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來,中国的高职教育大力发展,而工学结合作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一种优秀教学模式和有利途径,是高职教育健康发展的趋势与保证。本文基于工学结合视角,分析目前高职院校在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时所面临的困难与挑战,提出高职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对策与建议,从而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
【关键词】工学结合模式 高职学生 就业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1-0191-02
我国大学从扩招至今,高校毕业生的数量年年攀升,其中,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率维持在较高水平。高职教育虽然有自身优势,但其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比较薄弱。培养符合时代发展和市场需求的高职大学毕业生,确保大部分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就业令人满意,这是我们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也是摆在高职院校面前的一个严肃课题。
一、工学结合视角下高职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几个问题
首先,从学校层面来说没有真正落实工学结合的办学理念。教育教学方式仍大多沿用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手段,造成的现实局面是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无法被有效执行,在日常教学过程中,重视理论培养而忽略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其次,相当一部分企业只是把校企合作当作一项社会任务来完成,各种各样的原因局限了企业的参与热情,无法真正投入到高职院校工学结合教学模式中去。
再者,反映在学生方面。对于工学结合学生参与的热情并不高。在工学结合教学模式下,由于高职学生没有认识到工学结合教学的重要程度,互动的态度比较被动,从而导致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学生没有充分学会真实岗位环境中所必须具备的实践能力。
二、高职学生就业能力培养存在问题分析
虽然高职学院的教育教学改革在理论研究层面获得了不小的进步,但工学结合模式还不能全面深入地开展起来,追根溯源,政府、高职院校、行业企业和学生等各方作为工学结合模式的参与主体均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表现在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1.传统观念根深蒂固,原有惯性依然存在
不论高职院校还是学生都对工学结合模式的理解浮于表面,并不深刻。高职学院的教学模式依然主要秉承传统的教师讲授理论形式,虽然大家意识到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性,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些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往往沦落为理论课程的一种辅助和补充手段。
2.企业缺乏参与高职人才培养的积极性
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总是以盈利为目的,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如果为社会和学校培养技能人才、参与工学结合肯定要多出一些额外的费用,加之政府对广大企业参与到工学结合模式中的政策扶持力度不够如没有实行税费减免等有利政策,这自然就无法保障企业长久自愿地参与到工学结合中来。高职院校就失去了重要的社会力量支持。
3.政府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仍有欠缺
虽然近几年国家政府对工学结合扶持力度得到提升,但在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两方面对高职院校提供的保障仍然还有一定欠缺。具体反映在对高职院校开展实训教学的投资不够,高职学校没有足够的办学经费来顺利开展工学结合模式,培养与大力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就业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总之,由于受到多个方面因素的限制,高职学院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开展并不理想,从而局限了培养高职学生就业能力的实际效果。
三、高职学院培养学生就业能力的建议对策
1.产教融合、订单培养、服务地方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共同育人。发挥高职院校政校行企合作办学理事会作用,由政府牵头,协同地方企事业单位,共同推进工学结合、工学交替、顶岗实习、订单培养、集团化办学等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2.引导促进学生职业生涯准备,构建就业能力评价标准
加强培训,就业指导全程化。把就业教育和就业指导贯穿于学生在校学习全过程,面向全体在校生,分不同阶段和年级有针对性地进行全程科学化引导培训。通过开展职业指导课教学、走进职场系列讲座、企业家就业讲座、成功校友报告会等活动的就业教育,帮助毕业生树立正确职业观和就业观,促进毕业生稳定就业。
3.吸引企业参与就业能力培养过程
高职院校要主动作为,面向市场积极主动开放办学,争取更多地与用人单位联系,依据用人单位的岗位需求来开展针对性的职业培训,与企业合作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使用人单位能够享受高校优秀资源并积极参与学校的发展。通过推动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校企共同合作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一定要坚持互惠互利原则。
4.加强政府、行业的引领作用
政府从政策法规层面对工学结合模式进行规范,制定校企合作相关法规政策时,对工学结合进行详细的约定,相关法规政策条款应该要规定合作双方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责任和义务,特别是明确政府、行业企业在工学结合中应当承担的教学责任。在行业协会方面,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明确行业协会和相关企业在教学过程中的责任权利和义务。通过行业协会的深入参与,建立人才培养管理机制,促进工学结合顺利开展。
四、结论
高职学生能否实现稳定就业关系到国家经济的长远发展和整个社会的安定稳定。如何利用工学结合模式来培养高职学生的就业能力,如何鼓励更多的高职学生主动投入到工学结合中来,这是一项需要政府、行业企业、高职学校和学生群体各方共同投入的巨大工程。只有政府部门大力支持、高职院校高度重视、行业企业鼎力相助和广大学生主动参与,才能实现高职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赵一心.“工学结合”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才智,2015,13:191~192.
[2]张杰,辛宝英.高职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的体制机制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5,03:71~74.
[3]王卓.高职院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浅探[J].经济师,2015,06:185~186.
作者简介:
黄慧芳(1984年7月-),思政讲师,研究方向:思政教育与学生管理。
【关键词】工学结合模式 高职学生 就业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1-0191-02
我国大学从扩招至今,高校毕业生的数量年年攀升,其中,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率维持在较高水平。高职教育虽然有自身优势,但其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比较薄弱。培养符合时代发展和市场需求的高职大学毕业生,确保大部分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就业令人满意,这是我们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也是摆在高职院校面前的一个严肃课题。
一、工学结合视角下高职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几个问题
首先,从学校层面来说没有真正落实工学结合的办学理念。教育教学方式仍大多沿用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手段,造成的现实局面是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无法被有效执行,在日常教学过程中,重视理论培养而忽略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其次,相当一部分企业只是把校企合作当作一项社会任务来完成,各种各样的原因局限了企业的参与热情,无法真正投入到高职院校工学结合教学模式中去。
再者,反映在学生方面。对于工学结合学生参与的热情并不高。在工学结合教学模式下,由于高职学生没有认识到工学结合教学的重要程度,互动的态度比较被动,从而导致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学生没有充分学会真实岗位环境中所必须具备的实践能力。
二、高职学生就业能力培养存在问题分析
虽然高职学院的教育教学改革在理论研究层面获得了不小的进步,但工学结合模式还不能全面深入地开展起来,追根溯源,政府、高职院校、行业企业和学生等各方作为工学结合模式的参与主体均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表现在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1.传统观念根深蒂固,原有惯性依然存在
不论高职院校还是学生都对工学结合模式的理解浮于表面,并不深刻。高职学院的教学模式依然主要秉承传统的教师讲授理论形式,虽然大家意识到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性,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些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往往沦落为理论课程的一种辅助和补充手段。
2.企业缺乏参与高职人才培养的积极性
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总是以盈利为目的,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如果为社会和学校培养技能人才、参与工学结合肯定要多出一些额外的费用,加之政府对广大企业参与到工学结合模式中的政策扶持力度不够如没有实行税费减免等有利政策,这自然就无法保障企业长久自愿地参与到工学结合中来。高职院校就失去了重要的社会力量支持。
3.政府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仍有欠缺
虽然近几年国家政府对工学结合扶持力度得到提升,但在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两方面对高职院校提供的保障仍然还有一定欠缺。具体反映在对高职院校开展实训教学的投资不够,高职学校没有足够的办学经费来顺利开展工学结合模式,培养与大力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就业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总之,由于受到多个方面因素的限制,高职学院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开展并不理想,从而局限了培养高职学生就业能力的实际效果。
三、高职学院培养学生就业能力的建议对策
1.产教融合、订单培养、服务地方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共同育人。发挥高职院校政校行企合作办学理事会作用,由政府牵头,协同地方企事业单位,共同推进工学结合、工学交替、顶岗实习、订单培养、集团化办学等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2.引导促进学生职业生涯准备,构建就业能力评价标准
加强培训,就业指导全程化。把就业教育和就业指导贯穿于学生在校学习全过程,面向全体在校生,分不同阶段和年级有针对性地进行全程科学化引导培训。通过开展职业指导课教学、走进职场系列讲座、企业家就业讲座、成功校友报告会等活动的就业教育,帮助毕业生树立正确职业观和就业观,促进毕业生稳定就业。
3.吸引企业参与就业能力培养过程
高职院校要主动作为,面向市场积极主动开放办学,争取更多地与用人单位联系,依据用人单位的岗位需求来开展针对性的职业培训,与企业合作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使用人单位能够享受高校优秀资源并积极参与学校的发展。通过推动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校企共同合作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一定要坚持互惠互利原则。
4.加强政府、行业的引领作用
政府从政策法规层面对工学结合模式进行规范,制定校企合作相关法规政策时,对工学结合进行详细的约定,相关法规政策条款应该要规定合作双方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责任和义务,特别是明确政府、行业企业在工学结合中应当承担的教学责任。在行业协会方面,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明确行业协会和相关企业在教学过程中的责任权利和义务。通过行业协会的深入参与,建立人才培养管理机制,促进工学结合顺利开展。
四、结论
高职学生能否实现稳定就业关系到国家经济的长远发展和整个社会的安定稳定。如何利用工学结合模式来培养高职学生的就业能力,如何鼓励更多的高职学生主动投入到工学结合中来,这是一项需要政府、行业企业、高职学校和学生群体各方共同投入的巨大工程。只有政府部门大力支持、高职院校高度重视、行业企业鼎力相助和广大学生主动参与,才能实现高职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赵一心.“工学结合”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才智,2015,13:191~192.
[2]张杰,辛宝英.高职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的体制机制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5,03:71~74.
[3]王卓.高职院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浅探[J].经济师,2015,06:185~186.
作者简介:
黄慧芳(1984年7月-),思政讲师,研究方向:思政教育与学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