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观察口服畀维A酸治疗跖疵的疗效。方法:将门诊确诊的50例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25例,口服异维A酸胶裳,每次口服10 mg,一天3次,连续服用6 wk,每周随访1次。治疗6 wk后继续随访3个月。对照组25例,给予2.5%的5-Fu+2%普鲁卡因(5:1)混合液逐个注入跖疵中心,每周1次,连用6 wk,治疗6 wk后,继续随访3个月。观察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治愈22例(88%),其中复发3例(13.6%);对照组治愈20例(80%),其中复发10例(50%)。两组患者均无中途失访,且治愈率相近,但治疗组复发率较对照组低(P<0.01)。结论:口服异维A酸胶囊对跖疣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近期复发率较5-FU+普鲁卡因作局部注射组低。
关键词 异雏A酸 跖疣 复发率
中图分类号:P08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1533(2009)10-0477-02
跖疣是生于足底的寻常疣,这种因足底压力而形成的与皮面平行的乳头状角质增生,是由于感染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所致,是一种难治的顽症。其治疗方法有:CO2激光治疗、冷冻治疗、手术切除,但这些治疗都会使疣体周边组织损伤大,伤口难愈合,且疣体复发率亦较高。外用药物因足底角质层较厚,渗透吸收差且易腐蚀疣体周边正常组织,从而影响疗效。我科自2008年起采用异维A酸胶囊口服方法治疗跖疣患者25例,取得较好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08年1月~12月门诊确诊的跖疣患者50例,病程1个月一1年。将入选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25例,男15例,女10例,年龄18~40岁,平均年龄23岁;对照组25例,男16例,女9例,年龄19~35岁,平均年龄24岁。所有患者均为初诊患者。排除标准:小于18岁者;妊娠及哺乳期、1年内可能怀孕者;2 wk内曾有相关治疗者;慢性肝病史者;高血脂病史者;治疗前用过其它免疫抑制剂者;对本药物过敏者。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口服异维A酸胶囊(商品名:泰尔丝,上海信谊万象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体重>50 kg者,每次口服10mg,每天3次,餐前服用;体重<50 kg者,每天2次,每次10mg。每周随访1次,治疗6 wk停药,继续随访3个月,治疗期间有皮肤黏膜干燥而不能坚持用药者应立即停药。对照组给予2.5%的5-FU加2%普鲁卡因(比例为5:1)混合液逐个注入跖疣中心,每周1次,连用6 wk。治疗6 wk后,继续随访3个月。治疗期间若注射部位有疼痛、溃烂而不能坚持用药者,应立即停药。
1.3 疗效判定标准
治愈:用药后疣体完全消退;显效:用药后起初疣体有明显消退,但连续使用6 wk后再无改善;无效:从用药起连续6 wk疣体无明显消退,甚至疣体反而增多、增大;复发:治愈后的3个月内,在原皮疹处出现新疣体。
1.4 不良反应观察
治疗组25例患者中,22例出现不同程度的唇炎(88%);18例出现黏膜干燥(72%)。未出现脱发、高血脂等不良反应。对照组25例患者中均出现注射部位红肿、疼痛(100%);12例出现注射部位轻度糜烂(48%)。未出现发热、不适、血细胞降低等不良反应。
2 结果
2.1 疗效
治疗组25例中,治愈22例(88%),显效2例(8%),无效1例(4%);对照组25例中,治愈20例(80%),显效3例(12%),无效2例(8%)。两组治愈率差异无显著性。
2.2 复发情况
治疗组治愈的22例中,复发3例(13.6%);对照组治愈的20例中,复发10例(50%)。治疗组近期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
2.3 安全性
治疗组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皮肤黏膜干燥,但均能耐受;对照组均出现注射部位红肿、疼痛,给予红霉素软膏作局部涂抹保护后均能继续坚持治疗。两组患者均未出现高三酰甘油、肝功能异常等全身不良反应。
3 讨论
治疗跖疣的目的在于根除皮损,调节免疫系统,预防复发。治疗方法多种多样,可以分为外科手段和非外科手段。外科手段包括冷冻、CO2激光、手术切除等,但都因为对疣体周边正常组织产生过大的创伤或因术后伤口难以愈合而谨慎采用。非外科手段分为化学腐蚀和全身用药,化学腐蚀因足底角质层较厚,药物渗透吸收差且腐蚀药物易造成疣周边正常组织的损伤,故也应谨慎采用;全身用药则大部分为免疫制剂。异维A酸属维甲酸类药物,具有抗角化、抗增生、抗炎、免疫调节等多种生物学活性。在皮肤科领域具有广泛的适应证。异维A酸能抑制皮肤中鸟氨酸脱羧酶的活性,从而减弱其诱导皮肤产生突变的可能,起到较好的抗增生、抗肿瘤的作用;另外,小剂量异维A酸有刺激免疫的作用,可促进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分化,激活巨噬细胞和朗格罕氏细胞,增强机体抗病毒能力。跖疣是HPV感染人体后在表皮大量复制增殖致细胞核有丝分裂增殖而形成的具有乳头样特征的赘生物,异维A酸可以调节被HPV感染细胞的分裂周期,通过上述作用机制抑制其过度增殖,使跖疣得到控制。本研究结果表明,口服异维A酸治疗跖疣比在疣体中心注射5-FU+普鲁卡因混合液具有更好的疗效,关键是能降低跖疣的复发率。而且口服异维A酸治疗跖疣具有使用方便、不良反应小、患者依从性高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异雏A酸 跖疣 复发率
中图分类号:P08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1533(2009)10-0477-02
跖疣是生于足底的寻常疣,这种因足底压力而形成的与皮面平行的乳头状角质增生,是由于感染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所致,是一种难治的顽症。其治疗方法有:CO2激光治疗、冷冻治疗、手术切除,但这些治疗都会使疣体周边组织损伤大,伤口难愈合,且疣体复发率亦较高。外用药物因足底角质层较厚,渗透吸收差且易腐蚀疣体周边正常组织,从而影响疗效。我科自2008年起采用异维A酸胶囊口服方法治疗跖疣患者25例,取得较好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08年1月~12月门诊确诊的跖疣患者50例,病程1个月一1年。将入选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25例,男15例,女10例,年龄18~40岁,平均年龄23岁;对照组25例,男16例,女9例,年龄19~35岁,平均年龄24岁。所有患者均为初诊患者。排除标准:小于18岁者;妊娠及哺乳期、1年内可能怀孕者;2 wk内曾有相关治疗者;慢性肝病史者;高血脂病史者;治疗前用过其它免疫抑制剂者;对本药物过敏者。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口服异维A酸胶囊(商品名:泰尔丝,上海信谊万象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体重>50 kg者,每次口服10mg,每天3次,餐前服用;体重<50 kg者,每天2次,每次10mg。每周随访1次,治疗6 wk停药,继续随访3个月,治疗期间有皮肤黏膜干燥而不能坚持用药者应立即停药。对照组给予2.5%的5-FU加2%普鲁卡因(比例为5:1)混合液逐个注入跖疣中心,每周1次,连用6 wk。治疗6 wk后,继续随访3个月。治疗期间若注射部位有疼痛、溃烂而不能坚持用药者,应立即停药。
1.3 疗效判定标准
治愈:用药后疣体完全消退;显效:用药后起初疣体有明显消退,但连续使用6 wk后再无改善;无效:从用药起连续6 wk疣体无明显消退,甚至疣体反而增多、增大;复发:治愈后的3个月内,在原皮疹处出现新疣体。
1.4 不良反应观察
治疗组25例患者中,22例出现不同程度的唇炎(88%);18例出现黏膜干燥(72%)。未出现脱发、高血脂等不良反应。对照组25例患者中均出现注射部位红肿、疼痛(100%);12例出现注射部位轻度糜烂(48%)。未出现发热、不适、血细胞降低等不良反应。
2 结果
2.1 疗效
治疗组25例中,治愈22例(88%),显效2例(8%),无效1例(4%);对照组25例中,治愈20例(80%),显效3例(12%),无效2例(8%)。两组治愈率差异无显著性。
2.2 复发情况
治疗组治愈的22例中,复发3例(13.6%);对照组治愈的20例中,复发10例(50%)。治疗组近期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
2.3 安全性
治疗组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皮肤黏膜干燥,但均能耐受;对照组均出现注射部位红肿、疼痛,给予红霉素软膏作局部涂抹保护后均能继续坚持治疗。两组患者均未出现高三酰甘油、肝功能异常等全身不良反应。
3 讨论
治疗跖疣的目的在于根除皮损,调节免疫系统,预防复发。治疗方法多种多样,可以分为外科手段和非外科手段。外科手段包括冷冻、CO2激光、手术切除等,但都因为对疣体周边正常组织产生过大的创伤或因术后伤口难以愈合而谨慎采用。非外科手段分为化学腐蚀和全身用药,化学腐蚀因足底角质层较厚,药物渗透吸收差且腐蚀药物易造成疣周边正常组织的损伤,故也应谨慎采用;全身用药则大部分为免疫制剂。异维A酸属维甲酸类药物,具有抗角化、抗增生、抗炎、免疫调节等多种生物学活性。在皮肤科领域具有广泛的适应证。异维A酸能抑制皮肤中鸟氨酸脱羧酶的活性,从而减弱其诱导皮肤产生突变的可能,起到较好的抗增生、抗肿瘤的作用;另外,小剂量异维A酸有刺激免疫的作用,可促进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分化,激活巨噬细胞和朗格罕氏细胞,增强机体抗病毒能力。跖疣是HPV感染人体后在表皮大量复制增殖致细胞核有丝分裂增殖而形成的具有乳头样特征的赘生物,异维A酸可以调节被HPV感染细胞的分裂周期,通过上述作用机制抑制其过度增殖,使跖疣得到控制。本研究结果表明,口服异维A酸治疗跖疣比在疣体中心注射5-FU+普鲁卡因混合液具有更好的疗效,关键是能降低跖疣的复发率。而且口服异维A酸治疗跖疣具有使用方便、不良反应小、患者依从性高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