强意志。全会精神十分重要,我们一定要学习好、领会好、贯彻好、落实好。  深刻领会全会精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要求上来  十八届四中全会研究全面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