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穿越时空的大运河”由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中国故事”项目团队实施。该项目是以世界文化遗产大运河为主题开发,集“传统文化+主题出版+数字化媒体+国际化传播”为一体的融媒体创新项目。其内容表现方式、呈现形式、传播路径、跨界模式,是传统出版业探索内容嫁接新技术新应用的有效尝试,体现了项目团队的精品内容战略、跨界思维、版权国际化和创新性运营理念,给传统出版业的转型发展带来一些启示。笔者尝试以该项目为例,探讨传统出版业的融媒体创新路径。
从“穿越时空的大运河”融媒体项目已形成的创新成果来看,其产品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超清巨幕数字影像展。“穿越时空的大运河”数字影像展以千年大运河为主题制作,在25米×3米的巨幅屏幕上,运用流媒体等科技手段,以数字手绘画卷的方式跨越杭州、苏州、洛阳、北京等14个城市,穿越2500年的历史时空,展示2700千米长的中国大运河的故事。第二,开发手机微信小程序。“穿越时空的大运河”小程序由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和腾讯联合打造,主要由运河图、运河物、运河注三部分构成,通过剧场解说、3D模型演示、历史长卷互动等形式,展现大运河文化的前世今生。第三,出版主题出版物。基于数字影像展内容开发的中国全景式儿童百科全书《穿越时空的大运河》,采用“全景图+背景介绍+知识注解”的形式,细致展现社会生活变迁下的大运河的每一段重大历史。该书不仅是百科知识类读物,更是以精美的画作、严谨的知识、趣味的编排的主题出版物。第四,陆续开发系列衍生品和文创产品。
“绘画艺术+科学知识”是原创内容的核心
大运河主题的文化产品很多,“穿越时空的大运河”之所以让人耳目一新,持续引发热点,在于项目团队追求极致的高品质设计,实现了艺术性与科学性的完美结合。“穿越时空的大运河”是世界首部百科全书式动态历史长卷。内容基底是14幅巨幅大运河绘画作品,由中央美术学院写实主义画家杜飞手工绘制;而随着画卷徐徐展开的文字叙述、知识注解,则基于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严谨的百科资源数据库和背后权威专家团队的支持,保证了知识的科学性、准确性和权威性。
高超的艺术功底,以及严谨的科学历史考据和百科知识支撑着大运河文化的厚度和广度。14幅绘画作品,呈现了中国大运河14个不同历史时期,不仅呈现了古代杭州、苏州、临清、通州等城市漕运的繁忙,也展现了扬州、开封、洛阳等城市与运河的切身关系,再现了清口枢纽、南旺分水处的水利科技。小到5000多个人物、300多只动物、200多艘船只、700多栋建筑,大到沿途运河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夫差开凿邗沟、隋炀帝巡游、黎阳仓争夺战、张继夜泊枫桥、赵匡胤陈桥兵变等,都有严谨的考据依据,在提供给受众令人惊叹的艺术美感和知识普及兼具的运河文化的同时,更让内容具备了更多的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因此,原创内容的开发拥有了更多塑造性和可能性。
新科技赋能传统文化“动”起来、“活”起来
文化与科技的融合协同,是数字化时代传统出版业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穿越时空的大运河”是出版转型的一次全新尝试,通过将超清巨幕数字影像展、环绕式音频情景剧、运河3D小模型、H5“运河注”、历史运河长卷互动的知识点解读等融合起来,充分调动了读者的视觉、听觉、触觉等,极大地提高了读者与文本的互动体验,显示了数字产品蕴含的能量与趋势。比如,随着画卷的展开,用户点击画中人物、建筑、物品等,便会不断为长卷着色,同时出现对应事物的动态词条,解读大运河的知识密码。再如,大运河·小剧场音频情景剧伴随每幅跨页,吴王夫差临终凄哀的忠告,隋炀帝南下巡游的奢靡,争夺物资残酷的战事……“大运河”汲取现代科技手段,利用新科技为内容“增值”,让内容以更便捷、更多元、更具表现力的形式“出版”出来——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历史与未来相结合、文化与科技相结合。
文化IP的深度开发,内容资产化运营
打造大运河IP,对传统文化进行深度开发。“穿越时空的大运河”从一开始就以内容资产化为开发理念,从初始的内容创作开始,即贯彻一次生产、多次开发的理念,围绕大运河文化IP形成了数字影像展、小程序、出版物、衍生品等多个系列产品,并利用新媒体新渠道进行传播,形成大运河文化小生态,放大文化IP的价值。超清巨幕数字影像展分别在2018北京国际书展、2018北京市文博会、2019法兰克福国际书展、2020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中国国家博物馆“舟楫千里,大运河文化展”上展出,令观众叹为观止,反响热烈。手机微信小程序“穿越时空的大运河”,至2020年底,注册用户10万,点击量30万次,下载量9万次,收入超过百万元。出版物中文版在2020年9月首发,创造了48小时销量突破3万册的成绩,成为网络爆款。至2020年底,销量达6万册。《穿越时空的大运河》还荣获了多个奖项,形成了良好的社会影响力。
国际化定位
在“穿越时空的大运河”项目设计之初,国际化定位就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基于与英国DK公司10余年建立起来的合作信任关系,让DK公司前期参与项目的设计和内容建议。项目借鉴国际化的出版理念,通过文化输出实现内容开发价值的最大化、传播最大化和国际影响力最大化。一方面,数字影像展在国际书展上成功亮相,在国际舞台上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获得国际业界和媒体界的广泛关注,是中国故事国际化表达的有益探索;另一方面,内容授权至英国DK公司,多语言版本的图书《穿越时空的大运河》已在英国、美国、法国、加拿大等十余个国家出版,成为英国DK公司出版的第一本中国原创内容的儿童读物,形成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法兰克福国际书展副总裁傅蓝认为,这是“一个展示艺术与技术完美融合的优秀案例,也是讲述故事的非常好的方式”,他相信“这种数字影像的创造,可以衍生出书籍等多种产品形态,形成一个很好的良性循環”。
创新主题出版形式
大运河是中国古代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也是世界上距离最长、规模最大的运河,在2014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充分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是新时代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是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高国家软实力的重要内容。“穿越时空的大运河”则以“主题出版+”内容场景化模式,推动跨界合作,创造了“主题出版+多媒体+展览+文创”形式。内容价值的多元化挖掘和应用场景的跨界扩张,突破了出版融合发展的边界,搭建面向大众的常态化新型主题传播平台,形成主题文化生活形态。
结语
新的出版生态环境对传统出版业提出了新的要求,融媒体时代,传统出版业不仅担负着文化传播的任务,而且肩负着知识创新的使命。融媒体创新不是简单的相加,而是真正的相融。该项目对于传统出版业的融媒体出版转型的启示,还有下列问题值得我们思考。
传统出版商融媒体转型的角色定位问题。传统出版商在新一轮的数字化浪潮中,长期处于劣势,融媒体转型之路道阻且长。但高品质的内容仍然是出版社核心竞争力的基础,只要熟谙新媒体新技术的呈现方式和传播特点,传统出版商完全可以成为融媒体转型中的策划者和主导者。可以预见,传统出版商在未来竞争中的真正优势在于内容组织能力和编辑远见,只有不断创新自己的专业与特色内容,利用新技术赋能,才有可能掌握数字出版市场的主动权。
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生态共享、融通聚集将是常态。不论传统媒体还是新兴媒体,都有其优势和特色,有其存在的价值。在电子书刚刚兴起时,唱衰纸媒的声音不绝于耳,而十年过去,纸书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不降反升,仍然是人们获取知识的重要渠道。所以,融媒体转型并不是创造出一种新的媒体,而是实现纸媒与数媒、新媒与旧媒的打通,生态共享、融通聚集,充分利用各类媒体的优势,实现1+1>2的效果。
传统出版业要改革要发展,必须进行理念创新和思维转型。面对新时代的机遇和挑战,懂得跨界思维,跨领域、跨业态、跨国界、跨语种、跨介质、跨产业,提高对新媒体的应用能力和驾驭能力,最终才能实现出版业的高质量融合发展。
作者系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总编室主任
从“穿越时空的大运河”融媒体项目已形成的创新成果来看,其产品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超清巨幕数字影像展。“穿越时空的大运河”数字影像展以千年大运河为主题制作,在25米×3米的巨幅屏幕上,运用流媒体等科技手段,以数字手绘画卷的方式跨越杭州、苏州、洛阳、北京等14个城市,穿越2500年的历史时空,展示2700千米长的中国大运河的故事。第二,开发手机微信小程序。“穿越时空的大运河”小程序由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和腾讯联合打造,主要由运河图、运河物、运河注三部分构成,通过剧场解说、3D模型演示、历史长卷互动等形式,展现大运河文化的前世今生。第三,出版主题出版物。基于数字影像展内容开发的中国全景式儿童百科全书《穿越时空的大运河》,采用“全景图+背景介绍+知识注解”的形式,细致展现社会生活变迁下的大运河的每一段重大历史。该书不仅是百科知识类读物,更是以精美的画作、严谨的知识、趣味的编排的主题出版物。第四,陆续开发系列衍生品和文创产品。
“绘画艺术+科学知识”是原创内容的核心
大运河主题的文化产品很多,“穿越时空的大运河”之所以让人耳目一新,持续引发热点,在于项目团队追求极致的高品质设计,实现了艺术性与科学性的完美结合。“穿越时空的大运河”是世界首部百科全书式动态历史长卷。内容基底是14幅巨幅大运河绘画作品,由中央美术学院写实主义画家杜飞手工绘制;而随着画卷徐徐展开的文字叙述、知识注解,则基于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严谨的百科资源数据库和背后权威专家团队的支持,保证了知识的科学性、准确性和权威性。
高超的艺术功底,以及严谨的科学历史考据和百科知识支撑着大运河文化的厚度和广度。14幅绘画作品,呈现了中国大运河14个不同历史时期,不仅呈现了古代杭州、苏州、临清、通州等城市漕运的繁忙,也展现了扬州、开封、洛阳等城市与运河的切身关系,再现了清口枢纽、南旺分水处的水利科技。小到5000多个人物、300多只动物、200多艘船只、700多栋建筑,大到沿途运河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夫差开凿邗沟、隋炀帝巡游、黎阳仓争夺战、张继夜泊枫桥、赵匡胤陈桥兵变等,都有严谨的考据依据,在提供给受众令人惊叹的艺术美感和知识普及兼具的运河文化的同时,更让内容具备了更多的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因此,原创内容的开发拥有了更多塑造性和可能性。
新科技赋能传统文化“动”起来、“活”起来
文化与科技的融合协同,是数字化时代传统出版业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穿越时空的大运河”是出版转型的一次全新尝试,通过将超清巨幕数字影像展、环绕式音频情景剧、运河3D小模型、H5“运河注”、历史运河长卷互动的知识点解读等融合起来,充分调动了读者的视觉、听觉、触觉等,极大地提高了读者与文本的互动体验,显示了数字产品蕴含的能量与趋势。比如,随着画卷的展开,用户点击画中人物、建筑、物品等,便会不断为长卷着色,同时出现对应事物的动态词条,解读大运河的知识密码。再如,大运河·小剧场音频情景剧伴随每幅跨页,吴王夫差临终凄哀的忠告,隋炀帝南下巡游的奢靡,争夺物资残酷的战事……“大运河”汲取现代科技手段,利用新科技为内容“增值”,让内容以更便捷、更多元、更具表现力的形式“出版”出来——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历史与未来相结合、文化与科技相结合。
文化IP的深度开发,内容资产化运营
打造大运河IP,对传统文化进行深度开发。“穿越时空的大运河”从一开始就以内容资产化为开发理念,从初始的内容创作开始,即贯彻一次生产、多次开发的理念,围绕大运河文化IP形成了数字影像展、小程序、出版物、衍生品等多个系列产品,并利用新媒体新渠道进行传播,形成大运河文化小生态,放大文化IP的价值。超清巨幕数字影像展分别在2018北京国际书展、2018北京市文博会、2019法兰克福国际书展、2020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中国国家博物馆“舟楫千里,大运河文化展”上展出,令观众叹为观止,反响热烈。手机微信小程序“穿越时空的大运河”,至2020年底,注册用户10万,点击量30万次,下载量9万次,收入超过百万元。出版物中文版在2020年9月首发,创造了48小时销量突破3万册的成绩,成为网络爆款。至2020年底,销量达6万册。《穿越时空的大运河》还荣获了多个奖项,形成了良好的社会影响力。
国际化定位
在“穿越时空的大运河”项目设计之初,国际化定位就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基于与英国DK公司10余年建立起来的合作信任关系,让DK公司前期参与项目的设计和内容建议。项目借鉴国际化的出版理念,通过文化输出实现内容开发价值的最大化、传播最大化和国际影响力最大化。一方面,数字影像展在国际书展上成功亮相,在国际舞台上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获得国际业界和媒体界的广泛关注,是中国故事国际化表达的有益探索;另一方面,内容授权至英国DK公司,多语言版本的图书《穿越时空的大运河》已在英国、美国、法国、加拿大等十余个国家出版,成为英国DK公司出版的第一本中国原创内容的儿童读物,形成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法兰克福国际书展副总裁傅蓝认为,这是“一个展示艺术与技术完美融合的优秀案例,也是讲述故事的非常好的方式”,他相信“这种数字影像的创造,可以衍生出书籍等多种产品形态,形成一个很好的良性循環”。
创新主题出版形式
大运河是中国古代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也是世界上距离最长、规模最大的运河,在2014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充分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是新时代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是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高国家软实力的重要内容。“穿越时空的大运河”则以“主题出版+”内容场景化模式,推动跨界合作,创造了“主题出版+多媒体+展览+文创”形式。内容价值的多元化挖掘和应用场景的跨界扩张,突破了出版融合发展的边界,搭建面向大众的常态化新型主题传播平台,形成主题文化生活形态。
结语
新的出版生态环境对传统出版业提出了新的要求,融媒体时代,传统出版业不仅担负着文化传播的任务,而且肩负着知识创新的使命。融媒体创新不是简单的相加,而是真正的相融。该项目对于传统出版业的融媒体出版转型的启示,还有下列问题值得我们思考。
传统出版商融媒体转型的角色定位问题。传统出版商在新一轮的数字化浪潮中,长期处于劣势,融媒体转型之路道阻且长。但高品质的内容仍然是出版社核心竞争力的基础,只要熟谙新媒体新技术的呈现方式和传播特点,传统出版商完全可以成为融媒体转型中的策划者和主导者。可以预见,传统出版商在未来竞争中的真正优势在于内容组织能力和编辑远见,只有不断创新自己的专业与特色内容,利用新技术赋能,才有可能掌握数字出版市场的主动权。
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生态共享、融通聚集将是常态。不论传统媒体还是新兴媒体,都有其优势和特色,有其存在的价值。在电子书刚刚兴起时,唱衰纸媒的声音不绝于耳,而十年过去,纸书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不降反升,仍然是人们获取知识的重要渠道。所以,融媒体转型并不是创造出一种新的媒体,而是实现纸媒与数媒、新媒与旧媒的打通,生态共享、融通聚集,充分利用各类媒体的优势,实现1+1>2的效果。
传统出版业要改革要发展,必须进行理念创新和思维转型。面对新时代的机遇和挑战,懂得跨界思维,跨领域、跨业态、跨国界、跨语种、跨介质、跨产业,提高对新媒体的应用能力和驾驭能力,最终才能实现出版业的高质量融合发展。
作者系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总编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