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林黛玉进贾府》(高中语文第四册)选自《红楼梦》第三回,通过林黛玉的所见、所闻、所感,概括介绍了贾府一大批人物的身份地位和思想性格,再现了典型人物活动的典型环境。
母亲去世后,黛玉没人照料,父亲便托人将她送至贾府外祖母处寄养。
面对黛玉的到来,贾府上下表现出了两种表情:哭和笑。
黛玉进府后见到的第一位人物就是贾家的老祖宗贾母。见到黛玉,贾母既喜又疼:“一把搂入怀中,心肝儿肉叫着大哭起来。当下地下侍立之人,无不掩面涕泣,黛玉也哭个不住。”贾母这一哭,是因黛玉的到来而乐极生悲,也是因女儿去世而伤心,更是心疼外孙女的不幸遭遇。但其实,作者写它还有其独特的作用,结合黛玉后来的命运,可看出这是作者独具匠心的构思和安排。黛玉介绍身世时说,曾有个癞头和尚要化她出家,父母不从,和尚便告诫她“从此以后总不许见哭声”,而贾母一见面就将她搂入怀中大哭,这和“总不许见哭声”岂不冲突吗?贾母的“大哭”和黛玉的“哭个不住”暗示着黛玉进入贾府的人生将是眼泪人生,也正好回应了第一回中“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的伏笔,可见这个“哭”字是作者的点睛之笔。至于其他人的哭,则是看主子面色行事罢了。在这场大哭之后,还有一个人哭过,那就是王熙凤。这位荣国府的风云人物,没见黛玉前,我们即闻其笑(未见其人,先闻其笑),见到黛玉后,也是笑,笑过之后,悲从心来,便用帕拭泪。王熙凤是否真为黛玉的身世而落泪呢?这当然是演戏,且演得很出色,不但未引起贾母悲伤,反把贾母逗笑了,又一次赢得了贾母的欢心。一“哭”一“笑”,充分表现了“凤辣子”的不同凡响。
哭过之后,贾府上下在黛玉面前表现出了一种共同表情——笑。本文中,“笑”多达26次,黛玉的“步步留心,时时在意”,是凄清慎微的笑;贾母至高无上,是幸福满足的笑;王熙凤有恃无恐,是泼辣放纵的笑;宝玉童真无邪,对黛玉友善亲昵,是心有灵犀一点通的笑。另外,王夫人是讨好强颜的笑,探春是直率可心的笑,丫环下人则是应酬附和的笑,真可谓是千姿百态。作者抓住了这些人的不同地位、不同性格,用“笑”展示出了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反映了他们的情感变化。
这些“哭”和“笑”,活现出了贾府上下对黛玉的表面好感和一团和气,也隐藏了许多虚伪狡诈和悲哀的东西。借助这些,作品表现出了贾府的可悲和可鄙,艺术地再现了那个社会的内在真实。
恩格斯说:“现实主义的意思是,除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林黛玉进贾府》就是这样,用“哭”和“笑”这些真实的细节,生动传神地表现出了贾府的礼仪和虚伪,预示了黛玉寄人篱下的可悲命运和进贾府后的眼泪人生。同时也表现出了贾府中一大批人物的身份地位、思想感情和精神风貌,可谓“哭笑传情,哭笑传神”。
(本文作者单位:甘肃省武威第十五中学)
母亲去世后,黛玉没人照料,父亲便托人将她送至贾府外祖母处寄养。
面对黛玉的到来,贾府上下表现出了两种表情:哭和笑。
黛玉进府后见到的第一位人物就是贾家的老祖宗贾母。见到黛玉,贾母既喜又疼:“一把搂入怀中,心肝儿肉叫着大哭起来。当下地下侍立之人,无不掩面涕泣,黛玉也哭个不住。”贾母这一哭,是因黛玉的到来而乐极生悲,也是因女儿去世而伤心,更是心疼外孙女的不幸遭遇。但其实,作者写它还有其独特的作用,结合黛玉后来的命运,可看出这是作者独具匠心的构思和安排。黛玉介绍身世时说,曾有个癞头和尚要化她出家,父母不从,和尚便告诫她“从此以后总不许见哭声”,而贾母一见面就将她搂入怀中大哭,这和“总不许见哭声”岂不冲突吗?贾母的“大哭”和黛玉的“哭个不住”暗示着黛玉进入贾府的人生将是眼泪人生,也正好回应了第一回中“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的伏笔,可见这个“哭”字是作者的点睛之笔。至于其他人的哭,则是看主子面色行事罢了。在这场大哭之后,还有一个人哭过,那就是王熙凤。这位荣国府的风云人物,没见黛玉前,我们即闻其笑(未见其人,先闻其笑),见到黛玉后,也是笑,笑过之后,悲从心来,便用帕拭泪。王熙凤是否真为黛玉的身世而落泪呢?这当然是演戏,且演得很出色,不但未引起贾母悲伤,反把贾母逗笑了,又一次赢得了贾母的欢心。一“哭”一“笑”,充分表现了“凤辣子”的不同凡响。
哭过之后,贾府上下在黛玉面前表现出了一种共同表情——笑。本文中,“笑”多达26次,黛玉的“步步留心,时时在意”,是凄清慎微的笑;贾母至高无上,是幸福满足的笑;王熙凤有恃无恐,是泼辣放纵的笑;宝玉童真无邪,对黛玉友善亲昵,是心有灵犀一点通的笑。另外,王夫人是讨好强颜的笑,探春是直率可心的笑,丫环下人则是应酬附和的笑,真可谓是千姿百态。作者抓住了这些人的不同地位、不同性格,用“笑”展示出了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反映了他们的情感变化。
这些“哭”和“笑”,活现出了贾府上下对黛玉的表面好感和一团和气,也隐藏了许多虚伪狡诈和悲哀的东西。借助这些,作品表现出了贾府的可悲和可鄙,艺术地再现了那个社会的内在真实。
恩格斯说:“现实主义的意思是,除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林黛玉进贾府》就是这样,用“哭”和“笑”这些真实的细节,生动传神地表现出了贾府的礼仪和虚伪,预示了黛玉寄人篱下的可悲命运和进贾府后的眼泪人生。同时也表现出了贾府中一大批人物的身份地位、思想感情和精神风貌,可谓“哭笑传情,哭笑传神”。
(本文作者单位:甘肃省武威第十五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