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AIDS患者逐渐增多,眼科医生发现AIDS病程中有>75%的患者眼部会受到侵犯,发生眼部病变,引起视力损害,重者失明[1]。尤其值得我们注意的是有相当一部分AIDS患者的首发症状表现在眼部,所以,眼科检查对发现、诊断、治疗及估计AIDS病人预后均有重要的意义。我院门诊在2009年9月连续发现2例以视力下降为首发症状的AIDS患者,现报告如下。
典型病例
例1:患者,男,30岁,因“双眼视力下降4天”就诊。查:0D 0.25;OS 0.4;眼前段(-),眼压正常。眼底摄像(如图1、2):屈光介质透明,视网膜点、片状出血。诊断:视网膜微血管病变;AIDS?
例2:患者,男,31岁,因“右眼视物模糊1个月”就诊。查:OD 0.4,OS 1.0;眼前段(-),眼压正常。眼底摄像(如图3、4):视乳头周围单个白色棉絮状混浊。诊断:视网膜炎;AIDS?
讨 论
临床特点:2例均无明显发热、腹泻、体重下降、肝脾肿大等症状,仅感觉视力障碍就诊,眼部检查,角结膜未见明显异常,屈光介质透明,接诊医师反复询问后得知其均有吸毒史,劝其住院后予2次血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检测均为血清抗-HIV阳性而确诊为AIDS感染者。
AIDS的病原体HIV是一种逆转录病毒,高度选择性地作用于人体免疫系统的关键环节导致持久性全身免疫机能的严重破坏或障碍。>75%AIDS患者有眼部受累,当患者发生眼部病变表明其免疫受损程度重于无眼部病变者,是预后更险恶的征兆[2]。
AIDS患者的眼部改变[3]:①非感染性视网膜病变:为AIDS眼部症状中最常见的,表现为视网膜棉絮斑、视网膜出血及微血管异常。棉絮斑为非特异性的在其他视网膜血管病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均可看到,本病的棉絮斑常为双眼,多分布在围绕视乳头周围的后极部视网膜,呈羽毛状,系由神经轴索崩解所形成的似细胞体构成,它是本病机会感染前的眼底征状。30%~40%的病人有视网膜出血,如有继发感染则视网膜出血增多。②感染性视网膜病变:最常见为巨细胞病毒视网膜炎,发病率为15%~40%,眼底表现为慢性进行性坏死性视网膜炎,常伴有视网膜出血和水肿,偶可有渗出性视网膜脱离。AIDS病人一旦并发巨细胞病毒视网膜炎则预后很差,因巨细胞病毒是一种嗜神经病毒,除侵犯视网膜外尚可侵犯中枢神经系统,而产生大脑炎和神经系统症状。有的病人尚可感染真菌、细菌、弓形体病或卡氏肺囊虫等。③眼前节改变:可有结膜Kaposi肉瘤和角膜炎等。Kaposi肉瘤可继发眼眶周围淋巴水肿。AIDS是目前危害人类的第一大傳染性疾病,在全球快速蔓延,诊断和治疗的同时预防AIDS的工作成了重中之重。因AIDS临床表现隐匿,临床常常容易误诊和漏诊,故AIDS的早期诊断变得尤为重要,尤其值得眼科医生注意的是,越来越多的AIDS患者以眼部症状为首发症状,对高危人群出现上述症状时必须考虑HIV感染的可能,作进一步的检查以防误诊和漏诊,并及早采取治疗和防范措施。
参考文献
1 程伟.艾滋病防治理论及实践[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9-59.
2 李风鸣.眼科全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3552-3568.
3 李风鸣.实用眼科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472-474.
典型病例
例1:患者,男,30岁,因“双眼视力下降4天”就诊。查:0D 0.25;OS 0.4;眼前段(-),眼压正常。眼底摄像(如图1、2):屈光介质透明,视网膜点、片状出血。诊断:视网膜微血管病变;AIDS?
例2:患者,男,31岁,因“右眼视物模糊1个月”就诊。查:OD 0.4,OS 1.0;眼前段(-),眼压正常。眼底摄像(如图3、4):视乳头周围单个白色棉絮状混浊。诊断:视网膜炎;AIDS?
讨 论
临床特点:2例均无明显发热、腹泻、体重下降、肝脾肿大等症状,仅感觉视力障碍就诊,眼部检查,角结膜未见明显异常,屈光介质透明,接诊医师反复询问后得知其均有吸毒史,劝其住院后予2次血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检测均为血清抗-HIV阳性而确诊为AIDS感染者。
AIDS的病原体HIV是一种逆转录病毒,高度选择性地作用于人体免疫系统的关键环节导致持久性全身免疫机能的严重破坏或障碍。>75%AIDS患者有眼部受累,当患者发生眼部病变表明其免疫受损程度重于无眼部病变者,是预后更险恶的征兆[2]。
AIDS患者的眼部改变[3]:①非感染性视网膜病变:为AIDS眼部症状中最常见的,表现为视网膜棉絮斑、视网膜出血及微血管异常。棉絮斑为非特异性的在其他视网膜血管病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均可看到,本病的棉絮斑常为双眼,多分布在围绕视乳头周围的后极部视网膜,呈羽毛状,系由神经轴索崩解所形成的似细胞体构成,它是本病机会感染前的眼底征状。30%~40%的病人有视网膜出血,如有继发感染则视网膜出血增多。②感染性视网膜病变:最常见为巨细胞病毒视网膜炎,发病率为15%~40%,眼底表现为慢性进行性坏死性视网膜炎,常伴有视网膜出血和水肿,偶可有渗出性视网膜脱离。AIDS病人一旦并发巨细胞病毒视网膜炎则预后很差,因巨细胞病毒是一种嗜神经病毒,除侵犯视网膜外尚可侵犯中枢神经系统,而产生大脑炎和神经系统症状。有的病人尚可感染真菌、细菌、弓形体病或卡氏肺囊虫等。③眼前节改变:可有结膜Kaposi肉瘤和角膜炎等。Kaposi肉瘤可继发眼眶周围淋巴水肿。AIDS是目前危害人类的第一大傳染性疾病,在全球快速蔓延,诊断和治疗的同时预防AIDS的工作成了重中之重。因AIDS临床表现隐匿,临床常常容易误诊和漏诊,故AIDS的早期诊断变得尤为重要,尤其值得眼科医生注意的是,越来越多的AIDS患者以眼部症状为首发症状,对高危人群出现上述症状时必须考虑HIV感染的可能,作进一步的检查以防误诊和漏诊,并及早采取治疗和防范措施。
参考文献
1 程伟.艾滋病防治理论及实践[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9-59.
2 李风鸣.眼科全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3552-3568.
3 李风鸣.实用眼科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472-474.