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过程是衡量一个劳动者是否符合国家规定的技能标准或任职资格的一种特殊考核形式,它对高职院校实现培养目标与社会职业的对接,对于促进就业及学校本身与社会经济的联系起着积极的推进作用。通过职业技能鉴定可以发挥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改革中的作用,有助于将高职教育办出特色,提升水平,使之走上健康快速的发展道路。除此之外,加强职业技能鉴定也是高职院校毕业生增强就业竞争能力的可靠保证。因此,大力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积极稳妥推行“双证书”制度,是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
在金融危机不断蔓延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必须不断加强双证书制度建设,强化学生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大学生综合能力,方能适应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苏州市职业大学机电系为积极推进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于2001年经苏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批准,成立了职业技能鉴定所,开展数控车床、加工中心(中、高级工)及数控线切割中级工等工种的职业技能鉴定,经过几年的实践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本文将结合我校在新形势下高职院校技能人才的培养工作和具体实践,就职业技能鉴定实践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做相关探讨,并提出建设性的实施意见。
一、我国现行职业技能鉴定存在的问题分析
1.主观上导致鉴定失真
在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实施的过程中,由于鉴定机构设置不合理、鉴定的地域或范围划分不公正、由经济利益驱动产生不正当竞争等原因,一些地方的职业技能鉴定机构置国家政策于不顾,在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中不能很好地按章办事,从而导致鉴定失真,破坏了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在人们心目中的权威形象。
2.考试模式缺乏灵活机制
我国职业技能鉴定考试属于标准参照的考试模式。标准参照考试是以某种既定的标准作为参照系进行解释的考试。这种考试的成绩具有绝对性,考试具有达标性功能。同时,由于职业的分类细化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标准参照化,使得此类考试存在诸多弊端,如试题标准显得滞后、内容陈旧,考核的内容过于狭窄,只针对某一个岗位,而针对一个岗位群的内容偏少,含金量低,企业认同度低。
二、加强和完善职业技能鉴定建设的实践探索
1.规范管理,强化实训教学和职业技能鉴定效果
高职院校必须坚持培养实用性技能型人才为特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实践能力培养,不断提高职业技能鉴定水平,稳步提高教学质量。我校机电系工程训练中心从2004年开始,采用全新的实训教学和职业技能鉴定方法,努力跟踪现代企业发展的需求,深入行业企业调研,找准制约技能人才成长的“瓶颈”,参照相关职业技能标准,不断更新技能鉴定题库内容,在保障实训教学质量的前提下,积极推进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制定了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管理文件汇编手册,对学生参加职业技能鉴定的目的要求、内容安排、培训守则、成绩考核办法、各工种安全操作规程等进行了规范管理。力争使学生通过职业技能鉴定得到系统、真实的能力锻炼,增强毕业生在人才市场中的竞争力,就业后能尽快适应岗位的要求,实现“零距离上岗”,这些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强化质量意识,完善职业技能鉴定质量保障体系
针对一些鉴定所(站)场地设施达不到国家规定的设置标准、部分考评人员不具备国家规定的考评人员任职条件、不按规定使用国家职业技能鉴定题库、考务管理不规范等问题。我校机电系严格执行职业技能鉴定有关标准,强化质量意识、加强质量管理,从考核条件标准化、测评方式科学化、考务组织规范化、鉴定结果真实可靠、证书管理严格有序等方面构成鉴定质量体系的基本框架,使考核鉴定的质量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一次通过率始终保持在91%以上。
3.不断完善软硬件条件,促进鉴定工作与生产接轨
苏州市职业大学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岗位职业能力作为人才培养目标。近几年,学校机电系共投入仅800万元购置实训教学设备,引进了4名具有高级工证书的实训教师,目前具有技师证书的教师有7人,全系有高级考评员12人。2006年机电系与苏州市圣宝利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在系实训中心共建校内“教学工厂”,学生的实训环节和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均与实际生产接轨,保障了学生学到的知识与职业技能更具有实用性,提升了职业技能鉴定的实际水平,为日后参与市场经济的竞争打下坚实的基础。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了其毕业生的就业要面向企业、社会生产第一线的工作岗位,因此其技能结构和要求必须要与今后国家规定的岗位要求相符,这使得学校的实践性教学环节训练要求和目标必须与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证书的要求紧密结合。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我系在全面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大力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各项制度,实训教学和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在2007年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
4.优化“双师型”教师队伍结构,努力提高学生实践技能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以实践教学为主体地位的,实训基地是实践性教学的载体,是学校的“练兵场”,是学生的“习武地”。指导教师作为高职院校实施“双证书”制度的关键条件,应是具有中、高级技术职称及相应实践技能和专业理论的双师型素质,并具有较丰富的实践教学经验和组织管理能力。我系充分鼓励教师参加职业资格鉴定考证,委派教师参加劳动部门组织的“双师型”教师培训,目前实训中心符合要求的双师型教师占部门教师总人数的89%,为提高实施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过程提供了有利保障。
5.产学研结合,不断创新职业技能鉴定培养模式
产学研结合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 产学研结合的主体是产学结合, 产学结合的核心是充分利用学校和社会的双向资源, 为学校的人才培养和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目前,我国各高职院校均与地方企业开展了不同形式的产学研结合工作,在新形势下我们必须结合自身特点不断探索和创新产学研结合模式,如采用互利互惠、双向共赢原则引进企业的设备和项目;积极聘用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充当中心的兼职教师,参与到实训教学和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中;中心应广泛联系行业协会、企业和职业技能鉴定部门,不断开发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的鉴定工种,开展学生的双证、多证培训和对社会人员的职业资格培训;中心还应加强对外技术服务、新产品开发和新技术研究工作,努力促使职业技能鉴定工作融入其中,这些都是不断提升职业技能鉴定水平的重要环节。
在金融危机不断蔓延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新形势下,高职教育必须大力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努力拓展和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在职业院校大力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要依据国家职业分类和职业标准,按照统一标准、统一题库、统一考务管理的要求,贯彻社会化管理和考培分离的原则,做好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同时,要根据职业院校、企业和社会人员的不同特点,探索不同的鉴定工作模式。要不断加强监督检查,提高职业资格证书的含金量。要加强对培训和鉴定质量的控制,强化鉴定的监管,检查持证上岗情况,规范用工行为,保证资格证书的质量和权威性。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职业大学)
在金融危机不断蔓延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必须不断加强双证书制度建设,强化学生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大学生综合能力,方能适应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苏州市职业大学机电系为积极推进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于2001年经苏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批准,成立了职业技能鉴定所,开展数控车床、加工中心(中、高级工)及数控线切割中级工等工种的职业技能鉴定,经过几年的实践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本文将结合我校在新形势下高职院校技能人才的培养工作和具体实践,就职业技能鉴定实践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做相关探讨,并提出建设性的实施意见。
一、我国现行职业技能鉴定存在的问题分析
1.主观上导致鉴定失真
在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实施的过程中,由于鉴定机构设置不合理、鉴定的地域或范围划分不公正、由经济利益驱动产生不正当竞争等原因,一些地方的职业技能鉴定机构置国家政策于不顾,在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中不能很好地按章办事,从而导致鉴定失真,破坏了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在人们心目中的权威形象。
2.考试模式缺乏灵活机制
我国职业技能鉴定考试属于标准参照的考试模式。标准参照考试是以某种既定的标准作为参照系进行解释的考试。这种考试的成绩具有绝对性,考试具有达标性功能。同时,由于职业的分类细化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标准参照化,使得此类考试存在诸多弊端,如试题标准显得滞后、内容陈旧,考核的内容过于狭窄,只针对某一个岗位,而针对一个岗位群的内容偏少,含金量低,企业认同度低。
二、加强和完善职业技能鉴定建设的实践探索
1.规范管理,强化实训教学和职业技能鉴定效果
高职院校必须坚持培养实用性技能型人才为特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实践能力培养,不断提高职业技能鉴定水平,稳步提高教学质量。我校机电系工程训练中心从2004年开始,采用全新的实训教学和职业技能鉴定方法,努力跟踪现代企业发展的需求,深入行业企业调研,找准制约技能人才成长的“瓶颈”,参照相关职业技能标准,不断更新技能鉴定题库内容,在保障实训教学质量的前提下,积极推进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制定了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管理文件汇编手册,对学生参加职业技能鉴定的目的要求、内容安排、培训守则、成绩考核办法、各工种安全操作规程等进行了规范管理。力争使学生通过职业技能鉴定得到系统、真实的能力锻炼,增强毕业生在人才市场中的竞争力,就业后能尽快适应岗位的要求,实现“零距离上岗”,这些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强化质量意识,完善职业技能鉴定质量保障体系
针对一些鉴定所(站)场地设施达不到国家规定的设置标准、部分考评人员不具备国家规定的考评人员任职条件、不按规定使用国家职业技能鉴定题库、考务管理不规范等问题。我校机电系严格执行职业技能鉴定有关标准,强化质量意识、加强质量管理,从考核条件标准化、测评方式科学化、考务组织规范化、鉴定结果真实可靠、证书管理严格有序等方面构成鉴定质量体系的基本框架,使考核鉴定的质量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一次通过率始终保持在91%以上。
3.不断完善软硬件条件,促进鉴定工作与生产接轨
苏州市职业大学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岗位职业能力作为人才培养目标。近几年,学校机电系共投入仅800万元购置实训教学设备,引进了4名具有高级工证书的实训教师,目前具有技师证书的教师有7人,全系有高级考评员12人。2006年机电系与苏州市圣宝利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在系实训中心共建校内“教学工厂”,学生的实训环节和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均与实际生产接轨,保障了学生学到的知识与职业技能更具有实用性,提升了职业技能鉴定的实际水平,为日后参与市场经济的竞争打下坚实的基础。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了其毕业生的就业要面向企业、社会生产第一线的工作岗位,因此其技能结构和要求必须要与今后国家规定的岗位要求相符,这使得学校的实践性教学环节训练要求和目标必须与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证书的要求紧密结合。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我系在全面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大力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各项制度,实训教学和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在2007年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
4.优化“双师型”教师队伍结构,努力提高学生实践技能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以实践教学为主体地位的,实训基地是实践性教学的载体,是学校的“练兵场”,是学生的“习武地”。指导教师作为高职院校实施“双证书”制度的关键条件,应是具有中、高级技术职称及相应实践技能和专业理论的双师型素质,并具有较丰富的实践教学经验和组织管理能力。我系充分鼓励教师参加职业资格鉴定考证,委派教师参加劳动部门组织的“双师型”教师培训,目前实训中心符合要求的双师型教师占部门教师总人数的89%,为提高实施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过程提供了有利保障。
5.产学研结合,不断创新职业技能鉴定培养模式
产学研结合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 产学研结合的主体是产学结合, 产学结合的核心是充分利用学校和社会的双向资源, 为学校的人才培养和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目前,我国各高职院校均与地方企业开展了不同形式的产学研结合工作,在新形势下我们必须结合自身特点不断探索和创新产学研结合模式,如采用互利互惠、双向共赢原则引进企业的设备和项目;积极聘用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充当中心的兼职教师,参与到实训教学和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中;中心应广泛联系行业协会、企业和职业技能鉴定部门,不断开发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的鉴定工种,开展学生的双证、多证培训和对社会人员的职业资格培训;中心还应加强对外技术服务、新产品开发和新技术研究工作,努力促使职业技能鉴定工作融入其中,这些都是不断提升职业技能鉴定水平的重要环节。
在金融危机不断蔓延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新形势下,高职教育必须大力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努力拓展和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在职业院校大力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要依据国家职业分类和职业标准,按照统一标准、统一题库、统一考务管理的要求,贯彻社会化管理和考培分离的原则,做好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同时,要根据职业院校、企业和社会人员的不同特点,探索不同的鉴定工作模式。要不断加强监督检查,提高职业资格证书的含金量。要加强对培训和鉴定质量的控制,强化鉴定的监管,检查持证上岗情况,规范用工行为,保证资格证书的质量和权威性。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职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