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艺术院校大学生阅读习惯调查研究

来源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feinei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媒体的迅猛发展,冲击着以书籍、报纸等为代表的传统媒体,由此也深刻改变了人们的阅读习惯。新媒体是把“双刃剑”,需理性看待及合理运用。本文以实证调查为主要研究方法,以XX音乐学院在校学生为例,探讨新媒体时代艺术院校大学生阅读习惯及对阅读的认知现状,并对现状进行分析,进而提出改善艺术院校大学生阅读习惯的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新媒体时;大学生;阅读习惯;调查研究;艺术院校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20)04-0236-02
  基金项目:广东省教育厅2018年高校重点科研平台和科研项目(青年创新人才类)“认知、认同、践行:艺术院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现状调查与对策分析”(2018WQNCX066)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的日益发展,新媒体迅速崛起,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信息传播的重要途径。新媒体是继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之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它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有线网络等渠道,利用电脑、智能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设备,向用户提供信息的传播形态和媒体形态。新媒体具有传播更新速度快、成本低、信息量大、检索便捷、互动性强等诸多传统媒体远不及之优势。但新媒体背后潜在的数字信息泛滥、虚拟数据盛行,以及移动终端带来的快餐化阅读、碎片化阅读现象令大学生难以构建完整的思想体系。斯泰宾在《有效思维》中说,在复杂、多有变化的事情面前,人们在简单、现成的语言中找到了方便的解答,感觉到了把握形势的力量。久而久之,很容易养成一种习惯,接受一些可以免除他们思考之劳的简明论断,这就是罐头思维。罐头思维让人思想懒惰,不肯仔细思考,以至于最终完全丧失了仔细思考的能力。当前艺术院校大学生阅读习惯和对阅读的认知是怎样的呢?现以一所高等音乐院校为例,进行了实证调查研究。
  一、现状调查
  本研究把学生按专业类别分为表演类、创作制作类和综合类三类,采取分层抽样方法,对相关院系学生发放问卷,共收回有效样本568份。调查问卷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设计:阅读书籍的主要途径、阅读的频率、单次阅读的时长、阅读时倾向的方式、影响阅读量的因素、阅读书籍类型、了解书籍的渠道、倾向于哪种阅读环境、阅读计划、阅读目的等。
  (一)阅读书籍的主要途径
  该项调查为多项选择,结果显示:选择“购买纸质版图书”进行阅读的有165人,占29%;选择“到图书馆借阅”的有273人,占48%;选择“找亲友借阅”的有39人,占7%;选择通过“网络在线浏览或下载后阅读”的高达494人,占87%;选择通过“Kindle等电子产品阅读软件”的也有261人,占46%。可见,新媒体时代下,纸质阅读受到了严重的冲击,大部分学生通过新媒体途径来阅读。
  (二)阅读的频率和单次阅读的时长
  此项及后续调查均指学生阅读纸质书籍情况。通过对读书的频率和单次阅读的时长进行调查,可以了解学生的阅读量,结果非常不容乐观。排除课堂教师硬性要求的书籍以外,选择“一天一次”阅读的学生数量竟然是0;选择“一周一次”阅读的占3%;选择“一月一次”的占9%;选择“很久读一次”的竟占据了全部调查对象的88%。对调查对象的深度访谈表明,即使在空闲时间里,很多学生都是玩电脑、刷手机,很少有人选择阅读。可见,艺术院校学生阅读状况令人堪忧。在单次阅读的时长上,有381人单次阅读时长“少于1小时”,占调查对象的67%;有130人单次阅读在“1~2小时”之间,占23%;仅有6人单次阅读在“2小时以上”,占1%;选择“不确定,看情况”的学生也有51人,占9%。通过这组数据,我们可以发现绝大部分学生存在较明显的浅阅读现象,单次阅读的深度远远不够,如此浅显阅读使学生很难在阅读中有深入的思考。
  (三)阅读时倾向的环境和方式
  结果显示:75%的调查对象选择在安静的环境,如图书馆、书店来阅读,这是符合大众习惯的。高校要充分利用图书馆这一重要场所,通过丰富图书资源、制定奖励激励办法等,吸引更多学生到图书馆阅读。在阅读方式上,有392人选择“一口气以最快速度读完,然后放一边”,占了调查对象的69%;有142人选择“仔细读,但不做笔记或批注”,占25%;仅有6人选择“边读边做笔记或批注”,占1%;有28人选择“不确定,看情况”,占5%。可见,学生“快餐式阅读”特点十分明显。“快餐式阅读”只通过表现去观察了解事物,不求甚解,排斥思考和想象,长此以往,会使学生语言、文字表达能力退化,缺乏思想。
  (四)阅读书籍类型和了解书籍的渠道
  通过调查,阅读“文艺小说类”“生活励志类”“杂志期刊类”书籍的学生最多,分别占87%、82%和79%;阅读“专业学术类”书籍的占6%;阅读“人文社科类”书籍的仅占1%。学生选择阅读“文艺小说类”“生活励志类”及“专业学术类”书籍的人数占据前三,这与艺术专业学生的专业特点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相吻合的。艺术生感性丰富,作为年轻群体,渴望生活励志的鼓励。然而,选择阅读“专业学术类”和“人文社科类”书籍的学生比例太小,这也恰恰印证了学生综合人文知识普遍比较欠缺的事实。从了解书籍的渠道看,学生首先倾向通过“老师、亲友推荐”来了解书籍,其次是“去图书馆翻阅”。值得注意的是,学生通过关注“作者或作品获奖”,或以“各类排行榜”来了解书籍也占相当大比例,由此也反映了学生对应该阅读什么样的书籍还缺乏专业的认识和判断。同时表明,教师要积极发挥引导作用,适度布置阅读任务,帮助学生逐渐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五)影响阅读量的因素
  学生阅读频率低,单次阅读的时间短,导致学生阅读量非常少。对影响阅读量的因素进行调查,结果显示:选择“缺乏兴趣”的有523人,占92%;选择“容易走神”的有494人,占87%;选择“压力大,时间少”的有426人,占75%;选择“书籍價格高,其他渠道难获取”的有193人,占34%。可见,导致学生阅读量少最主要的两个因素是缺乏兴趣和容易走神,这也表明学生对阅读的认识存在严重偏差,认识不到位,阅读动力不足,导致缺乏兴趣,容易走神。   (六)阅读目的和计划
  调查显示:只有10%的調查对象“有很好的阅读计划,会按照安排的时间与书目阅读”;近一半的学生“有一些打算看的书,如果有时间就去阅读”;选择“有时间有心情就随便看一些书”和“很少看书,除非硬性要求”两项占比高达42%。结果表明,艺术院校学生对待阅读存在盲目性和随意性,缺少计划性。学生阅读目的不明确,排在前三的分别是“消遣时光”“硬性要求,学习或工作需要”“提升气质修养”,选择“主动想获取新的知识或技能”的仅有108人。由此可以看出,艺术专业学生对阅读目的的认识有较严重的偏差,没有从本质上领悟阅读的真正意义。
  二、原因分析
  (一)自身的原因
  第一,对于艺术院校学生而言,他们普遍存在重艺轻文现象,过于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和训练,平时花较多时间进行音乐专业训练以及排练,而较少进行阅读。同时,除了专业学习以外,课外活动多、兼职工作繁忙也是影响艺术专业大学生阅读的重要因素。
  第二,艺术院校大学生对学习的认识不到位,没有明确且科学的长远学习目标,缺少对学习的规划,缺少主动性,懒惰放纵的心理比较突出,自我管理能力欠缺。再者,从艺术院校大学生人格特征来看,他们思想飞跃,身体里富有音乐的律动,精力难于集中。
  (二)家庭的影响
  由于家长认识不到位,艺术院校大学生家长在前期培养孩子学习音乐的过程中,过于注重音乐技能的培养而忽视对子女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教育。家长可以花重金为子女选择好老师,购买昂贵乐器,但较少会认识到应该多鼓励孩子阅读经典书籍,也没有营造良好的家庭阅读氛围。阅读是需要环境作为支撑的,良好的家庭环境对激发孩子阅读兴趣,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具有重要作用。
  (三)学校的因素
  从目前普遍来看,高中的教育模式仍是应试教育为主,学校过于注重学生的成绩,而忽略对学生加强课外阅读的思想引导,使学生对阅读习惯的养成不够重视。到大学,学生学习的选择性、自主性多了但又缺少必要的监管,学分制背景下“及格万岁”这种低级认识极其普遍,再加上学校对学风建设的重视力度还不够,以及任课教师对学生要求过低等,导致学生对阅读认识不到位,阅读兴趣不高。
  (四)社会的影响
  网络技术和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使学生沉浸在电子设备和电子产品的网络世界里。社会对网络媒体缺少有效监管,大量不良内容、文化垃圾、无厘头恶搞等低级趣味信息无序传播,学生身心几乎被绑架在信息泛滥的碎片化时代。学校利用新媒体提升学生管理的思维和策略还不够,新媒体的积极作用远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三、对策建议
  (一)从学生自身方面
  第一,重视阅读的意义,培养阅读习惯。转变以往对阅读的错误认识,充分认识阅读对个人艺术发展和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
  第二,每天定时定量给自己分配阅读任务。随身携带书籍,减少手机、电脑的使用率。多寻找安静的环境独处,限时完成阅读量。
  第三,平时上课多做记录、写总结等。
  (二)从学校教育方面
  第一,学校可以通过制定相应制度措施来激励学生阅读。利用技术手段,统计学生每学期借阅图书数量以及在图书馆的阅读时长,制定合适标准给予奖励鼓励,逐渐培养学生到图书馆阅读的习惯。
  第二,定期开展读书月活动,要求学生在读书月期间必须完成一定数量的阅读量,并撰写读后感或举办交流分享会。
  第三,举办阅读打卡活动,要求学生每天将读过的书分享到朋友圈进行打卡,并在朋友圈中附上读后感或书中最喜欢的话,同学之间相互监督提醒,共同营造阅读氛围,逐渐培养良好阅读兴趣。
  (三)从社会环境方面
  加大对网络的监管力度,加强网络空间治理和网络内容建设,做好网上正面宣传,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人类优秀文明成果滋养人心、滋养社会,做到正能量充沛、主旋律高昂,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全民阅读对于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文化支撑具有重要作用,并已被纳入国家文化发展战略。政府可以投资公共图书馆,多举措营造全民阅读的浓厚氛围,大力提倡利用纸质版图书进行阅读。定时开展“读书分享”“读书征文”“读书演讲”等活动,激发全社会的阅读兴趣。
  参考文献:
  [1]石鸥.教育困惑中的理性追求[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马斯洛.动机与人格(第3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3]韩丽丽.网络对大学生影响的调查与对策[J].高教论坛,2004(4):25-29.
  (责任编辑:林丽华)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以铜仁学院为例,分别对应用转型下铜仁学院体育教育人才培养的改革措施及其可持续发展路径进行探究,旨在为培养高素质体育教育专业人才提供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应用型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20)07-0187-02  基金项目:贵州省高等学校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项目“应用转型视阈下人才培养目标与课程设置关
期刊
摘 要:人工智能飞速发展,艺术表现载体的变迁,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人才需求随之激增,“现代学徒制”模式作为职业教育改革的主导方向,是推动职业教育体系和就业创业体系互融互通、推动宽口径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本文以数媒艺术设计专业试点班为例,首先,从师资队伍状况、课程设置实证调研及现存的问题进行了实证调查及现状梳理。其次提出了明确主体责任关系、提升教师职业技能、凝练培养目标等重建“现代学徒制”的策略,以
期刊
摘 要:本文基于“道德与法,永恒真理”,浅谈恩格斯在《反杜林论》里的真理观与道德观。《反杜林论》是恩格斯从马克思科学世界观的角度反驳和批判杜林的真理观以及道德观。杜林所坚持的“终极真理”以及“永恒道德”在《反杜林论》的第九章中得到了淋漓尽致地批判,并从辩证思考的角度揭示了杜林上述两个观点的荒性,系统解释了两个辩证关系以及一个道德观。两个辩证关系,即谬误与真理之间的辩证关系以及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之间
期刊
摘 要: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到实处,这是中职教育研究的重大课题。烟台机电工业学校开展了党员干部结对班级带头讲思政课的实践与探索,取得了重大成效,其经验做法得到了认可,并提出了授课者做新思想楷模、学校找准教學实效着力点、班主任做细做小宣传及构建领导、党员干部、教师、学生四位一体的学校治理格局等建议。  关键词:莱阳;中职教育;党对思政课思想引领工作;实践与探索  中图分类号:D26
期刊
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加强基层组织建设,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把企业、农村、机关、学校、科研院所、街道社区、社会组织等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注1。作为高校基层党支部,承担着培养人才的重任。本文着重对高校“党支部建设示范点”的培育与建设和高校基层党组织“组織力”提升的途径探索两个方向进行论述
期刊
摘 要:高职院校在我国教育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本文阐述在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开展学生党员后续培养教育存在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未建立密切联系、学生党员后续培养教育体制不健全和规范性不强、学生党员监督评估体系不完善及缺乏系统性三方面问题,提出为了提升学生党员“后续培养”质量,需要从创新党员后续培养教育方式及构建多样化锻炼平台、建立健全的后续培养教育管理体系,保障其稳定与长效运行和完善学生党员监督评估体系
期刊
摘 要:清末四大谴责小说是写实与写意的充分结合。一方面借鉴并吸取史传等的创作经验,叙事方式上强调写实,注重对客观历史事件以及社会实际生活的反映,补充史实。另一方面在创作之中表现出主观化倾向,突出写意,反映作者对清末时期社会各方面的爱憎。为达到写意的目的,作品中插入笑话等成分,部分内容体现说书人特色,或者多运用夸张、滑稽、讽刺等修辞手法,继承《儒林外史》的讽刺性特征,并体现出强烈的谴责性。本文从写实
期刊
摘 要:国内关于旅游资源翻译的研究,大多数围绕中英旅游资料展开,缺少有关韩语等非通用语种的相关研究。本文着眼于西安市景区旅游资源的韩译现状,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等研究方法,探究大雁塔—大唐芙蓉园景区旅游资源韩文翻译方面存在的韩文公示语缺失、语言错误等不足之处并提出合理建设旅游资源文本语料库、动员专家学者以及各界人士积极参与旅游资源翻译工作的解决对策,力争为西安市旅游资源翻译工作的开展提供新的视角
期刊
摘 要:荷兰语和法语之争是比利时历史上的敏感话题。通过近一个世纪的语言立法,比利时确定了荷、法、德三种语言的平等地位和文化自主权,使多元一体的理念深入人心。语言政策强调语言文化的独立和公平,是联邦制的基础和国内合作的前提,为解决比利时的语言矛盾、合理利用资源、提升综合国力和增强凝聚力做出重要贡献。基于对比利时语言政策的评析,本文分别从保护语言的独立和平等、作为联邦制的支撑、强调多方合作三方面分析了
期刊
摘 要:亲属称谓语广泛存在于世界语言体系中,是确立家庭成员身份、疏通家庭成员关系的重要依据。不同社会文化语境下孕育出的亲属称谓语却不尽相同。日本亲属称谓语折射出集体主义至上、亲疏关系分明的东方文化;英亲属称谓语体现出欧美文化里强调个人意识的面子观念。本文从语言特性、礼貌现象和面子观念入手,选取日语、英语两种亲属称谓语为研究对象,针对两者中亲属称谓语在父系和母系、血亲与姻亲方面的相似之处及其原因进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