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传统的学校体育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当代社会对人才的培养和锤炼。本文通过分析高职院校存在的问题和弊端,有针对性的科学改革体育教学模式,找出适合现阶段体育教学发展规律,并总结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模式今后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科学改革 高职院校 体育教学模式
一、现阶段我国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模式的分析
(一)我国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1、体育教学方式停留在传统中专的形式
目前绝大多数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方式深受传统思想的影响,一直沿用师生间单向传习式的教学形式,仍然停留在中专层面上。体育教师既是教学的设计者和实施者,又是教学过程的管理者和控制者,学生仅仅是被动的学习者。这种教学模式使得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始终处于统一化和简单化的境地,禁锢了学生的头脑,忽略学生的心理感受,难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2、未注重学生心理健康与适应能力
传统体育教学模式在教学内容上是以身体锻炼为主,很少涉及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特别是缺少社会适应能力、良好生活方式养成以及营养与健康等方面的内容。在教育理念上过分强调体育是“德、智、体、美、劳”中的重要一环。而没有把体育与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等因索放在同一个系统中去综合考虑。因而,体育教学的结果常常与社会对人才的全面要求不大相符,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社会适应能力较差。
3、学生个体差异性显著
传统体育教学模式在教学计划上是由教师按大纲要求统一制定,出现了教学计划、内容、方法及考核标准统一的现象。所有学生只能被动地执行,没有办法针对自身条件制定锻炼计划。虽然在制定过程中也能考虑不同专业对体育教学的不同要求,但对于学生个体的差异就很难加以考虑了。因此会出现一个班上总有一部分同学感觉运动量不足,一部分感到很难完成的现象。这不利于培养学生养成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也不利于使每个学生都能在体育锻炼中获得最大程度的心理满足与健康水平的提高。
(二)我国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模式改革的重要性
目前高职大学生不愿意上体育课,对体育课失去兴趣现象十分严重。分析原因主要有:
首先,学生体育观念薄弱。现行的教育体制使学生从小就进入升学考试的模式中,分数的竞争使学生不自觉地忽视了体育锻炼,体育意识的培养也就无从谈起。
其次,体育课程模式陈旧。从小学到大学一直延续传统的体育课程模式、课程内容、授课手段,学生很难对其产生兴趣。同文明素养一样,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和爱好也有一个养成过程。
最后,身体锻炼内容和方法匮乏。由于传统的教育模式及多年来升学的压力,学生忽视了体育锻炼,因此,虽然很多大学生愿意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但又不知道练什么,怎么练。
二、科学改革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模式的方向
(一)创新体育教学方式,有效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理念
高职院校的体育要适应今后学生走向社会的需求,就要树立学生的终身体育观,这就要求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师必须改革以往的教材、结构、教法、管理和陈旧的教学模式。应该将终身体育的目标贯彻其中,实现教学目标与终身体育目标的统一,确立终身体育为指导思想。突出健身性、娱乐性,实用性等特点。满足每个学生需求的同时对一些特殊的学生按摩保健课,针对他们的个人情况与本人愿望因人施教,决不让一个学生落伍。通过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锻炼的能力,激发学生关心体育事业,自觉煅炼身体的热情。
(二)培养学生兴趣,均衡其身心健康
在教学内容上除了以健康指标为核心,重新安排传统体育项目内容,增加余暇娱乐体育项目外,还要增加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能力、营养与健康、以及良好生活方式养成等内容。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为最终目标要求,均衡发展学生的身心健康,培养乐观、积极、懂科学,具有较强适应性,兼具健康的体格与健康的心理的新型人才。在教学方法上,以常见运动项目为主干,积极配合一些新兴的、具有较强吸引力的游戏项目作为辅助,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根据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制定科学的锻炼计划
在教学计划上,要灵活制定锻炼计划。教师以“健康第一”为目标并以体现健康的指标为依据,统一编写教学计划。每个学生也要在教师指导下,根据自己的基本身体素质情况制定相应的健康目标和锻炼计划,并以“运动处方”的形式设计相应的表格,分阶段进行考核登记。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学生锻炼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并形成教师与学生双向的互动,以取得较好的效果。
三、结论
总之,在科学发展观的大背景下,我国高职体育教学模式应围绕“综合素质、个性发展、终身体育锻炼”的主题,把体育教学手段、方式、方法转化到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个性发展以及终身体育锻炼为目的的体育学习中去。
(作者单位: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罗久良.陕西教育学院学报[J].高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学模式改革初探,2003.
[2]周召勇.安徽文学(评论研究)[J].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模式现状及对策分析,2008.
[3]左春雨.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J] 创新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模式,2010.
关键词 科学改革 高职院校 体育教学模式
一、现阶段我国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模式的分析
(一)我国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1、体育教学方式停留在传统中专的形式
目前绝大多数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方式深受传统思想的影响,一直沿用师生间单向传习式的教学形式,仍然停留在中专层面上。体育教师既是教学的设计者和实施者,又是教学过程的管理者和控制者,学生仅仅是被动的学习者。这种教学模式使得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始终处于统一化和简单化的境地,禁锢了学生的头脑,忽略学生的心理感受,难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2、未注重学生心理健康与适应能力
传统体育教学模式在教学内容上是以身体锻炼为主,很少涉及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特别是缺少社会适应能力、良好生活方式养成以及营养与健康等方面的内容。在教育理念上过分强调体育是“德、智、体、美、劳”中的重要一环。而没有把体育与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等因索放在同一个系统中去综合考虑。因而,体育教学的结果常常与社会对人才的全面要求不大相符,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社会适应能力较差。
3、学生个体差异性显著
传统体育教学模式在教学计划上是由教师按大纲要求统一制定,出现了教学计划、内容、方法及考核标准统一的现象。所有学生只能被动地执行,没有办法针对自身条件制定锻炼计划。虽然在制定过程中也能考虑不同专业对体育教学的不同要求,但对于学生个体的差异就很难加以考虑了。因此会出现一个班上总有一部分同学感觉运动量不足,一部分感到很难完成的现象。这不利于培养学生养成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也不利于使每个学生都能在体育锻炼中获得最大程度的心理满足与健康水平的提高。
(二)我国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模式改革的重要性
目前高职大学生不愿意上体育课,对体育课失去兴趣现象十分严重。分析原因主要有:
首先,学生体育观念薄弱。现行的教育体制使学生从小就进入升学考试的模式中,分数的竞争使学生不自觉地忽视了体育锻炼,体育意识的培养也就无从谈起。
其次,体育课程模式陈旧。从小学到大学一直延续传统的体育课程模式、课程内容、授课手段,学生很难对其产生兴趣。同文明素养一样,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和爱好也有一个养成过程。
最后,身体锻炼内容和方法匮乏。由于传统的教育模式及多年来升学的压力,学生忽视了体育锻炼,因此,虽然很多大学生愿意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但又不知道练什么,怎么练。
二、科学改革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模式的方向
(一)创新体育教学方式,有效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理念
高职院校的体育要适应今后学生走向社会的需求,就要树立学生的终身体育观,这就要求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师必须改革以往的教材、结构、教法、管理和陈旧的教学模式。应该将终身体育的目标贯彻其中,实现教学目标与终身体育目标的统一,确立终身体育为指导思想。突出健身性、娱乐性,实用性等特点。满足每个学生需求的同时对一些特殊的学生按摩保健课,针对他们的个人情况与本人愿望因人施教,决不让一个学生落伍。通过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锻炼的能力,激发学生关心体育事业,自觉煅炼身体的热情。
(二)培养学生兴趣,均衡其身心健康
在教学内容上除了以健康指标为核心,重新安排传统体育项目内容,增加余暇娱乐体育项目外,还要增加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能力、营养与健康、以及良好生活方式养成等内容。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为最终目标要求,均衡发展学生的身心健康,培养乐观、积极、懂科学,具有较强适应性,兼具健康的体格与健康的心理的新型人才。在教学方法上,以常见运动项目为主干,积极配合一些新兴的、具有较强吸引力的游戏项目作为辅助,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根据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制定科学的锻炼计划
在教学计划上,要灵活制定锻炼计划。教师以“健康第一”为目标并以体现健康的指标为依据,统一编写教学计划。每个学生也要在教师指导下,根据自己的基本身体素质情况制定相应的健康目标和锻炼计划,并以“运动处方”的形式设计相应的表格,分阶段进行考核登记。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学生锻炼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并形成教师与学生双向的互动,以取得较好的效果。
三、结论
总之,在科学发展观的大背景下,我国高职体育教学模式应围绕“综合素质、个性发展、终身体育锻炼”的主题,把体育教学手段、方式、方法转化到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个性发展以及终身体育锻炼为目的的体育学习中去。
(作者单位: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罗久良.陕西教育学院学报[J].高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学模式改革初探,2003.
[2]周召勇.安徽文学(评论研究)[J].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模式现状及对策分析,2008.
[3]左春雨.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J] 创新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模式,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