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现状和存在问题,梳理了监督管理机构定位待优化、政策法规待完善、管理形式有待多样化、监督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升以及监督单位之间缺乏沟通五类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改进传统方式,做到全面监督、完善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规定、明确监督管理机构的职责、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队伍建设、创新主动监督模式、创新差异性管理模式、提升监理企业及社会监督管理的水平七点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创新模式。
【关键词】新形势;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创新模式
【DOI】10.12334/j.issn.1002-8536.2021.
18.
1、引言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水平逐年提升,建设行业作为城市建设的排头兵,撬动了经济发展的增长点,为国民经济的快速、稳定增长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但是,在进行工程建设的同时,许多建设企业忽视了质量安全的重要性,忽视了对建设工程质量的监督和管理,长久以来都难以实现实际的提质增效。因此,研究新形势下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与创新模式具有极强的实际意义。
2、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2.1监督管理机构定位待优化
首先,对于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机构来说,其监督方式、监督内容、机构性质都需要予以明确定义,以便保证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合法、合理性。但在实际工作中,这类问题并未得到有效解决。目前我国对于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机构的划定还有待细化,专业技术部门、行政执法部门之间的界定尚待完善,尽管质量监督机构的执法检查权基本得到了保障,但行政处罚权却处于缺位的状态。由此引发的对于工程建设违规行为的处罚仅仅只能局限在停工整顿的程度,无法对违规行为起到有效的震慑作用。与此同时,监督管理机构定位的不明晰还会对监管人员的地位产生不利影响,导致监管方式与监管内容的不对位,降低了监管效率。
2.2政策法规待完善
建设工程质量的监督管理需要以国家或地方的政策法规为依据,否则相关工作人员的日常工作便难以推进下去。目前来说,我国针对建设工程质量的监督管理政策并不健全,且变动范围大、变动周期短,政策之间的关联性和连续性较为缺乏。这就导致了建设工程质量的监督管理工作很难对相关施工企业进行有效管控。特别是对于建设工程中常常运用到的新工艺和新技术来说,法律法规很难有效覆盖,由此导致了质量监督标准与市场脱节,不利于建设工程质量的监督管理工作的开展。此外,施工企业较高的人员流动性也为实际监督工作中的措施实施造成了较大困难。
2.3管理形式有待多样化
目前对于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方式最为常见的形式是抽查监督为主,只能通过停工处罚的形式进行处理,很难利用市场手段保障建设工程的质量不出问题。同时,建设工程行业的信用联网体系尚待建设,信用监管的缺位会导致违法、违规企业无法得到持续性的监督,违法、违规行为无法得到持续监管,导致市场乱象频发,建设工程质量较差。而解决乱象的抓手目前仅仅只有政府一方,企业本身的自觉性较差,工程质量提升较为被动。
2.4监督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升
建设工程的规模随着市场的扩容不断增大,这也就意味着对建设工程的监督范围也随之扩大,监督的内容也逐渐增对,因此也对监督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此外,由于监督管理岗位高素质人才的比例不高,人才紧缺,新入职的员工也无法快速掌握工作经验,且跨专业、专业不对口的工作人员占有较大比例,监督管理工作往往难以达到应有的程度,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遇到了较大的难题。
2.5监督单位之间缺乏沟通
由于建设工程项目的复杂性较强,涉及的管理单位较多,从综合统筹上来说工作量巨大。尽管目前监督管理机构的设置相对齐全,但具体到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管理部门来说,实际管理部门之间缺乏联系的情况时有发生。这一现象源于各管理部门之间的规章制度存在重叠或者冲突的情况,各个单位之间遵循的法律法规也存在着出入,因此透过单位之间缺乏沟通的表象,更应着力解决行业权力分配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进而保障建设工程的质量处于较好水平。
3、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创新思路
3.1改进传统方式,做到全面监督
在我国的建设工程质量监督体系尚不健全、相关法律难以跟上市场要求的环境下,应坚持政府对工程质量进行监管的传统方式,但也应乘着国家社会转型的契机,调整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机制,进一步保障国家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以往抽查、处罚为主的传统监督方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可以在抽查的同时,利用市场化手段和相关方法引导市场走向,制约施工方的产品质量。这样,可以大大降低政府部门在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方面的工作量,进而提升建设工程质量的监督和管理水平。
3.2完善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规定
完善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规定,可以为相关处罚行为提供法律条文规定。这一举措,能够将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具体来说,可以分为以下三点执行。首先,对于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相关的法制建设,是保障管理质量的基础,是一切监管行为的保障,因此应当作为首要提升的内容进行相关工作布置,这样方便政府能够依照法律来进行建设工程的质量监督管理工作,从根源上提升了工程质量监督的法律地位。第二点,在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相关法律完善后,应当从建设工程行业内的设計标准编制、审核、推广入手,谋划建设工程技术标准和相关技术指南文件。最后,第三点工作是明确进行建设工程建设的各单位在参与建设工程的过程中需要遵守的相关规则以及处罚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够提前预防质量问题。
3.3明确监督管理机构的职责
目前我国的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主要由政府部门实施,这样方便规范建设企业的行为,也为建设质量提供了较好的保障。因此,必须强调政府在建设工程质量监督工作中的指导地位,明确各级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职责、任务、程序以及标准,提升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的可操作性,最终将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送入合理、合法的工作流程中。 3.4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队伍建设
随着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的深入,一线工作人员需要按照建设工程不同的分类进行职责划分,其工作环境和内容也具有较大差别,各类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的内容也在不断更新。因此,必须通过日常技术培训不断更新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帮助其了解最新的法律法规以及技术发展趋势,提升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和创新性,并保证整个建设工程质量处于较高水平。在培训后,还应当组织相应内容的考试、考核,测试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人员对自身业务的熟悉程度。对于测试成绩较好的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人员,可以予以适当奖励,对于屡次考核不合格的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人员,则应当予以适当惩罚。只有这样,才能够不断维护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队伍的创新性和高效性,进而保证建设工程的质量处于较高水准。
3.5创新主动监督模式
建立健全主动监督模式,能够适应新形势下的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具体来说,根据目前建设工程的施工流程、工期、施工类别为基础,控制参加建设的各单位的施工质量。监督人员应根据单位及个人的信用记录对参建各方进行预先的工程检查,控制施工实施质量。此外,还应设置专人对工程质量问题进行责任,用责任到人的管理方式彻底检查建设工程质量问题,促进监督管理方提升自身工作的主动性。因此,主动监督模式这一创新性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模式较传统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模式具有极佳的提升效果。
3.6创新差异性管理模式
在新形势下,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模式的确定需要参考工程类型、等级、参建单位的水平。比如对于医院、学校、体育场等大型公共建筑,由于工程等级较高,在进行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时应当着重进行检查。对于参建方来说,差别化的管理模式能够节约资源,在工程的设计阶段、施工阶段起到较好的监督作用。总体来说,差异性管理模式能够有效提升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质量,减少不必要的检查形式。
3.7提升监理企业及社会监督管理的水平
社会监督是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一环,有助于我国目前正在建设的工程质量诚信体系的搭建,是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工作。作為建设企业监督工程的代表,监理企业的工作水平直接影响着企业监督管理的质量。特别针对部分监理企业在工作中包庇施工单位,导致后期建设工程质量不合格的情况,必须加大监管力度,促使其从自身情况出发,自觉履行职责,为建设工程的质量保驾护航。此外,监理企业也有义务提升自身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和自身素质,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走上正轨。
结语:
建设工程的质量监督管理与创新是保障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得到有效落实的重要保障,是使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跟上时代要求、符合时代前进方向的指路明灯。其技术和管理模式的创新,直接影响着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制度的完善、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内容的制定、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方式的丰富,能够提升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效果,也能够保障建设工程施工的稳定。只有这样,建设工程行业才能够获得源源不断的动力,巩固现有市场格局,促进建设行业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魏潇.青岛葡萄酒博物馆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5
[2]邹本东.探析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4,(5)
[3]王娜.浅论我国建筑工程施工监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文摘版(工程技术)(建筑),2016,(5): 115
[4]吴东艳.谈谈加强工程质量监督管理问题[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15)
[5]潘雷.建设项目工程施工安全监督管理的探索[J].建筑知识(学术刊),2012,(3): 159
[6]李楠,于有林,李源.论新形势下工程质量监督的改革创新[J].硅谷,2009,(13): 185
作者简介:
高宏德(1980.09-),男,工程师,大专,研究方向: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工作。
【关键词】新形势;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创新模式
【DOI】10.12334/j.issn.1002-8536.2021.
18.
1、引言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水平逐年提升,建设行业作为城市建设的排头兵,撬动了经济发展的增长点,为国民经济的快速、稳定增长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但是,在进行工程建设的同时,许多建设企业忽视了质量安全的重要性,忽视了对建设工程质量的监督和管理,长久以来都难以实现实际的提质增效。因此,研究新形势下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与创新模式具有极强的实际意义。
2、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2.1监督管理机构定位待优化
首先,对于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机构来说,其监督方式、监督内容、机构性质都需要予以明确定义,以便保证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合法、合理性。但在实际工作中,这类问题并未得到有效解决。目前我国对于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机构的划定还有待细化,专业技术部门、行政执法部门之间的界定尚待完善,尽管质量监督机构的执法检查权基本得到了保障,但行政处罚权却处于缺位的状态。由此引发的对于工程建设违规行为的处罚仅仅只能局限在停工整顿的程度,无法对违规行为起到有效的震慑作用。与此同时,监督管理机构定位的不明晰还会对监管人员的地位产生不利影响,导致监管方式与监管内容的不对位,降低了监管效率。
2.2政策法规待完善
建设工程质量的监督管理需要以国家或地方的政策法规为依据,否则相关工作人员的日常工作便难以推进下去。目前来说,我国针对建设工程质量的监督管理政策并不健全,且变动范围大、变动周期短,政策之间的关联性和连续性较为缺乏。这就导致了建设工程质量的监督管理工作很难对相关施工企业进行有效管控。特别是对于建设工程中常常运用到的新工艺和新技术来说,法律法规很难有效覆盖,由此导致了质量监督标准与市场脱节,不利于建设工程质量的监督管理工作的开展。此外,施工企业较高的人员流动性也为实际监督工作中的措施实施造成了较大困难。
2.3管理形式有待多样化
目前对于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方式最为常见的形式是抽查监督为主,只能通过停工处罚的形式进行处理,很难利用市场手段保障建设工程的质量不出问题。同时,建设工程行业的信用联网体系尚待建设,信用监管的缺位会导致违法、违规企业无法得到持续性的监督,违法、违规行为无法得到持续监管,导致市场乱象频发,建设工程质量较差。而解决乱象的抓手目前仅仅只有政府一方,企业本身的自觉性较差,工程质量提升较为被动。
2.4监督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升
建设工程的规模随着市场的扩容不断增大,这也就意味着对建设工程的监督范围也随之扩大,监督的内容也逐渐增对,因此也对监督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此外,由于监督管理岗位高素质人才的比例不高,人才紧缺,新入职的员工也无法快速掌握工作经验,且跨专业、专业不对口的工作人员占有较大比例,监督管理工作往往难以达到应有的程度,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遇到了较大的难题。
2.5监督单位之间缺乏沟通
由于建设工程项目的复杂性较强,涉及的管理单位较多,从综合统筹上来说工作量巨大。尽管目前监督管理机构的设置相对齐全,但具体到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管理部门来说,实际管理部门之间缺乏联系的情况时有发生。这一现象源于各管理部门之间的规章制度存在重叠或者冲突的情况,各个单位之间遵循的法律法规也存在着出入,因此透过单位之间缺乏沟通的表象,更应着力解决行业权力分配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进而保障建设工程的质量处于较好水平。
3、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创新思路
3.1改进传统方式,做到全面监督
在我国的建设工程质量监督体系尚不健全、相关法律难以跟上市场要求的环境下,应坚持政府对工程质量进行监管的传统方式,但也应乘着国家社会转型的契机,调整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机制,进一步保障国家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以往抽查、处罚为主的传统监督方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可以在抽查的同时,利用市场化手段和相关方法引导市场走向,制约施工方的产品质量。这样,可以大大降低政府部门在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方面的工作量,进而提升建设工程质量的监督和管理水平。
3.2完善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规定
完善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规定,可以为相关处罚行为提供法律条文规定。这一举措,能够将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具体来说,可以分为以下三点执行。首先,对于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相关的法制建设,是保障管理质量的基础,是一切监管行为的保障,因此应当作为首要提升的内容进行相关工作布置,这样方便政府能够依照法律来进行建设工程的质量监督管理工作,从根源上提升了工程质量监督的法律地位。第二点,在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相关法律完善后,应当从建设工程行业内的设計标准编制、审核、推广入手,谋划建设工程技术标准和相关技术指南文件。最后,第三点工作是明确进行建设工程建设的各单位在参与建设工程的过程中需要遵守的相关规则以及处罚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够提前预防质量问题。
3.3明确监督管理机构的职责
目前我国的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主要由政府部门实施,这样方便规范建设企业的行为,也为建设质量提供了较好的保障。因此,必须强调政府在建设工程质量监督工作中的指导地位,明确各级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职责、任务、程序以及标准,提升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的可操作性,最终将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送入合理、合法的工作流程中。 3.4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队伍建设
随着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的深入,一线工作人员需要按照建设工程不同的分类进行职责划分,其工作环境和内容也具有较大差别,各类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的内容也在不断更新。因此,必须通过日常技术培训不断更新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帮助其了解最新的法律法规以及技术发展趋势,提升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和创新性,并保证整个建设工程质量处于较高水平。在培训后,还应当组织相应内容的考试、考核,测试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人员对自身业务的熟悉程度。对于测试成绩较好的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人员,可以予以适当奖励,对于屡次考核不合格的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人员,则应当予以适当惩罚。只有这样,才能够不断维护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队伍的创新性和高效性,进而保证建设工程的质量处于较高水准。
3.5创新主动监督模式
建立健全主动监督模式,能够适应新形势下的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具体来说,根据目前建设工程的施工流程、工期、施工类别为基础,控制参加建设的各单位的施工质量。监督人员应根据单位及个人的信用记录对参建各方进行预先的工程检查,控制施工实施质量。此外,还应设置专人对工程质量问题进行责任,用责任到人的管理方式彻底检查建设工程质量问题,促进监督管理方提升自身工作的主动性。因此,主动监督模式这一创新性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模式较传统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模式具有极佳的提升效果。
3.6创新差异性管理模式
在新形势下,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模式的确定需要参考工程类型、等级、参建单位的水平。比如对于医院、学校、体育场等大型公共建筑,由于工程等级较高,在进行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时应当着重进行检查。对于参建方来说,差别化的管理模式能够节约资源,在工程的设计阶段、施工阶段起到较好的监督作用。总体来说,差异性管理模式能够有效提升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质量,减少不必要的检查形式。
3.7提升监理企业及社会监督管理的水平
社会监督是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一环,有助于我国目前正在建设的工程质量诚信体系的搭建,是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工作。作為建设企业监督工程的代表,监理企业的工作水平直接影响着企业监督管理的质量。特别针对部分监理企业在工作中包庇施工单位,导致后期建设工程质量不合格的情况,必须加大监管力度,促使其从自身情况出发,自觉履行职责,为建设工程的质量保驾护航。此外,监理企业也有义务提升自身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和自身素质,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走上正轨。
结语:
建设工程的质量监督管理与创新是保障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得到有效落实的重要保障,是使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跟上时代要求、符合时代前进方向的指路明灯。其技术和管理模式的创新,直接影响着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制度的完善、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内容的制定、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方式的丰富,能够提升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效果,也能够保障建设工程施工的稳定。只有这样,建设工程行业才能够获得源源不断的动力,巩固现有市场格局,促进建设行业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魏潇.青岛葡萄酒博物馆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5
[2]邹本东.探析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4,(5)
[3]王娜.浅论我国建筑工程施工监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文摘版(工程技术)(建筑),2016,(5): 115
[4]吴东艳.谈谈加强工程质量监督管理问题[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15)
[5]潘雷.建设项目工程施工安全监督管理的探索[J].建筑知识(学术刊),2012,(3): 159
[6]李楠,于有林,李源.论新形势下工程质量监督的改革创新[J].硅谷,2009,(13): 185
作者简介:
高宏德(1980.09-),男,工程师,大专,研究方向: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