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谈起作文,学生们是“谈作文色变”,怎样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怎样培养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呢?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在课文教学中,善于抓住重点篇章结合生活实际进行讲解,让学生觉得写作文并不是作家的专利,让学生明白:“喔,原来作文就这么简单,不外乎是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和想到的恰当地表达出来。”然后鼓励学生用自己的眼光看周围世界,从中发现属于自己的东西,然后兴味盎然地写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这是作文的本真,因为任何生活事实都蕴含着它的意义。
无话可说,无事可写,是学生作文难的一个原因。经验告诉我们,生活是作文的源泉。指导学生作文,要从内容入手,先解决写什么的问题。语文教师要抛弃那些组织学生搞活动会耽误学习,影响考试成绩的片面认识。没有丰富的生活体验,你成天在课堂讲怎样写作文,学生还是无事可写;要写,也是胡编乱造,缺乏真实感。因此,语文教师不仅要积极地组织学生参加学校的各种思想政治活动、文体活动、社会活动、兴趣小组活动,还要舍得花一些语文课的教学时间,精心组织一些与作文紧密联系的活动。生活丰富多彩,作文就有事可写、有话可说,也就不会一拿起笔来就感到无处下手了。
二、乐中求学,训练形式多样有趣
学生的学习活动还是讲究趣味性,对自己感兴趣的事就喜欢去做,积极去做。虽然作文要多写多练,但老是教师命题,学生完成,这样学生也会感到厌倦乏味。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设计各种愉快活泼、新颖有趣的训练形式,使学生感到作文不仅是一种作业,还是一种有趣的活动。把活动与作文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例如:对班上同学进行肖像描写、性格描写,然后进行有奖竞猜。谁写的人物被别人猜得又快又准,谁就获奖。又如:用录音机把事先录好的各种声音放给同学听,让学生分辨是什么声音,用词句摹写,并进行想象推断,巧妙地组合成一个完整的故事,写成一篇文章。
三、鼓励创新,允许模仿
作文可不可以模仿?我认为可以。当然,我们首先要鼓励学生的作文要写得有新意、有特色,但也允许适当地模仿别人的作文。写字、画画都有临帖、临摹这个阶段,作文也会有个先模仿的阶段。教师可以选择一篇有代表性的文章指导学生习作或进行仿写。这样,可以降低作文难度,先“扶”再“放”,不至于一开始就产生作文难的心理。
每一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好胜心和自尊心。得到表扬后劲头会很大。因此,在习作课上要肯定每一位学生在习作上的进步。小到字迹比以前工整,标点比以前标得正确,错别字少了。大到文章条理清楚,布局结构处理得当等,都应该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赞扬。特别是对学困生,更要劣中求好,哪怕学生一个句子写得生动、优美,也要及时给予肯定。对于优秀作品,教师可将其作为范文在全班诵读,让他们享受成功的喜悦,使他们的心灵不断涌现出写作的灵气,促使其写作水平得到提高。总之,要用好“激励”这个法宝,让每个学生品尝成功的愉悦,促进全体学生写作兴趣和写作水平的整体提高。
习作指导中,让学生乐于写作还有很多方法,诸如通过名人名篇的赏析,优作佳句的阅读等激发美感和兴趣,启发学生内在的写作兴趣,实现兴趣迁移等等,都是成功的经验。
四、因人施教,分类指导
“十个指头不一般齐”。学生作文水平参差不齐是一种正常现象。“一刀切”的教学方法,使好的吃不饱,差的吃不了,也会使学生失去兴趣,产生消极心理和消极行为。教师要因人施教,按学生作文的不同程度提出不同的作文目的、作文要求、作文任务,分类进行指导。对作文好的学生,可适当提高要求,培养爱好,从作文的技巧、艺术性上提出要求,进行指导,组织他们参加课外写作小组,参加各种作文竞赛,积极向各报刊社投稿,以满足他们自我提高自我实现的需要。并且对学生的习作做到面对面的批改,以了解学生的写作动机、写作目的,适时给予指导。对作文水平较差的学生,要降低要求,设计坡度,减少难度,分步实现作文目的,使他们能经过自己的努力,每次作文达到一个小目标,有一点小进步,从而培养写作兴趣,逐步提高作文水平。
五、回归生活的“意义世界”
怎样才能引导学生回到具有生活意义的世界中来,帮助学生去打开生活这部书,从自己的生活中找到生活的意义,从而发现和表达生活中的种种美好事实呢?
首先,要引导学生去理解、体验自己生活中有意义、有价值的事件,逐步形成“生活对于我有意义”的生活态度。学生只有从生活出发,选择自己熟悉的内容,作文时才会有话可说。
其次,还要引导学生去发现他们自己在生活中的价值和意义,使他们逐渐意识到:“我对于生活是有意义、有价值的。”对于学生来说,生活是多姿多彩的,生活同样是有滋有味的。之所以有人感受不到生活的价值,是因为他没有用心去感受;之所以有人感受不到生活的意义,是因为他没有打开自己的心扉去接纳生活。撷取生活中精彩、有趣的场景,就能够以语言文字的形式表现生命的张力和生活的意义。
再次,拓展学生的生活空间。作为一种语言艺术,作文所表达的是写作者对生活的一种认识、一种审美感受。在引导学生关注校园生活的同时,教师还应鼓励学生走出校园,到社区中去、到社会中去、到大自然中去。
随着生活范围的扩大,多种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学生从身体到心灵,从感性的接触到理性的分辨,将会不断体验、体会生活的丰富内涵,从而使许多原来对于他们不具有意义的生活现象得以进入他们的意义世界之中。这样,学生就能有具体的内容可写,有真实的话可说,有真挚的情可抒。
一、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怎样培养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呢?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在课文教学中,善于抓住重点篇章结合生活实际进行讲解,让学生觉得写作文并不是作家的专利,让学生明白:“喔,原来作文就这么简单,不外乎是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和想到的恰当地表达出来。”然后鼓励学生用自己的眼光看周围世界,从中发现属于自己的东西,然后兴味盎然地写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这是作文的本真,因为任何生活事实都蕴含着它的意义。
无话可说,无事可写,是学生作文难的一个原因。经验告诉我们,生活是作文的源泉。指导学生作文,要从内容入手,先解决写什么的问题。语文教师要抛弃那些组织学生搞活动会耽误学习,影响考试成绩的片面认识。没有丰富的生活体验,你成天在课堂讲怎样写作文,学生还是无事可写;要写,也是胡编乱造,缺乏真实感。因此,语文教师不仅要积极地组织学生参加学校的各种思想政治活动、文体活动、社会活动、兴趣小组活动,还要舍得花一些语文课的教学时间,精心组织一些与作文紧密联系的活动。生活丰富多彩,作文就有事可写、有话可说,也就不会一拿起笔来就感到无处下手了。
二、乐中求学,训练形式多样有趣
学生的学习活动还是讲究趣味性,对自己感兴趣的事就喜欢去做,积极去做。虽然作文要多写多练,但老是教师命题,学生完成,这样学生也会感到厌倦乏味。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设计各种愉快活泼、新颖有趣的训练形式,使学生感到作文不仅是一种作业,还是一种有趣的活动。把活动与作文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例如:对班上同学进行肖像描写、性格描写,然后进行有奖竞猜。谁写的人物被别人猜得又快又准,谁就获奖。又如:用录音机把事先录好的各种声音放给同学听,让学生分辨是什么声音,用词句摹写,并进行想象推断,巧妙地组合成一个完整的故事,写成一篇文章。
三、鼓励创新,允许模仿
作文可不可以模仿?我认为可以。当然,我们首先要鼓励学生的作文要写得有新意、有特色,但也允许适当地模仿别人的作文。写字、画画都有临帖、临摹这个阶段,作文也会有个先模仿的阶段。教师可以选择一篇有代表性的文章指导学生习作或进行仿写。这样,可以降低作文难度,先“扶”再“放”,不至于一开始就产生作文难的心理。
每一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好胜心和自尊心。得到表扬后劲头会很大。因此,在习作课上要肯定每一位学生在习作上的进步。小到字迹比以前工整,标点比以前标得正确,错别字少了。大到文章条理清楚,布局结构处理得当等,都应该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赞扬。特别是对学困生,更要劣中求好,哪怕学生一个句子写得生动、优美,也要及时给予肯定。对于优秀作品,教师可将其作为范文在全班诵读,让他们享受成功的喜悦,使他们的心灵不断涌现出写作的灵气,促使其写作水平得到提高。总之,要用好“激励”这个法宝,让每个学生品尝成功的愉悦,促进全体学生写作兴趣和写作水平的整体提高。
习作指导中,让学生乐于写作还有很多方法,诸如通过名人名篇的赏析,优作佳句的阅读等激发美感和兴趣,启发学生内在的写作兴趣,实现兴趣迁移等等,都是成功的经验。
四、因人施教,分类指导
“十个指头不一般齐”。学生作文水平参差不齐是一种正常现象。“一刀切”的教学方法,使好的吃不饱,差的吃不了,也会使学生失去兴趣,产生消极心理和消极行为。教师要因人施教,按学生作文的不同程度提出不同的作文目的、作文要求、作文任务,分类进行指导。对作文好的学生,可适当提高要求,培养爱好,从作文的技巧、艺术性上提出要求,进行指导,组织他们参加课外写作小组,参加各种作文竞赛,积极向各报刊社投稿,以满足他们自我提高自我实现的需要。并且对学生的习作做到面对面的批改,以了解学生的写作动机、写作目的,适时给予指导。对作文水平较差的学生,要降低要求,设计坡度,减少难度,分步实现作文目的,使他们能经过自己的努力,每次作文达到一个小目标,有一点小进步,从而培养写作兴趣,逐步提高作文水平。
五、回归生活的“意义世界”
怎样才能引导学生回到具有生活意义的世界中来,帮助学生去打开生活这部书,从自己的生活中找到生活的意义,从而发现和表达生活中的种种美好事实呢?
首先,要引导学生去理解、体验自己生活中有意义、有价值的事件,逐步形成“生活对于我有意义”的生活态度。学生只有从生活出发,选择自己熟悉的内容,作文时才会有话可说。
其次,还要引导学生去发现他们自己在生活中的价值和意义,使他们逐渐意识到:“我对于生活是有意义、有价值的。”对于学生来说,生活是多姿多彩的,生活同样是有滋有味的。之所以有人感受不到生活的价值,是因为他没有用心去感受;之所以有人感受不到生活的意义,是因为他没有打开自己的心扉去接纳生活。撷取生活中精彩、有趣的场景,就能够以语言文字的形式表现生命的张力和生活的意义。
再次,拓展学生的生活空间。作为一种语言艺术,作文所表达的是写作者对生活的一种认识、一种审美感受。在引导学生关注校园生活的同时,教师还应鼓励学生走出校园,到社区中去、到社会中去、到大自然中去。
随着生活范围的扩大,多种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学生从身体到心灵,从感性的接触到理性的分辨,将会不断体验、体会生活的丰富内涵,从而使许多原来对于他们不具有意义的生活现象得以进入他们的意义世界之中。这样,学生就能有具体的内容可写,有真实的话可说,有真挚的情可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