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黑饲麦1号是青海省农林科学院作物所与波兰专家选育而成的,其具有耐寒、耐旱、耐盐碱,抗倒伏性强等特性,而且高抗条锈、抗白粉病、中抗吸浆虫等病虫害。黑饲麦1号为粮饲兼用饲料型黑麦新品种,其籽粒产量比普通小麦高20%以上,品质上次于小麦但高于青稞的主栽品种,茎叶产量和营养品质都高于普通小麦和青稞,而且是各类牲畜都非常喜食的优良饲草。
1 海北州现状
海北藏族自治州位于青海省的东北部,青海湖北岸,地理位置介于东经98°5′25″—102°41′03″,北纬36°44′00″—39°05′18″,东南与海东地区及大通县接壤,西与海西州毗连,南与海南州、隔湖相望,北与甘肃省张掖地区为邻。海北地处青藏高原,属高原大陆性气候,种植业结构单一,农业总体产值较低,农业生产必须考虑农民增收,处理好"被子"与"票子"的关系,这是一个关系到农业增效,农村生活水平提高的关键问题。
青海省是中国五大牧区之一,全省的天然草场面积占全国草场面积的十分之一,居全国第4位,畜牧业是青海省的特色产业之一,同时退耕还林还草、改善生态环境也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根本点和切入点。因而,在这个大趋势下,海北州农牧也发展也占到了相当大的比例,尤其位于青海湖北岸的我州海晏县和刚察县是环湖现代现代高效畜牧业示范区,畜牧业历来是该地区农牧民群众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传统主导产业。海北州全州土地总面积为340.68万公顷,目前,农牧业已利用土地面积240.81万公顷,占全州土地总面积的70.7%。
2 在海北地区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农牧地区种养结合是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大战略措施, 也是该地区农牧结合的纽带,促进畜牧业发展的重要突破口,但大力发展当地优质牧草种植欠缺优良品种和新技术,草业种植也难以弥补草场过载的不足和形成规模种植。
二是海北地区农业生产区生态薄弱地区如何加强该地区生态建设问题,提高抗灾害能力方面,牧草对于旱灾还是雹灾,由于其主要以茎杆收入为主,可以避免粮食作物的颗粒无收,对于建立合理的农业生态系统,推动粮、经、饲(草)结构有序发展,降低农产品成本和资源投入,对促进优质无公害绿色畜产品生产和实现可持续农业发展,都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海北有着十分广阔的草场资源和牲畜资源,又是环湖高效畜牧业示范区,在解决饲草品质和草场载畜量方面存在着迫切性,随着西部开发战略的实施和高原特色农业的发展,草业产业化早项目区的发展和综合利用价值将会越来越大。
3 黑饲麦1号引种栽培要点
黑饲麦1号,是我省培育出的第一个具有小麦HMW-GS5 10基因的黑麦新品种,该品种春性,分蘖力特强,根系发达,对土壤肥力要求不严,青干草中蛋白质含量高达15.25%,可溶性糖19.17%,与燕麦草、紫花苜蓿相当。成熟期茎杆中粗蛋白含量6%,小麦茎杆中3.87%。抗白粉病、锈病,耐瘠性强,适应性广。尤其“黑饲麦1号”经试验可平均亩产干草量1073.5公斤,比掩埋草亩产320~420公斤,增产155%以上,增产潜力巨大。
优质牧草的生产不仅可以改善土壤,提高土壤肥力,在农牧交错地区,牧草也是农牧结合的一个纽带,实行粮草轮作或在易于发生冰雹等灾害区种植牧草,是农牧业相结合,建立良好的种植结构和提高整个地区综合抗灾能力的一个有力的技术措施之一。
草畜业增加值中有90%可以转化为农民收入,转化率高于种植业27个百分点,种植牧草亩可减少人工投入4个,增加收入是种植粮油的两倍,可以增加农牧民收入,同时在海北地区可改善饲草供求矛盾,缓解草场压力,发展草业产业化,保护环湖地区生态环境。
牧草作为可供家畜家禽采食的草类,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不仅是重要的、优质的、经济的饲料作物,同时由于牧草特有的特性,牧草可以很好的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尤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业经济结构的调整,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料作物三元结构的形成,牧草充分的充当了农牧相结合的媒介和纽带,成功的将二者联系在一起,为农牧交错地区农牧业发展形成生产模式奠定了基础,也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基础之一。青海省海南州贵南县引导农牧民退耕还草,通过草产业化,为农牧民牛羊舍饲育肥提供充足草料,耕后的牧草以入股或收购的形式参与草业企业的经营,用草业企业的科学加工减少牧草营养损失,获得的丰厚的收入,也是草业发展的借鉴经验。
退耕还林还草、改善生态环境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根本点和切入点,同时 加快发展饲料饲草产业,实现种植业由粮经两元结构向粮经饲三元结构转变,又是农业结构调整,實施农业优势化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和保证。据调查,国际市场每年饲料、牧草缺口在1亿吨左右,仅日本、韩国及东南亚地区每年进口量在200万吨以上,缺口在40%左右。国内市场年饲料、牧草需求量在4500万吨以上,价格稳中有升。海北地区有未利用土地和宜农宜牧地种植牧草地可达20余万公顷,有了适宜当地种植的优质牧草品种,海北地区牧草业的发展和实施将具有广阔的利用天地和产品市场。
1 海北州现状
海北藏族自治州位于青海省的东北部,青海湖北岸,地理位置介于东经98°5′25″—102°41′03″,北纬36°44′00″—39°05′18″,东南与海东地区及大通县接壤,西与海西州毗连,南与海南州、隔湖相望,北与甘肃省张掖地区为邻。海北地处青藏高原,属高原大陆性气候,种植业结构单一,农业总体产值较低,农业生产必须考虑农民增收,处理好"被子"与"票子"的关系,这是一个关系到农业增效,农村生活水平提高的关键问题。
青海省是中国五大牧区之一,全省的天然草场面积占全国草场面积的十分之一,居全国第4位,畜牧业是青海省的特色产业之一,同时退耕还林还草、改善生态环境也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根本点和切入点。因而,在这个大趋势下,海北州农牧也发展也占到了相当大的比例,尤其位于青海湖北岸的我州海晏县和刚察县是环湖现代现代高效畜牧业示范区,畜牧业历来是该地区农牧民群众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传统主导产业。海北州全州土地总面积为340.68万公顷,目前,农牧业已利用土地面积240.81万公顷,占全州土地总面积的70.7%。
2 在海北地区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农牧地区种养结合是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大战略措施, 也是该地区农牧结合的纽带,促进畜牧业发展的重要突破口,但大力发展当地优质牧草种植欠缺优良品种和新技术,草业种植也难以弥补草场过载的不足和形成规模种植。
二是海北地区农业生产区生态薄弱地区如何加强该地区生态建设问题,提高抗灾害能力方面,牧草对于旱灾还是雹灾,由于其主要以茎杆收入为主,可以避免粮食作物的颗粒无收,对于建立合理的农业生态系统,推动粮、经、饲(草)结构有序发展,降低农产品成本和资源投入,对促进优质无公害绿色畜产品生产和实现可持续农业发展,都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海北有着十分广阔的草场资源和牲畜资源,又是环湖高效畜牧业示范区,在解决饲草品质和草场载畜量方面存在着迫切性,随着西部开发战略的实施和高原特色农业的发展,草业产业化早项目区的发展和综合利用价值将会越来越大。
3 黑饲麦1号引种栽培要点
黑饲麦1号,是我省培育出的第一个具有小麦HMW-GS5 10基因的黑麦新品种,该品种春性,分蘖力特强,根系发达,对土壤肥力要求不严,青干草中蛋白质含量高达15.25%,可溶性糖19.17%,与燕麦草、紫花苜蓿相当。成熟期茎杆中粗蛋白含量6%,小麦茎杆中3.87%。抗白粉病、锈病,耐瘠性强,适应性广。尤其“黑饲麦1号”经试验可平均亩产干草量1073.5公斤,比掩埋草亩产320~420公斤,增产155%以上,增产潜力巨大。
优质牧草的生产不仅可以改善土壤,提高土壤肥力,在农牧交错地区,牧草也是农牧结合的一个纽带,实行粮草轮作或在易于发生冰雹等灾害区种植牧草,是农牧业相结合,建立良好的种植结构和提高整个地区综合抗灾能力的一个有力的技术措施之一。
草畜业增加值中有90%可以转化为农民收入,转化率高于种植业27个百分点,种植牧草亩可减少人工投入4个,增加收入是种植粮油的两倍,可以增加农牧民收入,同时在海北地区可改善饲草供求矛盾,缓解草场压力,发展草业产业化,保护环湖地区生态环境。
牧草作为可供家畜家禽采食的草类,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不仅是重要的、优质的、经济的饲料作物,同时由于牧草特有的特性,牧草可以很好的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尤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业经济结构的调整,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料作物三元结构的形成,牧草充分的充当了农牧相结合的媒介和纽带,成功的将二者联系在一起,为农牧交错地区农牧业发展形成生产模式奠定了基础,也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基础之一。青海省海南州贵南县引导农牧民退耕还草,通过草产业化,为农牧民牛羊舍饲育肥提供充足草料,耕后的牧草以入股或收购的形式参与草业企业的经营,用草业企业的科学加工减少牧草营养损失,获得的丰厚的收入,也是草业发展的借鉴经验。
退耕还林还草、改善生态环境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根本点和切入点,同时 加快发展饲料饲草产业,实现种植业由粮经两元结构向粮经饲三元结构转变,又是农业结构调整,實施农业优势化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和保证。据调查,国际市场每年饲料、牧草缺口在1亿吨左右,仅日本、韩国及东南亚地区每年进口量在200万吨以上,缺口在40%左右。国内市场年饲料、牧草需求量在4500万吨以上,价格稳中有升。海北地区有未利用土地和宜农宜牧地种植牧草地可达20余万公顷,有了适宜当地种植的优质牧草品种,海北地区牧草业的发展和实施将具有广阔的利用天地和产品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