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焕荣:“逆行英雄”身后的“幕后英雄”

来源 :现代苏州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llcd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州市中医医院驰援湖北医疗队的“吴医先锋队”,共有九名队员,他们在武汉同济医院光谷院区艰辛战疫整整一个月。作为队员之一的呼吸科副主任医师周运海在战疫过程中,身后坚定地站着一位“幕后英雄”,跨越千里在隔空指导着周运海。
  他是谁?他就是周运海的导师——全国老中医药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江苏省名中医、苏州市中医医院内科的何焕荣主任。
  双剑联袂出手,师生齐心协力
  此次全民战疫,何焕荣不断隔空为周运海加油。师徒联袂处置,隔空并肩战疫,就像是上阵父子兵。
  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是武汉市医疗水平最高、条件最好的医院之一,也是接纳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最多的医院之一。“吴医先锋队”的9名医务工作者同苏州市援鄂医疗队的其他队员在2月10日率先进驻该院光谷院区,随后马不停蹄地投入战疫工作。
  周运海出征后,何焕荣不时通过微信或电话与学生互动,他常隔空指导,远程会诊,“深入”一线。有时师生俩要多次来回问答,才能化解一个问题。
  同济光谷院区的那些危重症病人,病情变化快,治疗难度大,这给临危上阵的周运海带来极大的挑战。刚到武汉没几天,周运海面对新冠肺炎属中医“寒湿温疫”的特点,感到在治疗中存在着前所未有的诸多困惑、难点和问题。下班后,他不顾疲劳,立马向何焕荣请教。他告诉何老,武汉这边病人很多都是湿邪和伤阴并存,治疗颇为棘手,并用微信发来病人的病史概要特别是舌苔的图片,请教何老师用什么化湿药较好。
  那天何焕荣隔空一连会诊了3个病例,他为周运海细细周密分析:从病例1和病例2的病史与舌质舌苔来看,为脾虚夹湿,舌质带有紫气,说明有缺氧存在,对此需化湿、清热和活血并用,要三管齐下;而病例3的病史及舌质舌苔,是湿热伤阴并见,用黄连金斛汤合沙参麦冬汤。
  何焕荣针对有些患者顽固性舌苔不化的问题,认为主要有四个方面,即疫毒的致病作用、当地的水土气候特点、病人体质因素以及抗生素激素补液等用药情况,这让周运海茅塞顿开,辨证论治,一人一方,在临床治疗中疗效不断提高。
  没有完美的个人,但有完美的团队
  在治疗中,何老不忘叮嘱周运海:运用独树一帜的吴门医派的治疫经验。在何老的悉心指导下,周运海在危重症病房开出的中医汤药处方累计超过了150多张。何老的指导,让周运海在战疫的锻炼中不断快速成长。诚如“单人不成阵,独木不成林,没有完美的个人,但有完美的团队”。
  甘为人梯、俯首杏坛的何老可谓桃李满天下。光他的中医呼吸团队成员,就是强手如林,他们当中有苏州市中医医院呼吸科的孙钢、浦明之、吴娟娟、彭贵清主任以及赵笑东、徐伟主任等,而浦明之、吴娟娟、彭贵清等更是铿锵玫瑰。
  这支中医呼吸团队于去年年底成功加盟中国呼吸专科联合体,创建成为全国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PCCM)建设三级医院达标单位,并被正式授牌。何老是团队的主心骨,临阵的“压舱石”。
  何老除了隔空指导周运海战疫之外,还指导学生孙钢主任在苏州市防治新冠肺炎的定点医院——市第五人民医院参加救治工作。早在1月26日大年初二,孙钢就与市专家组一起前往市五院ICU会诊7位确诊患者,并为3位发热患者开出了中方湯药,其后又通过微信和视频方式,陆续为11位较重患者,给予中医辨证处方用药。而徐伟主任在该院三病区战疫24天,参与诊治了50多个病人,他拿出自己的看家本领,结合何老治瘟疫的吴门临证经验,开出了108张中医处方。在这些已成为中医临床专家的弟子们工作的身后,有着何老的精心指导和关心呵护。
  肩负救死扶伤的神圣使命,何乐不为
  回首自2003年抗击非典以来,何焕荣研制发明了不少抗流感、抗病毒的冲剂颗粒或胶囊,其中,香菊感冒颗粒为国药准字号中成药,早在全国各地临床普遍应用。
  值得一提的是,何老运用中医中药积极发挥了治已病和治未病的双重作用,他的新冠肺炎预防方在春节前夕,第一时间在苏州市公安系统布控的各个卡口、检查站和高速公路出口处等广泛使用,其时市中医院的中药房与煎药房更是夜以继日,加班加点,以供应求。
  对于非典和新冠肺炎等疫病的治疗,对于复杂善变的病情,何老的一套组合拳是,多重立法,组合经方,精选良药,靶向除症。既以不变的指南方案应万变,更是结合临证实际以变应变,辩证施治。临床上中医中药的使用率已超过了90%,起到了“1+1>2”的非常疗效,举世嘱目。3月6日中央指导组特别强调指出:“中国方案是中西医并肩战疫共同智慧的结晶,愿与世界分享中国经验”。
  其实,何焕荣一直在“中国经验”中驰骋沙场。他在运用中医中药治疗呼吸系统疾病方面,在抗击非典抗击新冠肺炎方面,可谓功勋卓著,硕果累累。17年前,何老曾作为苏州唯一的中医专家同西医同行一起深入病床,抗击非典。17年后,他的弟子周运海和孙钢、徐伟临危受命,出征战疫前线,他仍老当益壮,隔空指导,共同战疫,精神可嘉。
  数千年来,吴门医派屹立在“雄州雾列,俊采星驰”的姑苏大地之中。记得五六十年代在中医界盛传着这样一句顺口溜:全国中医看江苏,江苏中医看苏州。苏州中医为何在全国举足轻重,就是有吴门医派,吴门医派的三大瑰宝:瘟病学说,湿邪学说和络病学说。
  老骥伏枥,千里之志;低调做人,认真做事;传承精华,守正创新。何焕荣,一个响亮的名字,一位闻名的大医。他让吴门中医焕然一新,他与科室团队荣辱与共。对于救死扶伤的神圣使命,他是何乐不为;对于自己诸多的成就成绩,他则谦称何足挂齿。
其他文献
作为相城区的主城区,相城高新区(元和街道)在城市化进程中如何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作用,凝聚各方力量,更好地服务发展、服务社会、服务群众,正是元和人一直思考的问题。  打造“睦邻党建”品牌,夯实党建基础,建设好相关平台,把社区作为基本“细胞”的“神经末梢”成为破题关键——将28个社区整合成六大区域联盟,确立联席会议制度、组织共商制度、固定志愿服务周等工作制度,把党员志愿服务与社区管理服务相
期刊
让世界更美好,只需要大家付出一点点。在元和,好人好事不断涌现,慈善公益也悄然兴起。我们可以看到,在元和,助人为乐和现代公共意识,正在不断开花,结果。  龚惠卿:  耄耋老人万元捐赠,助力前方战士  龚惠卿,是一名82岁的老党员,家住相城高新区湖沁社区。这位耄耋老人是河蚌育珠的发明者,先后获“全国三八红旗手”“省三八红旗突击手”“相城好人”等荣誉称号。  今年初,在全国人民齐心协力抗击疫情之际,龚惠
期刊
在中国改革开放大潮中,苏州总是不断给人以惊喜。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生动缩影,苏州谱写出一个又一个发展传奇。从乡镇企业到外向型经济,再到创新型经济,从张家港、昆山等各辖市到市区各版块你追我赶,各美其美,苏州逐渐形成属于自身的特色与路径。  再燃激情,勇立潮头。新时期,苏州提高城市竞争力、提升城市能级的号角已经吹响。时不我待,对于苏州各版块来说,如何在新一轮发展中抢得先机,用饱满的干劲,在时代赋予的
期刊
最美人间四月天,江南春色数吴中。吴中古村的文脉和风情,在细水流长的时光里,依然质朴本真,那里为江南人存留着记忆中的乡愁密码。  近日,首批107个江苏省传统村落名单公布,苏州25个村落入选,位列全省第一,其中,吴中区以14个村落的绝对数量位列苏州榜首。这些村落大多集中在太湖之畔的东山、金庭两镇。落雨也好,吹风也好,晴天也好,阴天也好,相约太湖畔,品赏古村落,正成为吴中文化游学和风情旅游的“黄金文化
期刊
苏州评弹是评话与弹词的合称,是中国传统的经典说唱艺术。因最早发源于江苏地区而得名,苏州评弹兴起于明清之际,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在上海是评弹发展的“黄金期”。  作为优秀的传统曲艺文化,苏州评弹融入声乐教学,既可以丰富声乐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综合审美能力,促进学生的演唱能力提升,构建特色化声乐教学体系,又可以为传统曲艺的传承、保护带来新方法。  曲艺绽新花,苏州评弹的现代价值  苏州评弹传承至今已有几百年
期刊
2020年,相城建区18周年,从过去的农业经济,到个体经济,再到如今的高端产业经济,她为美好不断努力。元和街道,作为相城中心城区,越来越多的变化大家都看得见。在立“家业”、立“门楣”、立“口碑”、立“家风”的过程中,离不开相城高新区的付出,他们在服务企业、服务居民,提升区域发展与形象的同时,也怀揣着自身的事业梦想,与元和共成长。此次,记者采访了四位来自不同机关事业单位的人,听听他们眼中的元和,是一
期刊
如果有一天,你来到一座城市,决定让你留下来的会是什么?城市环境?人文气息?吸金载体?发展空间?商贸氛围?其实很多人因为工作选择了一座城,是被动而择居,还是仰慕与向往地选择生活,答案显然是不同的。  在北苏州,“藏”着一个未来的产城融合高新之城——相城高新区,地处相城区域中心,坐拥千年历史,从最初的“苏州乡下”到如今的“现代都市”,从发展产业到城市能级,以创新创业为牵引,吸引人才、项目、资本集聚,发
期刊
4月以来,家住吴中区苏苑新村的吴老伯,发现经常买菜的苏苑市场内猪肉的价格有所下降。这让已经习惯猪肉价格“节节高”的他,有点意外。通过了解,吴老伯告诉记者,原来是最近新开的太湖牧业鲜肉平价直销店使得市场内的猪肉价格每斤下降了3-5元不等,肋排相比个别经营户降幅甚至达到近10元。“这样的情况下,还能新开平价直销店,是政府给我们百姓实实在在带来的实惠。”  去年下半年,天虹商场落户吴中区的消息让区域内居
期刊
史料记载,公元前514年,吴王阖闾命大臣伍子胥选址建筑吴国都城,伍子胥于是在苏州城“相土尝水、象天法地”,从此开辟了一方霸业。地处苏州市域中心位置的相城区因此得名。  位于相城区“C位”的元和,千百年来,一方水土孕育着宜人心的美好。车马喧嚣间,现代元和人迎来了新的发展阶段。本期杂志采访了几位生活工作在这里的人士,来看看他们眼中的宜居元和。  郭天鹏 守护碧水蓝天,让城市更宜居  2002年,从清华
期刊
在互联网发达的今天,好玩好看已经不仅仅限于“口口相传”了,一张朋友圈照片,一条抖音短视频,都能让一个地方红遍全国甚至全球。  在元和,也诞生了众多新晋的网红打卡地,一起来看看这些最美去处,你集齐了几个?  成全一段自己的旅程  定位:苏州第二图书馆  阅读,是只属于自己的一段旅程。一座城市里图书馆的存在,让看书这件事变得更有灵魂。博尔赫斯说:“我心里一直在暗暗设想,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一座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