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2013年的就业情况曾被一些人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季”,而2014年的就业形势仍难好转。大学生对于毕业后的工作方向呈现出一种迷茫的状态,很多人存在着就业焦虑的现象。本文就是以高校学生的调查数据为基础,了解当下大学生焦虑的基本状况,分析大学生焦虑的原因、影响,并进一步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缓解当下大学生们面临的就业压力。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焦虑;影响因素;对策
1.研究背景与现状
1.1 研究背景。近年来,严峻的就业形势使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担负着沉重的心理压力,甚至普遍出现了严重的就业焦虑问题。研究表明,毕业前这个特殊时期,大学生面临着人生的重大抉择,择业焦虑成为大学毕业生最多见的心理问题。加强对大学生就业焦虑的研究和辅导工作,已经成为高校当前刻不容缓、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1]。
1.2 研究现状。国内近年来对大学生焦虑心理的研究以小型的、混合性的调查研究较为多见,一方面集中在焦虑状况的考察,另一方面则集中在焦虑的影响因素及相关研究。顾坤华:自己的理想能否实现;能否找到一个适合自己专业特长又环境优越的单位;用人单位能否选中自己;屡屡被用人单位拒之门外怎么办;自己看中的单位,父母不赞同怎么办;选择单位失误,造成千古恨怎么办;到单位后不能胜任工作怎么办等。毕业时精神负担过重,紧张烦躁,心神不宁[2]。张晓琴:具体地讲,第一,个体表现出对就业的紧张感到担心。第二,伴随着一定的生理反应[3]。
2.大学生就业焦虑的现状分析
2.1 就业形势的严峻性带来焦虑。调查结果显示,49.9%的人认为当下就业形势非常严峻,在社会中普遍出现的就业难现象使得大学生们压力重重,甚至在心理层面夸大了就业难度而使自己感到焦虑。
2.2 女生比男生更焦虑。针对感到压抑的群体进行调查,男生感到压抑的比例是37%,而女生感到压抑的比例则为51.5%,因此在直面就业问题时女生明显比男生焦虑。
2.3 感到压抑的人在多方面表现出焦虑。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感到压抑的人与总是觉得自身条件达不到招聘单位要求、担心被问不会的问题、害怕处理不好上下级关系、毕业人数多使自己难找到工作这些问题都具有很大的相关性,谈及这些问题,学生普遍感到焦虑。
2.4 他人的就业焦虑会影响自己的情绪。由调查数据可看出,样本中有高达70%的人觉得他人对就业的焦虑情绪或就业状况会影响自己的情绪。如寝室同学的就业情况或是焦虑情绪很容易增加整个寝室的焦虑感,且这种焦虑是随着年级的递增程度不断加深。
3.大学生就业焦虑的影响因素分析
3.1 女性性别增加了其就业难度。众所周知,女大学生在寻找工作的过程中,面临比男生更为严峻的问题,自身的性别使她们在求职过程中成为弱势群体,需要更多的关注。
3.2 薪酬期望过高。调查样本中有40.4%的人的薪酬期望是4000元以上,还有35.7%的人的薪酬期望是3000~4000元,有20%的人的薪酬期望是2000~3000元,只有3.9%的人接受2000元以下的薪酬水平。该数据显示大多数刚毕业的大学生的薪酬期望值较高,如果找不到支付给他们期望薪酬水平的岗位,他们会因此而感到焦虑。
3.3 个人就业意愿与劳动力市场需求不匹配。调查样本中有45.4%的人毕业时的希望去企业就业,有24.3%的人选择考研,另有18.9%的人选择考公务员,仅有8.4%的人选择创业。该数据显示,大多数人就业期望比较高,根据近几年就业形势来看,企业的招聘数量远远低于应聘数量,因此出现了个人就业意愿与劳动力市场需求不匹配的现象,造成了大学生的就业焦虑。
3.4 家庭影响。通过调查可看出父母的期望与自己的就业期望不符也会造成大学生焦虑。在现实生活中,大学生的就业方向和期望很多情况下都是在家庭的影响下形成的,父母的期望与孩子的择业方向有很大的关联性。
3.5 高校教育影响下的个人素质水平。通过调查可知大学生认为影响就业最重要的因素是学习能力及学历。个人素质水平越高,在面临就业问题时越自信,相反,若是在大学四年中个人没有得到全面发展则在面临就业时会因分外紧张而感到焦虑。
3.6 找不到工作最担心的后果。調查样本中有37.0%的人认为找不到工作会给家庭或父母带来担忧,同时,有22.8%的人觉得找不到工作不能正常维持物质生活,18.3%的人找不到工作害怕别人瞧不起,有11.4%的人找不到工作会认为自己无能。这种怕找不到工作而引起的担心其实是对就业的超前焦虑。
4.缓解大学生就业焦虑的对策分析
4.1 转变就业观念,降低心理预期,制定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大多数学生都是在临近大四时开始找工作,高等教育从精英化走向大众化,这就需要大学生本身改变就业观念,正确认识自我和社会,切勿好高骛远,互相攀比,要实事求是,走适合自己的道路。加强自身素质建设,积极参与社会竞争,做到有备无患。降低预期,摆正心态,脚踏实地,从底层做起。
4.2 注重提高自身素质,积极参与社会竞争。大学生自身应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和运用,积极参加学校或学院开展的素质拓展活动,不断从活动中积累就业经验。应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了解就业信息,通过提高自身素质拥有参与社会竞争的信心。
4.3 加强就业指导。多年来,就业指导已经形成一套相对固定的模式,在高校就业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形势是不断变化的,学生的需求是不断发展的,因此我们的就业指导工作需要跟随学生的需求和就业市场的形势不断创新。首先可以开设理论课堂,增加同学的就业知识;其次可以模拟应聘场景,提高其应聘技巧。
4.4 提高对大学生创业的关注度。通过调查可以看出,样本中有41.7%的人认为毕业后创业是最困难的。因此政府以及学校应提高对大学生创业的关注度,给予大力支持。政府应聘请企业、高校、政府部门经验丰富的人员和成功创业者组成指导团队,为毕业生随身指导创业实践,帮助毕业生提高创业成功率。
4.5 高校与企业合作促进就业。一方面,建立学校整合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实现基础理论和实践能力的互相补充、互相促进,使学生有发展后劲、有社会责任感。另一方面,需要企业的积极参与及合作,企业应该把学生的实习当作新血液的注入,要抓住机会。
4.6 家庭内部给予支持。毕业生家长应积极转变思想观念,对就业形成一种良好的思维方式,主动收集社会就业信息,全面认识和了解就业形势与政策,摆脱传统观念束缚,把基层和国家经济发展、政治形势、就业政策导向、行业发展前景、职业性质、岗位要求与大学生主观愿望有机地统一起来,给毕业生以科学的指导。
参考文献
[1]李积萍.大学生就业焦虑问题研究综述[N].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
[2]曹可梅.大学生就业焦虑的社会学分析[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8
[3]中国论文网.大学生就业焦虑问题研究述评[J].焦虑研究,2013(9)
基金项目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求索”立项,课题号Qssc142705。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焦虑;影响因素;对策
1.研究背景与现状
1.1 研究背景。近年来,严峻的就业形势使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担负着沉重的心理压力,甚至普遍出现了严重的就业焦虑问题。研究表明,毕业前这个特殊时期,大学生面临着人生的重大抉择,择业焦虑成为大学毕业生最多见的心理问题。加强对大学生就业焦虑的研究和辅导工作,已经成为高校当前刻不容缓、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1]。
1.2 研究现状。国内近年来对大学生焦虑心理的研究以小型的、混合性的调查研究较为多见,一方面集中在焦虑状况的考察,另一方面则集中在焦虑的影响因素及相关研究。顾坤华:自己的理想能否实现;能否找到一个适合自己专业特长又环境优越的单位;用人单位能否选中自己;屡屡被用人单位拒之门外怎么办;自己看中的单位,父母不赞同怎么办;选择单位失误,造成千古恨怎么办;到单位后不能胜任工作怎么办等。毕业时精神负担过重,紧张烦躁,心神不宁[2]。张晓琴:具体地讲,第一,个体表现出对就业的紧张感到担心。第二,伴随着一定的生理反应[3]。
2.大学生就业焦虑的现状分析
2.1 就业形势的严峻性带来焦虑。调查结果显示,49.9%的人认为当下就业形势非常严峻,在社会中普遍出现的就业难现象使得大学生们压力重重,甚至在心理层面夸大了就业难度而使自己感到焦虑。
2.2 女生比男生更焦虑。针对感到压抑的群体进行调查,男生感到压抑的比例是37%,而女生感到压抑的比例则为51.5%,因此在直面就业问题时女生明显比男生焦虑。
2.3 感到压抑的人在多方面表现出焦虑。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感到压抑的人与总是觉得自身条件达不到招聘单位要求、担心被问不会的问题、害怕处理不好上下级关系、毕业人数多使自己难找到工作这些问题都具有很大的相关性,谈及这些问题,学生普遍感到焦虑。
2.4 他人的就业焦虑会影响自己的情绪。由调查数据可看出,样本中有高达70%的人觉得他人对就业的焦虑情绪或就业状况会影响自己的情绪。如寝室同学的就业情况或是焦虑情绪很容易增加整个寝室的焦虑感,且这种焦虑是随着年级的递增程度不断加深。
3.大学生就业焦虑的影响因素分析
3.1 女性性别增加了其就业难度。众所周知,女大学生在寻找工作的过程中,面临比男生更为严峻的问题,自身的性别使她们在求职过程中成为弱势群体,需要更多的关注。
3.2 薪酬期望过高。调查样本中有40.4%的人的薪酬期望是4000元以上,还有35.7%的人的薪酬期望是3000~4000元,有20%的人的薪酬期望是2000~3000元,只有3.9%的人接受2000元以下的薪酬水平。该数据显示大多数刚毕业的大学生的薪酬期望值较高,如果找不到支付给他们期望薪酬水平的岗位,他们会因此而感到焦虑。
3.3 个人就业意愿与劳动力市场需求不匹配。调查样本中有45.4%的人毕业时的希望去企业就业,有24.3%的人选择考研,另有18.9%的人选择考公务员,仅有8.4%的人选择创业。该数据显示,大多数人就业期望比较高,根据近几年就业形势来看,企业的招聘数量远远低于应聘数量,因此出现了个人就业意愿与劳动力市场需求不匹配的现象,造成了大学生的就业焦虑。
3.4 家庭影响。通过调查可看出父母的期望与自己的就业期望不符也会造成大学生焦虑。在现实生活中,大学生的就业方向和期望很多情况下都是在家庭的影响下形成的,父母的期望与孩子的择业方向有很大的关联性。
3.5 高校教育影响下的个人素质水平。通过调查可知大学生认为影响就业最重要的因素是学习能力及学历。个人素质水平越高,在面临就业问题时越自信,相反,若是在大学四年中个人没有得到全面发展则在面临就业时会因分外紧张而感到焦虑。
3.6 找不到工作最担心的后果。調查样本中有37.0%的人认为找不到工作会给家庭或父母带来担忧,同时,有22.8%的人觉得找不到工作不能正常维持物质生活,18.3%的人找不到工作害怕别人瞧不起,有11.4%的人找不到工作会认为自己无能。这种怕找不到工作而引起的担心其实是对就业的超前焦虑。
4.缓解大学生就业焦虑的对策分析
4.1 转变就业观念,降低心理预期,制定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大多数学生都是在临近大四时开始找工作,高等教育从精英化走向大众化,这就需要大学生本身改变就业观念,正确认识自我和社会,切勿好高骛远,互相攀比,要实事求是,走适合自己的道路。加强自身素质建设,积极参与社会竞争,做到有备无患。降低预期,摆正心态,脚踏实地,从底层做起。
4.2 注重提高自身素质,积极参与社会竞争。大学生自身应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和运用,积极参加学校或学院开展的素质拓展活动,不断从活动中积累就业经验。应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了解就业信息,通过提高自身素质拥有参与社会竞争的信心。
4.3 加强就业指导。多年来,就业指导已经形成一套相对固定的模式,在高校就业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形势是不断变化的,学生的需求是不断发展的,因此我们的就业指导工作需要跟随学生的需求和就业市场的形势不断创新。首先可以开设理论课堂,增加同学的就业知识;其次可以模拟应聘场景,提高其应聘技巧。
4.4 提高对大学生创业的关注度。通过调查可以看出,样本中有41.7%的人认为毕业后创业是最困难的。因此政府以及学校应提高对大学生创业的关注度,给予大力支持。政府应聘请企业、高校、政府部门经验丰富的人员和成功创业者组成指导团队,为毕业生随身指导创业实践,帮助毕业生提高创业成功率。
4.5 高校与企业合作促进就业。一方面,建立学校整合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实现基础理论和实践能力的互相补充、互相促进,使学生有发展后劲、有社会责任感。另一方面,需要企业的积极参与及合作,企业应该把学生的实习当作新血液的注入,要抓住机会。
4.6 家庭内部给予支持。毕业生家长应积极转变思想观念,对就业形成一种良好的思维方式,主动收集社会就业信息,全面认识和了解就业形势与政策,摆脱传统观念束缚,把基层和国家经济发展、政治形势、就业政策导向、行业发展前景、职业性质、岗位要求与大学生主观愿望有机地统一起来,给毕业生以科学的指导。
参考文献
[1]李积萍.大学生就业焦虑问题研究综述[N].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
[2]曹可梅.大学生就业焦虑的社会学分析[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8
[3]中国论文网.大学生就业焦虑问题研究述评[J].焦虑研究,2013(9)
基金项目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求索”立项,课题号Qssc142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