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四月的一天清晨,我与何利军先生在水上公园不期而遇。林间漫步,听鸟语,闻花香,甚是开心。
何利军先生说:“下午有个活动,不知你能否参加?去肥乡申营村参观扶贫农业园,那是邯郸银行的扶贫点,做得很成功。我曾在那里担任驻村党建第一书记。”我当即就答应了。
一行四人,约好下午三点。我却因参加区人大代表座谈会,耽误了时间。开车接我的是邯郸银行肥乡支行扶贫队员郝良辉,肥乡一中的付书军老师也在车上。时间紧,我们顾不得观赏道旁的美景,任由它翠色烂漫、花香袭人,我们只管一路前行。
心情好,很快就到了。我们在申营村委会下车。见得院内国旗迎风飘扬,庭院整洁大方,气象正大。眼前邯银路东西向贯穿申营村,两旁花木摇曳多姿,散发着生机,一派祥和安逸的景象。说这里曾是贫困村,有点不相信。随后,我们来到支部会议室,见墙上挂着“讲党史、办实事”的标语,一种接地气的感觉油然而生。
我们闲聊了些申营村的村史和旧事。曾作为中国人民银行肥乡支行驻申营村党建第一书记的何利军先生,2018年在这里扶贫。申营村原是肥乡区的贫困落后村,党支部是老旧式的房子,非常破落。为重建村委会,村支书多方奔走,筹措资金,中国人民银行肥乡支行也出资2万元。他记忆犹新,脸上也露出了笑容。
我说:“村里的邯银路像是有故事吧?”何利军先生说:“申营村是邯郸银行肥乡支行的精准扶贫帮扶村。先到这里的工作组组长是韩延敏书记(时任邯郸银行党委委员、紀委书记)。那时申营村脏、乱、差,到了下雨天,村西就是一片泽国。他们抢修了500米排水管道,从此,民众不再为下雨排水而犯难,也彻底解决了这个老大难问题。”帅小伙儿郝良辉说道:“每天两脚泥,工作超过12小时。走遍了村中大街小巷,谁家几口人,有什么困难,都了如指掌。我也一直跟着书记,直到现在。”他话不多,但我知道会有很多感人的故事。后来谈话中得知,他们为村里修建了中心广场、邯银剧社、村史馆、展厅,还有道路绿化和村级果蔬大棚等。一件件助农扶贫的大实事,很是感人。这种脚踏实地、拼命硬干的精神,展现了他们回报社会的责任和担当,是人间的大爱。“这也许就是邯银路的由来吧。”何利军先生说。
这时,窗外传来厚重而洪亮的声音。何利军先生笑着说:“老支书来了。”说着话,他已经一脚进门,伸出双手欢迎我们了,如同到了家,屋里顿时沸腾了。得知我们来意,他笑着说:“去助农果蔬种植大棚(村级),那里有吊西瓜、吊甜瓜和西红柿。”我们说走就走,刚出门,一辆黑色轿车停在了门前。“良魁来了,他是村现任支部书记,非常能干,人很好。”老支书说话间,车上下来一位四十来岁的中年人,平头,浓眉大眼,一脸正气。简短的介绍后,他笑着说,开车带我们去。
当看到“精准扶贫”四个大字时,我知道果蔬大棚到了。一进园区,便感到十分震撼。在蓝天暖阳下,道路东西两排大棚,南北一字排开,远远望去甚是壮观。
良魁书记边走边说:“西边是邯郸银行帮扶建成的温室大棚和春秋大棚,里面的吊西瓜和吊甜瓜,正是瓜熟时节,前来采摘的很多。东边大棚是新建的15个蔬菜大棚,又可以帮扶不少农户。”
恰好见商贩在装西红柿,询问得知,他们是峰峰的。我有点惊讶,问道:“这么远过来,是因为这里的西红柿好吧?”他们说:“是的,价格不贵,差不多每天都来。”老支书说:“上这儿来的哪儿的都有!品质好,不贵,卖得很好。”他手捧西红柿,面带笑容地端详着,如同看着孩子一样,满是幸福。看着他如山的身形,方正的脸,宽厚的大手,显得真诚而朴实,心里感叹:这就是地道的老农民!
吊瓜棚内,一股浓郁、甜腻的瓜香,灌得我像喝醉了酒。如此的瓜香谁能抵挡得住呢?看着满眼葱茏的藤海、挂满藤枝的吊瓜,我的心是澎湃的。我冒昧地问老农:“天晚了,还不回家呢?”“晚一会儿再回。”他循声走来。见他六十岁左右,不高,略瘦,头发花白而面有光泽,目光和善,有微须,身着泛白的上衣、浅灰裤子、布鞋。
我想他是大棚的主人,就和他聊了起来。他也不拘束,所以聊得投机。
老农说:“岁数大了,不能出去打工,就承包了大棚,和老婆子一起下地干活儿。”“很累人吧?”“不累,就这样。每天6点来,晚上7点多回家。现在正是采摘旺季,就回去得晚。”“好卖吗?”“好卖!不愁卖!咱的瓜不打药,不打增甜素,不上化肥,纯农家肥,而且都是自然成熟的。棚上面透气,夜里温差大。”说着看了眼顶棚。老农接着说:“浇水不能勤,瓜生长的时间长,就特别甜,好吃!你看这瓜摸着黏手,都是糖。就是没超市里的好看。那些过来采摘的,都知道。这瓜走得挺远呢!他们当礼品拿到了广东。后来那边的人吃着好吃,又邮寄过去不少,说是要给国外的儿子尝尝。”他娓娓地讲着,顺手把眼前的瓜藤整了一下说:“你看这个瓜,上下很密实,一层层的。先前已经摘取了一些,每天都有很多人采摘,不用出去卖。”老农得意地说。“那你开始承包大棚的时候就不担心会有问题吗?”老农说:“肯定担心了。为了这些大棚,邯郸银行和村里的领导下了大功夫,专门到山东请农业专家。一年多的时间,花了十几万元呢!专家和我们一起下地,手把手地教,都学会了。现在好了,一个大棚可有几万元收入!”我想,这才是老百姓的贴心人——胸中有大爱,肩上有担当!老农接着说:“村里的路好了,还种了花草,好看多了。还有文化广场、戏剧舞台……很多都是他们弄的,真好!”老农聊得很开心。“受表彰了,省市县都有,都是好人。”“遇上了好时代,政策好,有奔头!”
出了吊瓜大棚,天色已晚,落日的余晖染红了天边云霞。
我们到西红柿大棚的时候,里面灯火通明。看着红灯笼似的西红柿,如同农民的笑脸,满心都是喜悦。惊讶的是,良魁书记滔滔不绝地讲述西红柿的时候,俨然农业专家。
回来的路上,我陷入了沉思,我回味着他们奋斗的故事。他们是中国扶贫路上一个极小的缩影,却是这个洪流中激进的勇士,他们用不懈的奋斗,书写了中华民族复兴的篇章;他们是有担当精神的鲜活群像,将大爱洒在扶贫的大路上;他们是亿万个时代精魂中的一员,为着不变的信念去改换新天,散发着无愧此生的豪情。
人间四月天异常美丽,让我有如此的美好遇见。我想,这里的民众已经沐浴了祖国的春风,到处都是鸟语花香。而这里,也终将成为祖国大地上最美的风景。
何利军先生说:“下午有个活动,不知你能否参加?去肥乡申营村参观扶贫农业园,那是邯郸银行的扶贫点,做得很成功。我曾在那里担任驻村党建第一书记。”我当即就答应了。
一行四人,约好下午三点。我却因参加区人大代表座谈会,耽误了时间。开车接我的是邯郸银行肥乡支行扶贫队员郝良辉,肥乡一中的付书军老师也在车上。时间紧,我们顾不得观赏道旁的美景,任由它翠色烂漫、花香袭人,我们只管一路前行。
心情好,很快就到了。我们在申营村委会下车。见得院内国旗迎风飘扬,庭院整洁大方,气象正大。眼前邯银路东西向贯穿申营村,两旁花木摇曳多姿,散发着生机,一派祥和安逸的景象。说这里曾是贫困村,有点不相信。随后,我们来到支部会议室,见墙上挂着“讲党史、办实事”的标语,一种接地气的感觉油然而生。
我们闲聊了些申营村的村史和旧事。曾作为中国人民银行肥乡支行驻申营村党建第一书记的何利军先生,2018年在这里扶贫。申营村原是肥乡区的贫困落后村,党支部是老旧式的房子,非常破落。为重建村委会,村支书多方奔走,筹措资金,中国人民银行肥乡支行也出资2万元。他记忆犹新,脸上也露出了笑容。
我说:“村里的邯银路像是有故事吧?”何利军先生说:“申营村是邯郸银行肥乡支行的精准扶贫帮扶村。先到这里的工作组组长是韩延敏书记(时任邯郸银行党委委员、紀委书记)。那时申营村脏、乱、差,到了下雨天,村西就是一片泽国。他们抢修了500米排水管道,从此,民众不再为下雨排水而犯难,也彻底解决了这个老大难问题。”帅小伙儿郝良辉说道:“每天两脚泥,工作超过12小时。走遍了村中大街小巷,谁家几口人,有什么困难,都了如指掌。我也一直跟着书记,直到现在。”他话不多,但我知道会有很多感人的故事。后来谈话中得知,他们为村里修建了中心广场、邯银剧社、村史馆、展厅,还有道路绿化和村级果蔬大棚等。一件件助农扶贫的大实事,很是感人。这种脚踏实地、拼命硬干的精神,展现了他们回报社会的责任和担当,是人间的大爱。“这也许就是邯银路的由来吧。”何利军先生说。
这时,窗外传来厚重而洪亮的声音。何利军先生笑着说:“老支书来了。”说着话,他已经一脚进门,伸出双手欢迎我们了,如同到了家,屋里顿时沸腾了。得知我们来意,他笑着说:“去助农果蔬种植大棚(村级),那里有吊西瓜、吊甜瓜和西红柿。”我们说走就走,刚出门,一辆黑色轿车停在了门前。“良魁来了,他是村现任支部书记,非常能干,人很好。”老支书说话间,车上下来一位四十来岁的中年人,平头,浓眉大眼,一脸正气。简短的介绍后,他笑着说,开车带我们去。
当看到“精准扶贫”四个大字时,我知道果蔬大棚到了。一进园区,便感到十分震撼。在蓝天暖阳下,道路东西两排大棚,南北一字排开,远远望去甚是壮观。
良魁书记边走边说:“西边是邯郸银行帮扶建成的温室大棚和春秋大棚,里面的吊西瓜和吊甜瓜,正是瓜熟时节,前来采摘的很多。东边大棚是新建的15个蔬菜大棚,又可以帮扶不少农户。”
恰好见商贩在装西红柿,询问得知,他们是峰峰的。我有点惊讶,问道:“这么远过来,是因为这里的西红柿好吧?”他们说:“是的,价格不贵,差不多每天都来。”老支书说:“上这儿来的哪儿的都有!品质好,不贵,卖得很好。”他手捧西红柿,面带笑容地端详着,如同看着孩子一样,满是幸福。看着他如山的身形,方正的脸,宽厚的大手,显得真诚而朴实,心里感叹:这就是地道的老农民!
吊瓜棚内,一股浓郁、甜腻的瓜香,灌得我像喝醉了酒。如此的瓜香谁能抵挡得住呢?看着满眼葱茏的藤海、挂满藤枝的吊瓜,我的心是澎湃的。我冒昧地问老农:“天晚了,还不回家呢?”“晚一会儿再回。”他循声走来。见他六十岁左右,不高,略瘦,头发花白而面有光泽,目光和善,有微须,身着泛白的上衣、浅灰裤子、布鞋。
我想他是大棚的主人,就和他聊了起来。他也不拘束,所以聊得投机。
老农说:“岁数大了,不能出去打工,就承包了大棚,和老婆子一起下地干活儿。”“很累人吧?”“不累,就这样。每天6点来,晚上7点多回家。现在正是采摘旺季,就回去得晚。”“好卖吗?”“好卖!不愁卖!咱的瓜不打药,不打增甜素,不上化肥,纯农家肥,而且都是自然成熟的。棚上面透气,夜里温差大。”说着看了眼顶棚。老农接着说:“浇水不能勤,瓜生长的时间长,就特别甜,好吃!你看这瓜摸着黏手,都是糖。就是没超市里的好看。那些过来采摘的,都知道。这瓜走得挺远呢!他们当礼品拿到了广东。后来那边的人吃着好吃,又邮寄过去不少,说是要给国外的儿子尝尝。”他娓娓地讲着,顺手把眼前的瓜藤整了一下说:“你看这个瓜,上下很密实,一层层的。先前已经摘取了一些,每天都有很多人采摘,不用出去卖。”老农得意地说。“那你开始承包大棚的时候就不担心会有问题吗?”老农说:“肯定担心了。为了这些大棚,邯郸银行和村里的领导下了大功夫,专门到山东请农业专家。一年多的时间,花了十几万元呢!专家和我们一起下地,手把手地教,都学会了。现在好了,一个大棚可有几万元收入!”我想,这才是老百姓的贴心人——胸中有大爱,肩上有担当!老农接着说:“村里的路好了,还种了花草,好看多了。还有文化广场、戏剧舞台……很多都是他们弄的,真好!”老农聊得很开心。“受表彰了,省市县都有,都是好人。”“遇上了好时代,政策好,有奔头!”
出了吊瓜大棚,天色已晚,落日的余晖染红了天边云霞。
我们到西红柿大棚的时候,里面灯火通明。看着红灯笼似的西红柿,如同农民的笑脸,满心都是喜悦。惊讶的是,良魁书记滔滔不绝地讲述西红柿的时候,俨然农业专家。
回来的路上,我陷入了沉思,我回味着他们奋斗的故事。他们是中国扶贫路上一个极小的缩影,却是这个洪流中激进的勇士,他们用不懈的奋斗,书写了中华民族复兴的篇章;他们是有担当精神的鲜活群像,将大爱洒在扶贫的大路上;他们是亿万个时代精魂中的一员,为着不变的信念去改换新天,散发着无愧此生的豪情。
人间四月天异常美丽,让我有如此的美好遇见。我想,这里的民众已经沐浴了祖国的春风,到处都是鸟语花香。而这里,也终将成为祖国大地上最美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