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与环境:1930年代河南森林概况与堤防造林之案例研究

来源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iyajun1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初中国引入了新式林业观念,"防灾致富"是此时造林事业重要的目标。近代河南省因森林资源破坏,环境灾害频仍,因此格外重视推广造林事业。本文以1930年代河南省堤防造林案例为核心,分析豫省森林缺乏的状况,以及堤防造林具体实施的方法,并探讨其效益。藉由此一案例可窥见政府与民众在面临现实环境威胁下,积极谋求经营改善的努力。
其他文献
民国时期江苏省籍的文教人士依靠其独特的人文地理优势,对国语运动的开展发生了重大影响。众多的江苏人参与了第一套拼音方案的制定,大力推动注音字母的颁行,主导了国语标准音的
大功率液压机械传动系统是当前挖掘机应用中的重要性动力支撑系统,只有保障了其节能应用才能为挖掘行业的发展提供效益。因此,对大功率液压机械传动系统实施高效节能控制就变
本文论述了在加强对大学生党员培养、教育中应把握质量和分层次教育两个原则,并对新时期加强大学生党员培养、教育的途径与方法提出了看法.
抗战时期,危难时局与艰苦的生活环境并没有浇灭昆明史家的科研热情,他们以昆明报刊为平台,纷纷撰文对历史、历史学、史学的本质与功能、历史发展动力及历史研究法等重要的理
运用模型分析方法,罗默从个体层次上对人类社会中剥削现象进行了微观分析,提供了不同于传统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新视野,更为直观地阐明了剥削的概念。除M3模型外,从本质上讲,他的两个
近读胡健的新著《中国审美意识简史》,深感此著立论与构想都与现有的中国美学史专著不大同。它并不沉溺于细部的阐发,而把论述的重心放在整体显示中国审美意识的发展上,亦即从审
问题的存在决定着学术研究的价值。进入21世纪以来,“村民自治的发展在走向深入的过程中出现了‘成长的烦恼’和‘发展的困境’,它并未在短时间内实现人们原来附加给它的过多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