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的作文个性飞扬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agonc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教学改革,是个整体性的工程,某一局部的改进都不可能取得整体上的改观。所以,今天我以作文教学为话题,也只是寻找一个合理的切入点,我希望自己指向的,仍然是语文教学的整体改革。作文教学一直为人们所诟病,我反思自己这十多年作文教学的错失之处,井不是语言基础的不扎实,也不是学生思维的局限,而是我们的教育湮没了学生的写作个性。因此。我把我今天论述的内容定题为“如何让学生作文具有个性”。
  
  一、怎样的文章才算有个性
  
  古人日:“文如其人,言为心声。”文章是一个人人格的外化,作文的个性其实也就是作者的个性。一个人的习作过程,往往集中了个体的生活体验、情感、性格、思想、思维、驾驭语言能力等,因此,作文是最富有个性的学习和创造活动,个性应当在作文中充分展现。而一直以来,我们把“个性”片面地理解为大胆、泼辣、果敢,把“另类”理解为标新立异、哗众取宠。于是,我们会认为一个泼辣张扬的学生有个性,而不会认为一个文静内向的学生有个性;同样,我们会认为一篇尖锐深刻的文章有个性,而不会认为一篇优美恬静的文章有个性。而实际上,个性,本来指的是这个人内在的、不同与他人的气质。
  因为每个生命的个体本来都应该是与众不同的,只有承认每个学生都具有独特的“个性”,并认识到我们所追求的“作文个性”,其实就是让学生写他自己,按他自己内心的本来面目来写的时候,我们就可以说,他的文章有个性。
  
  二、学生作文个性湮没的原因
  
  “文以载道”是作文个性湮没的罪魁祸首。作文教学思想中最大的毛病是对“文以载道”的顶礼膜拜。所谓的“道”,是外在一统的东西,而不是学生内在的独特的个人感受,一篇作文一旦载了那么沉重的“道”,它基本上也就废了。
  如果提倡个性和创新中不允许思想出错,这就像科学实验中不允许实验出错与失败一样,正确的思想也就不可能由此而产生,于是到最后,在作文中出现的,只能是已经被先人论证了是正确的,并且是由教师提供的思想,而不是学生的思想。
  其实,“个性”甚至是不用提倡的,只须不横加扼杀就行了。因为在读生活和自然这部复杂大书的时候,每个“读者”读到的内容和读后的感受是不可能一样的,这个“不一样”就是个性。可是,我们一直所做的恰恰是在消除着这个“不一样”。于是我们只能用一种眼光来看社会这本大书,我们怎能再来要求什么“作文的个性”和“创新精神”?
  第二个原因:作文教学已经沦为作文技巧的教学。如果一个材料已经有了铁定的情感意向,已经只能作一种是非观,学生只能在一个既定的观点中阐发,那么这必然是一次伪话题的作文检测,这里只有技巧,只有说谎编故事的技巧,没有也不能有自己的思想。由于作文的思想已经是既定了的,我们教师和学生都只是在代这个思想立言。所以,我们的作文教学其实也就沦为作文技巧的训练。
  这几年的考试作文题目都很讽刺:“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其实只有一个答案,这个答案就是“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这是一个既定的不容改变也无须思考的文章灵魂,你要做的,仅仅只是为这个灵魂掭一些故事或者数据;谈“试信”其实最无诚信可言,因为你要得高分,你要不被判为离题或者离经叛道,你就必须在所有的背囊中最后剩下诚信,至于在生活中你有没有弄虚作假。在“诚信”和“个人利益”之间你先会丢弃何者。那都并不重要,重要的仅仅只是语言上的表达:“心灵的选择”其实也只有一种选择,那就是你不用选择,你只要在黑与白之间选择白,在聪明与狡猾之间选择聪明,在说实话与得高分之间选择高分就行了。
  这些作文题目在一再地暗示我们教师和学生,作文的思想是已经事先被定好了的,我们要做的,仅仅只是提高作文的技巧,或者干脆说是提高编故事的能力而已。所以我们也就不必奇怪,为什么课堂上和报刊杂志上提到的作文教学,基本上都只是一些技巧训练的指导。这是一种由不自觉到自觉地丢弃作文灵魂的教学,在这种机械的作文技巧训练中,作文个性又何从谈起呢?这样,学生的作文永远不得脱颖而出。
  
  三、让学生作文个性飞扬的几点做法
  
  1 求“诚”,说真话,写真事,抒真情
  长期以来,学生的作文雷同、呆板、成人化、格式化、虚假编造、言不由衷的现象非常普遍,尤其是考试的作文更为突出,这样的作文无思想火花,无情感波动。更无个性色彩。叶圣陶先生在《作文论》中说:“假如有所表白,这当是有关人间事情的,卿必须合于事理的真际,切乎生活的实况;假若有所感兴,这当是不倾吐不舒快的,则必本于内心的郁积,发乎情性的自然。这种要求可“称为‘求诚’。”其间,“求诚”包含两方面意思:一是内容的真实,二是情感的真诚。这是个性和创造的基础,为此,作文教学中,应当“去伪”“求诚”,再现学生纯真的性情、飞扬的灵性,表现真实自我。做到我笔写我心,我口诉我情。
  常有这样现象:学生辛辛苦苦上交了一篇作文,满心希望得到老师的赞赏,但得到老师的评语常常是“材料平淡乏味”、“选材不够典型”等。于是,学生为创造“典型”,只好绞尽脑子,进行虚构编造或干脆“借用”别人的作品,久而久之,滋长了说假话、空话、大话的文风。因此,作文教学在选材指导中弱化“典型”很有必要。凡是学生生活中有的、心里想的都可以写;只要有具体内容不说空话,有真情实感不说假话就行。
  《课标》指出:“作文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真实乃作文的生命。作文要回归生活、还原自然,是什么就应该写什么,想什么就应该说什么。所写内容,可以表现正面形象,可以倾吐不满,也可以自我揭丑……只要是自己耳闻目睹、亲身经历、内心感受的都可以凝于笔端,流淌纸面。有一位同学对老师给他的期末评语“由于你的好动,使你处处落后于班级同学”一句不服气,而写了一篇作文《老师,请看看我的闪光点》,文中列举了自己竖笛吹得好、朗读课文富有感情等优点,希望老师改变对他的看法。像这样真实地表现自我、吐露心扉的文章就是最有个性的作文。
  
  2 求“纯”,使用生活语言
  学生正处于语言发展最活跃、语言接受最迅速的时期,他们思想活泼、感情直露,表现出来的语言往往新鲜生动、富有个性。作文时应该加强语言表达的引导,让语言体现出他们那个年龄段特有的“纯”。要他们写作文时不说假话、空话,不照搬照抄,不机械模仿别人的语言,提倡写自己思考的个性语言,提倡返璞归真,努力使内心的感情和外在的语言表达相一致。
  
  3 求“广”,放飞想象翅膀
  想象是一个人个性的重要体现。《课标》指出:作文教学要“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对于青少年学生,想象是他们的天性。 鲁迅先生就说过:“孩子是可以敬服的,他常常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地面以下情形,想到花卉的用处,想到昆虫的语言,他想飞上天空,他想潜入蚁穴……”因此,作文教学中,老师应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让其思维在广阔的空间、丰富的内容中自由驰骋,展示个性。引导学生多阅读、多观察,通过阅读积累,生活感悟,把大量知识和表象储存大脑中,为想象提供素材。教师还要善于创设想象的情境,为学生提供想象的天地。训练学生想象的途径与方法主要有:童话作文、科幻作文、假想作文以及听音、拼图、漫画、观物等想象作文。
  
  4 求“新”,鼓励标新立异
  目前,学生作文缺乏新意,其中相当程度表现在思想内容的类同上。例如,写老师,大多写老师带病上课或辅导差生;写同学之间的事,就写同学从友谊的破裂到友谊恢复的事……盲目从众,一味求同,限制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束缚了个性作文的发挥。为此,我们应该引导学生走出重重的误区,鼓励标新立异。
  首先,作文命题要灵活。传统的命题,通病是题目老、范围大、内容空、词语俗套、形式呆板。不但不利于学生展开写作思路,而且让学生一筹莫展。因此,为激活学生思维,写出富有创意的作文来,命题应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化大题为小题,化远题为近题,化深题为浅题,在形式上做到自由活泼、灵活多样。其次,引导学生多角度选材立意。引导学生跳出相同思维的圈子,对同一题材从不同角度、方向、视点、层面去选材、构思,可写出内容各异、富有个性的作文。
  
  5 求“活”,提倡自由表达
  表达形式的灵活多样也是个性作文的重要体现。《课标》就强诵:“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新意的表达。”“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
  变换文体形式。引导学生对同一题材的内容,用不同的文体进行表达,以求构思新、表达巧。如针对一些居民乱倒垃圾的不文明行为,可指导学生以“保护环境”为题材写一篇作文,提倡文体的多样性——以建议书或书信的形式,给街道居民提建议;或以日记形式记录真实见闻、感受;或以议论文形式发表看法;或用记叙文的随感笔触来表达……这样淡化文体,启发学生用自己喜爱的体裁方式表现见闻感受,可体现习作个性。
  变换角色表达。引导学生对同一场面。同一人或事物,改变一种方式来观察思考,变换角色表达。如写校园里一棵榕树上鸟窝被几个调皮学生捅破,雏鸟掉落在地一事。教师就可以启发学生变换角色从多个不同的角度进行叙述:用第三人称叙述,还可用第一人称“我”的方式,以作者、雏鸟、母鸟或榕树的口吻描述事件。
  变换结构模式。鼓励学生不要拘泥于传统的结构章法,可用不同的观察顺序、切入点,尝试用新的布局去表现。如前文例举的捅鸟窝一事。学生可以按事情先后顺序叙述,可以从事情最扣人心弦处人手,可以用倒叙的方式来叙述,还可从对事件的感叹议论入手…这样对同一件事,由于不拘一格的谋篇布局,学生可以写出与众不同、富有个性的作文来。
其他文献
宁武,原名宁良志,曾用名宁孟言、宁梦岩,祖籍山东,1885年生于辽宁海城。他是我国现代民主革命家、忠诚的爱国主义者、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曾任民革中央常委、民革北京市委主委、民革东北临时委员会主委、辽宁省副省长、全国政协委员、辽宁省政协副主席、民革辽宁省委主委等职。1975年7月23日在沈阳逝世。接受孙中山重托  宁武早在中学时代就非常敬仰孙中山,树立了反清反帝、拯救中华的宏大志向。1908年5月
临近周末,在某民办寄宿幼儿园上大班的小荟特别想家,她非常想和爸爸妈妈通个电话,于是她鼓足了勇气向自己的班主任老师借“小灵通”。老师正在忙手,随口应了一声:“哦,等一下。”小荟惴惴不安地跟在忙碌的老师身后好长一段时间,再次鼓足勇气向老师借,老师回答:“哦,我还要用,用完了就借你。”然后就进了办公室。小荟眼巴巴地等着老师把“小灵通”借给她,可老师似乎已经忘记了,忙进忙出却再也没有提起这件事情。小荟站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