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病人,男,47 岁.5 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全身疼痛、乏力,伴有明显体重下降.查血甲状旁腺素(PTH)859 pg/ml,血钙4.14 mmol/L.行B超检查发现甲状腺多发结节,考虑为甲状旁腺瘤,行甲状腺左叶+峡部 +左甲状旁腺切除术.术后骨痛等症状无缓解,复查血PTH及血钙仍较高.
【机 构】
:
200433 上海,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胸外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病人,男,47 岁.5 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全身疼痛、乏力,伴有明显体重下降.查血甲状旁腺素(PTH)859 pg/ml,血钙4.14 mmol/L.行B超检查发现甲状腺多发结节,考虑为甲状旁腺瘤,行甲状腺左叶+峡部 +左甲状旁腺切除术.术后骨痛等症状无缓解,复查血PTH及血钙仍较高.
其他文献
原发性肝癌(以下简称肝癌),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恶性肿瘤,其中75%~85%为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据2015 年统计,我国肝癌新发病例(37万)和死亡病例(32.6 万)分别为我国恶性肿瘤的第4位和第3位.虽然近几年肝癌的总体生存率有了明显提高,但五年生存率仍仅为 12.5%,和欧美国家,尤其是日本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早诊早治是提高肝癌生存的重要手段,只有早期肝癌才有机会获得手术根治,但可获得手术切除的病例仅占20%~30%.我国大部分肝癌首次发现时即是
隐球菌病是由隐球菌引起的深部真菌感染,主要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及肺,常发生于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免疫功能正常的人群也有发生,肺部隐球菌感染临床与影像表现多样,缺乏特异性,容易误诊.肺隐球菌病并机化性肺炎仅见个案报道[1 -2],我们遇到1 肺隐球菌病并机化性肺炎患者,现报道如下.
近年来,腔镜肝切除技术治疗肝细胞癌(以下简称肝癌)得到广泛发展,手术技术不断完善和成熟.随着肝脏解剖结构熟悉、腹腔镜超声和染色技术的应用,腔镜解剖性肝段切除在经验丰富的肝脏外科中心逐渐开展,包括腔镜解剖性肝段切除、亚段切除及联合肝段切除等.上述手术方式涉及多种技术手段,要求术者不仅要熟知肝内解剖,还要具备丰富的腔镜超声技术和腔镜手术经验.本文将结合我们的实践体会,探讨腹腔镜下解剖性肝段切除治疗肝癌的关键技术.
目的 比较肺段切除术和肺楔形切除术在直径≤2 cm且CT显示结节≥50%表现为磨玻璃样的肺腺癌治疗效果.方法 2020年1月~2021年7我院行肺段切除术或肺楔形切除术的肺腺癌病人38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两组,段切组16例,采用肺段切除术;楔切组22例,采用肺楔形切除术,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结果 两组均无围术期死亡病例.段切组和楔切组手术时间分别为(131.6±40.2)分钟和(20.3±10.2)分钟,术中失血量分别为(67.2±49.1)ml和(9.9±5.1)ml,引流管拔管时间分别为(3.5±1
目的 构建原发性肝癌(PHC)病人腹腔镜肝叶切除术(LH)后并发胆漏的风险预测模型.方法 前瞻性选取医院2016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100例PHC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均收集基线资料,行LH治疗,记录病人术后胆漏发生情况,将病人分为胆漏组与未发生胆漏组,比较两组基线资料及手术相关变量,采用回归分析检验LH术后并发胆漏的风险因子,建立胆漏风险预测模型,采用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并绘制ROC曲线,评价胆漏风险预测模型对LH术后并发胆漏的预测效能.结果 100例PHC病人LH术后共有1
原发性肝癌是我国最常见的肝脏恶性肿瘤,根据2020年的统计,排名于恶性肿瘤相关死亡率第2 位,发病率的第4位[1].目前肝细胞癌(本文肝癌指肝细胞肝癌)最有效的治疗方式仍然是手术治疗包括部分肝切除和肝移植术.临床上大部分初诊病人已属中晚期,只有20%~30%的病人有机会获得根治性手术切除[2].随着局部和系统治疗的进展,部分肝癌病人经非手术治疗后,转为可接受根治性手术切除,术后获得和初期即获手术切除病人相当的远期疗效[3].近10年来随着分子靶向药物及免疫检测点抑制剂的问世,联合传统的局部治疗模式,使许多
病人,男,66岁.因发现右侧背部皮肤肿物 1 个月余于2020 年 12 月入院.肿物周围无痛痒感及其他不适,无明显肿胀破溃、流脓,发病前相同部位有外伤史,当时皮肤淤青,未破溃、出血,未经特殊治疗.近 1 个月来肿物呈渐进性生长,持续存在,无法消退.
内质网是蛋白质合成、运输、修饰的主要场所,内质网的正常功能对细胞具有重要的意义.许多异常环境均会干扰内质网功能,诱导内质网应激,近年来,有关内质网应激与肿瘤发病相关性也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肺癌是世界上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肿瘤,严重影响着人们的健康,本文就内质网应激及信号转导通路在肺癌发病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目的 探讨肝移植术后耐万古霉素肠球菌感染的病原学和耐药性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2015年1月~2019年12月524例同种异体肝移植病人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术后发生耐万古霉素肠球菌感染的发病率、病原学特点、分布情况和耐药性特点.结果 524例肝移植病人中共109例病人术后发生腹腔感染,发病率为20.80%(109/524),其中肠球菌感染46例,全为屎肠球菌;肠球菌感染发病率为8.78%(46/524),肠球菌感染占腹腔感染病人的42.2%(46/109),占革兰阳性球菌感染的64.79%(46/71)
肝细胞癌(以下简称肝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死亡率居恶性肿瘤死亡率的第二位.手术切除仍然是肝癌最主要的根治性治疗方法.由于肝癌发病隐匿,早期无特异性症状,70%~80%的病人就诊时已属中晚期,丧失根治性手术切除的机会.近年来,随着肝癌治疗新药物的不断突破,尤其是分子靶向药物和免疫治疗药物的使用,使得部分中晚期肝癌病人从不可切除肝癌转化为可切除肝癌,由此进一步提高了肝癌手术切除率及长期生存疗效.新开发的系统性治疗药物的临床应用对肝癌外科治疗决策产生了明显影响.本文就新开发药物对肝癌外科治疗决策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